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明要勾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繼承皇位卻要殺死他的父親勾弋夫人,這是為何呢?

回覆列表
  • 1 # zy清說歷史

    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危他頭腦極為清醒,並做出了一件看似極為殘忍之事,甚至遭到朝廷重臣的質疑。但就是這件事,力保大漢百年基業的穩定。究竟是什麼事呢?

    因為有呂后把持朝政導致皇權旁落的前車之鑑,武帝擔心鉤戈夫人的存在會重蹈呂后的覆轍,甚至成為第二個呂后。於是,漢武帝下令賜死趙婕妤。可憐的趙婕妤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兒子成為太子,結果還沒高興兩天,就被漢武帝賜死。

  • 2 # 尋根拜祖

    《漢武大帝》採信了情節更加生動的《史記》記載。不過,從史料的真實性上看,《漢書》的記載恐怕更接近事實。

    《史記》中漢武帝對“立子去母”的解釋

    在殺鉤弋夫人前幾天,漢武帝特地讓畫工替他畫了一副畫——周公負成王圖。這幅畫講述了一段歷史:周武王在周朝建立後僅僅三年就病逝了,繼位的周成王不滿九歲,於是武王遺令周公輔政。

    “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

    漢武帝找了個藉口,不顧昔日恩情,殺害了鉤弋夫人,並將她草草安葬於雲陽宮附近。

    數日後,漢武帝自鳴得意地問左右侍從,對處死鉤弋夫人有什麼看法。侍從們表示不理解,既然決定立夫人的兒子為帝,為何要處死他的母親。漢武帝輕蔑地說:

    看起來這個理由很充分,事實上,由“主少母壯”引發的動亂比比皆是。不過,這個仔細一分析,漏洞很大,可信度不高。

    鉤弋夫人的結局,哪一個說法更可信?

    兩本史料,兩個記載,到底哪一個更可信?我認為《史記》記載可信度不大,理由如下:

    1.《漢書》為何不採信《史記》記載

    我們看到的《史記》其實是殘本修訂本,《史記》在流傳過程中,丟失了十篇。漢成帝時期有個博士叫褚少孫,就是唐朝宰相褚遂良的先祖,他對《史記》丟失部分做了“補闕”,同時對司馬遷去世後的部分西漢史做了增補。

    所以,我們在《史記》中常常會看到漢武帝晚年,以及昭、宣、元、成四朝的記載。另外,當我們看到“褚先生曰”字樣時,就明確點明,這是褚少孫的補闕。

    《漢書》是東漢人班固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情節,來自於《史記》。所以,褚少孫的補闕,班固應該是可以看到的,他為何不採信“立子去母”的說法呢?

    漢武帝拿呂后為例證明“主少母壯”的危害,恰恰推翻了他的結論。呂后雖然稱制,但是如果不是呂后,漢家江山能延續下來嗎?至少是個大大的問號。直到呂后去世,殘餘的功臣勢力還有能力搞政變,沒有呂后,漢惠帝能是功臣派的對手嗎?

    事實上,劉弗陵面臨的環境,遠比漢惠帝可怕:

    ①皇帝過於年幼

    漢武帝跟外朝鬥了幾十年,他能不知道外朝政治勢力的危害?

    ②外戚過於孱弱

    漢惠帝時,呂后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既包括呂氏外戚,也包括呂氏聯姻政治勢力,還包括審食其等外朝大臣。所以,陳平周勃等人立刻舉手投降。

    劉弗陵身邊有誰?一個都沒有!鉤弋夫人入宮太晚,她父親早年受宮刑,估計子嗣不旺。漢昭帝即位後,僅僅追封了鉤弋夫人為皇太后,外公為順城侯,趙家無一人入朝做官。

    有人說漢武帝早年受制於竇太后和王太后,痛恨外戚,那麼他寵幸衛子夫和李夫人家族怎麼解釋?漢武帝也一直在扶植利用外戚勢力,不存在排斥的說法。

    最可怕的一點是,漢武帝搞了個內朝官制,讓皇權高度獨裁。對一個成年皇帝來說是好事,對皇權需要別人來“輔”的皇帝來說,豈不是背了個炸藥包?沒有內朝官,外朝大臣之間還可以相互爭鬥平衡,有了內朝官,權力全都跑到領尚書事的大司馬身上,到底誰是皇帝?

    所以,《史記》中褚少孫的增補可信度很低,除非漢武帝年老昏聵,不按理出牌,光想著頭上不能長綠草,完全不顧幼子的安危,和大漢江山的未來。

    北魏皇室的“子貴母死”與漢武帝時期不同

    褚少孫的這個增補,到了北魏,真的成了皇家制度。

    北魏道武帝為了強化皇權,排斥外戚勢力,先逼死生母賀蘭太后,又殺太子生母劉皇后,立下了“子貴母死”的規矩,搞得後宮嬪妃天天禱告,千萬別生兒子。

    這種結構帶來一個危機,一旦外戚勢力過強,皇權很容易被別的部落代替。

    漢武帝時期的環境,沒有這種基礎的存在。況且趙氏一族的勢力太弱小了,弱小到史書連鉤弋夫人家族,沒有一個人能留下名字。政治勢力哪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漢武帝“立子殺母”豈不是神經錯亂?

  • 3 # Mer86

    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和他的關係在方方面面都漸行漸遠。當時,劉據身邊的近臣甚至還把漢武帝和劉據的關係比作是秦始皇和扶蘇,離間父子關係,讓漢武帝很不滿。所以在公元前91年,武帝就刻意挑起了一場針對太子黨的政治清洗事件。

    這場清洗事件之初,漢武帝原本只是打算剪除太子身邊的外戚,也就是衛氏一族。至於太子劉據本人,到時候給老爹認個錯,武帝也就不計較了。但是,後來事態的演變超出了武帝的設想,劉據也是性情之人,武帝逼他,他沒想過過認錯,直接就舉兵造反了。

    因而無奈之下,武帝只好將錯就錯,在剷除外戚的同時,也逼死了劉據和衛皇后。

    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得重新考慮繼承人問題。當時他還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未成年的劉弗陵。

    到底立誰呢?武帝最後選中了劉弗陵。

    為什麼是劉弗陵呢?武帝認為,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都不是什麼善茬子,太子劉據剛死沒多久,這倆兄弟就蠢蠢欲動,如果真立他們其中一人,自己還能不能善終?昌邑王劉髆也不行。因為他和太子劉據一樣,母家太強了。如果他繼位,到時候漢家天下到底是姓劉還是姓李?

    大方向確定後,剩下的就是走流程了。

    首先,武帝加大了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等近臣的信任。他當時沒得選,只能把寶押在這些人身上,希望他們能竭力輔佐年幼的劉弗陵。

    緊接著,武帝嚴厲打壓了劉旦和劉胥,讓他們有自知之明,不要有非分之想。

    再接著,武帝對李廣利、劉屈髦為首的支援昌邑王的一派人下手。

    昌邑王劉髆,其母是西漢著名音樂家李延年的妹妹。漢武帝對這位李夫人很寵幸,便愛屋及烏,對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也很寵幸。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李廣利在朝堂內的地位不低於當年的衛青和霍去病。

    公元前90年,匈奴突然發動南下,分兩路入侵五原、酒泉。武帝得知後,調集了十萬騎兵三萬步兵,分三路向匈奴反擊,李廣利作為統帥帶隊出征。

    當李廣利出塞後,漢武帝以劉屈髦的妻子因劉屈髦曾多次遭武帝責備而心生不滿,詛皇上早死為藉口,將劉屈髦處以腰斬,全家滅族。李廣利的妻兒老小,則沒殺,暫時逮捕囚禁。至於為什麼沒殺,是因為李廣利正帶兵在外,武帝想給他個機會。

    但是李廣利得到訊息後,卻沒能領會武帝的意思。他當時不知所措,於是,他便產生了搏一把,以大戰功來贖罪的想法。

    然而,當時的戰況對漢軍不利,李廣利腦子發熱的結果,就是七萬漢軍全軍覆沒,僅為他一人之私利,全部白白犧牲了。

    事後,李廣利輸掉了全部籌碼,只能向匈奴舉旗投降。至於投降之後,由於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他在投降的次年,便被匈奴人像牲口一樣殺了祭神。

    而遠在家鄉,被暫時逮捕的李氏一族,也被武帝順勢滅族。

    至此,昌邑王一黨,完全被清洗掉了。

    當初漢武帝選擇立劉弗陵,就是看中了劉弗陵的母家不強。鉤弋夫人雖然受寵,但她孃家勢力弱。劉弗陵不容易被外戚控制。

    然而,劉弗陵雖然沒有外戚掣肘,但他年紀太小,才八歲。鉤弋夫人又正當壯年,如果留她不殺,誰能保證事後,鉤弋夫人不重蹈當年呂后,竇太后干政的舊事?

    沒人能保證。所以,公元前87年春,在武帝立八歲的劉弗陵為太子的同時,順便也賜死了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死後,武帝命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的畫,賜給了霍光。他當時完全就是在賭博,賭霍光的人品。

    還好,武帝這時候沒有看走眼。霍光後來雖然專權,但他終究沒有篡奪劉氏江山。

  • 4 # 畫素說

    漢武帝在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英明神武的君主,但他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卻屢犯糊塗。先是因“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劉據,後又選擇立只有8歲的劉弗陵為繼承人。

    漢武帝深知這一點,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不惜殺死了鉤弋夫人(劉弗陵生母)。但是,殺了鉤弋夫人就能避免全部的禍亂麼?顯然不能,的確沒了鉤弋夫人自然沒有外戚干政的情況,但是權臣干政、諸侯造反會因為殺了鉤弋夫人就避免了麼?顯然不能。

    還有,漢武帝兩個兒子,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就對漢武帝這一安排不滿。劉弗陵繼位後,燕王劉旦就勾結宗室造反,只是很快壓了下去,沒多久又勾結鄂邑長公主與上官桀造反。廣陵王劉胥買劉弗陵在位時,便找巫女詛咒劉弗陵,劉弗陵駕崩後又詛咒劉賀,劉賀被廢后又繼續詛咒劉病已,只是最後事情敗露。

    令人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漢武帝能在“巫蠱之禍”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修了“思子宮”用以寄託對劉據的思念之情。

    可為何又要在選繼承人的時候,選擇殺掉鉤弋夫人與立劉弗陵呢?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決定。畢竟,漢武帝在立劉弗陵為太子的時候,他才五六歲,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他的將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因為漢武帝老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們心裡想著皇位,因為想著皇位就有可能對他不利。就說當時漢武帝為何要逼劉據自殺,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巫蠱之禍”,顯然這對英明神武的漢武帝來說不至於,就是因為漢武帝覺得劉據想在他病重的時候,奪取他的皇位。

    而劉弗陵不同,他只是個小孩子,一個小孩子又怎麼可能會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呢?這也是為何最終選擇劉弗陵的原因,而鉤弋夫人的死,只能怪“母壯子弱”這四個字。

  • 5 # 一個失落的小強

    漢武帝是看到了呂后干政給國家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果不殺勾代夫人,在小皇帝年幼的情況下,勢必又是另外一個呂后,說不準劉氏天下會變成外戚的也說不定。

  • 6 # 絕塵的時光

    漢武帝晚年為何殺勾弋夫人,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防止外戚專政,穩定漢朝統治,讓朝政順利的傳承下去。

    二、從漢武帝晚年的性格分析

    漢武帝晚年生性多疑,《史記》記載著漢武帝自己的解釋: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豈可謂非賢聖哉!昭然遠見,為後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

    漢武帝還說過一句話:“子弱母壯,必亂天下”,甚至他還舉出了呂后亂政的事蹟來說明這一點:漢惠帝死後,新皇登基,年紀尚小,呂后把持朝政,為所欲為,漢武帝不希望出現第二個呂后,所以必須殺死勾弋夫人。

  • 7 # 歷史昨天與今天

    漢武帝晚年的時候性格多疑。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雄才大略。由於前太子劉據被

    奸臣江充誣陷了,漢武帝下令殺死了自己的兒子,逼得妻子衛皇后自殺,就這樣開始了,他晚年的殺戮生活。

    作為一代傑出的帝王,漢武帝知道。西漢差點滅亡在呂太后的手裡。 因此,思慮再三漢武帝劉徹在臨死前,親自下令賜死了太子的親生母親帶勾弋夫人。避免了宮廷政變的發生。

    漢武帝的做法雖然殘忍。卻對西漢王朝的政治穩定,有很大的幫助。就這樣漢昭帝繼位了。這就是封建王朝殘酷權利鬥爭的體現。

    因為鉤弋夫人的野心和手段。讓漢武帝覺得,他苦心佈置的權利佈局很有可能會被輕易打破宮廷政變必然會有一場惡鬥。不管是誰獲勝,大漢朝肯定會遭到一場大劫。所以漢武帝才選擇將鉤弋夫人這個隱患提前除掉。

  • 8 # 瞾揚1

    首先,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具有卓越的政治眼光。漢武帝在早期執政期間受制於祖母竇氏掣肘,用了相當時間去消除竇氏家族力量。瓦解了竇氏後又受制於母親王太后的壓制,漢武帝深知外戚專權的危害。由於晚年巫蠱之禍,漢武帝最器重的太子橫死。只能寄希望於幼子劉弗陵。同時其母過於年輕。為了建設主弱母壯的事件再次發生,只能處死劉弗陵的母親。減少掣肘的力量。加強皇帝專權。

  • 9 # 紫菱州歌

    要從漢初的歷史說起。高祖崩猝。呂后當政。景帝,武帝朝前期,竇氏當政。武帝吸取教訓,劉弗陵年幼,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必然當政,為防太后當政。漢武帝賜死了鉤弋夫人。

  • 10 # 劍未收

    首先要了解人性,才能解答這個問題,勾弋夫太年輕,她才不到二十歲,如果讓一個沒有任何治政經驗的人擁有最高的權力,那後果是不敢想象的,況且又是女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讓你覺得驚豔的南韓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