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魂和絃
-
2 # 夕顏易醉
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我寧願ta不要出生,不想ta重蹈我的覆轍,相信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都會深有體會,童年的回憶就像一個疤,雖然現在不疼了,但每次看到疤還是會記起以前有多疼
-
3 # 農村大皇子
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痛。自卑,孤單。一接他自個的生理問題。還有壓抑。他隨著年齡而變化。不管他漲到什麼時候。或成熟到什麼時候。在他心裡永遠是一個痛,也永遠是一個不敢揭開面紗的心理。所以結婚慎重。結了婚有了孩子對孩子負責,要理性。要對他嚴厲一些,時常對他嚴厲一些。
-
4 # Y_Y3830
前兩年有一次在大學母校旁邊的KFC吃午飯,鄰位坐著一桌學弟學妹。他們那天下午原本是沒課的,正在討論一會兒去哪兒。突然急匆匆跑進來一個男生,通知他們趕緊回學校。有一門課調到了下午,並且要考試(別問我為啥不是手機通知,我也不知道)幾個孩子霎時間愁雲慘淡、怨聲一片,而且,不是那種隨口的抱怨,是真的愁,能看得出來。 我當時本能地想:唉,你們哪知道啊,上課考試大作業已是人生最大煩惱的歲月,是多麼奢侈啊… 可是後來,當我仔細回憶起學生時代——要英語測驗的清晨,背不完的期末重點,許多個突然通知加課和考試的瞬間,測一次能要了半條命的體測,不知從何下手的論文和大作業…我還能清晰感受到當時刻真切的憂慮。我記得某學期剛開學時,各種要完成的事堆成了山。我和好友滿面惆悵地走在走廊裡,每一步都很沉重,覺得這些事永遠都做不完,這樣的日子永遠都到不了頭兒… 當你走過那段日子,走過了更長更遠的路,遇到了風雨,邁過了荊棘,你會覺得曾經那些所謂的煩惱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那算什麼煩惱呢?那樣的日子有什麼真正的煩惱呢? 可是如果能讓自己回到當時那刻,你又會知道那時候就是真的很愁很愁,很苦惱很苦惱…你在當時面對那些事時的心情,並不比長大後面對更大的苦累更輕鬆。不管回望時覺得當年那些苦惱多麼不值一提,但在那時那刻、身處其中,你就是切切實實地會為那些如今覺得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而擔憂和沉重。 想想坐在KFC裡本能地感嘆孩子們不識愁滋味的自己,是不是很像一部分父母?他們總會說:你現在唯一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你有什麼可愁的呢?你哪知道什麼叫愁呢? 他們忽略了作為孩子和學生的你,一樣有自己現階段的煩惱。學校裡那些並不願意做而又必須去做還得努力做好的事,就是會給你巨大壓力,甚至會讓你倍覺沉重。 又想起某次回家途中,路過兒童遊戲區的沙堆,有個小男孩兒蹲在那兒哭得特別傷心。他的媽媽在一旁氣急敗壞:“你有完沒完啊?!不就是一個看不出是什麼的城堡嗎?你至於的嗎?!別哭了趕緊回家吧行不行啊…” 當時我並未特別放在心上。但是後來有一天,我寫了三個多小時的一篇文章因為沒有及時儲存,而在貓誤碰電源的一瞬間被全部清空,當時的感覺真的像渾身的筋都被瞬間抽走了一樣。我忽然想起那個沙堆旁的小男孩,我覺得城堡坍塌的一刻,他一定和我此刻的感受是一樣的。 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最大誤區,就是以過來人的感受和心情去揣度孩子。他們總以為自己才最正確,他們不知道也不願意去相信,他們理解不了孩子的大多數愁苦、感受和想法,是因為他們不是孩子,也忘了曾經作為孩子的自己。 作為高中班主任,在和學生們接觸過程中也會發現,很多父母縱然非常非常愛他們的孩子,但是孩子在那樣一個其實充滿著愛的家裡,依然非常孤獨。這種孤獨是精神世界的孤獨,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煩惱,他們太多太多的感受,甚至理想,不能被“聽見”和“看見”,更無法得到認可和共情。 當一個人真切的苦惱和大多數感受想法都得不到理解、認可和支援的時候,他必定孤獨,甚至壓抑。而這是大多數父母,包括老師,不能看到,不能認同,也不願意去嘗試改變的。 許多人的童年陰影,都來自於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共情”。往事不可追,只但願這種現象會在年輕一代父母的身上得到改善。但願,有愈來愈多的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永遠不忘記曾經同樣作為孩子的自己。 願天下的父母都安康,願天下的孩子,都不再於愛的包裹中,獨自孤獨。
-
5 # 平頭哥妙解
家庭是每個孩子懵懂成長的最安全港灣。
如果一個家庭不幸福,那麼很顯然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恐懼和叛逆!孩子內心非常匱乏,沒有力量感!
性格上也會更加壓抑!內向!自卑!脆弱!從而對他的成長、學習、步入社會、走進婚姻等等都會有很多不利的影響!
我們這一生所謂的夢想追求,我以為終極目標就是倆字:圓滿。
很多人憑著感覺和喜好和情緒化去為人做事,很容易會掉入自我的死迴圈。包括家庭經營的幸福與否?事業夢想的實現與否?
我建議倒過來思維:以目標為導向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思維習慣!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以結果為導向思維模式去設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定位。而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比方說:我需要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目標確立以後,那麼,就要反思自己,我該如何做才能令到對方感覺到幸福快樂?令到整個家庭幸福美滿?
這樣你就清晰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你就清晰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有些事情有些話自己感覺不錯,但做了說了如果給對方給家庭帶來傷害、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和幸福的話,乾脆閉嘴止步!
人生之路,不如意事常八九!0-3歲學說話,卻要用盡餘生學閉嘴!認知的越多,那麼你就應該明白人類未知和該“止”的東西更多!!!
-
6 # 漫漫花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什麼樣的才是不幸福。
首先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會導致孩子的性格不健全,比如說你經濟有問題的話,你就不能夠在家看著小孩,管理不到位,這樣的我們一般稱之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一般比較孤僻、暴力,他們一般不會與家長做全面的溝通和了解。而父母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溝通和了解孩子,這就導致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是存在著差異,存在著問題。這也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點。
其次是家庭因素:比如父母之間不和諧,或者是父母與他們父母一代不和諧,又或者是離婚離異喪偶之類的。這一因素的話就不詳細解答,因為一般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離異的孩子還有家庭矛盾非常嚴重的,也是會導致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不健全,從而使得他們會產生一些悲觀的想法。
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兒童是殘疾兒童或者是先天性不健全兒童/父母(殘疾耳聾盲之類的)。也有一些是因為家裡孩子太多,父母無法關心的過來。這些的話就不一一詳解了,因為這些大部分的都是會有一定的心理陰影,從而導致的身心不健全。
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可以說得上是幸福的,沒有說不上是不幸福。
大多我們的幸福感都不是源自於過於物質類的東西,更多的是溝通理解與包容。
幸福感是可以培養的,經濟是可以努力的,家庭是可以改善的,社會是包羅永珍的,社會是寬容的。所以大家都要好好的幸福下去。
總會幸福的!加油!
-
7 # YY清揚婉兮
家庭的不幸福,或多或少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進而會影響心理、性格、婚姻生活等等……
一、心理
不幸福家庭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歸屬感,容易心理不健康,有焦慮、恐懼,甚至絕望傾向,也急易在內心出現孤獨感,有自卑意識。
二、性格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一般會有會影響孩子的婚姻觀,許多性格缺陷,很容易古怪、孤僻、暴躁、不合群,有自殺傾向、雙重人格,沒有安全感。
三、婚姻
許多這樣家庭的孩子長大後,會影響他們的婚姻觀,一般會對家庭生活不渴望,與另一半相處有距離感,會恐婚、拒婚。
四、處事
這樣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容易遇事悲觀,處事拘謹。在和他人的相處中,不能很好的周旋和變通,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
所以,為人父母,請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畢竟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
願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
8 # 持槍Lolita
影響很大
因人而異
但是我想回答
如何讓過去的原生家庭,不影響現在的你?
“小時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飯”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我有一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場跑1000米,而且不許照鏡子,還不讓媽媽給我做新衣服。”
“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幼小的她,曾在陽臺邊上寫下這樣厭惡人生的話。
近幾年憑藉《詩詞大會》《朗讀者》,董卿又火了一把,而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一向成熟穩重的她談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淚流滿面。
董卿說,“小時候最怕的事情是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總是說,你這個不對,你那個不對,經常是邊哭邊吃。”
雖然如今她也能理解父親嚴厲的愛,但這種“為你好”的嚴厲,還是讓她從小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在大多數人眼中無比優秀的董卿,對自己卻還是永遠不滿意。“當別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個飯,我還坐在沙發那地毯上,反思自己這一天的過錯。”她自己說原生家庭給她的影響,是非常缺乏安全感,對自己嚴厲到苛刻。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自己何嘗不像董卿一樣,看似光鮮得體的背後,內心始終住著那個父親面前戰戰兢兢的小孩。原生家庭,可能是內心最柔軟、最不能觸碰、又無可奈何的地方。畢竟,你無法選擇,也不是透過努力就能重來,但影響幾乎將會伴你一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弗洛伊德也同樣強調,童年經驗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個人行為狀況可以在其童年經歷中尋找根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比如:經常沒有安全感、莫名地焦慮、不自信,又說不出為什麼會這樣;在人際互動中,經常不自覺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裡學到的一些行為;過於要求完美,生怕自己搞砸,好像預設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
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童年時原生家庭的影響。幼年的經歷即使已經不記得,往往也會內化為潛意識中“隱形的誓言”,影響你的行為而你並不一定自知。
苛責自己、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讓你得出“我總是不夠好”的結論,大概是中國式原生家庭對你產生的最深的影響。
考了99分的孩子,很可能得不到渴望已久的誇獎,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一句“為什麼不能再仔細點考100分?”。
久而久之,父母對你的評價,最終會內化為你對自己的認知。成年後的你,內心還住著一個過於嚴格的“父母”,時刻對你做出評價,鞭策你不斷地追求“完美”,以抵禦內心對於“要變得更好”的不安焦慮。
也正因如此,有時候你特別害怕失敗、怕把手頭的事搞砸。其實你“害怕”的背後,不是針對生活中的具體某件事,而是“我不夠好”和“媽媽永遠無法滿足的要求”。
原生家庭父母的關係,直接影響到你對親密關係的態度。
之前有一篇文章,說孫儷12歲那年父母離異。這種傷害,除了讓她憎恨父親,還讓她產生了“以後不結婚”的念頭。雖然現在孫儷和鄧超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婦,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孫儷都非常恐懼婚姻,明確告訴對方自己不婚,還為此差點拒絕鄧超。是父母的婚姻,讓她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本能地感到害怕。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婚姻模式也會是孩子將來婚姻的模版。
有時候男孩尋找另一半,無意識地參照母親的特質;有時候女孩很可能不滿父親的某種特質,恰恰找了與父親相似的另一半;有時候你不自覺地愛上某種特定的人,即使你們並不合適,連分手理由都相差不大。
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只是在尋找某種來自原生家庭的熟悉感,因為熟悉使你感到安全。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親密關係中,表面上我們是與伴侶相處,但實質上是,不斷重複經歷過去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親密關係,可以說是我們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採訪的時候,主持人問董卿,父親的嚴厲對自己影響會持續多久?董卿肯定地說:“他影響著我,而現在我影響著我自己,將來也會影響到我的孩子。”
千萬種家庭,千萬種家庭模式,而這些模式彷彿像刻在骨子裡的基因一樣,被不斷地複製和傳承。撫養孩子,你會發現你竟然變得越來越像你的父母,即使你自認為並沒有按照原生家庭的模式去教導孩子,甚至刻意在避免。但是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銳,即使沒說他也一定能感覺到。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怎麼樣避免遺傳到下一代,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不該是你拒絕成長的理由
我們意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但“原生家庭已經不能再重來,那我能怎麼辦?”這恐怕是大多數人陷入無助感之前的自我發問。
有些傷害,代代相傳,我們的父母很可能也是受害者。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同樣也沒有完美的家庭。
童年決定了我們生命初期的生命質量,但成長卻是我們自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原生家庭重要,但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我們還可以透過努力獲得自我成長。並且,作為父/母的你,也將會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回覆列表
我的童年基本在自卑中度過。。。因為家庭原因!太多了,突然不想說,因為現在已經成年了,不應該把自己的不幸都說給別人聽。或許人家只是不經意的問一問。如果你真的很在意這個結果,很想知道,請私信我。我看到給你回覆我的家庭把我性格塑造的我認為的樣子。總而言之,不幸福的家庭真的影響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