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大耳朵

    日出紫金,日落棲霞,朱終於駕崩,傳位於其孫.

    講的是大明朝是事情,從盛轉衰。

    紫金”常形容天下太平,民生繁榮,而“棲霞”常代指衰敗,沒落。

    出處在這裡:

    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太祖朱元璋駕崩。辛卯,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這一天,孝順至極的建文帝朱允炆把高皇帝安葬在孝陵,下詔行三年喪禮。群臣見此紛紛請求行喪禮的時間用日代替月

    朱允炆說道:“朕並非效法古人居喪期間不說話。上朝就穿麻做的冕服,退朝就穿齊衰執喪棒系麻帶,吃的則是稠粥,祭天地及宗廟按照通常的禮儀。”於是,朱允炆就下令制定禮儀獻上。之後,又下詔書讓百官推舉賢才,減少併合幷州縣,革除冗員。任命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共同參與軍國事務。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首領也先大舉進兵明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死傷慘重,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有大臣提議南遷。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以英宗為質要求明軍投降,于謙等大臣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率軍在北京城下擊敗也先,避免了靖康之恥的再現。

    土木之變使得強盛的大明朝由盛轉衰。明朝戰略由攻轉守全面改變,再無力遠征,明朝進入中期階段。

    大明朝的的第十三個皇帝,神宗朱翊鈞,傳統的史學家都認為其荒惰了政事,明實亡於萬曆。公元1586年,嫡長子朱常洛出生後,遲遲不願意立其為太子,他依舊熱戀著其第三子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當其在次年意欲傳位於常洵時,整個朝廷為之震動。

    至1601年,萬曆終於泱泱不快的立朱常洛為太子。此後,宮廷裡傳出有人要謀殺太子。長幼之爭,立即演變為百官的立場之爭,暗流湧動。至1620年,朱羽鈞駕崩,時年已38歲的太子繼位,不到一個月就隨父而去。之後其孫朱由校(天啟帝)繼位,而在此的前一年,清軍已攻克鐵嶺。

    在明朝的中後期,官僚體系成為決策的中心,財政紊亂。經濟制度也難以突破。科技的進展繼宋以後,大明朝也自鄭和下西洋後採取了閉關自守的方針,缺乏繼續之進展。

    24年後,明朝滅亡。

  • 2 # 王西真

    “日出紫金,日落棲霞”。從字面上是太陽從紫金山升起,而落於棲霞山。“日出紫金,日落棲霞”典故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前降下的最後一道聖旨,之後傳位其孫朱允炆。主要意思是:太平盛世落下帷幕,朝代由盛轉衰。

  • 3 # 微三幽默

    “紫金”常形容世道太平,朝盛繁榮,而“棲霞”常代指衰敗沒落。“日出紫金”、“曰落棲霞”典故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前降下的最後一道聖旨,之後傳位其孫。主要意思是:太平盛世落下帷幕,朝代由盛轉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送女性禮物代表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