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小佳的慧慧

    《窗邊的小豆豆》充滿了如流水般和諧自然的韻律。《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是繼奧黛麗•赫本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第7任親善大使。這本講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傳性的小書,“不僅帶給全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20世紀全球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她就是小豆豆,一個因淘氣,一年級就被學校退學的孩子。退學後,媽媽輕描淡寫地對小豆豆說:“我們去一個新學校看看吧?聽說那裡很不錯呢!”就這樣,小豆豆來到一所有個怪怪的名字的學校——巴學園。巴學園的一切都和別的學校不同:學校的大門是兩棵有根的樹,是“從地裡面長出來的門呀”;教室是電車教室,學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順序自習著學習各個科目;沒有固定的座位,可以每天換位置(中國要到大學才可以);校長要求大家自帶有“山的味道”(蔬菜、肉類等)和“海的味道”(魚、海鮮等)的午飯(和“山珍海味”一詞很有共通之處,不過普遍的學校食堂似乎很少以此吸引孩子的胃口);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自然;夜晚則在大禮堂裡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等等都是新鮮而動人的和諧景象。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窗邊”的(帶著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處於主體的地位上的意味)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這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小林宗作先生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這也就是《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的意思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比如生活、學習環境的影響以及家長的適當引導等。孟軻的母親深諳箇中道理。“昔孟母,擇鄰處”,說的是孟母為了兒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曾三次搬家,最終以一傢俬塾為鄰居。有一次孟軻“不學”逃回家中,孟母便割斷織布機上的梭子,以啟發孩子讀書如同織布,一旦半途而廢,便一事無成。家庭教育,家長的啟蒙引導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豆豆同樣擁有一位值得驕傲的好媽媽。學校通知媽媽小豆豆被退學後,媽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著小豆豆轉學,而且一直瞞著小豆豆,直到她20歲的時候,才告訴她當時是被退學了。用作者的話說,如果當她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時,媽媽就對她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那樣的話十分沮喪而又惴惴不安的孩子可能就會失去上學的興趣了。小豆豆是幸運的,擁有這樣的媽媽的同時遇到了小林宗作先生。長大後對先生念念不忘的小豆豆寫了這本自傳性的書——《窗邊的小豆豆》,在扉頁上寫著:謹將本書獻給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師。由此可見先生的影響。這位以自己理想辦學的小林宗作先生,是日本傑出的教育家,也是成立日本韻律學協會,將韻律學普及到日本的人。他早年執教,後來自己創立巴幼兒園和巴學園(小學)。學校的怪怪的名字——“巴”,是指兩個一黑一白的巴形圖案組成的類似太極的徽記,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在身體和心靈兩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中國新課程改革中提到的均衡性等等,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就是指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吧。《窗邊的小豆豆》從學校的怪怪的名字——“巴”開始就帶著濃濃的和諧之音,從中可見小林先生獨特的教育理念。第一次來到巴學園時,小豆豆就覺得校長很讓人放心。校長先生說:“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老師聽!”小豆豆很開心地打開了話匣子,一口氣講了4個小時!“這個時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歡自己的人!因為,從小豆豆出生以後直到現在,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呢。而且,這麼長的時間裡,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把身體探出來,專注地聽著……”第一天,小豆豆在先生的藝術的親切的傾聽中,感覺非常安心,非常溫暖,覺得學校非常有趣。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追求的嗎?巴學園有非常特別的上課方式。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就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那道題開始做。“小學生們就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先上語文課也行,先上算術課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歡作文的小學生在寫作文,後面的位子上,喜歡物理的學生點起了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著什麼爆發實驗。” 在小林校長看來,這種看來“亂糟糟”的上課方法卻很管用:隨著小學生們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逐漸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他感興趣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西南北的英語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