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 ] ,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1 # 家有五寶809
-
2 # 逝舟江海
這是一種迷惘的感覺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自古登高望遠,不是思鄉就是懷人,結合全詩來看,這是一篇懷人詩。這句詩交待了時間季節是在深秋,淒涼之感油然而生。獨自獨上高樓,眺望路的盡頭,卻依然見不到所思之人,失落、惆悵、迷惘之感交錯縱橫。
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這句詩的境界歸為治學的第一重境界,就像最開始研究學問一樣,非常迷惘。
過了這層境界就能到達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境界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把這三重境界歸在治學上,從迷惘到熱愛到頓悟。人生亦如此,走過迷惘期,再到有目的地努力,然後總結頓悟。
-
3 # CH博鑒明德尚書郎中
China Say:這個話題,是晚清人士、《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前輩寫的“人生三境界”!大凡人生成功人士必須經歷人生三個階段,不是嗎!
-
4 # 起名大師程中華
西風比喻不好的訊息,碧樹比喻自己胸懷壯志,想幹出一翻轟轟烈烈的事業。昨夜西風凋碧樹,就像岳飛在戰場上收到皇帝班師回朝的命令,內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壯志難酬,孤獨無助,前路茫茫,心灰意冷,路在哪裡啊!
-
5 # 古道禪旅
他是被隔離了。隔絕親人眷屬情人或夫妻的那種孤獨寂寞,看透了都看不破,放不下!說明隔離的時間尚短。
蘇武被隔離在北海放羊,時間很長,沒有希望,一切都放下了。
現代人應當向古人學習。慎獨、隱居也是一種自我隔離!
-
6 # 在陽臺上的張小喵
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描述的第一大境界就是這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意思是:下定決心去尋找一個可以作為一生為之努力的目標,但那段日子是彷徨、孤獨、寂寞。
-
7 # 江東學古詩
秋天,是收穫?是悵惘?請欣賞我寫過的一首小詞:
搗練子
葉未落,才金黃,
無奈飛簷寒雨涼。
靜起憑欄空抱負,
夢迴淺唱嘆春光。
-
8 # 思文小生
只能說是一番蕭索滋味中透著點點希望。秋風瑟瑟卷盡滿樹黃葉,登上那危樓,倚著欄杆,晴空萬里天氣涼,一眼望去,人生路好像都顯現出來了。這其實就是人的一生,我們在時間起起落落,可在暮年或它時偶然回望,人生其實就這麼條路,說它遠就在腳下,說它近卻又顯得模糊,只得盲人摸象,走走停停罷了。
-
9 # 金秀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崖路。
就是說昨天晚上颳大風,自己在高樓上看滿天的風,心想給自己最愛的人想捎封信,無耐路遠風大,獨自愁心裡鬱悶。望斷天涯路。
-
10 # 取金記
天涯相思之苦,亡國破家之痛,沉冤難雪之恨,征夫怨婦之淚,遠別遊子之思,秋風蕭瑟之悲,寂寞空虛之累......
-
11 # 秋水文瀾原創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原詩: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的門戶。 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從這裡我們看到王國維先生的第一種人生境界就是:無論條件多惡劣艱苦,只要你能眼光獨到,著眼未來,有高度,總攬全域性,即便眼前不成,待時機成熟,必定成功。
此詩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是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王國維借題發揮,以小見大,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這是哲學上的感性認識階段,所以稱為治學第一境界。
-
12 # 呼圖蘇木長
這句晏殊的詞被王國維引用來形容古今成大事者三境界中的第一層,雖原意改變,但源於這三句話內涵豐富,能夠沿展開拓。
而在詞中表達的是離愁別恨的悽苦的境況。
蝶戀花詩詞鑑賞這首詞是晏殊的佳作,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該詞又富有豪放之韻。
這三句前面“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不明白離別的痛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本就輾轉難眠月光還不盡人意。這種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刻畫出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徹夜無眠早起“望盡天涯”,卻見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西風肅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呼之欲出。
這三句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意境深淵。
品人生七苦在中國的文化多元的背景佛家提出人生悽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自然法則無法避免。而怨憎快,愛別離,求不得則是人的慾望造成的,如果一個人無慾無求也就沒有所謂的煩惱了,可人生在世,如何才能了卻心中的塵緣。
在七苦中最讓人纏綿悱惻,痛徹心扉的莫過於愛別離。在《大話西遊》中有一個臺詞,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你愛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卻沒有珍惜。
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難懂的發明,元好問直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金庸老先生給我們呈現的愛情更加刻骨銘心,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飽受世俗眼光的排斥,為倫理所不容,但所有的枷鎖都是人為設定,只有跟隨內心方能情定三生,情花毒,一別16年,心中的苦又是如何消解的。像晏殊的詞中一樣尺素傳書卻山高路遠,不知愛人身在何處。
李莫愁這個被愛傷透了心的女人,由愛生恨,恨世間一切薄情郎,當被辜負時,便鐵石心腸,縱身一躍,卻讓人心生憐憫,人世間唯愛難懂。
愛別離乃人生一大挑戰,經此難關便成就自我,珍惜擁有,莫負真情,不做寂寞的奴隸,不做薄情的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13 # 佰翰記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原意是說,“我"登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彷彿世間的切都已經浮雲過世。
有孤獨之意,也有看破紅塵之意。
-
14 # 此鋒非彼峰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朝偉大的詞人晏殊《蝶戀花》中,原是一首以秋天為背景來書寫離別痛苦的詞。當下剖析這首詞的文字很多,在此我僅就這句詞來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暗夜秋風、落葉繽紛、孑然一身;高樓遠眺,天涯盡頭,空濛一片。
整句話看過之後心頭不斷泛起一種說不出來的辛酸,它暗合了我生活中許多時候的心情,挑動著我內心的傷感。
此時的我,宛如置身一處荒野,來路隱沒,前途未卜,即便想找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陪伴我的只有無盡的淒冷和孤寂。
這不是無病呻吟!
相信每一位有過離鄉背井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心情。特別是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心緒紊亂,心頭壓抑,心間窒息,無助無望,總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但內心對家鄉的渴望、對親人的思念卻支撐著我們從一個個人生低潮中爬起來繼續前行。
的確,生活有時候太難了!難到我們感覺疲憊,甚至有時候竟然都有放棄的念頭。
儘管如此,我依然感激生活!
因為生活的跌宕起伏教會了我不要用一種眼光看待自己的命運;教會了我不要用一種心情去感知生活;教會了我生命就是一次孤單的旅行,沿途可以有人結伴同行,而更多的時候是孑然一身;
泱泱世界,人世固然險惡,但人情並不炎涼!悲喜交織的人生,我總可以在身邊許多忙碌的身影中找到堅持的力量。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不過是我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段插曲,正是因了這一小段的存在,我才感覺生命的日漸豐滿,有故事,有趣味,有厚度,有溫度!
只有在孤獨中苦苦奮鬥過的人,在傷懷之後才能更加珍惜相逢的時光;才能體會到親朋聚首情誼的真切;才能因為心中揣著夢想而不斷砥礪前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人總是容易多愁善感的,但感嘆並不可怕!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切膚的感嘆,我才能不時地得到警示:
不要把有限的生命耗費在無盡的悲慼戚中,前方高能,丹桂飄香,果實累累。秋風秋雨中依然藏著最美好的時光!
上述僅為個人感受,僅供交流。
-
15 # 月下韋陀
這句詞在晏殊《蝶戀花》的下片,寫登高遠望的所見所感。句短情卻長,生動刻畫了曲折複雜的人物心理,其中的相思滋味五味雜陳,欲說還休。
“昨夜西風凋碧樹”,表面描寫的是景物,一場西風過處,樹葉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實際上“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借秋風裡的樹感嘆季節遲暮,人也倍感孤獨。面對這種破敗淒涼的景象,作者不僅僅是傷感,更有一種深深的牽掛:天冷了,伊人何在?這樣想著,思念湧上心頭,忽然又轉悲為喜了:樹葉掉光好啦,不妨礙視線,可以登高看一看,如果伊人歸來,也是莫大的驚喜啊!
“獨上高樓”是詞人的寄託,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獨自登上高樓只是心理安慰罷了。溫庭筠的《望江南》也寫道: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很明顯,這是一種借酒澆愁愁更愁的做法。
在希望和失望中煎熬,是一種相思欲狂的人生滋味。得不到的,總是最美好的。明明隔著千山萬水,卻還要刻骨地相思。不僅相思,還要登高遠眺,期望伊人歸來。伊人不歸,音信不通,該是多斷腸的相思啊!
文如其人,詞作者晏殊又稱“宰相詞人”,為人圓融曠達,待人以誠;為官大力辦學,推行了“慶曆新政”;為學文采卓然,開創了婉約詞風。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人有兩個目的。頭一個是自然目的,即掙錢和獲得社會地位。當這個目的已經達到,就開始了另一方面,即文化方面。晏殊官高位顯,沒有衣食之愁,於是他把對人生的感觸和體驗沉澱下來,一旦觸發便會奔湧和流瀉,給後世留下了這些源遠流長的佳句。
《思念》
昨夜星辰風吹冷,
獨坐窗前望月空。
天涯海角山水盡,
思念郎君動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