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勇2516

    半畝方塘一鋚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唯有源頭活水來!

  • 2 # 使用者陳維仁501

    古代杜秋娘的一首金縷衣勸少年: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近代毛主席的詩詞中有名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當然還有更多有哲理的詩句。

  • 3 # 無題道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涉及多少哲理,或者說適用於多少情形呢?

    1,沒有新鮮血液,任何東西都會腐爛。比如文學,和生命一樣,沒有特定的永遠狀態。只要沾沾自喜,再偉大的文學也會消失。生命力由未釋放的力量決定。這個在商業界比較顯眼。沒有增長點的公司,在失去增長的一刻、甚至是增長放緩的一刻,就要被股市拋棄。

    2,你的成就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真正清如許的原因,也許是來自於外物,而根本就不是池塘本身。

    3,你的失敗也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

    4,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生態關係。全社會是一個生態系統。好的生態系統建設迴圈、認真自我清潔,差的生態系統抱作一團怨天尤人。

    5,你對別人來說,你的意義就是活水。傳銷的角度最容易理解這一點,你在傳銷系統中,一直等於一個單獨的金字塔。一個人誤入傳銷,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因為自己被需要,而不真的是被洗腦了。被需要的人容易進入思想膨脹。中國警察應當從這個角度,杜絕網下傳銷和網上新形式的各種傳銷犯罪。

    6,國家開放也是這個道理。不開放的國家,死翹翹。包括以後,如果形成真正的全球化,等到時候失去新鮮活力的話,地球也會死翹翹。現在已經有這個跡象了。全球化不能為西方提供滿意的增長,他們就不想要全球化。

  • 4 # 福利。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主席)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主席)

  • 5 # 苑子澍

    個人認為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屬最有哲理的詩句之一。

  • 6 # 滄海一夢

    最富有哲理的詩句是哪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幾首富有哲理的詩句,這裡略舉一二:

    一,唐朝布袋和尚《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

    二,《樂府詩集·長歌行》: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三,唐代王維《終南別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四,劉禹錫《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五,明朝錢福《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六,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七,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八,《論語·子罕》:

    “子上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九,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 7 # 大峰上雨

    《七言·我是娃》

    漲放明霞雨後花,飛雋秋霜曾年華。

    東風驅懷西風遠,人間舉世我是娃。

    譯文:

    怒放彩霞是雨的功勞,

    秋霜前有春夏的年華。

    東風驅來西風必走遠,

    與世道相比我很年輕!

  • 8 # 文可之

    我最欣賞的哲理詩是宋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看似一首詩,其實是以詩的形式給我們普及了一下辯證法,告訴我們認識一個事物,在一個很近的範圍內,從不同的方向和距離看會達到完全不同的結果,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認識客觀事物的位置上。這首詩告訴我們,認識生活中的“廬山”真面目,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正確認識自我,一定要擺脫自我的束縛。“身在此山中”永遠看不到“廬山真面目”,正確對待自己就不要寬容放縱自己,走出自我,擺脫自我限制,防止以偏概全,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視野的限制和固執己見

    二、有人生大格局。有大格局必須有“大我”,有“大我”必須戰勝“小我”,戰勝“小我”就要改變眼界不寬、境界不高的自我滿足的束縛,不自以為是、妄自尊大和好高騖遠,而要登高望遠、胸襟開闊和海納百川。格局大了 ,不僅能正確認識自己,而且能承擔更大的責任 。

    三、要客觀看世界。中國有句古話:“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獨善其身”是做好“小我” ,“兼濟天下”是做好“大我”,要有所作為就要克服“身在此山中”的視野限制,客觀看準一切,並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蘇軾的這首詩告訴了我們做人做事的哲理!

  • 9 # 青城白石人

    最近寫拙詩一首,我拙見有一些哲理。

    天上本無常照月,地中那有不生金。

    舟行萬里天連海,水擊千山必向東。

  • 10 # 心齋網易經明師

    在詩歌中富有哲理性的詩句應該不少,但我這裡僅把自己所熟悉的一些句子列舉出出來,供大家共賞:

    1,唐王維《終南別業》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杜甫《望嶽》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王之煥《登鸛雀樓》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陸游《遊山西村》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宋朱熹《觀書有感》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6,南北朝契此和尚禪詩《插秧詩》之“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7,宋無門禪師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8,宋釋道原禪詩“百非路絕透離微,回句情忘發上機;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君為紅顏醉,紅顏為誰淚”,下一句怎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