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一、“魏說”--觀音託夢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松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說”--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說與以上兩種傳說類似。這些傳說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著“鐵色”之光,另一種說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
名稱由來 一、“魏說”--觀音託夢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松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說”--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還有一些傳說與以上兩種傳說類似。這些傳說的共同點是,茶樹都與觀音菩薩有關,故而茶名之中有“觀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鐵”字,又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茶樹葉片在太陽下閃爍著“鐵色”之光,另一種說法是茶經過發酵後,“茶色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