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跑步的漏斗

    最新荊軻為什麼要刺殺秦始王說法,借用的不妨一讀 如果單純是刺秦,以荊軻的劍術是一定會做到的,但最後卻失敗了,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荊軻本意是並不想刺秦王的,不要說刺死,就是刺傷也不能,因為匕首有劇毒,只要劃破秦王的面板就會死亡,所以從“圖窮匕首見”一直到秦王砍斷荊軻的左腿前,荊軻都沒有要傷害秦王的意思。最後直到秦王砍斷他的左腿後,荊軻才決定“刺秦”,但已經晚了,他只能用匕首擲向秦王,秦王閃過了,匕首擊中柱子。 既然荊軻帶著匕首,那為什麼又不願刺秦呢?其實,荊軻在臨死前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契約以報太子也。”就是荊軻的目的不是為了“刺秦”,而是為了“劫秦”,而“劫秦”的難度是要遠遠大於“刺秦”的。荊軻不是一個喜歡說謊的人,也不是一個喜歡找藉口掩飾自己無能的人,他說的是實情,但可惜我們都沒有重視他這句話。 在燕太子丹第一次見到荊軻後,就合盤托出了這個計劃:“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阯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原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這話包括兩個意思:首先是“劫持”秦王,象曹沫脅迫齊桓公一樣,訂立契約,逼迫他退還侵佔諸侯的土地,這個契約一旦訂立,是不可更改的,“大善矣”,這是上策;如果他不答應,再把他殺了,使秦國大亂,諸侯合力,一定會擊敗秦國,這是下策。很明顯上策要比下策完美得多,上策很實際,“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下策則有些想當然,秦國是不是會大亂?諸侯會不會合力?是不是就一定會打敗秦國?還很難說。下策僅只是上策的補充,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應該實施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計劃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有三處出了紕漏: 從計劃的出臺到實施,這中間的時間拉得很長,劫持計劃也安排得天衣無縫。其間,荊軻向太子丹要求了兩樣東西: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其實,這裡任何一件東西都足以讓荊軻上殿晉見秦王了,但荊軻卻要了兩件。表面上看是為了贏得秦王的信任,但實際上更重要的原因是荊軻對一個人上殿劫持秦王沒有信心,他必須要找一個得力的助手才行。如果只有燕督亢地圖,那隻能是荊軻一個人上殿,而如果有了樊於期的人頭,不但更會贏得秦王的信任,而且因為是兩件物品,那就極有可能是兩個人同時上殿,這樣劫持秦王的把握就要大得多。 事件失敗的第一個原因就出來了:荊軻沒來得及帶上自己的得力助手。 其實,荊軻在此前已經找下了自己的助手,但助手還沒有到,所以荊軻在等——“荊軻有所待,欲與俱”,但這個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這個時候,太子丹等不及了,就連續的催促荊軻,荊軻生氣了,才不情願的和太子丹推薦的助手秦武陽一同使秦。 事件失敗的第二個原因:太子丹推薦的助手秦武陽關鍵時刻掉鏈子了。 果不其然,秦武陽一進宮就被嚇懵,全身發抖,走都走不動了。本來秦王是要荊軻他們兩個人同時上殿的,但秦武陽一懵,秦王起了疑心,就只能由荊軻一人上殿完成這個任務了。 事件失敗的第三個原因:荊軻只計劃劫持秦王,根本就沒想到要刺殺他。 在“圖窮匕首見”後,荊軻一隻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另一隻手拿著匕首對著秦王的身子,注意是劫持而不是要殺他。這個時候如果要刺秦,荊軻完全可以做到,但因為是劫持,秦王一驚,一下子就把衣袖掙斷了(秦王本身力氣就很大),而荊軻因為拿著的是一把淬有劇毒的鋒利匕首,也不敢傷著秦王,所以就只能繞著大殿的柱子抓秦王,眼看就要抓住秦王了,御醫夏無且的藥袋卻甩過來了,荊軻一躲,秦王就跑掉了,再追的時候,秦王就拔出劍來,砍傷了他……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荊軻不是為了刺殺秦王,那為什麼又要拿著一把淬有劇毒而且鋒利無比的匕首呢?原因同樣很簡單,太子丹交給他匕首時,對他的要求是兩點:劫持秦王,逼迫他答應自己開出的條件(上策);秦王若拒絕,就殺掉他(下策)。所以這把匕首是有刺殺秦王的使命的,雖然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寧白色跑步鞋怎麼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