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眼到心到
-
2 # 喬喬8363
真想划算,除非你早早收藏了某個產品,記住了價格,雙11比較一下才能知道是否真的划算。至於什麼紅包,返券…唉呀,懶得算,腦瓜疼啊腦瓜疼…
-
3 # 痴兒斬情不斷欲
雙十一隻是一種消費者自我發掘的日子!正好合了商家的口味!用作推廣促銷!這是賣家與買家都充分準備的日子!所以也就成了購物狂歡節!
-
4 # 胖哥M
雙十一買東西划算嗎,分兩種情況
一、跟風買的。大家都買了些東西,公司一下班都去前臺搶快遞、不買點什麼手癢癢……這種情況下,除非對你要買的東西特別熟悉或者有朋友或者同事強烈建議購買,不然被坑的機率很大。這種顯然不划算。
二、早有購買意向,持續關注。老早就放購物車裡了,天天看購物車價格,有比價軟體做參考,那麼,很有抄底的可能性。這樣做比較理智也比較省錢。
所以,你是一時衝動要買還是早就想買,拿出錢包來,數數票子,就都明白了,也就不用糾結了。
-
5 # 快樂小咪
我認為不划算。俗話說,賣的永遠比買的精。說的也就是買家永遠不如商家會算計。這也是商人的特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本無可厚非。
但是作為商家的營銷手段,所謂的雙11也不例外地被“促銷”化,這幾天,人們的眼睛被雙11的廣告刺激的眼花繚亂。那麼,在這個時段的東西真的如商家說的那樣物超所值嗎?當然,未必!
商家的營銷手段就是會讓你從感覺上感到非常合算,是心動不如行動的購物衝物,而這也正是商家所需要的心理戰術。很多人容易跟風,當大家一股腦地關注一種東西時,就會促成一種消費心理。所有願意跟風的消費者都會犯同一個毛病,那就是不理性消費,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消費者自己都分不清是出於需要,還是喜歡,或許就是看大家都買了,也就隨著一起消費。如果大家都是這樣的心理,那麼,商家就該偷偷地笑了。
其實,作為商家的營銷手段,有的看似便宜的東西其實是漲了價的。而你不知道。在宣傳的時候會打著打折的幌子實則根本原來就是減價貨。而還有的東西平時賣的並不貴,可是藉著“節日”就能賣個好價錢。
所以,在這場節日大促銷中,商家是贏家。在這場浩大的購物節中,消費者如果能真正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那是幸運。而大多數消費者在這個“戰場”中都是敗將。當然,對於這樣的活動和節日購物狂潮,消費者與商家永遠是周瑜打黃蓋的關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
6 # 客系人佳
有些東西還是比較便宜的,你要是平時有關注這類東西你就知道東西到底有沒有便宜,像我有小孩子的平時就經常關係紙尿褲奶粉之類的物品,雙十一搞活動確實是便宜一點。但是有一點很不好,需要搶卷非常煩人,特別是京東那邊,價格上竄下跳的,一天價格表四五次,一點都不誇張,搞的很緊張。
-
7 # 鄉村毛強
商家的套路!總認為可以買到打折和廉價的好東西。而且雙十一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錢包。很多東西都想買。買過的很多東西質量也很差。反正不建議雙十一當天購買。想買啥時候都可以
-
8 # 七夜38236
變相促銷,沒有賠本的買賣,幾百元的東西能降到幾十元,想想都可怕,得多大的水分啊?平時都花了多少冤枉錢!雙11就是個噱頭,只要你敢剁手指我就敢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辦法,華人性格使然。不過拉高了GDP,還是有貢獻的。理性消費不要光圖便宜比較好!
-
9 # 與梅同清0505
看自己所需,不要盲目跟風買,不是自己需要的再便宜都不買,雙11還是有優惠,有的優惠力度也很大,可以囤點美妝還有家裡必需買的東西,作為女人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跟手,嗨,跟女兒兩個人幾分鐘一萬多元就沒了!
-
10 # 不羈的風24
雙十一各種眼花繚亂的的手段,給你看似不錯的價格大大的刺激你的消費神經,其實個人覺得其價格沒啥太大的差別。只是噱頭夠足,迎合了華人的消費心理,一看這個便宜平時賣多少,今天才賣這麼點,,之類的。我真實經歷雙十一的東西漲價了!!!
回覆列表
其實並不划算。以為便宜搶了一大堆,後來好多都是沒有真正使用價值的。所以,還需要理性消費,不能貪便宜。古語說的好:“貪便宜,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