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關於996的討論越來越沸騰,很多人無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點,如果無法改變996工作制的情況下如何做到生活工作平衡呢?或者有沒有比較好解決996工作制的方案?
5
回覆列表
  • 1 # DSXS1234

    很簡單,944。早九點晚四點。每週工作四天。效率高,心情愉悅。個人的好處公司的價值國家的利益高度的統一完美的結合。

  • 2 # 珠江梁生

    首先,996不是工作制,這是違法的。

    996 的意思是,工資按955開,收割員工的勞動按996要求,美其名曰奮鬥。

  • 3 # 孫某153

    1嚴格遵守法律,加大執法力度

    2增加崗位人員,直到合適,

    3扼制無序竟爭,規範市場

  • 4 # 情未了158507209

    實行按勞分利制,就能實行996工作制。

    實行按資分利(按照投資比例或構成分配利潤)就是承認剝削有理。這是一種制度安排。這在某些經濟制度中是明確承認的。例如實行公有經濟和私有經濟(民營經濟)並行發展、允許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要怪就怪制度,要改就改制度,怪擁有資本的金主(僱主)是沒有用的。只有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分配製度,只有實行按勞分利的制度,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勞動人民公認,勞動創造財富,只有勞動創造財富。根據這個共識,不管公企私企,只有一律實行稅後利潤按勞分利、把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包括防範和承擔投資風險的心理或精神壓力)看成一種創造財富的勞動、把投資者看成一類創造財富的勞動者、取消一切形式的按資分利,才能消除剝削。稅收根據人民是國家權力和財富的主人的原則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分配,消除以權謀私假公濟私貪汙腐敗,解決公共財富的分配不公問題。

    總之,資本構成成本,不創造利潤,不參與稅後利潤分配;投資者是勞動者,參與創造利潤,和其他勞動者一起參與稅後利潤分配,實行按勞分利。只有實行按勞分利制度(利潤全歸勞動者佔有和根據勞動量大小分配利潤的制度),才能消除剝削制度。

    在實行按勞分利制度的情況下,實行996工作制就是合理的。

  • 5 # 阿羅菠蘿

    總比房地產好,是生活最基本要求出問題,房地產是最大的剝削階級,己經達到瘋狂畸形變態地步,不勞而獲而暴利,讓實體業面臨倒閉,被逼無奈!996至少有工作有選擇權!實體難做,公司活不下去等待的就是失業!

    降房價,降地價,降物價,降租金,降生活成本,可雙贏可解!

  • 6 # 求X等於幾

    所謂的“996”“711”等等工作制,實際就是“過勞時代”的一種表現。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叫《過勞時代》,是日本作家森岡孝二的著作。

    過勞這個詞最早起源於日本,1947年日本頒佈了《勞動基準法》,規定員工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即每天8小時,每週5天。假如實際工作時間超過了規定的一半,即60小時以上,則定義為過度勞動。996工作制很明顯已經達到了過度勞動的範圍。

    如果一個社會普遍存在過度勞動的情況,則可以稱這個社會進入了過勞時代。在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基本上等同於過勞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行業。

    過勞的原因,看似要麼是個人太拼,要麼就是企業用人太狠。但是把時間維度拉長來看,隨著人類社會生產效率的提升,勞動時間應該縮短才對。1967年,美國有幾位議員還專門規劃過,到90年代,人們的退休時間可以提前到38歲。

    那為什麼會出現勞動時間加長呢?根據書中觀點,過勞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資訊化和消費主義盛行的結果。

    全球化

    全球化的貿易協作,打造了一張無國界的分工協作網路。任何僱主,都可以根據需求在任何一個國家聘用員工。比如蘋果公司,iPhone手機的製造都是在中國富士康完成。這意味著,原來你的競爭對手也許只是身邊的人,而現在則要面臨其他國家的人力競爭。也許你只能接受每天8小時工作,但是別人卻能接受每天12小時。對於企業來說,降低成本就是盈利。

    同樣,在今天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佔據著巨大資源,能開出最讓人心動的薪資,但是你一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996”你不幹,有其他人搶著幹。

    個人認為,中國的網際網路化,和書中作者提到的“全球化的協作網路效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來自競爭的壓力!

    資訊化

    資訊科技的特點就是快,比如原來做一個分析需要人工進行大量計算,現在透過電腦或者演算法模型,很快就可以得出結果。這種高效率導致的問題,就是人們對於時間的感知產生了變化——資訊反饋越快速,人對時間的敏感程度越低。心理學上叫做“熟路效應”,比方說,你第一次去一個陌生地方,去的時候感覺比較遠,但是回來的時候卻感覺很快。

    消費主義盛行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後,就會嚮往精神需求。而商家也會見風使舵,根據使用者需求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讓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有更好的體驗。另外,由於人性天生的攀比心理,會讓很多人捲進這場消費主義盛行的漩渦。於是,人們想獲得更好的東西,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從而使得勞動時間進一步延長。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過勞問題?

    書中提到了三類主張。

    勞動制度改革派

    他們認為過勞是社會問題,必須從制度著手進行改革。比如強行限制工作時間。但是這種強制性收效甚微,一是因為大趨勢所向,二是很多人是自願加班的(多勞多得)。

    生活方式改良派

    這一派認為與其強制約束,不如進行生活方式的倡導,從精神層面上改變人們的生活主張,比如慢節奏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方式只有少數人能真正做到,大多數人受生活壓力所迫,仍然要奮鬥在職場上。

    個人能力提升派

    這一派主張的是透過提升個人能力,來化解過勞問題。他們把過勞問題看作是個人的問題,而非社會問題,當面對精力不夠時,應該透過自我管理方法來提升精力,比如健身。

    以上就是這本書對於過勞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的觀點介紹。

    個人認為,工作時間增長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發展有利有弊,對於企業來說,不能只要求員工投入大量的工作時間,而忽視員工的身心健康和薪資待遇。企業應該透過公司文化、工作環境、激勵等方式來促進員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自願加班完成工作),而不是實施強制的過勞時間要求。

    對於身處其中的個人來說,每個人對於時間應該如何運用會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人認為下班應該多花點時間陪家人,有的人認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可以堅持己見、遵從自我,但是不能對別人強加自己的觀念。

    附:根據網易新聞數讀的調查資料來看,所有行業的周平均工作時間是46小時。其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築業加班情況最為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小時候多次被狗咬過,會得狂犬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