首頁>Club>
現在的各個俱樂部買外援一次就要投訴幾個億,一個賽季下來能不能吃得消?
3
回覆列表
  • 1 # 足球新聞翻譯官

    中超俱樂部基本就沒有盈利的,俱樂部的投資實際上是以球員為廣告,帶動投資方的產業發展。

    廣州恆大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恆大每年光是獎金就要發上億(曾經,如今不太清楚),還有聯賽,亞冠的費用,教練和工作人員的工資,等等等等。

    我記得2016還是2017年,恆大的俱樂部虧損是9億人民幣,但恆大的業務利潤總額是180多億,也就是說,恆大足球俱樂部這點虧損,對於集團來說不足掛齒。

    實際上,大多職業俱樂部也是虧錢的,盈利的基本沒有,尤其是豪門。

    如曼城和大巴黎的那種花錢方式,光是賣門票、轉播權、球衣和周邊、打商業賽,那是遠遠收不回來的。

    那為什麼這些投資方式還要如此奢侈?

    其背後是中東的投資集團,為了體育產業而作壟斷性投資,進而利用曼城這塊招牌。

    看過2015亞冠的,大多都知道恆大和廣告商糾紛的問題,恆大為何要不惜名聲也要換自家廣告,因為這就是巨大的商業利益,已經投資足夠的恆大,亞冠冠軍是絕好的招牌,球衣廣告更是可以冒著風險來搶位置。

    看看現在的恆大,胸前廣告都是自家的產業,許老闆已經砸夠了錢,後期收割的時候到了。

    對於中小俱樂部來說,是玩不起這等金錢遊戲的,只能小本過日子,即使如此,如重慶,亞泰這樣的球隊,過的還是不錯。

  • 2 # 國際足球秘聞

    首先,我們的中超聯賽在名義上是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在經營(簡稱中超公司),各家參賽隊都是他旗下賺錢的工具,從這個名義上講,中超公司是有盈利空間的,他將整個中超聯賽作為品牌打包,主要是賺取兩大方面的利潤,一是轉播權,二是廣告費。

    所以,中超聯賽各家球隊像歐洲聯賽的球隊一樣,是有轉播權收益的分成,不過目前中超聯賽的品牌效應並不如他們瘋狂燒錢賣外援來的迅猛。可以說每傢俱樂部收到的轉播分成總額,連支付隊內頭號球星的工資都不一定夠用,更別說去耗費巨資買球星啦。

    還有一塊就是買賣球員賺差價,歐洲不乏像葡萄牙波爾圖這樣著名的“黑店”,中國或多或少也有,依靠賣球員來盈利,同時投入到未來的俱樂部運營之中,比較典型的就像剛剛降級的延邊和遼足,至於能否單純依靠賣人而真正盈利真恐怕也是本難唸的經。

    此外,各家球隊最主要的利潤來自廣告贊助,比如冠名權,球衣廣告位,各種戰略合作的廣告。當然,這些錢也不夠俱樂部正常運營。所以說起如何盈利這個問題,各家都有一本本爛賬。在中超談的不是盈利,而是背後的土豪們如何燒錢。

    至於門票收入,那更是杯水車薪,恐怕攢十年的票房錢都不夠買來一個巨星的投入。

    所以理論上各家球隊都有盈利模式,但實際狀況卻是都無法盈利,這還是由於中超聯賽“三高”所致,高工資、高轉會費、高獎金,是壓在各傢俱樂部頭上不可翻身的債,這些債還需土豪企業來買單,現在比較流行的大多數是房地產巨頭們,這個問題大家想必已經清楚很多。

  • 3 # 上善若水141887427

    感謝邀請。說到中超俱樂部的經營贏利,我個人認為很難,幾乎現有16傢俱樂部都不可能贏利。中超聯賽自2004年開始以來,到今年步入了第15個年頭,而我們的俱樂部在規劃市場經營和市場開發上做的還遠遠不夠。大家都知道在足球商業化發達的今天,歐洲是最發達的,世界頂尖豪門俱樂部也都在這裡,那裡有規模最大的五大聯賽,規範的聯賽制度與龐大的球迷群體,以及先進的轉播技術。

    而我們的聯賽從金元力度上被稱為世界第六大聯賽,影響力方面由於恆大俱樂部在亞冠與世俱杯上的出色表現和各大俱樂部連續天價引進世界知名球員而被世界所認知。但我們的俱樂部能不能和歐洲俱樂部一樣實現收支平衡,長遠規劃而建立百年不衰的俱樂部呢。顯然,難度極大。

    那我們來看一下國內俱樂部的經營情況,職業足球俱樂部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需求,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主要來自贊助商、門票收入、電視轉播費以及球隊文化產品的銷售。目前做的最好的是恆大俱樂部,由於球隊出色的成績和較為規範的管理,每年門票的收入達到1億以上,並且俱樂部在市揚開發,球迷文化產品、紀念品銷售方面收入了幾百萬,這很不容易。一旦一傢俱樂部的球迷群體形成了向心力,那球迷文化也就形成了,回報的豐厚利益不可估量。但現在還遠遠不夠彌補俱樂部財政上赤字。中國俱樂部資金來源主要還是要靠主投資人和國企撥錢維持。

    在今天動不動就要上億資金買人的環境裡,想贏利連想都不用想。聯賽環境與制度上的落後也極大制約了俱樂部自身造血,想學先進的,又總也學不像,學不到精髓。只有我們自己不斷提升聯賽價值,更加專業的運營聯賽與俱樂部,才能實現各俱樂部的長遠規劃,來實現蠃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智慧會導致營銷人員被市場淘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