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問道黃老

    這個還真不知道,看了一下諸位的回答也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所謂十六大名號的真正答案,也許是孤陋寡聞吧,但也有可能您所說的這個十六大名號根本就不存在。從什麼角度講有十六大名號,指的是《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之類的名號嗎?

    《道德經》從老子著述,到西漢河上公分章分卷做《道德經章句》,嚴遵的《道德真經指歸》,此後魏晉王弼做《老子道德經注》,加上唐初學者傅奕校定的《古本老子》,形成《道德經》註解的四大體系,此後只有王弼的“注”流傳了下來,直到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或稱《老子甲本》《老子乙本》,和1993年荊門出土楚墓郭店本竹簡甲乙丙三種,,這是目前國內幾種著名的版本,在流行諸版本中還有東漢的《想爾注》和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老子》等知名度較低的版本。

    就目前學界的倚重程度而言,儘管,帛書、楚簡相繼出土,但通常情況下還是以通行本為主,參照帛書和郭店本,即使是研究帛書或郭店本的研究者,也不可能撇開通行本這些原有資料。

    帛書出土時,曾引起學界的轟動,認為它將開啟《道德經》研究的新航程,呼聲極高,其主要優點是被認為篡改最少,即被後儒們站在儒學立場進行的篡改成分較少,相對保持了老子思想原貌。但也訛誤不少。

  • 2 # 土右鍾海濱

    道德經的十六大名號是什麼?這是一個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老子》又稱《道德經》,因此道德經的十六大名號應該與《老子》的思想內函有關聯,理解了老子的思想就明白了道德經的十六大名號。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所以我們只有理解了老子的思想,才能悟出道德經的十六大名號之理。

    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道”是老子勉強對宇宙最本質的一種稱呼,有點像是一種源動力和法則。“德”是老子把這種法則運用到人類身上的規則,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通常“德”會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則需要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合稱為“道德”。

    老子的觀點: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以“道”為本的天道觀。

    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認為一切由道生出。關於道,《老子》有多種解釋:其一,道的特徵是“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卻說:“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其二,道是世界萬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受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其三,道是無。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在這裡生於“無”即是生於“道”,“道”就是“無”。

    老子還持有“反者道之動”的辨證法思想,這種思想在軍事戰略戰術的運用方面很突出,在戰術上,主張“以奇用兵”,在戰略上,提出“柔弱勝剛強”的指導思想,不過具有極大片面性。

    老子持有“虛靜”玄鑑"的認識論,這種認識論否認人的:認識來源於感覺經驗,“不出戶,知天下;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還有一些消極的想法就是主張“常使民無知無慾。”

    老子持有“小國寡民”的社會歷史觀。讓人民生活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原始社會中,當然這是表現出復古倒退的消極思想。

    綜上所述,雖沒有直接提到道德經的十六大名號,可十六大名號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就在老子的思想內容中。這些只屬於個人粗淺認識,不妥之處請見諒給予指正。

  • 3 # 岸子説

    不懂得道與勢的人,不足以評。所謂十六大名號,都是膚淺狂妄之斷!道家是中國文化的根,是華夏文化之源。

    道法自然,厚德載物!

    妄斷之流理解如何理解的?

  • 4 # 賈寶玉先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復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桓帝的諱,才改為“常”  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  第一個“道”制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常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  “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寶器法器或修煉知方法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非恆名”,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意思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會變化這層意思外,還有每個人的經歷和角度不一樣,即使是同一時刻看到事物也會盲人摸象,只見到其中的一面道.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煉方法解釋是最常見不過的,只是現代人不修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離崩潰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