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午夜吃聲

    定義是指對事物做出的明確價值描述。

    說起評說這個事,有人喜歡評古說今,有人喜歡評頭論足,還有人喜歡“站著說話不腰疼”,但評說時的思維方式一般都是“主觀認知+客觀感受”,對於評說內容,一般聽聽就好,不必當真,對於書籍最好也是這樣。有位朋友說他讀書的宗旨是:不求甚解,但求擇要、有趣。你看,這就不錯嘛。

    歷史隨筆類書籍,一般是歷史研究者對某一朝代的評論或定義,我們作為讀者的,只需在書籍中看看這位作者對某一朝代的認知與態度就好,能成書立說者,必有其獨到見解。所以,讀點歷史隨筆,看看別人的世界觀,瞭解些許古代趣聞,並以此排解消遣,或也不錯。

    每個人都有發表觀點的權力,對於一個朝代的評價,太大,我不敢多言;對於一個人的評價,感覺還是多元的好。人,是複雜且高階的動物,不可被定義,也無須被批判。好人、壞人;英雄、叛徒;君子、小人,這些只是人們對個人評價、定義的一部分詞彙,從這些詞彙看來,好像我們的世界真是非黑即白,什麼灰色地帶,根本就不存在嘛!

    《最後的抵抗》書中講了不少有名氣或者沒名氣的人物,宋理宗、史彌遠、賈似道、孟珙、劉整、李庭芝、姜才、文天祥、餘玠、餘晦、汪德臣、李曾伯、成吉思汗、忽必烈、窩闊臺、唆魯禾帖尼等等,他們有的被人傳頌至今,有的被人詬病唾棄,那些被人歌功頌德的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那些被人詬病唾棄的,也不就是完全的壞人。辯證的看問題,總好過一葉障目。

    在烽火連天的時代,英雄就那幾個,可是叛徒卻出了不少,其中劉整、崔立首當其衝,李國昌、伊喇瑗、劉儀等緊隨其後,你說對於這些人我們要不要批判,能不能評說?能,但不可片面對待,不能因為人家犯過一次錯誤,就不給人家回頭是岸的機會,一棒子打死一個靈魂。非黑即白的世界,並不存在。罪犯也是有情感和良知的,孟珙、文天祥、成吉思汗這些被歌功頌德的人,他們真的就那麼完美嗎?不見得(有些事不是不存在,而是被人們選擇性遺忘或對待;有時候,假作真時真亦假)。現實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人也不可以簡單地分為好人壞人兩種,更多的是亦君子亦小人,遊走在兩者之間。宿巍在《最後的抵抗》中說,人都是現實的,他們會根據局勢調整自己的定位,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終的目的。這句話,沒毛病。人性,這東西你批判不了,因為世人都有。

  • 2 # 禮記簡道

    非常不好!既然不認識,對他人的人生經歷不瞭解的情況下而評價一個人是不全面、不正確的。而且會顯得自己很沒有素質和沒頭腦,別人傳什麼你信什麼。最好的是不作任何評價,也不要隨便相信片面之言。

  • 3 # 老嫗愛生活

    不要輕易去評價任何人,因為你沒有他(她)的經歷,不知道他(她)的身上發生過什麼。寬容待世,寬容待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已經不易

  • 4 # 甄麗9999

    首先這個跟有沒有名氣沒有關係

    總之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清者自清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局外人並不瞭解事情本身的緣由或者細節

    或許我們看到的往往都是事情表面的一面

    所以,有時候不評價不多嘴多舌反而是一種修行

    言多禍出

  • 5 # 數字無憂

    評頭論足聽起來像個貶義詞,但如果是分析正面的標杆人物,找到可以學習的地方,似乎也是可以的,比如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家的孩子。

  • 6 # 非當代詩人

    看什麼情況,如果真的出於關心的角度,有名氣和沒有名氣都不是絕對的,都有缺點和優點,能夠真的看出問題,適當指出來,也不是壞事,這樣對名人和不是名人都是幫助,當然反對無原則的評頭品足,如果發現不了問題,更不能瞎說,說出來的問題,一定可以站得住腳,這樣才能去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entos中文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