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張1744
-
2 # 文人草堂
這句話,出現在魯迅先生的散文《秋夜》,裡面的第一句。先說說筆者的看法,這絕對不是網上所調侃的那樣,為了湊字數,算稿費,才採用這樣的寫法。
說實話,不知是網友善意的唏噓,還是真的有些別的想法——怎麼會覺得,先生會為了幾枚銀元,才如此寫法呢?
而且,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自民國開始,直到現在,版面稿酬,都是以千字計算的,這多出來的一行字,能算多少呢?難不成,魯迅先生的所有作品,都是羅圈話,翻來覆去的?
不囉嗦這個了,說說筆者的觀點:
先生的原話是這樣寫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個人理解,應該有兩層意思。
一是,將先生在寂靜秋夜,抬頭望天的動作,運用陳述的手法,表現出來。很傳神,也很隨意,就是抬頭望著一邊的天空,看到了那棵棗樹,轉臉看向另一邊——仍然還是一棵棗樹。平靜裡面,隱藏著孤寂。
二是,透過這樣一種寫法,將先生眼中的那個沉悶的世界,靜默地描繪出來。民國時期,朝堂昏暗,社會動盪,百姓麻木,這樣的世界,是那麼的單一,猶如這兩棵棗樹一樣,沒有絲毫的變化。
魯迅先生的散文詩,或者說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小說,雜文,詩集,都是用著普通、平靜、淡然的詞語,來描寫那個正在經歷著社會鉅變的時代。“只有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
-
3 # 不會游泳的魚3271
這句子出自散文(秋夜),是魯迅寫於1924年9月的北京。
當時正值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相互勾結統治,民主革命處於低潮。同時“五四”退潮後的新文化戰線產生分裂。原來統一戰線的夥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思想界產生了巨大分化…。
這篇散文是魯迅遷出八道灣故居後,停筆達半年之久的第一篇作品。
從對兩棵棗樹的看似重複的描述,不難看出,此時的魯迅正深深的進入回憶故居之境,“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像隨心呢喃,又像夢遊故居,一棵,…,另一棵,魯迅用這種並排描述方法加重了讀者印象,為後文以棗樹的枝丫伸展,欲刺破高天的堅韌,來比喻在帝國主義軍閥列強壓迫下奮起抗爭的勇士們埋下了濃厚的伏筆!世界再黑暗,勇士不止一個,還有一個,還有很多!
整篇文章由開始的困惑呢喃,到描寫被黑夜凍的紅慘慘的粉紅花,寫夜遊的惡鳥,鬼睒眼的天空,所有的困惑終被自己思量裡的吃吃笑聲驅趕,被前仆後繼的小青蟲所感動,雖不能一起戰鬥,就趕緊砍斷思緒,提筆敬奠這些蒼翠的勇士!!!
-
4 # 春風化雨沐東方
兩棵棗樹這個梗已經成了魯迅的經典了。
這句話的出處是魯迅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夜》,原句為:“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按照常理,這句話的一般表達方式應該是:我的後園有兩株棗樹。
但是,魯迅卻沒有用這種常規方式,而是用了四個短句,重點是後兩個短句還有重複之嫌。
那麼,這麼表達的高明之處在哪裡呢?
開篇之處,用筆不凡。寥寥數筆,勾勒出了一個空曠幽寂的院子,院子裡只有兩棵棗樹形影相弔。用了這樣的句子,營造出了一種孤寂的氣氛。
在語調上,這樣一種重複是加重語氣的表達,反映了魯迅當時沉重的心態。如果用“院子外面有兩棵樹”來表現,感染力就差了很多。
在這種孤寂的氣氛下,讀者繼續讀下去,就會通篇都沉寂在這種氛圍中,並會體會到魯迅所希望表達的想法。
魯迅多麼希望出現新鮮的社會現象,來打破當時社會的沉悶,可是沒有。
大師們的文學作品,多神來之筆,這可算作一處。靠的就是感覺,魯迅創作的時候,必定是憑著靈感寫下這一句的。
也許他當時考慮的並不多,只是內心的一種真實寫照,但恰恰就是這一妙筆,創造出了這樣一個經典。
當然,這是魯迅的筆法,大師可以這麼用筆。我們寫文章的時候,還是小心為妙,以免適得其反。
-
5 # 我就是大風
這是一種無以復加的落寞。
如果你語感不夠,請跟我讀:
我有兩個女朋友,一個是手,另一個還是手。
-
6 # 冀之筆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糾正一個錯別字“顆”應該是“棵”,樹只能用棵,不能用“顆”!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
首先肯定地說,這句話不是病句!也不是有些人揣度的那樣,作為現代文學巨匠為什麼會寫出這樣蒼白、寡淡的句子!更不是某些人所猜忌的那樣,為了湊字數賺稿費!魯迅先生還不至於淺薄無聊到那種程度!
文無定法!在我看來這樣的表達,恰恰豐富了漢語言文字的表述和表達!為什麼這樣說?原因如下:
凡是為文高手,他們很少去用一種固定的漢字漢語模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的表現和表達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或簡潔曉白,或含蓄內斂;或含沙射影,或開宗明義;或寓意深刻,或婦孺皆知,不一而足!縱觀先生的這句大白話,恰恰印證了這一點!具體的原因有:
(一)文學意義:這是五四新文化以來現代白話文所特有的一種語言語境的表達表述方式的嘗試,我相信在先生的其它作品的篇什裡一定還有這樣的句式和表達,這是純文學文字意義上的解讀!
(二)歷史意義: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是半封建半殖民時期,內外交困、內憂外患、積貧積弱,國民麻木,政府腐敗,時局動盪。天是灰的,人心是散的,民眾的麻木、志士的無奈也就映射出這兩棵棗樹的孤寂、堅守,它可以是革命鬥士的前仆後繼和陣營相隨,也可以是普羅民眾的一種平常心態,你不能反抗我不會反抗,你孤獨無援我孤獨寂寞,這不就像那兩棵一樣的棗樹嗎?為什麼是棗樹,而不是別的什麼樹?大家都知道棗樹是帶刺的,這又象徵了雖不能奮起抗爭但自我保護的潛意識流還是有的是不會滅亡和泯滅的!知道了這一層含義我們對魯迅先生文章的艱澀難懂就有了正面的解讀,也就會對魯迅先生的這種表達刮目相看了!
(三)修辭意義。如果說語法是讓我們把話說的正確的話,那麼修辭就是讓我們把話說的更好!首先這句話是正確的,在語法上應該沒有任何異議!那麼這句話是否是一句非常漂亮的話呢?家門前兩棵樹,按照五行八卦來講,一般在我們住宅的庭院裡是不要樹的,因為院中有樹為“困”(當院一棵樹曰困)那麼不是一棵,而是兩棵就很好地化解了這種危機!棗樹又是大多數家庭喜歡栽種的一種大眾樹家常樹,那麼在魯迅先生這樣的大戶人家的宅前屋後有兩棵棗樹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大家還清楚:棗樹的品種是非常多的,有大紅棗、有花紅棗、有黑棗、有焦棗、有蜜棗、有金絲小棗等等等等,為什麼在先生家就不能有兩棵不同品種的棗樹呢?這樣表述成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有啥問題嗎?顯然這樣的表述是非常嚴謹正確無可挑剔的也是非常優美的!
-
7 # 看歷史的訴說
他本來沒注意,後來才發現,但已經發表,所以就將就了,後來有人問他,重複了,他說這是運用重複的手法,意思是強調。
-
8 # 三國大英雄
魯迅在他的《秋夜》裡,寫出:在我的後花園裡,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為什麼呢?
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在我的後花園牆外有兩棵棗樹不就完了嗎?顯然魯迅這樣寫,不是為了湊數字,而是這樣寫自有其中的含義,我們來分析分析。
那麼魯迅在文章中用了這樣的方式,他想要表達什麼呢?如果我們慢慢的體會理解,你會有一種孤寂的感覺充滿心中,很單調,很孤單。作者魯迅希望出現新鮮的社會現象,希望有“別的樹”出現,可是沒有,強烈的表現了對孤寂的不滿,卻又滿懷期待。
似想魯迅是一代大文人,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而且又是集大成的思想家、哲學家。為什麼要寫出這樣一個囉嗦的句子呢?魯迅的文章大都是借文透思的,用文章讓人們來看出他的思想及反思。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矛盾辯證的原理,體現了事物即是統一,又是對立矛盾的辯證哲學思想。魯迅先生告訴我們,一件事情,要從兩方面甚至多方面來理解,才能看出事情的本質。
因此可見魯迅先生創作文章連這麼小的細節之處,都體現了思想上的嚴謹,這更能說明作者思想之深刻。所以說魯迅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及哲學家是受之無愧的。
-
9 # 史之策
這只是一段很簡單的空間陳述,卻能讓懂的人更加深層地懂得作者的孤寂。
這句話出自魯迅的文章《秋夜》。由於其出現在學生的課本中過早,很多學生們在長大後都對這句話雲裡霧裡,並對這句話加以調侃,造出例如“我有兩個姐姐,一個是女的,另一個還是女的”這類的句子。
但是如果把這句話改成:接下來我有兩節課,一節是數學,另一節還是數學。我想很多學生就能感受到這句話的孤寂了吧……
調侃歸調侃,接下來我們認真分析一下這句話吧。首先,魯迅先生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想著什麼呢?
如果他只想表達外面有兩個棗樹,他大可以直接寫“在我的後院有兩棵棗樹”,但是他沒有這麼寫。
他只是看著窗外,看到了一棵棗樹。眼中的餘光告訴他院子裡還有一棵樹,他有些期待地看過去,卻看到了一棵與之前那棵並沒有太大差異的棗樹。
就像是你買了兩張彩票,等開獎的那天去對號碼,第一張沒有中,沒關係,還有第二張。然而第二張對完,你發現,第二張也沒有中。
那種孤寂的心情,想必你能夠感同身受了吧。
(還有可能魯迅先生只是為了賺稿費。)
-
10 # 職業農民的故事
這句話在常人看來感覺有點像病句,很容易被人認為是語句的重複,我不知道大家第一眼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感覺它就是個病句。
下面我給大家說說我對於這句話的一些理解一、魯迅出生於21世紀後期(1881-1936)那時候的中國可謂是混亂至極,舊中國時期的魯迅棄醫從文希望用文字創作改變國民的麻木不仁。所以他的文字字裡行間帶有一種時代的色彩,只有在那個時代你才可以寫出這樣的文字。感覺這句話“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表現出魯迅當時那種悲憤的強烈氣息,給人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奈。
二、什麼叫“名人”大家有沒有研究過呢?所謂的名人就是我有一些你沒有的特點或個性。我對“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第二種理解是所謂的名人效應,什麼叫名人效應呢?就是我比你特殊,我寫的病句都是名句只是常人無法理解我的句子而已,越是古怪的句子越耐人尋味越感覺到意義深刻。你有辦法嗎,告訴你你沒有辦法。
“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這句話我相信將成為千古名句,因為沒有人可以準確的解釋它的真正含義。
回覆列表
一顆遠一顆近,一顆小一顆大,一顆一目瞭然,一顆模模糊糊;描寫的是秋夜,作者因熟悉環境,都能分辨出是啥樹,而生人讀者秋之夜晚不太好分辨,特意交待一下,拉近距離,達到使讀者身臨其境之目的,與作者的思緒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