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57070978277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想給自己取姓。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隨夫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一般來說,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說是來源於藤原秀鄉,即藤原家中擔任擔任過左衛門尉的人的後裔。也有說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樣。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這一字眼的姓氏,寄託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於古時候的武將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中經常出現諸如川、田、山、野之類的字眼,有人認為與他們民族嚮往自然不無關係。但主要是因為《苗字必稱令》的關係,當時文化不高的平民只能採用他們熟悉的名稱。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自然現象等等皆可以為姓。比如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鵜飼則是飼養魚鷹的漁夫。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佈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在沖繩“與那國”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裡是流求國的緣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並不少見,這是因為那裡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戰國各個貴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發展來的。

    1.他們的姓有自己起的,(比如羽柴,豐臣秀吉曾用羽柴秀吉,羽和柴分別取自當時織田信長重臣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的姓。)

    2.還有天皇或自己上級(一般是大名)賜的,豐臣就是。

    3.雖然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fboys過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