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14396353829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既承認社會規律的客觀性,又承認人類活動的自覺性。在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社會規律的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面對客觀的規律,人們又不是束手無策的,人們可以透過其自覺能動性去認識、利用規律,以達到滿足人生存、發展的需要和目的。 首先,人的活動具有自覺能動性。這是因為活動的主體是人。作為有意識的人,他在進行實踐活動時總會有一定的計劃、目的,這就使得人類活動在一開始便具有了主觀能動性。馬克思曾形象地描述過人類活動的這個特點:“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許多建築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過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①其次人類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是人們互動作用的產物,是人們的活動及其結果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社會的發展是由人的活動實現的,於是它自身就蘊涵了人類的自覺能動性。最後,社會規律是社會存在,社會規律應該具有一定的自覺規律既然是由每個人的意志和活動構成的,那麼,當這一‘意志’和‘活動’發生了質的或量的變化時,以此為條件的社會合力及其規律就要相應地發生質的或量的變化。”②我認為這種推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認為社會是簡單的人類活動在量上堆積而成的產物。事實上,社會是由人們的活動及其結構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功能必然大於“個人的意志與活動”的合力,其性質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以一種簡單的直線性的思維方式去理解社會規律客觀性與人的活動自覺性統一於自覺能動性,無疑是不正確的。因而上述推論實質上不成立。那麼這就出現了社會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自覺性究竟統一在哪裡的問題。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有機整體”四字入手,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去看待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ay It Loud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