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然橙子
-
2 # 小久之音
後爸後媽不好當,親爸親媽都不好當。
我有個親戚,他哥哥死了,嫂子年輕想改嫁,男方提出不能帶孩子,就把孩子過繼給了這個親戚。
孩子領回家,就有一系列問題,孩子上學,孩子從農村跟著親戚來到城市,很多農村的壞習慣都改不掉,親戚家裡還有一個女孩與男孩差不多大。本來親戚想得是這樣一兒一女了。
可是往往事與願違,女孩與領回來的男孩天天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打架,鬧得家裡雞犬不寧。
男孩的親身母親已經改嫁,這時候男孩也回不去農村了,男孩就成了燙手的山芋。
親戚的妻子也因為這個常常跟親戚生氣,親戚後來一見我們就說,這後爸後媽不好當,別人的孩子不好養。
但是日子還得過,如果能重新選擇,我想親戚還是會選擇領養孩子的,因為他就一個哥哥,如果嫂子不要孩子,或把孩子帶到別人家去,還指不定怎麼受罪呢。
-
3 # 貓膩社
都是亂嚼舌根的人給的評價,真心對孩子好,孩子是明白的,家人也是明白的,就怕這外人瞎攪和,弄得家裡家外不安生
-
4 # user2967448950190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網上傳聞有後媽逼死前女兒孩子的事情,世上只有媽媽好,在孩子的心裡永遠是媽媽的孩子,換了媽媽,孩子會不習慣,後媽會認為孩子討厭自己,關係越來越差,人心隔肚皮,總覺得沒有自己的孩子好,有一個後媽,總不給孩子吃飽喝足,別人家看到孩子可鄰,給她吃一頓飯,後媽看到了,總是漫罵人家從此沒有人敢給孩子吃了,放學回家後,不給飯吃,逼著孩子餓著肚子去檢塑膠瓶,並規定了一天要檢多少個,後來那女孩為撈出一個塑膠瓶子在河裡淹死了,她爸說死了就好了,知道孩子一直在家裡遭罪,引起了全村人的憤怒,後來搬到外地去了,我看到後經常流淚,己被我收藏了,作為夫妻為了孩子不能輕易離婚,即使離婚,親媽必須取得孩子的撫養權最近發生一起小男孩被後媽爸打死的事情,雙方被逮捕了,古人云,寧可死掉當官的父親,不要死掉討飯的媽媽,有了後媽,親爸爸也會變成後爸了。
-
5 # 迴廊之念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我以自己親身經歷說給大家參考一下。我離異後現在組建的家庭情況有點複雜,她前任在幾年前因突發心梗走了,留下了一個兒子,而我和前任離開後兒子撫養權我要了。我老婆出事後一直也和他原來的家公家婆大家一起生活,她很重情義的一個人,所以我也尊重她的意見,跟著她一起叫爸媽,現在有五個老人要撫養了,她自己的親媽及我的爸媽。
說到兒子,開始她說怕做不好後媽,我不斷安慰說只要多交流多關心就會慢慢接受的。我也把她的兒子當自己的一樣,做的不對教育,好的表揚。剛開始磨合的時候總是有予盾的,兩小孩爭東西是常有的事,還有大人之間也要慢慢協調。透過我們兩個人的努力,現在三個家庭都很和諧,都把我們當兒子女兒一樣看待。
也許你們說我比較幸運,但其中的故事只有自己清楚,同樣是家庭,處理事情的方法不一樣。總的來說,既然兩個人真心在一起,就要真誠相待,對雙方的父母要給予應有的尊重,對雙方的孩子不要有偏護,視如己出,雙方自己有問題的時候要提出來,把爭吵控制在萌芽狀態。歸根結底,特殊家庭堅持四個字:孝心、愛心,用在普通家庭也合適。
-
6 # 大道理小耿
別說是後媽難當,現在就是親媽也比過去年代媽難當啊。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是時代的發展。時代在發展,人的思想觀念不一樣看待問題就不一樣。
其次就是獨生子女問題。過去家裡一般都是三四個孩子,一個孩子的家庭很少。
這樣就會造成一家獨大的現象。這樣子的現象就是四個或是四個以上的老人慣著一個孩子,當父母的難以管教,只能是以孩子為中心。
再就是傳統文化受到衝擊。以儒家思想為準則的教育受外來文化影響,家庭教育觀念不一樣。
不過有一點就是: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佔主要家庭教育。
可喜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包容性較大,吸收能力強。
這樣子的話,後媽在家裡如果得到老一輩人的認可後,相對來說,就比以前任何時代的後媽好當多了
-
7 # 小野奇談
後爸和後媽在中國左右尷尬的局面。這是長久以來很難解決的問題。
後爸後媽往往會被孩子有心無心的跟前面的父親或者是母親比較,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的想法雖然單純,往往也很主觀。這無形的傷了後爸或者後媽的心。而對於孩子的親生父母往往很難調和。
再者,後爸後媽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往往容易投鼠忌器,左右為難。因為孩子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打也打不得,說也說不得。稍有差池,教育的不得當,就會被無限放大。這也跟夫妻關係製造裂痕。
第三,後爸後媽跟孩子的感情基礎脆弱,這跟隔壁搬來個鄰居的信任度差不多。甚至於更差點,基於父母這層關係,孩子會期望更高,這就很難做。好不容易建立的感情,也許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搞的很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離異家庭不去找另一半的原因,孩子心理上接受不了原來的爸爸或者媽媽不在身邊,被一個毫無關係的人取代。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找一個人就是一輩子,但是誰能保證當時的選擇就一點沒錯呢?做好後爸後媽,需要很高的情商來維繫家庭。
-
8 # 理得心安
後爸後媽是相對於原生家庭裡的孩子來說的。
原生家庭裡的孩子,從有記憶起,就開始不加選擇的去熟悉、適應這個家庭生活裡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原生爸媽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天然的、自然的、“合理”的。
當失去原生的父或母后的日子裡,他們會反覆回憶離去父母的各種事情,並牢記其中他們認為好的、並淡忘他們已經能分辨出的那些不好(這是人類回憶的一個特質)。
這樣,當後爸後媽進入這個家庭後,孩子會認為後爸後媽是來代替原生父母的,即使後爸後媽與原生父母做的一模一樣(這是不可能的),也會被認為僅僅是個替代品而已。
一旦後爸後媽表現出與原生父母的不同,他們會本能的牴觸、反對、反抗(如果他們接受那些不同就意味著要淡忘原生父母,這是他們無法容忍的)。
一旦後爸後媽對這種明顯敵意的對抗應對不當,必然形成惡性迴圈,加深彼此的敵意。
要想做好後爸後媽的話,應該先牢記——任何模仿都不可能超越原版。只有引導孩子正確理解、認識換了父母這件事,認識到原生家庭結構已經消失,再去相信新的家庭結構同樣可以變成新的原生家庭。
方向上把握住,再在細節上有足夠的耐心,去建立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繼續牢記原生父母的好的基礎上,能持續感受到新家庭的好。
隨著孩子的成長,更好的理解能力、更強的思辨能力、更廣闊的視野形成,當對新家庭好的感受積累到超過對原生家庭的記憶總和時,後爸後媽也就不再難做了。
-
9 # 有點味555
為什麼好多都說後爸後媽都不好當?
這是必然的,親爸親媽都不好當,更別說後媽後爸了。做父母的,面對的是一個未成年人,是孩子,孩子難免調皮,叛逆。我面對自己的女兒都束手無策,現在的孩子都好衝,一句話就讓你火冒三丈,難免不會動手,孩子每次捱打,都會講“我不是你親生的吧?”幸好不是撿的,要不然我就是惡毒的後媽了。自己的孩子罵歸罵,打歸打,不到幾分鐘就親熱叫媽了,可如果是後媽,那就是一輩子疙瘩和恨了!
-
10 # 自由葡萄D5
謝邀。後爸後媽為什麼會不好當,其實在孩子的骨子裡就已經認定自己的親爸親媽,排斥後爸後媽,因為自己是親媽親爸生的流著共同的血液,中國有千萬個家庭,也有千萬個家庭裡有後爸後媽,我所聽說的就是沒有一個後爸後媽會比親爸親媽更愛自己,更疼自己的,始終融入不了孩子的圈子裡,就算融入了,那孩子也可能是因為還有一個親爸在,或者親媽在,做做樣子給他們看而已,思想裡只有恨,恨後爸後媽搶了自己親爸親媽的位置,就像一個家裡忽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樣,以防備的心理去看待。如果想要當好代替他親媽親爸的位置,難上加難,沒有一定的時間來去沉澱和過度,可能這親爸親媽會永遠的難當下去。
-
11 # 小云最棒
因為孩子肯定會不好管,作為後爸後媽無論是對孩子嚴厲還是疼愛,外人都會有不同的說辭,耳濡目染孩子心裡多少也會有點兒不同,就是親爸親媽跟孩子都會有衝突,更別說後爸後媽啦,總之一句話,問心無愧就行!
-
12 # 小丑魚的早餐
所謂後爸後媽,就是新的家庭組合面對男方或者女方原有的孩子。
這個角色自古以來就不好當,因為後爸後媽不是親生的,自然就沒有親的那樣對孩子照顧的那麼無微不至。“後孃養的”也被用來形容受了委屈或者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因為這個角色,面對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自己和其他人。
1、自己
面對孩子,捫心自問一下,我有沒有,能不能把他當做自己親生的,相信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
2、孩子
孩子本身可能對後爸後媽有牴觸情緒,自己又不會主動去消除,只能依靠大人的照顧和諒解慢慢消除隔閡。
3、其他人
這裡的其他人包括自己家的老人和其他社會人。
這些人為你和孩子日常相處的好壞提供了輿論的群眾基礎。你若不能正確處理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很容易受到輿論的壓力。
其實也不盡然,古人就有“三孃教子”的美麗故事。只要處理的好,真心真意的付出了,你也能幸福一生,美名遠揚。
-
13 # Less546
當父母都必須有心理準備,不管是否親生的。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精力、心機和時間。由出生到長大,付出多少才換成健康成長。真心不容易!
特別當後爸後媽的,除非心胸十分開闊,脾氣特好,經濟條件優越的,其他的就不要想了。孩子的衣吃住行和教育,雙方父母是否贍養,家庭開支,工作壓力,還有自己有沒打算生孩子,生活上各種矛盾等。
-
14 # 記錄大自然的美景
我想大家都聽過有句話叫做血濃於水,不是自己生的,多少有點隔閡,現在的孩子獨子比較多,都比較慣,脾氣也大,我小孩就是這樣,我和他爸不知道有多頭痛,唉做為孩子的親爸親媽都難當。何況後爸後媽呢?親生的做錯事打一下罵一下很正常,不是親生的你動嘴動手都會有人指責你,對孩子管教鬆了有人說你縱容孩子不負責認,管嚴點就有人說你虐待孩子。再說夫妻之間管嚴了怕對方生氣,會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小孩?孩子還會記恨你,不管他的話他就越來越不怕你,還會想你就沒把孩子放心裡不把他當自己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犯錯的時候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可是不是你親生的,打的時候罵的時候作為後爸後媽還的顧及對方的感受,這就是半路夫妻帶著孩子結婚的現狀,哎!後爸後媽真的很難當啊。
-
15 # 冰嬋942
我想大家都聽過有句話叫做血濃於水,不是自己生的,多少有點隔閡,現在的孩子獨子比較多,都比較慣,脾氣也大,我小孩就是這樣,我和他爸不知道有多頭痛,唉做為孩子的親爸親媽都難當。何況後爸後媽呢?親生的做錯事打一下罵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不是親生的你動手動嘴都會有人指責你,對孩子管教鬆了有人說你縱容孩子不負責任,管嚴點就有人說你是虐待孩子,在說夫妻之間,管嚴了怕對方生氣,會說,你怎麼這樣對待我的孩子,孩子還會記恨你,不管他的話,他就會放縱膽大不怕你,對方還會想,你就沒有把我的孩子放心裡,不把我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就可以打,罵什麼問題都沒有,不是親生的,打,罵就有問題了,這就是半路夫妻的現狀,所以說後爸後媽難當啊!!!!
-
16 # 情感三農扭坤
為什麼說後媽難當?後爸難做?
為什麼說後媽難當?後爸難做?
這個話題老話題,淵源流長,後媽難當與婆媳矛盾是同一類老話題,是人們的習慣思維在作祟,在人們的腦核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很難改變,婆媳關係也一樣總是負面影響,後媽後爸也是這個理,人們的思維定勢造成的,而後媽,後爸對早子女的問題,不是實事就事的眼光看問題,而反思維看問題,反思維處理問題,以防外界說話“到底不是親生的怎麼狠心腸”,故而對早子女管教缺失,反而害了孩子。
早兒子闖了禍,後媽考慮的是自已,而不是孩子有一女人嫁了一個二婚丈夫,有一兒子,丈夫在外工作沒有時間管理孩子,管理孩子的任務落在後媽身上,有一次,早兒子在外邊闖了大禍,不可饒恕,而這個後媽首先考慮的是自已,是後媽,打早兒子,罵早兒子,防止人家說閒話,就輕描淡寫說了一通,不疼不癢,就這樣早兒子被寵壞了,後來坐了牢,這都是老眼光看新問題惹的禍,如果用對待自已子女相同的眼光,相同的處理方法就不會出現以上這種情況,所以現在的社會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今非昔比了,不要再戴有色眼鏡看問題了,老眼光,老思維過時了,應該調整心態,該管的得管,該兇的得兇,甚至該打的讓他長點記心未嘗不可,總之對待早子女要和已出的子女一樣看待,不要管人家閒話,要管子女的前途,才能成才,才是正能量。
回覆列表
作為後爸和後媽,要自己放平心態, 擺正自己的位子, 要有奉獻精神, 寬容, 不計較孩子的行為, 做好自己該做的,不計較孩子的表現,不卑不亢同等對待自己的孩子和繼子。
如果再婚夫妻重建了家庭以後,在新的家庭中,還是以女人主內,男人主外為多。女人在家的時候比較多,要負責家務,要負責孩子,自然嘮叨也會多一些,和孩子們的接受也遠遠大過男人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男人下班後陪著孩子玩一會,或幫孩子解決一些作業問題之類,他們在僅有的一些時間裡陪伴了孩子,孩子就覺得很親切。可是女人為了做飯,為了家務,會少了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心交流。即使有心坐下來和孩子交流一下,也會被孩子的牴觸情緒給抵制了。
我有一個親戚是老公死了再嫁,那個再婚的男人沒有結過婚,對妻子帶來的兩個孩子非常好,有一次那個男孩剛讀初中,就要買蘋果機,後爸苦口婆心的勸了好幾次都不聽,哪知道這個小男孩竟然把後爸的錢偷走拿出買手機,後爸知道後講了他幾句,他居然說:你不是我親爸,憑什麼管我。
父子倆這一輩子疙瘩和仇恨算是結上了,你說後爸裡外不是人,難當呀?也許孩子長大了會理解後爸和後媽的一片苦心。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但也不能一味的縱容他胡來,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有些家庭因為孩子的問題造成夫妻的頻繁吵架,那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再婚家庭本來是非多,問題多,還是要讓自己去適應才行吧。你們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