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得堂
-
2 # 瀚墨無極
自古文人墨客寫詩、寫景都離不開家鄉的山、水情。
大自然的山、水、風、月、煙、雨都賦予了文人、詩人情感,大自然中的景象,富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是文人們執著追求山、水性靈的真諦。
唯有對山、水情有獨鍾,才能體會大自然有生命靈性。
辛棄疾的《山鬼謠》這首詩裡,“詩人與怪石相互問答致意,在與怪石傾心而歌之中……。這裡,與詩人相周旋的有西風、落日、山鳥、石浪作舞,山鬼吹嘯,在詩人離奇的幻覺中,給予了怪石和其他景物以生命力量,創造引人入勝的奇幻世界,這種浪漫的情調,是對大自然感情的流露”。
-
3 # Galaxy108
我認為主要有兩大點
一、古代的封建制度嚴苛,條條框框規矩很多,除了處於最高權力的皇帝陛下,其他人連講話都是要講究避諱的,但文人有學識有想法,面對很多問題難免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是當你的想法和別人不一致,就會被打壓被排擠。再稍加利用一下傳到皇上那去,就避免不了被貶被流放。這樣的經歷文壇上不知有多少案例,像是柳永、白居易、蘇軾、元稹等等。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滿肚子委屈與想法不能說,就只能把它們寄情于山水,或吐槽或安慰。簡而言之,言論不自由,只能換種方式表達。
二、古時候的娛樂專案本就貧乏,從小寒窗苦讀的文人接觸的應該也不多。再加上古時候的人吟詩作對是離不開自然景色的,山水可謂是它的靈感來源。遊山玩水、飲酒吟詩該算做是古人風流倜儻的標配了吧,像是《蘭亭集序》裡所描繪的“曲水流觴”,寄情山水算是古人的娛樂專案之一吧。
(個人想法,不對的地方還望指正)
-
4 # 趙寒翔
古代文化人都有自命清高的毛病。自以為自己超凡脫俗,不屑和凡人俗人攪在一起。更不願意聽世間的俗事。有的做了官連官都可以不要,辭官歸隱山林。如竹林七賢等為最。河南汝州有一條河叫做洗耳河。傳說上古高士許由曾在河中洗耳而得名。高士許由才華橫溢,朝廷幾次派人請他出山做官,他一聽到做官覺得很骯髒,覺得自己的耳朵受了汙染,就到河裡邊去洗耳朵。後躲到汝州後邊的箕山上,終老一生。
古代文化人大多講究氣節,講究清高,講究超凡脫俗。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現在的文化人,誰能做到?
-
5 # 高靜環
謝邀問,回答,為什麼古代的一些文人對山水情有獨鍾?回答,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愛自己的祖國的,而什麼又是自己的祖國呢?當然是國土疆域,田園風光,更包括祖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所以文人就當然著重突出的寫山山水水,所以就好象古代文人對山水情有獨鍾。文人用詩歌描繪讚美山山水水,也是在呼喚廣大人民保護,愛護祖國山水的富饒壯麗。我們說只要是號稱文人,他必定是愛祖愛人民,自覺和不自覺的擔負著愛祖國愛人民的重任,否則他就不配是文人。對讚美歌頌祖國的山山水水也是愛祖國愛人民的一種表現,所以說古代的一些文人對山水情有獨鍾。僅供參考!謝謝!
回覆列表
山水,在文人心中,是自由的象徵。放懷於自然,寄情乎山林,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對於文人的薰染。唯以自然之中,可以顯見自由的情懷。此時的山林、自然,已不是自然界的自然物物件,巳然成為文人心靈深處一種自我意識的寄寓。在寄寓中實現現實社會環境不具有的那麼一種祈盼的自由。以自由的心靈,審視一個學人本應具有的追求。對於文人來說,山水一一自然,與藝術一一山水,那就應該是本應具備的精神價值。可是現實往往不能給予文人以滿足,心靈深處的寄寓是如此遙遠,有時恰又處於塵世俗情之間,難以自拔。文人嚮往山水自然,玩味藝術,正是於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心態,有一良好情緒的出口。情有獨鍾,也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在嚮往之間的精神昇華。。。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象這一類的文人嚮往,往往又是精神自由與思想自由的追慕。所以自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出現山水畫這一新的形式後,所產生的審美意識,就在文人心靈深處,揮之不去。無論是真山水還是藝術中的山水,那種一見如故的感受,就成為了一一情有獨鍾。(畫自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