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書
-
2 # 不嚴肅思考
《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族人的命運早就已經被註定了,也可以說百年的孤獨也是他們註定的命運。
每一個「布恩迪亞」族人都會代表不同的孤寂,如權力的孤寂、智慧的孤寂、善良的孤寂、戰爭的孤寂、愛的孤寂…
為什麼《百年孤獨》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文學經典展示魔幻魅力: https://www.toutiao.com/i6736050834829738510/
這是我寫的關於《百年孤獨》的文章
-
3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我覺得是一種對愛的缺失,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天生就對愛有一種執念,馬爾克斯把它表現為渴望和自己的親人結合,但這樣的禁忌使其陷入深深的痛苦中。故事中多次出現侄子甚至兒子想要和姑姑或者母親(不知其為母親)上床,但都被制止。但制止的結果往往都會招來不幸,死的死,殘的殘。
而對於那些剋制住愛的執念之人,最終也只能在痛苦中悔恨終生,比如阿瑪拉達,她做了一輩子的老處女,用貞潔為自己的過去贖罪。
每個人都陷入了這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中,而當他們的孤獨感終結時,也就是他們亂倫成功生下豬尾巴的嬰兒之時,這個家族終究會消失不見,不會再有第二次出現的可能。
-
4 # 小仙女畫報
《百年孤獨》最後二十頁中寫到,那個充滿智慧的書店老闆在離開馬孔多回到自己的故鄉時,因分外想念曾經居住過數年的地方而謾罵,當他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後寫信給奧雷里亞諾說:“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復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往雲煙”。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提到的幸福,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了一份體面的協議書!耐得住寂寞,承受的了孤獨,收穫的才是幸福。所以為了排遣寂寞孤獨的嘗試,都是空虛的。
我愛馬爾克斯,感激他每一個決定寫下這些作品的瞬間。他說,我19歲時就坐在打字機前,想如何構思一個好故事,每天如此。
我19歲的時候還好捧著百年孤獨,想怎麼會有人這麼神奇,明明是一個人,但寫出來的作品卻像整個世界。
當年沉迷於對烏爾蘇拉和阿瑪蘭妲的分析和解剖,現在依舊不知道殺死老虎後如何處置虎皮。我不喜歡這次的故事,但是對於馬爾克斯的寫作手法我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和理由去抗拒。
-
5 # G313413519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透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透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程序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例如小說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凝重的歷史內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龐大的神話隱喻體系是由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語言貫串始終的。有的評家認為這部小說出自8歲兒童之口,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此說頗感欣慰。這是很深刻的評判目光。因為這種直觀的、簡約的語言確實有效地反映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落後民族(人類兒童)的自我意識。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群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
-
6 # 都叫我大張老師
《百年孤獨》為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加西亞 馬爾克斯所寫。該書以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以及馬孔多的滄海變化反應出一個大陸的歷史變遷。正如其書名《百年孤獨》一一個家族的孤獨來反映出拉美民族的孤獨。用加西亞的話說孤獨的對立面是團結,而作者正是透過孤獨來激勵民族的大團結,從而激發民族的自豪感。而做為學生的我們正是要看到這一種以孤獨襯托出的民族自豪感。聯絡拉美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那是一個歷經殖民侵略的民族。這樣一個民族需要團結,透過團結實現民族復興。
-
7 # 依18340877
百年孤獨,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是怎樣的孤寂可以持續百年。當讀到結尾,原來是與命運籤的一份協定。一個家族七代人的孤獨。七代人的每一生。都與孤獨簽約。
讀到中間 感覺自己讀了份哥倫比亞版的紅樓夢。
後來發現 她比紅樓來的乾脆。來的孤獨。
-
8 # 隱忍前行7
我理解的孤單,有那麼一段時間裡,我奔波於路上,不管是在餐館裡還是在行駛的車裡還是穿行紛繁華麗的都市總覺著自己發自骨髓的一種孤寂。很難受,也說不清。那時候在心裡努力去感受親情,友情,愛情想像著給自己帶來慰藉,但徒勞的,而且越是這樣想心裡越是痛。然後我認為自己真正懂了什麼是孤獨。
-
9 # 夢境中的空間站
馬爾克斯驚歎您在那個時代就勇於創新。揉合神話,寓意,傳說等一切神秘因素,升級成一種魔幻的,Phantom般系統的,規律的想象力強烈表現“孤獨”讓每一個剛閱讀者,都帶有一種迷惑的,彷彿夢幻般震撼,怎麼在寫???莎翁在他的時代的筆下,凝聚著完美哲理的藝術人文的表達,點綴在逐字逐句間,也是當時人們對戲劇喜愛,宛若精神的撫慰的燈塔,也可以說市場推動,給世界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但馬爾克斯想象力簡直是騰雲駕霧。
整部鴻篇鉅著,就像被一條條迷霧中的神秘魔帶環繞,就彷彿是一座濃霧籠罩的山脈,出現的一條條環形圍繞的霧緞。孤獨的馬孔多,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使人感覺到一會兒在馬孔多,一剎那宛若在魔霧騰騰的山中。一種現實虛擬靈活的切換,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就好比此地發生地震前,而你卻剛好離開此地到彼地一樣。整部作品以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為軸心,作者彷彿像一個高超的魔法師一樣,把整部作品以一種首尾,中間穿插倒敘的手法,人物名稱猶如顛三倒四,讓本身就是魔幻的愈顯夢幻,更顯撲朔迷的震撼。也彷彿每個“道具”都沉醉於自己的思維迷宮徘徊的孤獨。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強烈追求獨立,幸福的同時又交織著迷茫,人性矇昧的孤獨,無助的彷徨形成鮮明的對比。
孤獨的對立也凸顯愛的缺失。唯只有烏爾蘇拉勤勞,堅強,無怨無悔無私的愛,滋養著百年家族,同時表現的勇敢,開拓進取心延伸到整個時段的拉丁美洲人民,追求獨立淳樸的品質。
作品從開始對抗自然困惑的孤獨,而後對抗戰爭的無助孤悽,最後作者近似神魔般宛如傳說中,雷同魔幻般誇張的手法抹去一切的憤慨,也體現出作者寫作情緒,完全的融入作品,而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孤獨憤慨,和作者重新洗牌的美好夙願,而勇於接受挑戰的創新精神。
-
10 # 魚易
我們每個人都穿著虛偽的外套,好人不一定有多好,壞人反而是好人。 孤獨有很多種 1、身邊有很多朋友卻都不是真心的 2、所有人都當你不存在 3、假裝快樂 4、一個人幹任何事 5、明天說的話不超過5句
-
11 # 使用者145265956
名字亂看不太懂,但是孤獨就是經歷自己的人生成為別人的過客最後發現你是自己一個人無論你和多少人走過一段路,但是最後你擁有的只有自己。
-
12 # 老老宋6
百年孤獨,孤獨百年,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人生孤獨,悄悄地來,人生孤獨,悄悄地走。功名利祿壽,酸甜苦辣鹹,喜怒哀樂懮,孤家寡人歸。百年孤獨悲劇,燈紅酒綠鬧劇,明爭暗鬥喜劇,灰飛煙滅劇終!
回覆列表
不到一百年,就不該有人知道其中的含義。這是書中那個充滿智慧的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對布恩迪亞家族的第四代人奧雷里亞諾第二說的話。什麼樣的孤獨能夠持續一百年?什麼樣的深刻含義需要一百年的時間才會被知曉?
作為20世紀代表“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最高成就的文學經典,馬爾克斯的成名之作《百年孤獨》講述了加勒比海岸的小鎮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從具有開拓精神的先祖到一出生就被螞蟻吃掉的嬰兒一共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和宿命意味的故事。這個家族,以及這個小鎮的歷史,已經被預先寫在了羊皮捲上,就像馬爾克斯在故事敘述中所採用的倒敘手法,你已經知道結局是註定的,這個家族中的每個人物的命運,都是為了去契合他們自身無法知曉但是又難以逃脫的宿命。
從故事一開始,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時開始回憶過去,馬孔多一百多年的歷史在他的回憶中開始。布恩迪亞家族的先祖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因為決鬥殺死一位朋友,為了逃避亡靈的糾纏,帶領二十多戶人家經過兩年的艱難跋涉,到達一片荒野,在這裡建立小鎮馬孔多,吉卜賽人隨之而來,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知識和新奇的事物,充滿了智慧的吉卜賽人讓布恩迪亞家族的先祖感受到馬孔多的封閉和落後。於是他終其一生都在試圖改變馬孔多與世隔絕的狀態。
布恩迪亞家族的後代們延續了先祖的開拓精神,他們發動戰爭,開闢航道,修建鐵路,創辦冰場,發動罷工,外出留學,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不過是要讓偏安一隅的馬孔多與外界的先進文明聯絡起來。家族的第二代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一生髮動三十二場戰爭,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他沒有爭取到理想主義的自由,最後不得不與保守主義黨派妥協,在反複製作小金魚的操勞中死亡。
他的十七個私生子之一,布恩迪亞家族第三代人特里斯特為馬孔多修建了鐵路,卻只為馬孔多帶來了剝削工人的香蕉種植園主,間接導致了三千人的大屠殺發生,馬孔多在外來文明的入侵下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勇氣與活力,最後在持續四年的大雨和十年的乾旱後變得死氣沉沉,被一場颶風捲走。
當家族的第六代人奧雷里亞諾破譯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卷,已經是一百年之後,羊皮卷卷首赫然寫著: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你看那天,那牆,那秋海棠,今天還是星期一。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為了尋找時間流逝的痕跡,陷入精神失常,被家人當成瘋子捆在樹下直至死亡。
一切都是徒勞,一切都將歸於塵土。這就是宿命,持續一百年的宿命。家族中的每一個人剛一出生,伴隨著他們的名字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雷梅黛絲,烏爾蘇拉,他們的命運已經在家族的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的精神延續中被註定,他們的一生都因為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而陷入孤獨,要麼死於非命,要麼孤獨終老。
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家族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以及殖民入侵時期來自歐美國家思想的侵蝕,直到整個家族在螞蟻和植物的圍攻中消亡滅失。屬於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的興衰,正是哥倫比亞,甚至是整個拉丁美洲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家族的歷史,就是拉丁美洲人民一百年來的反抗和鬥爭的歷史。
在哥倫比亞作家兼記者門多薩的談話錄《番石榴飄香》裡,門多薩問馬爾克斯: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翻版嗎?馬爾克斯回答:是的,我是這麼看的。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健忘症。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清楚地記得香蕉工人橫遭屠殺的慘案,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
奧雷里亞諾的三十二場起義就像一座豐碑,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但是上校最後選擇妥協,在孤獨中辭世,又似乎在提醒著人們反抗的徒勞。無論是布恩迪亞家族還是拉丁美洲的人民,和代表另一個文明體系的西方世界實際上有著無法彌合的裂隙。
小說的最後,馬爾克斯寫道:“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藉此,作者是在諷刺西方文明世界對拉丁美洲文明的排斥和歧視,由此導致“持續百年的精神孤獨”的現象,在一個真正進步包容的文明世界不應該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