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
2 # 暖心理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多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在研究存在的主題,首先我們標定一下什麼是存在?存在包含兩個方面,即物質存在和精神存在。前者表現為人能夠以實體出現,並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後者表現為人的精神世界豐富,具有突出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意識。存在感是精神上的需求,沒有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虛和寂寞。當代人競爭日益激烈,慾望無限延伸,似乎永遠難以停下匆忙的腳步,漸漸的迷失了自己,墜入虛無。對此,存在主義哲學創始人薩特認為只要人活著,就要面對虛無,但正是這種虛無讓人活著才有了意義。存在主義強調人的存在價值,主張人有自行選擇其生活目標及生活意義的自由,重視現實世界中個人的主觀經驗,強調人須負責其自由行動所產生的後果。存在主義心理學研究四大主題,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瞭解相關的理論,可能對你從宏觀上把握存在這個主題有幫助。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行為都很難和其他人區分開,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性格。正是因為沒有和他人的區分度,所以我們會經常不能被其他人感覺到我們的存在。這就像一個穿著迷彩衣的人在叢林裡,一眼望去,是很難被發現的,當然有的人會比較享受這種沒有存在感的感覺。想要存在感的話,可能需要我們擁有一些獨立的思考,有一些自己的主張和判斷,這樣的話,當我們在跟他人交流的時候,別人就會容易發現你。當然了,也可以做一些區分於他人的行為和表現,比如說,看了一個很誇張的打扮,或者是做出一些很反常的舉動。但這樣都是為了刷存在感而刷存在感,有時候這些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此還是需要從我們的內在出發。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可能太過於依賴其他人的想法和判斷,因此我們的人生意義到目前來說,都是他人的人生目標和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自己會感覺到人生沒有意義,因為我們都在為他人而活。因此想要明白自己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明白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要什麼。當然,這個過程也會非常的艱難,因為了解自己,永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能做的事,可以多對自己進行一些覺察和反思,比如在和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去覺察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否會讓自己不舒服,如果不舒服的話,那麼就是我們在這個時刻又迎合了別人的需要,透過不斷的瞭解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就可以不斷的修正方向,最後這個舒服所指的目標一定是意義所在。
回覆列表
楊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病醫院心理科主任,國家二級諮詢師、心理治療師,應用心理學本科畢業、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專業研究生,北京市心理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沐林教育矯治所特聘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大興教學醫院特聘教師,閱心成長兒童沙盤小組創始人,工作十餘年,臨床治療1000餘小時。擅長:青少年心理治療、抑鬱症心理治療、夫妻關係心理治療、沙盤治療。
在心理學的一些流派裡面會喜歡用能量去解釋問題。那沒有存在感的人,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都是能量比較弱的人。而相應的能量比較強的人,會被我們很多人都感知到,並且自帶氣場。
那我們只說說沒有存在感的人,能量弱的人好不好?很多時候,實際上隱身是安全的。就像武俠小說裡面即使他是大俠,晚上出去的時候也許也要換上一身夜行衣,這身夜行衣,讓我們淹沒在夜色裡,可以得到夜色的保護。
人的低存在感也是這樣的,當一個人存在感低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難的任務不會落到他身上,但相應的,很大的好處,也不會落到他身上。我們會發現別人很難發現他。有好事的時候,別人很難記著他,但是有困難的時候,也很難想到他。
就像很久以前曾經有一個孩子因為沒有在桌上點一道菜,就覺得自己沒存在感,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我想這個時候所謂的存在感,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存在感,應該是我們自己的一個對別人給他的反饋的評價和感受。因為當時在座人相對都比較年長和重要,這個孩子可能不需要在這裡去點菜已經有人給他安置好了。可是卻恰恰因為他長期以來在家庭生活中都是由父母安排的,都是沒有做主的權利和決定的能力的。那這個時候他急於成長出一份自我的存在感和確認感。在這個場合裡表達了他對這個存在感的需要。
當你感覺到自己沒有存在感的時候,反過頭來思考一下,你所要的存在感到底是什麼?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你做到了,自然會被看到。如果什麼也沒做,卻希望每個人都看到你、都重視你、都尊重你。我想這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太陽好像掛在那裡什麼都沒做,可是我們萬事萬物的生長,誰又不需要它呢?
所以太陽是個大能量呀!他一定會被看見。
至於你能不能做一些事情,能不能夠完成一些任務,能不能被看見,那就是一些你的能力問題了呀。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你還需要什麼,那就補充什麼。之所以不被看見,一方面因為自己不重視自己,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能力不出色。還有,你在群體中擔任的責任和任務都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