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臼飯
-
2 # 脈渡
五月稱惡五月是因為五月初五被稱為惡日
五月初五被古人視為“惡日”,有飲雄黃酒、掛香袋、戴香包、插菖蒲、採百藥等避疫驅邪的習俗。據《禮記·月令》記述,五月為陽氣最盛之月,同時,陽到極處必轉陰,陰氣也於此月開始滋生。陰陽交侵,易致毒蟲出沒,瘟疫流行,於人於物均有害。按《易經》的說法,五月初五是陽氣執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陰惡從五而生,此時五毒(蜈蚣、蠍子、壁虎、蜘蛛、毒蛇)並出,尤為惡日。逢此惡癘病疫氾濫之惡日,人們自然要避邪除惡。
五月稱惡五月是因為五月初五被稱為惡日五月初五被古人視為“惡日”,有飲雄黃酒、掛香袋、戴香包、插菖蒲、採百藥等避疫驅邪的習俗。據《禮記·月令》記述,五月為陽氣最盛之月,同時,陽到極處必轉陰,陰氣也於此月開始滋生。陰陽交侵,易致毒蟲出沒,瘟疫流行,於人於物均有害。按《易經》的說法,五月初五是陽氣執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陰惡從五而生,此時五毒(蜈蚣、蠍子、壁虎、蜘蛛、毒蛇)並出,尤為惡日。逢此惡癘病疫氾濫之惡日,人們自然要避邪除惡。
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曾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戰國時期成書的《夏小正》中記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也記載:“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南北朝時期梁宗懍所撰的《荊楚歲時記》也強調五月初五要“採百藥”:“採艾以為人形,懸於門戶上,以禳毒氣。”在五月初五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菖蒲酒以避疫等習俗逐漸流行開來。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上說:“菖蒲酒,治三十六風,一十二痺。通血脈,治骨痿,久服耳目聰明”,“雄黃性味辛溫有毒,具有解蟲蛇毒燥溼、殺蟲驅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