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衫素人
-
2 # 村野閒雲
這個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們在熟讀名著《水滸傳》就會發現,在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後,排定座次後,宋江在滿江紅詞中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引發武松、李逵不快,因而大鬧菊花之會。
那麼魯智深對招安的看法呢?原文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只此一語,其實非常清楚說明了魯智深為什麼悲觀,為什麼反對招安了。而事實證明招安的最終結局,與魯智深的看法完全一致。
-
3 # 金多多賊蓋
水滸傳,描寫了眾好漢被逼上梁山,嘯聚水泊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樂生活。
後來朝廷招安,魯智深非常反對的,武松,李逵也大喊大叫過。反對招安。
眾觀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有許多人反對招安的,沒人敢說。魯智深敢說是他的性格,魯莽,地位極高,要知道水泊梁山,林沖,在山上地位僅次於宋江。那是魯智深的大哥。還有武松,都是開山元老。後來的武將大多數是被擒投降來的。哪敢發表言論。
魯智深反對招安,是憑自己主觀的思想說出的,他看到的是他大哥林沖被高俅陷害,
至於說對招安後的悲觀好像談不上。魯智深本是粗人,沒有政治頭腦,不可能看的那麼遠,說道招安多數將領都是贊同的。宋江領導水泊梁山走招安也是對的,沒人願意做一輩子賊。梁山最後的慘劇是宋江在策略上的失敗。在幾個重大事情上的不夠果斷。知道高俅,童慣之類是奸臣,就該殺了。為國家。為水泊梁山招安後的生死存亡除去後患。
水泊梁山把高俅,童慣大敗,是他們在朝廷中的威信受到了威脅。他們活著能不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一有機會就會至你於死地。最後宋江真落得個賜毒酒而死。可嘆可悲。令人惋惜。
-
4 # 放歌聲野老梁
謝邀。熟讀《水滸》豪氣壯,聚義濟貧本好章;可惜宋江去投降,壞了英雄美名揚。說來話長,只談魯智深反對招安的悲觀情緒。首先看這一O八將身份,相比大家都熟知,宋江身份、本質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殺人,宋江絕不會去投奔梁山的。說到底壓根就沒有這個思想。梁山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英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行俠仗義,殺富濟貧。宋江呢,小恩小惠拉攏弟兄,擠死晁蓋,佔山為王,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單從這件事,後人詬病不少;招安意味著自取滅亡,英雄反對的不少,第一反對的就是李逵;英雄的結局正好印證了魯智深的悲觀情緒。不是嗎?
-
5 # 榮導有戲
梁山的招安其實註定是一條投降滅亡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魯智深深知北宋朝廷的腐敗
魯智深原來是提轄官,北宋朝廷體制內的人,他深知北宋朝廷的腐敗,官府欺壓百姓的現象常有,而且官官相護,很難從做官的角度真正做到為民請命。魯智深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要救金翠蓮,卻被朝廷的腐敗關係網壓制,自己是提轄官,卻無法把鄭屠繩之以法,只能義憤填膺的拳打鎮關西,最後過上逃亡江湖的日子。朝廷過於腐敗,做官已經無意義了。
第二、北宋朝廷奸臣掌權,當清官不長久,甚至會遭迫害,更有性命之憂。
魯智深的好友林沖、武松都是最好的例子。林沖最慘,老婆漂亮,高衙內光天化日想調戲,即便他後來知道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老婆,照樣設計想侵佔林沖的妻子,直接導致林沖家破人亡,林沖好歹是北宋朝廷的幹部,做個清官連自己家人都無法保護,自己也差點被害死。武松當衙門都頭時,哥哥被西門慶害死,因為武大郎捉姦,事情鬧得街坊都知道,武松又從哥哥屍骨中,找到了哥哥中毒的證據,仵作故意留下武大郎的一塊屍骨,就是為了等武松回來,有證據證明,但人證物證齊全,武松去衙門狀告西門慶,因為西門慶財大氣粗,把關係疏通了,官府就不處理了,武松當北宋刑警隊隊長,自己親人被害,還無法伸冤,最後只好自己鬥殺西門慶,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在當時的北宋朝廷體制下,百姓會被迫害,清官一樣會被迫害,稍有不慎還可能威脅性命,除非和貪官汙吏同流合汙。
第三、官匪勾結的現象嚴重
北宋朝廷很多軍方或官方的力量和地匪流氓集團都有勾結,甚至許多地匪集團就是官府的爪牙。蔣門神和張都監就是最好的例子,快活林之爭,其實是蔣門神上級的官府部門要賺錢,指使以蔣門神為首的地匪去操作,官府透過地匪搶奪民間的商業利益,併為這些人提供保護傘,那時很多地方官和匪沒啥區別,作為幕後黑手,甚至比匪更險惡。
第四、北宋朝廷內憂外患、岌岌可危
宋江是小吏思想,壯大梁山的目的是為了和朝廷談自己投降的條件,缺乏長遠的眼光,他所謂的“不招安,梁山好漢世世代代會被人稱為草寇”,這種說法純屬扯淡。現在有誰喊劉邦是草寇的?劉邦起義時在芒碭山,一樣是朝廷口中所謂的草寇,劉邦起義時的團隊都是農民,還沒宋江包裝的108天罡地煞好漢強,但劉邦的策略就是把革命進行到底,最後他得了天下,後代稱他為漢朝的開國皇帝,這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招安是宋江為首的投降派的奴才思想,而且那時的朝廷內憂外患,天下民心盡失,根本不值得投降。事實證明,梁山投降朝廷後,過了四年北宋朝廷滅亡。這樣的招安有何意義?宋江是奴才小吏的思想,願意屈服於北宋朝廷,而魯智深是俠客情懷,又深知北宋朝廷的腐敗,他對招安完全不屑。
梁山好漢中有先進之明的李俊,知道宋江接受招安的弊端,於是帶領自己的人馬,提前退出了梁山,離開大宋境內,在暹羅國發展,最後李俊當了暹羅國的皇帝,宋江要知道自己手下一個漁民小弟後來當了皇帝,想想會有多尷尬。
第五、招安後,朝廷貪官可能秋後算賬,下套報復梁山成員
梁山在發展壯大中,打擊過不少官僚集團,這些官僚集團的關係網,依然在朝廷中佔據主要的勢力,梁山好漢和仇人一起在朝廷當同事,而且還是仇人的下級幹部,貪官要是秋後算賬,在以後的共事中設計陷害梁山成員,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機會很多。浪子燕青看出了問題,所以勸盧俊義退隱,盧俊義不聽,最後的結局是和宋江一樣,一起被毒死。
所以,梁山集團接受招安本身是一條投降滅亡的路,自古農民起義打擊封建統治勢力,只有徹底推翻舊的封建政權,才可能換來太平,獻媚投降是沒用的,封建政權是不會允許對自己有威脅、甚至原本就已經有恩怨的勢力和自己共同存在的。
-
6 # 李思前
魯智深和武松一樣 生性自由灑脫 本領高強 而且無牽無掛 又都是在體制裡混過的 正因為在體制裡混過 所以討厭體制裡的生活 不想招安 說朝廷奸佞當道不過是不想回體制的藉口罷了 其實只要魯智深不傻 他也應該知道 招安以後梁山前途兇險 但不招安梁山也是個死 招安還有生機 不招安必死 但魯智深和武松都是那種不在乎生死的人 因為自己不在乎所以他也要求別人也不在乎 他們的性格就是這樣 就像自己要借錢給金翠蓮 你李忠也得借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
-
7 # 五花馬qjq
從魯智深的出場~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到二龍山止
根據人物軌跡就可以窺見一斑。做為封建統治下的北宋。魯智深早年投身軍旅多年的底層掙扎。讓他了解和看清了官僚主義的本質。從拳打鎮關西可以看到。既是對現行社會的不滿。也是對弱勢群體的急公好義。
大相國寺與林沖的結識到大鬧野豬林是決定魯智深衝破封建統治最重要的橋段。深知得罪官僚集團勢必會被報復的魯達,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先是選擇了逃避。後來二龍山落草奠基了他決定自保和反抗的決心。拳打鎮關西,打的是官僚保護傘下的惡勢力。倒拔垂楊柳是拔的盤根錯節的官僚體制。
看透了社會弊端。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英雄俠義。到大鬧野豬林的義薄雲天。再到落草二龍山的隱忍蟄伏。無不體現了其人的智慧和剛毅。到水泊梁山的英雄聯盟。以及見證了梁山發展壯大的過程。此時的魯達心中是充滿希望的。覺得是可以實現替天行道的。而從宋江屢次主張詔安又讓魯達感到了疑惑和憤慨,再次投入他曾經反抗的官僚體制,根本就不是,這個見了南牆都要推到的漢子的性格。奈何現在的梁山也是一個同樣的官僚集團。做為一箇中層幹部。自己的發言和反對已經決定不了集團的政治走向。並被宋江的所謂的替天行道。兄弟結義給綁架。這個義薄雲天的漢子無奈的被裹挾進了。以宋江為首的政治投機活動。而後期的佂方臘損兵折將。是作者在揭露政治傾軋的黑暗。到魯智深六合寺圓寂就是在活妥妥的鞭撻在官僚體制壓迫下,英雄報國無路,遁入空門的無奈。
-
8 # 知守閣主
魯智深這個人物是《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英雄,沒有之一。有詩讚曰:不戒葷腥不戒殺,不管僧規與王法,殺盡兇頑護善良,何必昇天做菩薩他為什麼堅決反對招安呢?從這幾個方面可以一窺端倪。
一、自身經歷
魯智深原名魯達,乃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的提轄官,應屬於軍方系統,生性正直,任俠仗義。因看不慣外號“鎮關西”的鄭屠欺壓良善,一怒之下傷了他性命,這才離開了北宋的官僚體制,開始了自己的江湖行徑。在五臺山智真長老說偈: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魯達就成了魯智深,然天性使然,怎能顧及僧規佛法,大鬧五臺山就理所當然了。輾轉東京大相國寺,倒撥垂揚柳結識了林沖,救林沖於野豬林,二龍山三山聚義反上梁山。排坐次於第十三位,號“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作戰序列為步兵第一。後面隨宋江招安,戰夏候成,擒方臘。於杭州六和寺見信而寂,留偈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二、社會環境及結交之友的影響
魯智一生之友主要有兩個,林沖和武松。林沖乃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屬北宋官僚體制中一員,換成今天的來說至少也是上校軍銜,但林沖遭遇是什麼,自家妻子被高俅兒子調戲,以至於發展到被高俅陷害,金字刺臉千里發配滄州,在野豬林被魯智深所救,但即使生命受到嚴重危脅時依然充滿幻想,還想重返體制中,風雪中殺掉高俅派來追殺的虞謙才徹底對北宋王朝失去信心,雪夜上了梁山。而武松也算北宋體制的一員,乃縣公安局刑警隊長,他又遭遇什麼?自家哥哥被人合謀毒殺,得知事情原委不是一怒殺人,而是蒐集人證、物證去報官,按法律程式走。報官無果之下才叫來一干街坊鄰居,令士兵把好前後門,讓有過小吏經歷的街坊作好筆錄,相關人員書名畫押,這才手起刀落殺了潘氏。把負面影響減到最小,這是對體制還有想法,因北宋年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為緩解社會矛盾,每年政府都會大赦天下,武松的幻想就在此。但體制的黑暗,人民的無望最終還是讓武二郎上了梁山。兩位好友的經歷可說讓魯智深早就對北宋王朝失去信心,當宋江呤“滿江紅”盼招安時,武松當即跳出反對,魯智深旗幟鮮明地支援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說的是,朝廷已經黑透了,黑得如同魯智深身上的皂黑僧衣,永遠無法洗白的。宋江的“吾師”魯智深身具慧眼,早己看到宋王朝的腐敗和行將就木的前景,堅決反對招安,然為全大義又不得不隨宋江招安,這才有在錢塘江畔“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善終。魯智深的一生貫穿整個《水滸》,所謂“三拳開啟水滸,一杖而收結局”。善哉!我中國俠義標杆—花和尚魯智深。原創手打,只求諸君隨手一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
9 # 此刻正黎明
提起花和尚魯智深,人們就會想起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魯智深天生神力而且有勇有謀。魯智在梁山泊沒有什麼特別表現,最能體現魯智深功績的是在征討方臘一戰中與武松一起生擒起義軍首領方臘。然而魯智深在勝利歸途中,他對皇帝的招安,表現出非常的無奈和悲觀,於是與武松一起在浙江的六和寺出家為僧。
魯智深為什麼對詔安一事悲觀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由於第一次朝廷詔安失敗,必然引起宋朝從皇帝到大臣上上下下更大的疑心,所以,魯智深對詔安不抱有信心,有悲觀的情緒。
二是由於朝廷奸臣當道,並且這些亂臣賊子被梁山好漢汙辱過,所以必然懷恨在心,一定找機會報復,所以,魯智深對詔安心有顧忌,有悲觀情緒。
事實也證明了魯智深的深謀遠慮,最後很多梁山泊英雄好漢被朝廷毒酒害死。不過如果梁山好漢不接受朝廷詔安也未必有好的結果,早晚也必被送王朝剿滅,可能結果更加悲慘。所以,在封建王朝統治之下,仁人志士都很難有好的出路。
-
10 # 陰陽家6
招安,即相當於由朝廷收編。真正有利於被招安者的招安在封建時代是絕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封建社會人們那種自私自利的觀念,決定了人們的思想意識,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皇帝如果精明,必然對擁兵自重的人不放心;如趙匡胤當了皇帝,就搞個‘杯酒釋兵權’。皇帝如不精明,那擁有實權的軍閥也常常會覬覦皇帝寶座,東晉的王敦,桓玄就是例子。如若奸臣當道,那就更是不可能正常的搞什麼招安了,像宋江起義後,那時奸臣高俅當權,與梁山好漢有說不盡的過節,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怎能有好果子吃?魯智深是過來人,素來膽大心細,對這個認識得很清楚,因此 他堅決反對招安,知道招安就是死路一條,在宋江要搞招安之際,亮出自己的觀點,一點也不奇怪。順便說一句,宋江想招安並極力推行,出發點也不能說不對,確實如果能順利招安,朝廷又不再追究,化干戈為玉帛,梁山好漢們或者為國效力,或者解甲歸田,按當時說法,可以封妻廕子,何樂而不為?問題是他想得太天真,太過理想化了,畢竟是個縣城小吏出身,他‘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還能席捲天下,敢於與朝廷鬥一鬥;宋江只能卑躬屈膝,最後被奸臣玩弄於股掌之上。悲夫!
-
11 # 青衫素人
讀過《水滸傳》原著的人都知道,魯智深這個人出身于軍隊,而且提轄這個職位本身也是基層軍官,按道理來說,魯智深是不可能反對招安的,但恰恰相反,魯智深和武松卻是反對招安最堅決的。
我們不妨看看魯智深的反對理由,按照原著描寫,我摘抄了一段魯智深的原話:“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魯智深說的這段話資訊量很大,說的也很直白,作者描寫他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大致的意思就是“如今的滿朝文武百官,大多都是奸臣奸詐之徒,花言巧語欺矇皇帝,朝政黑的就好像我的這件皂(皂色:大約醬色)色短衫,怎麼洗(殺)的乾淨?招安行不通,我就帶著兄弟們各奔東西吧。”
首先,透過他自己說的這段話,可以肯定的是魯智深反對招安並不是因為皇帝,而是因為奸臣。
魯智深嘴裡的“奸臣”,個人認為他指的更像是高俅。高衙內看上林娘子,到最後林沖慘遭發配,妻離子散,林沖與高俅有殺妻滅家之恨,這些魯智深都知道,也看在眼裡,從某種意義上講,而他本人也是參與者、親歷者。試想,即便招安,在這樣的殿帥府太尉手下“為國效力”,難道不黑暗嗎?所以說,魯智深反對的很徹底,乾脆挑明瞭說:“滿朝文武,多是奸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除此之外,魯智深眼裡的朝廷,奸臣當道。所以他對招安後的前途十分悲觀。
其次,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出魯智深不但反對招安,甚至情緒非常激動,不亞於武松的公然反對,和李逵的踢桌摔碗。
魯智深的反抗情緒非常激烈,甚至不惜拿散夥、各奔東西做威脅。與領導談條件、拿跳槽、散夥威脅領導,這無疑是一個大忌。按理來說,以魯智深的心機,他明知自己不是宋江的嫡系,他不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但他偏偏就犯了,唯一的解釋就是魯智深非常反對招安,甚至不惜和宋江針鋒相對。
所以說由此可以看出,魯智深反對招安的態度有多麼堅定。
-
12 # 村野閒雲
這個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們在熟讀名著《水滸傳》就會發現,在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後,排定座次後,宋江在滿江紅詞中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引發武松、李逵不快,因而大鬧菊花之會。
那麼魯智深對招安的看法呢?原文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只此一語,其實非常清楚說明了魯智深為什麼悲觀,為什麼反對招安了。而事實證明招安的最終結局,與魯智深的看法完全一致。
-
13 # 金多多賊蓋
水滸傳,描寫了眾好漢被逼上梁山,嘯聚水泊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樂生活。
後來朝廷招安,魯智深非常反對的,武松,李逵也大喊大叫過。反對招安。
眾觀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有許多人反對招安的,沒人敢說。魯智深敢說是他的性格,魯莽,地位極高,要知道水泊梁山,林沖,在山上地位僅次於宋江。那是魯智深的大哥。還有武松,都是開山元老。後來的武將大多數是被擒投降來的。哪敢發表言論。
魯智深反對招安,是憑自己主觀的思想說出的,他看到的是他大哥林沖被高俅陷害,
至於說對招安後的悲觀好像談不上。魯智深本是粗人,沒有政治頭腦,不可能看的那麼遠,說道招安多數將領都是贊同的。宋江領導水泊梁山走招安也是對的,沒人願意做一輩子賊。梁山最後的慘劇是宋江在策略上的失敗。在幾個重大事情上的不夠果斷。知道高俅,童慣之類是奸臣,就該殺了。為國家。為水泊梁山招安後的生死存亡除去後患。
水泊梁山把高俅,童慣大敗,是他們在朝廷中的威信受到了威脅。他們活著能不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一有機會就會至你於死地。最後宋江真落得個賜毒酒而死。可嘆可悲。令人惋惜。
-
14 # 放歌聲野老梁
謝邀。熟讀《水滸》豪氣壯,聚義濟貧本好章;可惜宋江去投降,壞了英雄美名揚。說來話長,只談魯智深反對招安的悲觀情緒。首先看這一O八將身份,相比大家都熟知,宋江身份、本質就不一樣了。如果不殺人,宋江絕不會去投奔梁山的。說到底壓根就沒有這個思想。梁山好漢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英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行俠仗義,殺富濟貧。宋江呢,小恩小惠拉攏弟兄,擠死晁蓋,佔山為王,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單從這件事,後人詬病不少;招安意味著自取滅亡,英雄反對的不少,第一反對的就是李逵;英雄的結局正好印證了魯智深的悲觀情緒。不是嗎?
-
15 # 榮導有戲
梁山的招安其實註定是一條投降滅亡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魯智深深知北宋朝廷的腐敗
魯智深原來是提轄官,北宋朝廷體制內的人,他深知北宋朝廷的腐敗,官府欺壓百姓的現象常有,而且官官相護,很難從做官的角度真正做到為民請命。魯智深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要救金翠蓮,卻被朝廷的腐敗關係網壓制,自己是提轄官,卻無法把鄭屠繩之以法,只能義憤填膺的拳打鎮關西,最後過上逃亡江湖的日子。朝廷過於腐敗,做官已經無意義了。
第二、北宋朝廷奸臣掌權,當清官不長久,甚至會遭迫害,更有性命之憂。
魯智深的好友林沖、武松都是最好的例子。林沖最慘,老婆漂亮,高衙內光天化日想調戲,即便他後來知道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老婆,照樣設計想侵佔林沖的妻子,直接導致林沖家破人亡,林沖好歹是北宋朝廷的幹部,做個清官連自己家人都無法保護,自己也差點被害死。武松當衙門都頭時,哥哥被西門慶害死,因為武大郎捉姦,事情鬧得街坊都知道,武松又從哥哥屍骨中,找到了哥哥中毒的證據,仵作故意留下武大郎的一塊屍骨,就是為了等武松回來,有證據證明,但人證物證齊全,武松去衙門狀告西門慶,因為西門慶財大氣粗,把關係疏通了,官府就不處理了,武松當北宋刑警隊隊長,自己親人被害,還無法伸冤,最後只好自己鬥殺西門慶,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在當時的北宋朝廷體制下,百姓會被迫害,清官一樣會被迫害,稍有不慎還可能威脅性命,除非和貪官汙吏同流合汙。
第三、官匪勾結的現象嚴重
北宋朝廷很多軍方或官方的力量和地匪流氓集團都有勾結,甚至許多地匪集團就是官府的爪牙。蔣門神和張都監就是最好的例子,快活林之爭,其實是蔣門神上級的官府部門要賺錢,指使以蔣門神為首的地匪去操作,官府透過地匪搶奪民間的商業利益,併為這些人提供保護傘,那時很多地方官和匪沒啥區別,作為幕後黑手,甚至比匪更險惡。
第四、北宋朝廷內憂外患、岌岌可危
宋江是小吏思想,壯大梁山的目的是為了和朝廷談自己投降的條件,缺乏長遠的眼光,他所謂的“不招安,梁山好漢世世代代會被人稱為草寇”,這種說法純屬扯淡。現在有誰喊劉邦是草寇的?劉邦起義時在芒碭山,一樣是朝廷口中所謂的草寇,劉邦起義時的團隊都是農民,還沒宋江包裝的108天罡地煞好漢強,但劉邦的策略就是把革命進行到底,最後他得了天下,後代稱他為漢朝的開國皇帝,這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招安是宋江為首的投降派的奴才思想,而且那時的朝廷內憂外患,天下民心盡失,根本不值得投降。事實證明,梁山投降朝廷後,過了四年北宋朝廷滅亡。這樣的招安有何意義?宋江是奴才小吏的思想,願意屈服於北宋朝廷,而魯智深是俠客情懷,又深知北宋朝廷的腐敗,他對招安完全不屑。
梁山好漢中有先進之明的李俊,知道宋江接受招安的弊端,於是帶領自己的人馬,提前退出了梁山,離開大宋境內,在暹羅國發展,最後李俊當了暹羅國的皇帝,宋江要知道自己手下一個漁民小弟後來當了皇帝,想想會有多尷尬。
第五、招安後,朝廷貪官可能秋後算賬,下套報復梁山成員
梁山在發展壯大中,打擊過不少官僚集團,這些官僚集團的關係網,依然在朝廷中佔據主要的勢力,梁山好漢和仇人一起在朝廷當同事,而且還是仇人的下級幹部,貪官要是秋後算賬,在以後的共事中設計陷害梁山成員,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機會很多。浪子燕青看出了問題,所以勸盧俊義退隱,盧俊義不聽,最後的結局是和宋江一樣,一起被毒死。
所以,梁山集團接受招安本身是一條投降滅亡的路,自古農民起義打擊封建統治勢力,只有徹底推翻舊的封建政權,才可能換來太平,獻媚投降是沒用的,封建政權是不會允許對自己有威脅、甚至原本就已經有恩怨的勢力和自己共同存在的。
-
16 # 李思前
魯智深和武松一樣 生性自由灑脫 本領高強 而且無牽無掛 又都是在體制裡混過的 正因為在體制裡混過 所以討厭體制裡的生活 不想招安 說朝廷奸佞當道不過是不想回體制的藉口罷了 其實只要魯智深不傻 他也應該知道 招安以後梁山前途兇險 但不招安梁山也是個死 招安還有生機 不招安必死 但魯智深和武松都是那種不在乎生死的人 因為自己不在乎所以他也要求別人也不在乎 他們的性格就是這樣 就像自己要借錢給金翠蓮 你李忠也得借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
-
17 # 五花馬qjq
從魯智深的出場~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到二龍山止
根據人物軌跡就可以窺見一斑。做為封建統治下的北宋。魯智深早年投身軍旅多年的底層掙扎。讓他了解和看清了官僚主義的本質。從拳打鎮關西可以看到。既是對現行社會的不滿。也是對弱勢群體的急公好義。
大相國寺與林沖的結識到大鬧野豬林是決定魯智深衝破封建統治最重要的橋段。深知得罪官僚集團勢必會被報復的魯達,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先是選擇了逃避。後來二龍山落草奠基了他決定自保和反抗的決心。拳打鎮關西,打的是官僚保護傘下的惡勢力。倒拔垂楊柳是拔的盤根錯節的官僚體制。
看透了社會弊端。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英雄俠義。到大鬧野豬林的義薄雲天。再到落草二龍山的隱忍蟄伏。無不體現了其人的智慧和剛毅。到水泊梁山的英雄聯盟。以及見證了梁山發展壯大的過程。此時的魯達心中是充滿希望的。覺得是可以實現替天行道的。而從宋江屢次主張詔安又讓魯達感到了疑惑和憤慨,再次投入他曾經反抗的官僚體制,根本就不是,這個見了南牆都要推到的漢子的性格。奈何現在的梁山也是一個同樣的官僚集團。做為一箇中層幹部。自己的發言和反對已經決定不了集團的政治走向。並被宋江的所謂的替天行道。兄弟結義給綁架。這個義薄雲天的漢子無奈的被裹挾進了。以宋江為首的政治投機活動。而後期的佂方臘損兵折將。是作者在揭露政治傾軋的黑暗。到魯智深六合寺圓寂就是在活妥妥的鞭撻在官僚體制壓迫下,英雄報國無路,遁入空門的無奈。
-
18 # 知守閣主
魯智深這個人物是《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英雄,沒有之一。有詩讚曰:不戒葷腥不戒殺,不管僧規與王法,殺盡兇頑護善良,何必昇天做菩薩他為什麼堅決反對招安呢?從這幾個方面可以一窺端倪。
一、自身經歷
魯智深原名魯達,乃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的提轄官,應屬於軍方系統,生性正直,任俠仗義。因看不慣外號“鎮關西”的鄭屠欺壓良善,一怒之下傷了他性命,這才離開了北宋的官僚體制,開始了自己的江湖行徑。在五臺山智真長老說偈: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魯達就成了魯智深,然天性使然,怎能顧及僧規佛法,大鬧五臺山就理所當然了。輾轉東京大相國寺,倒撥垂揚柳結識了林沖,救林沖於野豬林,二龍山三山聚義反上梁山。排坐次於第十三位,號“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作戰序列為步兵第一。後面隨宋江招安,戰夏候成,擒方臘。於杭州六和寺見信而寂,留偈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二、社會環境及結交之友的影響
魯智一生之友主要有兩個,林沖和武松。林沖乃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屬北宋官僚體制中一員,換成今天的來說至少也是上校軍銜,但林沖遭遇是什麼,自家妻子被高俅兒子調戲,以至於發展到被高俅陷害,金字刺臉千里發配滄州,在野豬林被魯智深所救,但即使生命受到嚴重危脅時依然充滿幻想,還想重返體制中,風雪中殺掉高俅派來追殺的虞謙才徹底對北宋王朝失去信心,雪夜上了梁山。而武松也算北宋體制的一員,乃縣公安局刑警隊長,他又遭遇什麼?自家哥哥被人合謀毒殺,得知事情原委不是一怒殺人,而是蒐集人證、物證去報官,按法律程式走。報官無果之下才叫來一干街坊鄰居,令士兵把好前後門,讓有過小吏經歷的街坊作好筆錄,相關人員書名畫押,這才手起刀落殺了潘氏。把負面影響減到最小,這是對體制還有想法,因北宋年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為緩解社會矛盾,每年政府都會大赦天下,武松的幻想就在此。但體制的黑暗,人民的無望最終還是讓武二郎上了梁山。兩位好友的經歷可說讓魯智深早就對北宋王朝失去信心,當宋江呤“滿江紅”盼招安時,武松當即跳出反對,魯智深旗幟鮮明地支援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說的是,朝廷已經黑透了,黑得如同魯智深身上的皂黑僧衣,永遠無法洗白的。宋江的“吾師”魯智深身具慧眼,早己看到宋王朝的腐敗和行將就木的前景,堅決反對招安,然為全大義又不得不隨宋江招安,這才有在錢塘江畔“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善終。魯智深的一生貫穿整個《水滸》,所謂“三拳開啟水滸,一杖而收結局”。善哉!我中國俠義標杆—花和尚魯智深。原創手打,只求諸君隨手一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
19 # 此刻正黎明
提起花和尚魯智深,人們就會想起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魯智深天生神力而且有勇有謀。魯智在梁山泊沒有什麼特別表現,最能體現魯智深功績的是在征討方臘一戰中與武松一起生擒起義軍首領方臘。然而魯智深在勝利歸途中,他對皇帝的招安,表現出非常的無奈和悲觀,於是與武松一起在浙江的六和寺出家為僧。
魯智深為什麼對詔安一事悲觀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由於第一次朝廷詔安失敗,必然引起宋朝從皇帝到大臣上上下下更大的疑心,所以,魯智深對詔安不抱有信心,有悲觀的情緒。
二是由於朝廷奸臣當道,並且這些亂臣賊子被梁山好漢汙辱過,所以必然懷恨在心,一定找機會報復,所以,魯智深對詔安心有顧忌,有悲觀情緒。
事實也證明了魯智深的深謀遠慮,最後很多梁山泊英雄好漢被朝廷毒酒害死。不過如果梁山好漢不接受朝廷詔安也未必有好的結果,早晚也必被送王朝剿滅,可能結果更加悲慘。所以,在封建王朝統治之下,仁人志士都很難有好的出路。
-
20 # 陰陽家6
招安,即相當於由朝廷收編。真正有利於被招安者的招安在封建時代是絕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封建社會人們那種自私自利的觀念,決定了人們的思想意識,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皇帝如果精明,必然對擁兵自重的人不放心;如趙匡胤當了皇帝,就搞個‘杯酒釋兵權’。皇帝如不精明,那擁有實權的軍閥也常常會覬覦皇帝寶座,東晉的王敦,桓玄就是例子。如若奸臣當道,那就更是不可能正常的搞什麼招安了,像宋江起義後,那時奸臣高俅當權,與梁山好漢有說不盡的過節,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怎能有好果子吃?魯智深是過來人,素來膽大心細,對這個認識得很清楚,因此 他堅決反對招安,知道招安就是死路一條,在宋江要搞招安之際,亮出自己的觀點,一點也不奇怪。順便說一句,宋江想招安並極力推行,出發點也不能說不對,確實如果能順利招安,朝廷又不再追究,化干戈為玉帛,梁山好漢們或者為國效力,或者解甲歸田,按當時說法,可以封妻廕子,何樂而不為?問題是他想得太天真,太過理想化了,畢竟是個縣城小吏出身,他‘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還能席捲天下,敢於與朝廷鬥一鬥;宋江只能卑躬屈膝,最後被奸臣玩弄於股掌之上。悲夫!
回覆列表
讀過《水滸傳》原著的人都知道,魯智深這個人出身于軍隊,而且提轄這個職位本身也是基層軍官,按道理來說,魯智深是不可能反對招安的,但恰恰相反,魯智深和武松卻是反對招安最堅決的。
我們不妨看看魯智深的反對理由,按照原著描寫,我摘抄了一段魯智深的原話:“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魯智深說的這段話資訊量很大,說的也很直白,作者描寫他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大致的意思就是“如今的滿朝文武百官,大多都是奸臣奸詐之徒,花言巧語欺矇皇帝,朝政黑的就好像我的這件皂(皂色:大約醬色)色短衫,怎麼洗(殺)的乾淨?招安行不通,我就帶著兄弟們各奔東西吧。”
首先,透過他自己說的這段話,可以肯定的是魯智深反對招安並不是因為皇帝,而是因為奸臣。
魯智深嘴裡的“奸臣”,個人認為他指的更像是高俅。高衙內看上林娘子,到最後林沖慘遭發配,妻離子散,林沖與高俅有殺妻滅家之恨,這些魯智深都知道,也看在眼裡,從某種意義上講,而他本人也是參與者、親歷者。試想,即便招安,在這樣的殿帥府太尉手下“為國效力”,難道不黑暗嗎?所以說,魯智深反對的很徹底,乾脆挑明瞭說:“滿朝文武,多是奸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除此之外,魯智深眼裡的朝廷,奸臣當道。所以他對招安後的前途十分悲觀。
其次,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出魯智深不但反對招安,甚至情緒非常激動,不亞於武松的公然反對,和李逵的踢桌摔碗。
魯智深的反抗情緒非常激烈,甚至不惜拿散夥、各奔東西做威脅。與領導談條件、拿跳槽、散夥威脅領導,這無疑是一個大忌。按理來說,以魯智深的心機,他明知自己不是宋江的嫡系,他不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但他偏偏就犯了,唯一的解釋就是魯智深非常反對招安,甚至不惜和宋江針鋒相對。
所以說由此可以看出,魯智深反對招安的態度有多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