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燭影斧聲

    這句話的由來是三國演義的桃園結義和隋唐類小說中的賈柳樓(有的版本是賈家樓)四十六友(不同版本人物和數量都不同,但主要人物還是有的)大結拜。可是同為結拜,為什麼評價卻完全不同呢?

    劉、關、張當初聚在一起暢談,為了同樣的信念與理想最終走到一起,結為兄弟。後面經歷了重重磨難,但是三個人的心始終如一,儘管他們有著各自的缺點,儘管結局令人嘆息,但他們的兄弟情義卻體現的淋漓盡致。

    再反過來看瓦崗,結拜之前羅成和單雄信就打了一仗,表面上和解了,實際都暗自記恨。而結拜是缺德的徐茂功一手策劃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栓在一起,同時也算計了秦瓊。可以說他們之間充滿著爾虞我詐,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兄弟。單雄信被殺的時候,那些兄弟哪個隨著他赴死了,哪個又為了他的死棄官了?尤其是在說唐全傳中,人的醜惡一面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單通被殺的章節中,不同於其他版本,單雄信在最後大罵不在場的秦叔寶和監斬的羅成,惹得羅成性起,直接一劍劈死了單雄信。與其說描寫的是兄弟義氣,不如說是在抨擊這種所謂義氣。

    所以說劉關張雖然結局讓人惋惜,但是他們體現了真正的兄弟情,總好過瓦崗那些所謂兄弟朋友,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 2 # 濟陽老哥

    桃園三結義,歷來被民間奉為做人道理,一言九鼎。瓦崗山單雄信反唐,被李世民捉住,處一極刑。瓦崗眾兄弟,只有秦瓊一人祭奠法場,實在讓人寒心。桃圓兄弟三人昇天,先說劉備,做了蜀漢皇帝,享受萬人香火。再說關羽,關帝廟僅次於夫子廟。後說張飛,經過歷朝歷代加封,也位尊帝君,享受人間香火。相比瓦崗兄弟們就慘了,沒人修廟祭祀他們。

  • 3 # 南方鵬

    有古語“有情有義劉關張,無情無義柴趙鄭”,拿劉關張的兄弟情諷刺柴榮趙匡胤鄭恩的結義有始無終捅刀子。流傳甚廣的還有另一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是從數量上對比,寧願少而真,不可多而濫。

    這些話是民間從演義評書故事總結出來的,眾所周知,劉備關羽張飛涿郡相遇,交談後相見恨晚,遂斬雞頭燒黃紙,在張飛莊園桃林中焚香結拜,誓同生死。

    此後劉關張歷經險阻,打出一片天地,可謂否極泰來,誰知平地驚雷,孫權毀約,關羽失荊州,新登帝位的劉備不顧一切要為弟報仇,出師前噩耗傳來,張飛醉臥被殺,叛將逃往東吳。二弟之仇不同戴天,失去理智的劉玄德,起傾國之兵伐吳,夷陵之地火燒連營,燒掉了半世雄心三人心血,也燒掉剷除漢賊恢復漢室的機會,劉備崩逝於白帝城。三人應了同生共死的結拜誓言。

    而後救兄弟聚瓦崗,倒也風雲際會邯暢淋漓,隨著李密上山,眾人漸行漸遠,至於瓦崗失敗,群雄零落,各奔前程,此後別說兄弟情義,連基本的信用也缺失,等到王伯當隨李密身死,恩人兄弟洛陽城前兵戎相見,單雄信馬踏唐營割袍斷義,法場祭二賢莊主,兄弟情至此煙消雲散,令人唏噓。所以後人總結:“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 4 # 萌大叔來了

    這句話是根據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兩部歷史演義小說來的!曲藝評書和大鼓也有!三國演義,人盡皆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義結金蘭,親如手足!一起打天下,同生死共患難!最終因為關羽被殺,張飛被殺,劉備舉全國之力伐吳國,慘敗於夷陵!託孤白帝城!兌現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誓言!因此,這就成為了交朋友,拜把子的典範!

    而隋唐演義的故事,說賈柳樓四十六友結拜,推翻隋朝!這些人最終不能做到同患難!瓦崗寨散夥,這些人就各走四方,自謀出路了!最終,以投靠李淵的一派,和投靠王世充一派對立,粉碎了之前的友情!而這一事件,完全對不起,賈柳樓結拜的誓言,成為敵人!這就成為結拜交朋友的反面典型!

    綜上所述,這就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的原因!

  • 5 # 酒騎風

    這句話其實更像是一句調侃。

    好兄弟就是用來背棄的。

    瓦崗寨眾人分崩離析,難道桃園結義的三兄弟就好了?

    我們知道,關羽是公元220年被殺,但是劉備發兵打吳國,已經是公元221年的事了,在這個過程中劉備升官發財死老婆(稱帝),日子要不要很開心?

    那麼,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究竟要表達什麼呢?

    傳統中國是家族式的,往往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家族,在這個家族裡,人們透過血緣關係聯絡在一起,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同時一人獲罪株連九族。反正大家權利義務對等,並不足為奇。

    但是在家族裡,總有一些人不被待見,比如阿Q,就被大家嘲諷為“你也配姓趙?”從而不被家族認可,就被排擠。這一排擠不要緊,這些人在家族待不住了,就必須要跑出去,哪裡收留我,就呆在哪裡。這樣的人被稱為“遊民”。

    單獨的遊民肯定是需要被欺負的,他們有的有資源(比如水滸傳裡的晁蓋),有的沒資源,有的能力大一點,有的能力弱一點。但不論如何,這些人最終會想方設法的聚在一起,形成一種“假裝我們是血親”(擬製血親)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結義兄弟了。

    小規模的結義就是瓦崗寨,大規模的比如梁山好漢、天地會。但這些結義有一個共同點:

    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並不一樣,那就一定會產生衝突。

    比如結義的兄弟往往討厭嫂子,這是因為對結義弟弟來說,哥哥的資源就那麼多,嫂子多一分,弟弟就少一分。何況有了家室的人勢必不會再和自己一樣過刀頭舔血的生活,也就是哥哥多了一條後路。所以結義弟弟就一定會想辦法擠掉嫂子,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搞基(錯),最好的辦法其實是以很高的道德標準要求嫂子,一言不合就攛掇夫妻倆離婚。這在《水滸傳》的故事裡就常見的很了。

    所以缺什麼來什麼,沒什麼就要求什麼。

    像桃園結義這樣,至少劉備打吳國還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但瓦崗寨就呵呵呵呵呵了。

    於是大家只要做出一些希望:

    我們要和睦相處一輩子。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 6 # 林武師de文散打

    古人很早就曉得團隊的力量,所以他們用結盟的方式來整合資源,用“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義”來約束團隊中的個人。

    但是,願望儘管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甚至殘忍。君不見權和利面前,親兄弟尚且相殘,何況是盟兄弟?

    桃園結義和賈家樓(瓦崗)結義是古往今來最著名的兩次結義,其結局倒恰好說明所謂結盟的理想和現實兩個面。

    前者體現生死不渝、勠力與共的異姓朋友間那種親比兄弟的情義。是可遇不可求的理想境界。

    後者體現現實面前各有選擇、各為其主和趨利避害的複雜人性。最能說明利益面前的神馬浮雲。

    一、兩種結盟展示的象徵意義

    1、結盟的目的必須要高大上

    兩種結盟都是在天下大亂之時(漢末/隋末)。桃園結義就顯示了目的的高尚: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相比之下賈家樓結義則顯得散沙倉促,而且目的也很市井和隨意:

    徐茂公道:“今日眾英雄齊集,是很難得的。今叔寶兄如此仗義,何不就在此處擺設香案,大家歃血為盟,以後必須生死相救,患難相扶,不知眾位意下若何?”眾人齊說道:“是!”就於樓上擺設香案,個個寫了年紀,茂公寫了盟單,眾人跪下。茂公將盟單念道:“維大業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有徐勣、魏徵、秦瓊、單通……三十九人,歃血為盟。不願同日生,只願同日死。吉凶相共,患難相扶,如有異心,天神共鑑。”

    背景是尤俊達、程咬金劫了三千兩銀子的王槓,案發之後上級部門責令當地公安局的治安小隊長秦瓊限期破案。適逢秦母大壽,尤、程二人等一干江湖豪傑因受大佬單雄信邀請前往祝壽。警察與強盜就在賈家樓相遇——不料秦與程又是穿開襠褲就一起玩泥巴、逮貓貓的鄰居兼發小,講義氣的秦二哥就當眾燒了通緝令……這個義薄雲天的舉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徐茂公有感而發,於是倡議結盟,號召大家向二哥學習,團結起來“生死相救、患難相扶”——很市井,莫得啥高大上的追求,反正那裡頭綠林豪傑、江湖老大、官二代、軍官、公安……都有。估摸是讀書人徐茂公看出了這夥人各自的背景資源,想來個“以備不時之需”的整合?

    這讓我想起現今的許多同鄉會、同學會、MBA班——好多人何嘗不是打的這個主意念頭?呵呵。

    兩種結義,可以說從開始就預示了它們的走向和結局。

    2、盟隊必須要有個有人格魅力的盟頭大哥

    桃園結義產生的帶頭大哥是劉備。此後一生,關張二人都生死相隨,而劉大哥也沒有因利忘義,甚至為了跟關二哥報仇,不惜冒毀盟毀國風險伐吳——古往今來這種重情輕利的行為是最受老百姓推崇的,也是民間推崇的“情義”的最高境界。

    來看賈家樓三十九人(一說四十六,此處依《說唐》)結義,則人員複雜,且來自五湖四海,沒有共同追求,最重要是沒有誰是像劉備那樣的帶頭大哥。單雄信雖然是九州豪雄之首,卻是個缺乏政治智慧和眼光的人,其餘各人縱能夠出將入相,但都不是當一把手、做領導人的料子。

    所以註定這場“結義”是一盤散沙,最後各投其主/各謀其利或分道揚鑣就在意料之中了。

    二、來看今天情義與利益之間的處理

    商品經濟下的人性,註定是重利輕義的。有句話說的殘酷點兒——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就是它的極端體現。

    但人們還是普遍的在追求人世間真正的情義,而且一直相信這世間一定有真正的情義。所以就一直讚美和推崇桃園三。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世間大量體現的還是賈家樓一眾的狀態:對人生首先是要有選擇,也許是良鳥擇木而棲,如李勣、秦瓊等。也許會明珠暗投,如單雄信之類——如果你自己選錯了方向、站錯了隊,確實也很難強求別人犧牲現實利益、來成全彼此之前那份情義。其次是人性的趨利避害或自私:總希望別人或團隊多多幫助我,但事到臨頭或許“我”要說的是:稍瑞!我也是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妻子兒女,所以不得不暫時……從權、迴避,所以啊朋友,我只有稍瑞、稍瑞、稍稍瑞……

    所以說,桃園結義是一份理想主義的情懷。

    瓦崗情義,證實了是一份不可能讓別人去買的單。

    其實情義——我覺得屬道德倫理的範疇,要讓現代人像古人一樣去無“原則”遵循它,是不現實的,因為原本約束力就不夠,何況萬一出現了利弊選擇呢——恐怕十有八九的人會先保自己。

    最現實的還是,一個社會先要有嚴明的規則/法治,來約定/約束行為,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對倫理道德的遵循。脫離規則/法治去講道德,只能是水月、沙樓。

    但我們仍然推崇桃園結義那樣的肝膽相照和生死與共的情義,

    也相信這世上仍然有這樣的情誼。

  • 7 # 靜遙遠的星

    劉關張三人意氣相投,為了共同幹一番不事業,在桃園結拜異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長幼排序,感情深厚,情同手足;三人出生市井,由於共同的目標,走在了一起,關羽和張飛共同輔助劉備打天下,為後人傳為一段佳話。而在隋朝末年,朝廷腐敗,場帝昏庸,朝政被宇文化及父子把持著,他們魚肉百姓,殘害忠良,致使生靈塗炭,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反隋義軍遏竿而起。所以以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四十六位英雄好漢歃血為盟,決心共同扶明主,在瓦崗建立了反隋義軍;然因為李密私心疑心過重,致失兄弟間反目,各自去奔自己的前程,雖義在而情斷。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要合夥做什麼,都要找志同道合,有創勁,意氣相投的朋友,真誠團結合作,才能共贏。

    而後一句洽洽應了一句話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有一位做生意的朋友,交際很廣,平常為人豪爽,喜歡幫人,朋友眾多;有次他的生意因為沒有及時收到款,而陷入債務危機,他向這幫朋友求助,借他錢的和承諾有事相幫的統統電話出毛病;在他危機時,他從沒聯絡過的發小剛從外省回來,讓他別急,但了一些錢幫他度過眼前的難關;從此二人無論誰家有事,都會相互最先到場;

    順境時,朋友多很正常,逆境時,朋友少很正常的;一件事就可以看清楚,哪些是路人,哪些是摯友;所以要珍惜在逆境中幫助過我們的貴人。

    朋友相交,貴在真誠!

  • 8 # 張君仁2

    謝邀:兩者雖然同是在動亂年代結盟,但前後有天壤之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抱著‘匡復漢室,救民水火"的宗旨,圍繞”忠義”二字,始終如一。而賈家樓眾弟兄酒肉結義,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在遇到各自利益面前,隨時分崩離析,何談忠義二字。所以,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是對的。

  • 9 # 相知相惜178910574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同榮辱共進退,從一介平民開創出了西蜀國家,從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另外,仨人用此生印證了“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值得後人敬仰和欽佩。

    再看瓦崗山弟兄,表面上稱兄道弟到後來鬧得各奔東西,每人想的都是各人的前途和利益,更慘的結果是兄弟反目成仇,幫助別人算計陷害彼此,成為千古笑談。

  • 10 # 天發168867

    *寧學桃園三結義*中的義,是古人崇尚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中的義,即大義。男兒當頂天立地。不失仁,方有義;有信有禮才立地擎天,施仁義之德風。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初心由此,方有至死不破的金三角*桃園三結義*成為後人的美談。

    *不讓瓦崗一柱香*中是江湖酒肉哥們義氣。多是走投無路,為生存之道的權益之舉。待*英雄有用武之地*則各奔前程。實屬酒肉義氣也。*少忠,少孝;溥情寡義。失仁德之心,缺立信之本* 一群烏合之眾。

  • 11 # 秋山齋主

    同樣是結義,就有質量的區別。

    桃園三結義,賈家樓六十四友都是有名的結義,但區別很大。

    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個頭磕地上,皇天后土為證,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水裡走火裡出,兄弟三人誓不相叛。關羽被東吳戰神孫十萬背刺,敗走麥城,劉備張飛捨命報仇,張飛性暴遇害,劉備五萬大軍兵敗夷陵,大批文臣武將遇難,傷及季漢元氣,致使季漢衰頹,興復大業成空。故有寧開頭,因為沒能達到更高層次的興國,但無愧兄弟。

    瓦崗寨的兄弟就好笑的的多了,共插一柱香,說是如親兄弟般好轉眼,你殺我,我坑你,義氣二字就如同笑話,唯一一個講義氣的單雄信,屢屢被坑,被滅滿門,投奔王世充後,一班兄弟捨棄他,投奔他的殺兄仇人李唐,羅成有病,他悉心照料,轉眼羅成就投了李唐,幾次要還單雄信性命。做後,單雄信就是折在瓦崗兄弟手裡。

    交友當學桃園義,生死相扶永不負

    交友莫學瓦崗寨,兄弟相殺血滿地

    交友莫學梁山泊,兄弟性命換紫袍

  • 12 # 新的狐狸

    為什麼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桃園三結義,關羽死後,劉備二話不說便發兵前去報仇,張飛於途中被手下所刺殺,劉備聽聞後鬱郁不得歡,後更是兵敗駕崩,這所提現出來的感情便是不一般。

    再看瓦崗,瓦崗46位英雄除卻少數人外並不能真心相交,在這個亂世裡逐漸被財富名利和權利所打敗,雖然後面大唐建立後也有了凌煙閣功臣,但仍然不可否認他們得失敗。

    人生知己,三二足以

  • 13 # 江東汪郎

    謝@忠肝義膽嶽老三 邀!

    漢末三國劉關張,隋唐豪傑推瓦崗。三人同心扶漢室,眾友齊力反隋楊。麥城餘恨悲白帝,洛陽蕭索二賢莊。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經歷了多少慘痛的血的教訓,才會有這樣的勸人良方。這不是說歷史,而是以史為鑑,闡述一個交友的原則。

    “寧”,說明這是在做不得已的選擇。其實這句話不能從前往後看,而要從後往前看。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不學瓦崗”,如果一定要結交朋友的話也得是劉關張那樣的“三結義”。 其實“桃園三結義”中的“三”不是對應“瓦崗一爐香”中的“一”,而是對應“一爐”,這句話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

    “一爐”其實是指一個香爐裡插著的無數個先先後後代表著不同利益追求而來的香杆;“三”在這裡既不是多,也不是少數,而是上限。

    “寧學桃園三結義”的真實含義是說兄弟結義後的交朋納友,不管你交的是諸葛亮、趙雲這樣的人才,還是曹操、袁紹這樣的靠山,兄弟三人的情義都不會因為任何一竿子插進來而改變,這樣的情義才是值得提倡的。

    “不學瓦崗一爐香”的意思也不是提倡交友少就是好,這背後隱藏的真實含義是指人活在世,安身立命無可厚非,但不能做反反覆覆的小人,這是儒家提倡忠義的普世價值觀,這是底線,也是原則。背信棄義在任何時候都是被人唾棄的!

    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但只要堅持這份底線,人們才會尊重你,你才能再次東山再起;如果破了這個底線,一旦被人知道了,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別人在背後藏刀的提防。你得勢的時候別人當然不能拿你怎麼樣,如果失勢呢?

    所以關羽並不是真的有天下第一的能耐,也不是曹操沒有見識過人才,而是關羽代表了義,代表了一種最基本的普世價值觀,那就是堅持忠義,不背信棄義!

    得罪關羽就是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玷汙,就是挑戰世人的底線,會讓天下人都對曹操留個心眼。

    禮待關羽,遵守道義,博取名聲,獲得威望,這就是曹操擒住關羽後的一系列所為的背後原因所在。 所以隋唐交替之時,不是李世民不惜才,而是單雄信必須死!

    人無信不立的這種普世價值觀,曹操、劉備看得最清楚,李世民、秦瓊也看得最清楚。

    放眼漢末三國、隋唐交替,凡是幹大事的人,只要不是太趨利逐勢的都明白人心可用,忌憚人心背向。

    這正是“知道義所用,才見世間究竟!”

  • 14 # 密探零零發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來自一首小詩——“漢末英雄劉關張 ,隋唐豪傑推瓦崗。三人同心扶漢室 ,眾友齊力反隋煬。麥城餘恨悲白帝 ,洛陽蕭索二賢莊。寧學桃園三結義 ,不學瓦崗一爐香。”它實際上告訴後人的一個交友原則——交朋友寧缺勿濫,朋友或者兄弟不在於多,而在於情意的真切。而桃園三結義和瓦崗一爐香,給我做了精彩的演繹。

    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結為異性兄弟,他們是真兄弟,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在劉備落魄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對其不離不棄,他們是劉備成就一番霸業的最重要的支柱。而在關羽被殺後,劉備衝冠一怒為兄弟,親帥大軍為關羽報仇,最後落得喪失蜀軍精銳,自己也不久一命嗚呼。他們三人以實際行動做到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他們的兄弟情義成為佳話,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

    瓦崗一爐香,瓦崗四十六歌好漢一個頭磕在地,他們雖然成了異性兄弟,但很多人都是互不瞭解的。只有兄弟之名,沒有兄弟之實。看著人數眾多,然並卵用。在後來,他們更是為了個自己的利益,不但兄弟散夥,甚至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殘殺,令人吹噓不已。大哥魏徵, 二哥秦瓊, 三哥徐績, 四哥程咬金, 五哥單通, 六哥王君可, 七哥尤通, 八哥王勇, 九哥謝映登, 十哥杜文忠, 十一哥張公瑾, 十二哥白顯道, 十三哥屈突通, 十四哥屈突蓋, 十五哥尚青山, 十六哥夏玉山, 十七哥尉遲南, 十八哥尉遲北, 十九哥唐萬仁, 二十哥唐萬義, 二十一哥賈雲福, 二十二哥柳州臣, 二十三哥盛延師, 二十四哥丁天慶, 二十五哥黃天虎, 二十六哥李成龍, 二十七哥任敬司, 二十八哥鐵子健, 二十九哥張公, 三十哥李義, 三十一哥金甲, 三十二哥童環, 三十三哥金城, 三十四哥牛蓋, 三十五哥張轉, 三十六哥楊合, 三十七哥李濟, 三十八哥何輝, 三十九哥史大奈, 四十哥樊虎, 四十一哥連明, 四十二哥侯君基, 四十三哥毛公遂, 四十四哥呂公旦, 四十五哥柴紹, 四十六哥羅成。

    桃園三結義和瓦崗一爐香的鮮明對比,警示後人交朋友寧缺勿濫,不在於多,而在於真。兄弟不在於多,有兩三個足夠了。各位,你們找到自己正真的朋友了嗎?

  • 15 # 姜小姐的浪漫滿屋

    桃園三結義,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片段之一,所傳遞的理念就是忠義,而劉關張在之後打天下的過程中,忠義也貫穿始終。這種理念和價值觀一直影響後世,對於弘揚正氣、樹立人格,都有積極的影響。

    反觀瓦崗。自從翟讓拉起反旗以後,瓦崗寨就一直以一種鬆散、沒有紀律性的山寨流氓組織的形態存在,李密奪取政權後,這種狀態絲毫沒有改變,甚至瓦崗高層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權利結構非常不穩定。李密時刻擔心翟讓會重新奪權,並且自己也確實沒有能力把整個瓦崗的控制權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翟讓呢?自己雖然樂於退居二把手,但架不住手下這幫人不幹。兄弟們辛辛苦苦聚在你的大旗下,還指望著將來升官發財呢,現在倒好,你自己樂的清閒自在,讓我們這幫兄弟怎麼辦?!後來瓦崗內部火併,翟讓本人及其心腹被殺,瓦崗義軍大寨上空,瀰漫著腥風血雨。所以,瓦崗這幫人,看起來稱兄道弟,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只為自己謀利益,並且,瓦崗敗亡以後,我們熟悉的秦叔寶,程知節也是先投王世充,再投李唐,雖然在這種天崩地裂的亂世,這種個人行為無所指摘,但是,瓦崗這種“兄弟”關係,卻看起來很可笑,也很諷刺。

    多說一點,瓦崗的單雄信,當時的評價是“輕於去就”,不在乎自己的主公是誰,跟著誰幹都一樣。當初跟著翟讓,後來翟讓死後又跟著李密,李密死後又跟著王世充,勇冠三軍是沒問題的,但實在稱不上忠義。

  • 16 # 歷史有知社

    有一句俗語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意思是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情真意切、禍福與共、並始終如一。而瓦崗聚義卻是虛情假意,兄弟們最終為各自的利益,不但分道揚鑣,甚至還拔刀相向、作出手足相殘的事情來。其中就有一段京劇名折--《斬雄信》(《鎖五龍》中的一段),即唱的是:瓦崗好漢單雄信在上法場前,將其昔日的結義兄弟們,一個個罵得狗血淋頭,備述他們(徐茂公、羅成等)的種種忘恩負義。

    其實,瓦崗聚義又何止是到後來才出現的問題。其聚義之始,內部就充滿了矛盾與互相不對付,最典型的就是其中的兩位重要人物,羅成與單雄信之間互相看不慣,兩人在秦瓊母親的壽宴上都幾乎要大打出手。有傳說羅成是白虎星臨凡,而單雄信是青龍星降世,兩人天生相剋犯衝。如此互相不對付的兩人,又怎麼能讓他們同心同德,始終聚攏在一起?

    不只是單雄信一人與瓦崗寨好漢分道揚鑣,到後來的瓦崗好漢中大多數都成了李世民的黨羽,而他們的“大哥”魏徵卻去輔佐太子李建成了,兩撥人又都各為其主了,鬥得你死我活,其昔日結義的情分又去了哪呢?而《斬雄信》這一京劇名段,是借單雄信之口大罵兄弟們的“虛情假意”也真可謂是酣暢淋漓、大快人心。

    而梁山108將聚義卻也有瓦崗聚義一樣,甚至比瓦崗聚義還要惡劣,其聚義不但是虛情假意,互相之間還充滿了種種惡毒的算計。梁山108將之間也有許多互相不對付的人,美髯公朱仝就因李逵劈死3歲的小衙內而幾次欲與李逵拼個你死我活。還有李逵殺了扈三孃的全家老少呢?縱然是扈三娘礙在黑三郎的面子上,不找李逵那廝算賬,但還能將李逵視為“兄長”般看待嗎?

    宋江、吳用為賺得“兄弟”上梁山,其有些手段也可謂是喪盡天良。那些被斷了歸路的“兄弟們”,雖不得不上梁山,但是在他們的心中難道對宋江就真得沒有怨恨嗎?當宋江初上梁山時,晁蓋執意要讓位於宋江。可是,當晁蓋臨死前,宋江可以名正言順的接位時,晁蓋非要來一句: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以噁心宋江一把。難道,這些都是兄弟間的坦誠?

    自古感人至深的朋友相交,無論是管鮑之交、羊左之交,還是劉關張之交,都是寥寥數人之間的交往。寥寥數人之間,因為意氣相投,才約為兄弟,以共富貴與患難,互相之間就容易真心相對。而那些幾十、上百人之間的大聚義,都是朋友圈+朋友圈而來的,就會有互相不對付的人,那麼也就沒法做到真正的坦誠相待、禍福與共了,也就只能互相以虛情假意相客套與籠絡了。

  • 17 # 王新莊律師

    桃源結義和瓦崗寨結義,都是建立較為平等的男性共同體的嘗試。

    男性共同體是有別於夫妻共同體、家庭共同體、宗族共同體的一種新型共同體。這種共同體有兩種。一種等級差距非常大,可以叫做等級共同體,主要以父子關係為參照,比如君臣關係。一種較小,可以叫做平等共同體,比如兄弟關係。

    桃源和瓦崗的男性共同體,是參照兄弟關係建立的平等共同體,參照同胞兄弟之間的長幼關係排位次。

    長幼關係比起父子關係來,等級差距要小很多,就是民間所說平輩,不是尊卑輩。但就實際操作看,長幼關係是模仿父子關係的,所謂長兄如父,就是說這個。香港古惑仔裡的大哥,也是說一不二,非常威嚴的,小弟已經淪為馬仔。中國街頭鄉村的混混集團也是如此。換句話說,以平等起步的男性兄弟關係,最終都會演變成父子關係。平等關係不可遏制的向等級關係演變,這是男性共同體中人際關係的一個基本規律。事實上,一起創業的兄弟,為了逃避日益嚴格的尊卑關係,一刀兩斷的很多,甚至變成仇人。最後留下的,都處在非常嚴格的尊卑等級秩序中。

    最初的政治共同體是男性共同體,男性共同體中的現象,在政治共同體中的表現類似。後來婦女走出了閨房,也就產生了女性共同體和男女混合共同體,但大致情況都類似男性共同體。只是男女混合共同體中,人數較少的性別,受到與其人數成反比的性別優待。

    從“寧學”“不讓”的文字使用看,表明此兩句話的作者對桃源、瓦崗都持激烈反對態度,反瓦崗的態度尤其激烈,對瓦崗關係幾乎是趕盡殺絕,一柱香也不讓燒,就是絕對不允許滋生蔓延。而桃源瓦崗代表的是較為平等的關係,因此,作者應該是等級社會的忠誠一員,效忠於某個君父。

    作者尚能寬容桃源,我想原因大致如下。一個是桃園裡有人做了皇帝,瓦崗裡沒有。第二桃源關係最終已經演變成了君臣等級關係,脫離了原來的鬆散平等結構。而瓦崗裡的情況則相反,從內部的平等關係出發,演變成了外部敵對關係,互相拆臺,這顯然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嚴重背離了社會穩定和諧的要求。但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桃源關係具有較高目標理想,結義是謀求發展,而瓦崗關係目標不大明瞭,缺少較高的目標理想,主要解決生存和享樂問題。

    關於這句話的用場,一般是在人們打算組建一個政治組織考慮成員之間關係時,會想起這兩句話。因為最初組建組織時,創始人之間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平等,便於融洽關係,也需要一個基本的正面的目標,用來凝聚人心。

    因我本人不熟悉瓦崗,書寫本回答時,參考了他人回答本題時提供的一些內容,特此感謝。

  • 18 # 卜眾藥

    劉備建立了蜀國,瓦崗寨也建立了西魏國,這個集團都失敗,那麼為什麼會留下這麼句話呢?

    桃園內“雖不同生,但求同死”劉關張三人意氣相投,義結金蘭。

    賈柳店內“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四十六友歃血為盟,反抗暴隋。

    不管桃園結義還是歃血為盟,開始總是美好的,兩個集團前期發展取得了成就,可是最終失敗了。

    劉備在失去了兩位兄弟後,興兵伐吳,為兄弟報仇,結果被火燒連營,也在白帝城去世。從當時的發展來看,伐吳是錯誤的決定,只有壞處。但劉備在意的是什麼?是“義大於天”,是“但求同死”,必須為兄弟報仇,蜀國也因此由盛轉衰。

    瓦崗起義後,迅速發展。推除了皇帝,程咬金、李密,朝著繁榮發展,甚至成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盟主。但經歷了換王后,瓦崗寨的好日子到頭,集團分裂,核心人物意見不合,元勳出走,也帶走了瓦崗寨的輝煌。

    總的來看,桃園結義,結拜了兄弟;而瓦崗寨,除了成了大唐棟樑的人物外,其它人各為其主,卻沒有好下場。

    留給我們的警示“朋友在精,不在多,三五知己足矣”

  • 19 # 韓I949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三國演義這部長篇鉅著第一章就把劉關張推了出來,可見此三人之重要,是最主要的核心人物,桃園一拜,義同生死,時值黃巾起義,群雄割據天下大亂,時勢造英雄,大浪淘沙但凡有一點想法的人,都想有一番作為,劉備雖一介平民但素懷大志邂逅關張,遂演繹出了一段名垂千古異姓兄弟情同手足的典範,後世但凡有異姓兄弟結拜,都供奉劉關張三人,劉備之仁愛,關羽之義勇,張飛之剛烈,相得益彰。瓦崗寨乃賈柳樓三十六友結義之原形,後李密入夥遂使瓦崗寨分崩離析,單雄信保了王世充,三十六友大部份都歸了李唐遂使結義成了一番虛話,誠遜於桃園兄弟多矣。謝謝。

  • 20 # 美好一六八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時期的同生死共患難,肝膽相照的兄弟,也是歷史上唇齒相依,情同手足的最真誠最持久的兄弟。因此,繪製了一張驚天動地的歷史圖畫。

    他們從各自小本生意到情投意合,在張飛莊後一桃園焚香禮拜,結義拯江山興漢室,表裡如一的扭成一股繩,同甘共苦與敵對勢力拼膽量展計謀,鬥智鬥勇。到最後只可悲關公走麥城,劉備不惜一切代價為弟報仇,發兵攻吳時張飛慘造手下不測。憂中添悲,只好帶著沉痛的心孤軍血戰江東潰敗而託孤。從而也承諾了他們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譜寫了英雄悲歌一曲,但一生一世的兄弟情義無價。

    “不讓瓦崗一柱香”說的是瓦崗寨同樣也是結義兄弟,中途就分道揚鑣,各扶其主。一柱香是中國古代計時單位,也就是現在大約半小時,兩柱香為一時辰,而一個時辰就是現今2小時。由此可見一柱香在很短時間內就香盡煙散,也就是說瓦崗兄弟結義沒有多長時間就瓦解了,情斷義絕。

    原本瓦崗寨結義反隋,開始推程咬金為主,後又讓給李密。李蜜接任後瓦崗動盪不安,後眾人歸唐李世民麾下,單雄信投奔王世充死不投唐死於羅成之手,王伯當對李密忠心耿耿,叛唐死於亂箭穿心。當然還有其他人不投唐自立門戶的,戰敗後統統打入囚車由秦瓊押送京城,徐茂公密令秦瓊路上見機行事。途中秦瓊以暴亂為由誅之。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讓瓦崗一柱香”就是要像劉關張一樣結生死之交,做刻骨銘心的知己,誓死不違盟約的兄弟。千萬不要像瓦崗寨那樣,各懷心事,兄弟反目,互相殘殺,喪盡兄弟情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錯人沒有感情的婚姻可以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