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漁樂資訊
-
2 # 世界映象觀察員
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八路軍給日軍來了一個百團大戰,日軍華北方面最高司令岡村寧次惱羞成怒,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包圍掃蕩,雖然我八路軍在掃蕩中損失慘重,但是依然能夠從敵人的包圍圈內突圍出去。日軍的包圍掃蕩主要依託鐵路和公路的便利,對我根據地採用多層次的包圍和逐步搜尋前進,這樣的“地毯式”搜尋前進不僅需要大量的兵力,還相當耗費時間,想用這樣的戰術包圍並消滅我軍,那真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包圍對方後,想要消滅對方的話,戰術非常重要,“圍點打援”是我解放軍擅長的一個戰術,孟良崮戰役中,我解放軍就以這個戰術消滅了蔣軍的整編第74師。1947年,蔣軍改變戰略,開始針對特定區域進行攻擊,陝西和山東就是他們選擇的重點攻擊區域,正當他們為自己取得的階段性勝利高興的時候,等待他們的是我華東野戰軍的誘敵深入之計。
蔣軍的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是名將,他的整編第74師是蔣軍的王牌部隊,武器裝備相當精良。張靈甫仗著武器裝備好,他囂張得長驅直入到我軍腹地,當他於5月14日發現不妥的時候已經遲了,他的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一帶被我華東野戰軍“包了餃子”。蔣軍為了能夠救出張靈甫,十個師從不同的方向朝孟良崮一帶增援,我華東野戰軍一邊阻擊增援的蔣軍十個師,一邊對整編第74師展開猛烈的攻擊。
從戰例可以看出,包圍對方後,想要消滅他們的話,包圍方的兵力上和火力需要壓制對方,同時戰術上需要雙管齊下,發動總攻固然不可少,但是阻擊對方的增援同樣重要,只有這樣被包圍的部隊才會被“帶走”。
-
3 # 紅色手電筒
這個也不都是這樣,這個事情要看很多的條件。
一支部隊被四面包圍,的確是有很大的困難主要是自身的補給通道被切斷,傷員無法後送,這些都使被圍的部隊處境艱難。
但是,被圍以後是不是就只有全軍覆沒一條路呢?但是也不一定,這樣看很多的條件,一個是守軍的情況,還有一個是包圍者的情況,還有就是解圍部隊的情況。
溪山和奠邊府都是在越南,都是想利用空中補給在越軍的腹地扎一個釘子,但是溪山成功守住了,而奠邊府玩砸了。如果自己沒有美國空軍那麼強的運輸能力以及對地攻擊能力,就別輕易玩這種事情。
一個是守軍,如果守軍補給充足就可以固守待援,尤其是現在空運的能力比較發達,憑藉空中補給是可以保持守軍的補給的,這一點美中國人最常幹,象越戰中的溪山,美軍就是憑藉著空中補給保住了溪山,但是這種情況還要看空軍的情況,法中國人在奠邊府就可以說是搞砸了,空中通道被越軍封鎖,最後還是一個全軍覆沒。
而包圍者的情況也是有各種變數,如果是包圍者自身的火力太弱,無法迅速解決包圍的敵人,那麼被圍的敵軍也是極有可能突圍而去,這種情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運動戰階段非常多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次戰役中的東線,志願軍9兵團對美軍的第10軍,志願軍雖然把第10軍已經是分割包圍,但是由於補給匱乏,火力不足,最後美第10軍還是突圍而去。
美軍的坦克部隊在對付志願軍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美軍被包圍時,美軍利用坦克組成裝甲圈,利用自身防護和火力的優勢阻止志願軍步兵接近,而在解圍的時候,以坦克部隊為主的特遣隊都是進攻的刀鋒,志願軍反坦克火力匱乏,基本上無法阻止坦克的突擊。
常德會戰中,守軍就是苦苦支撐等待自己的援軍,但是最後援軍遲遲不到,守軍也就喪失了繼續抵抗的信心。
還有一個就是解圍部隊的情況,通常一支部隊被包圍以後,本方肯定要組織救援,救援部隊行動迅速,這些被圍部隊之所以能夠固守待援,就是在等著自己的救援部隊來救,而救援部隊行動迅速,那麼很快就會把被圍部隊救出來,象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的很多部隊被圍以後,都是固守待援,最後被救了出來。當然,志願軍部隊火力不足,無法頂住美軍救援部隊的突擊,特別是美中國人利用坦克部隊作為先導,志願軍部隊的反坦克能力較弱,頂不住美軍的坦克衝擊。
-
4 # 邢鹿南
缺乏補給-33%
包圍懲罰-30%
就算你是高達,也扛不住啊!
著名魔幻遊戲題材公司P社,在它的鉅作《餃子雄心4》裡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不抖機靈了,遊戲畢竟是遊戲,但是不得不說鋼4還是很好的模擬了實際戰爭的情景的。實戰當中一支部隊被圍,首先面臨的第一大難題,便是補給。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部隊作戰頭等大事便是後勤,人吃不飽飯氣力全無,槍炮沒了彈藥就變成了燒火棍,坦克沒了油也就是一堆廢鐵。這一切都得依靠後勤補給,一支部隊一旦被包圍,補給斷絕是大概率事件。之前諸位答主舉北韓戰爭美軍的例子,那屬於特例了,美帝財大氣粗,又牢牢控制了制空權,大批運輸機砸過來,單靠空中補給也能維持一個師了,志願軍的包圍只能說是二維平面,沒能做到三維立體全方位無死角,其實嚴格意義上不算是徹底的包圍。
沒糧沒彈沒油的部隊,其實放著不打,過上一段時間也會自我毀滅。你就算全力組織突圍,缺糧少彈,部隊的戰鬥力必然是大打折扣,所謂的“缺乏補給-33%”Debuff就很好理解了。
其次,實戰遭到包圍,意味著部隊在戰術層面上已經四面受敵。隨著包圍圈不斷壓縮,空間愈發狹小,很快你就沒有後方一說了,所有方向都是敵人,所有地區都是前線,傷員無處安置,部隊無法修整,敵人卻可以好整以暇,一波接一波的輪流上陣,直到耗光你的組織度。戰術空間極度狹小,對部隊的作戰能力影響巨大,正所謂“我們一顆炮彈,就能打死你們一堆人”,“包圍懲罰-30%”也就成了現實了;
最後,一旦被圍,部隊的士氣勢必受到巨大的打擊,再加上缺乏補給,種種不利因素下來,部隊的組織度將會瞬間直線下降,即使沒參加戰鬥也是一樣。不信諸位可以去看看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最後在陳官莊,解放軍前線炊事班開頓飯,就能吸引過來幾十個國民黨逃兵。。。
-
5 # 東義義
在實戰中,“被包圍後基本相當於輸掉”?事實證明不一定!
1950年11月下旬,宋時輪指揮的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經過簡單的改編後,作為“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加入入朝作戰志願軍序列。
第九兵團的“入朝第一仗”的戰役目的是;遵照毛主席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宋時輪指揮的9兵團,在北韓的東線展開對“聯合國軍”的圍剿,最大限度的殺傷敵有生力量,達到削弱聯合國軍的戰鬥力,直至將聯合國軍趕出北韓境內,三八線以南。
長津湖,北韓東北部地區的最大內陸湖泊,海拔在1500米以上,1950年的11月份,當地氣溫已經下降到了零下40度左右,由於時間緊迫、準備不足,入朝的我9兵團的16萬多志願軍戰士,基本上都是單衣,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下,我們的戰士身著單衣,在沒膝蓋深的雪地裡,潛伏待敵。
人民志願軍3個軍16.5萬人,對聯合國軍3個師6萬人,人數比為2.8:1,從雙方投入到兵力及戰役部署上看,我們有極大地優勢,完全有能力將聯合國軍殲滅在長津湖地區。
1950年11月13日,“長津湖戰役”結束,我們的基本“戰略目的”達到。既將敵軍趕出了北韓,趕過了38線。
戰後總結;長津湖之戰,我們的損失是慘重的、代價是極大的!
經戰後清點;9兵團共計減員近50%,這是在世界軍事上都罕見的。戰鬥減員達2萬人,而非戰鬥減員達7萬人之多,其中,大部分為凍傷、凍死。
在敵軍強大的空襲下,我們的戰士只能是憑天由命,用血肉之軀抵抗敵人的炸彈,用血肉之軀來抵擋敵人的鋼鐵洪流。
長津湖之戰,我們的志願軍將聯合國軍攆出了北韓、趕過了三八線,基本上達到了我們的戰略目標。但是,代價的巨大的、損失是慘重的、教訓的深刻的! 長津湖之戰,16萬人雖然將6萬敵軍層層包圍,但是,敵人卻絕大部分跑掉了,戰役結果是;被包圍者,不能說是“敗” 。 -
6 # 高鹽水處理
戰爭是一門藝術,最高等級的藝術。對於這門藝術來說,想要實現完美的作品,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基本功。這包括人員的培養訓練,指揮體協的協調連結(戰術指揮/戰役指揮/戰略指揮),後期補給的投送能力,戰場的預設和選擇以及如何將戰鬥在自己希望的戰場打響,精神意識層面的宣傳和引導,武器裝備的研發和裝配。每一項都很重要,因為戰爭是以生命作為砝碼進行的。
歷史上的戰爭,一旦被實現包圍後確實少有勝利的結果出現。但事無絕對,僅僅以戰鬥來論戰鬥,被包圍並不絕對意味著失敗。
包圍這個詞是相對的,要搞清楚是多大範圍內的包圍,包圍半徑是否在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內,在相應範圍的包圍密度達到多少?
被包圍方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補給不利導致的軍隊作戰意識薄弱,心理上的失敗遠大於實際戰場的初步形式。如果被包圍方能夠有效解決供給的問題,或者說一定時間內不面臨供給困難問題,那麼其實可以看做一場防禦作戰,而在這個角度上看,遠比包圍方的進攻站要有更大的優勢。
所以包圍方面臨更多的困難:
1 進攻戰的超大戰損壓力;
2 打援的壓力;
3 更大的物資需求帶來的後勤壓力;
4 更多的戰鬥人員及後勤人員需求的壓力;
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淮海戰役的巨大勝利,就有經典的包圍勝利戰果。但這除了解放軍悍不畏死,執行到位,人民支援外,也和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等巨大的矛盾有不可忽略的關係。
當然,打到淮海戰役的時候,有遼瀋戰役前期巨大的成功鼓舞和國民黨軍隊被大大磨滅的戰鬥意識作為鋪墊,淮海戰役從戰略上來說,還沒開打,解放軍就已經贏得一半的勝利了,到渡江戰役就打得更輕鬆。這是戰略走勢的問題。
這個回答只是告訴題主,實戰被包圍後並不意味著失敗。而作為實施包圍的指揮者,也切不可以為形成包圍就等於獲得勝利。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不論任何時候都不可掉以輕心。否則一場包圍殲滅戰很有可能就被打成了中心開花戰。悔之晚矣!
-
7 # 軒轅豆
不說後勤 空談一切所謂戰法戰術都是耍流氓
以上畫作,是蘇聯步兵伴隨坦克進攻城市的效果。可以看見,步兵指揮員在呼叫伴隨炮兵的支援,儘管坦克數量不少,仍然要說,這支部隊以步兵戰術為主,這支坦克部隊也就是屬於步兵支援坦克的獨立坦克旅程式設計內。
時代真的在改變,怎麼找張近衛坦克集團軍的照片這麼難?
就我們所知的,突出部戰役的結論就是“納粹德國坦克兵這支天鵝最後的哀鳴”。
是撒,哀鳴是因為通過付出巨大犧牲之後的蘇聯軍隊,已經學習到了大規模裝甲突擊戰術的精髓,就是經過適度的戰略欺騙之後。在寬大正面戰線的兩翼,開啟缺口之後,迅速投入坦克部隊,進行大縱深的迅猛的兩翼合圍,即割鐮式的“斯大林突擊”。
這張圖是在難堪精細,但是顯示出來近衛坦克集團軍處於戰線最南翼就足夠咯。
問題就來咯?坦克叢集的精髓就是速度,並非逐個戰線的犁庭掃穴,還有就是坦克叢集的對手也並非坦克,而是對對手後勤能力,運輸要點,重要橋樑,物資集結地的非對稱打擊。簡言之,其實最重要的打擊,就是打擊對手的戰爭能力。
德中國人的排程與後勤能力,依賴鐵路網是有傳統的,所以喪失了後勤能力的德國步兵,就只能脫離築壘防禦的依託,並且在事實上大概率放棄重武器。當然,這也是德中國人的抵抗意志在逐步被消耗,勝負天平逐步被扭轉的漸變過程。
請注意,蘇軍的割鐮式分割合圍師承德軍,並且青出於藍的,以後期戰線為例,就是蘇軍一次突擊的穿插距離已經超過500公里,這個早期德軍達不到。
也所以,蘇軍的所謂合圍,早期只是鬆散合圍;真正的嚴密合圍,是在正面步兵部隊逐步分割對手,削弱對手之後的最終形成戰線合圍。
原因簡單,兩條腿的步兵走不了那麼快。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長津湖,我們已經實現了合圍,為什麼還會放跑了陸戰一師?
還是後勤能力撒~美軍可以用空運空投實現後勤保障,順便準運傷員,還能空投戰備橋樑的結構件。
同理,即便是在巴斯托尼,只要天一放晴,美中國人的機會就來了。
步兵搭乘坦克機動吃的虧,無論是大是小,戰術能力上,當年我們有差距。
反擊戰東線,我軍實現合圍了嗎?肯定是實現了,無非是地形複雜,結合越軍零散部隊 逐次抵抗後,利用山高林密分散逃脫或者就地藏匿。
那麼回到問題,應該說這個問題提的比較尷尬,用以解釋國內革命戰爭的走向更為合適。但是,內戰畢竟是內戰,蔣軍官兵的抵抗意志和野戰技術能力,豆哥看來啊,還未必抵得上一戰中的哈士奇。
所以說啊,現代化戰爭:戰法戰術技術能力只決定能打多好看,決定勝負的仍然還是後勤,後勤,後勤。
-
8 # 大將軍威武K
實戰中被包圍的部隊能否輸掉關鍵取決於兩個條件,一是戰鬥意志,二是後勤補給,前者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說到戰鬥意志,不僅僅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那種血氣之勇,更重要的是軍事智慧。兩者結合,才能夠成真正的戰鬥意志。
舉例說明吧。
1946年6月26日,駐紮在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解放軍中原軍區約5萬多人的部隊,在司令員李先念、政委王震、副司令員王樹聲的指揮下兵分三路從30多萬國民黨軍的包圍圈中成功突圍而出,這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圍”,由此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李先念
在突圍之前,中原軍區部隊的生存極度困難。由於所處的鄂豫皖地區處在國民黨統治區的腹地,很快遭到國民黨軍的包圍。在突出包圍圈之前,根據地的面積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軍區部隊連同部隊家屬約5萬餘人被包圍到以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50公里的地帶。在它的四周分別有國民黨軍第41軍、47軍、66軍、48軍、72軍、75軍共6個軍部署在北面、西北面、東面、南面、西面,同時環繞解放區修建了6000多個碉堡,將這個狹窄的區域包圍得如鐵桶一般。
在軍事包圍的同時,國民黨軍還在解放區邊緣地帶哄抬糧價,吸引解放區內的糧食外流,給解放區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用時任中原軍區359旅政委王恩茂的話說就是“國民黨軍的嚴密封鎖令這裡的給養有朝不保夕之苦!”
面對危局,中原軍區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巧妙利用國共談判的契機將轄區內的傷病員約2000餘人提前轉移,同時想方設法從外部購入了一部分糧食。
不過中原軍區的種種努力終究還是無法改變被國民黨軍鐵壁合圍的事實,更重要的是,由於國民黨軍方面嚴密的訊息封鎖,國民黨軍早在5月上旬就已經制定完成的軍事行動計劃,中原軍區直到6月10日才得知。
大戰不可避免,上至最高統帥毛澤東,下至中原軍區領導機關,經過短暫的商議之後,果斷於6月23日做出了突出包圍圈的決定!
6月26日,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率主力部隊約2萬餘人向西突圍,王樹聲率第二縱隊向南突圍,皮定均率一個旅向東突圍,承擔掩護任務。
對於中原軍區的突圍行動,國民黨軍事先毫無察覺,等他們準備部署進攻的時候,李先念部已經先後越過平漢路,把30多萬國民黨軍甩在了身後。
不過這並不代表突圍就成功了,特別是李先念、王震一路所走的路線是山高林密、河流縱橫的地帶,國民黨軍則可以利用平漢路的優勢快速跟進。李、王二人於7月11日兵分兩路,王震部渡過丹江後很快陷入包圍,17日在一個叫鮑峪嶺的隘口遭到國民黨軍截擊。這裡是突破包圍、進入陝南的必經之地。王震所部腹背受敵,經過一整天激戰成功突圍。出來沒3天,王震部又在山陽縣長溝口、小河口遭遇國民黨軍2個團的阻擊,經過連續激戰,王震部719團大部分犧牲,該團團長、政委、參謀長無一生還。
李先念部一開始是被趕來的國民黨軍一部堵在了玉皇山,進退維谷。李先念命令第37團擔任主攻玉皇山主陣地的任務,37團戰士先下到溝底,然後從敵人不易射擊的陡坡爬上山,在付出重大犧牲後終於佔領主陣地,掩護後續部隊順利通過。隨後於20、21日在商南縣石柱河、椴樹埡遭遇國民黨軍1個團、1個師。李先念和鄭位三所等中原軍區機關領導人員一度全部暴露在敵人的射程之內,子彈不停的打在李、鄭身邊。還是第37團奮勇衝殺,掩護李、鄭和機關幹部突出包圍,於23日到達商南縣白魯礎村。
這半個月裡可以說是中原軍區部隊突圍以來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局面,部隊傷亡近2000人,失散人數也不少。更重要的是部隊極度疲勞,生存面臨極大的考驗。
李先念、王震經過商量,做出了分散遊擊的決定。隊伍分成若干支,進入陝南。在當地游擊隊和地下黨幫助下準備建立根據地,但是由於國民黨軍勢大難敵,當地環境惡劣,最後決定繼續西進,穿越陝南,於8月底至9月中下旬從甘肅先後進入陝甘寧邊區。後來這支部隊大部分整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縱隊,1947年隨劉伯承、鄧小平千里躍進大別山,重返中原。
王樹聲部在突圍開始後繞了4天的路,到達襄河邊時遇到乘坐鐵甲列車沿著鐵路線迅速開進的國民黨軍整編66師的圍追堵截。經過一整天的血戰,部隊被迫分成兩支,未渡河的部隊由3旅旅長閔學勝率領,向北突圍進入伏牛山。過河的部隊則在王樹聲率領下進入南面的武當山密林中,和活動在這裡的江漢軍區合併成立鄂西北軍區。
向東突圍的皮定均旅強行軍五天五夜穿過皖中平原進入華中解放區,成為突圍部隊中儲存最完整的一支。後來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3旅,縱橫華東大地。
-
9 # 顫動的丹田
沒有這麼絕對的,最典型的例子譬如二戰中的蘇捷斯卡戰役。
此役,南斯拉夫鐵托領導的人民軍18000人被德國四個師一個特種部隊團再加上兩個義大利師等等總計110000人包圍在蘇捷斯卡地區,可是在兵力、火力、空中都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德軍並沒有消滅掉談不上任何補給和支援的南人民軍。
還有一個例子,1941年2月8日,蘇軍第3突擊集團軍和第11集團軍將德軍第2軍與第10軍的部分兵力合圍在迭米揚斯克附近長約四十英里、寬約二十英里的地域內。陷入重圍的兵力有六至七個德國師,約九萬人。被圍的德軍完全靠空中補給。由於運輸機數量有限,只能運進所需補給品的一半。4月21日,德軍解圍部隊突貫被圍部隊與德軍第16集團軍之間縱深二十五英里的蘇軍佔領地域,打破了蘇軍迭米揚斯克包圍圈。並堅守整個夏季,把它作為在這一年晚些時候重新發動攻勢的跳板。
實際上被包圍後“中心開花”反殺包圍之敵的戰例有不少。
解放戰爭中林彪四野追擊白崇禧桂系的衡寶戰役,就是經典的中心開花戰例。
自“青樹坪大捷”後,桂系全軍陷於極度的亢奮中,鬧騰得沸沸揚揚,以至於傳說林彪在此戰中被炸斷一隻胳膊。白崇禧一改往日縮頭縮腦作風,乘著共軍再度冒進,一傢伙撲上去兜住了一個師,打算這回再打斷林彪的一條腿。
丁盛第135師處在敵四個主力師的分割包圍之中,奮力堅守住了陣地,扛住了白崇禧四倍力量的圍攻,四個主力師除第138師師部率一個團逃跑外,桂系“鋼軍”第7軍兩個師及48軍兩個師,計2.9萬人全部被殲。雖然白崇禧還有九個師,但成建制,比較完整的基幹部隊已損失殆盡。解放軍被團團包圍的一個師,竟然能將桂系的兩王牌軍四個主力師糾纏得不能脫身,廣西小諸葛大限將至。
衡寶戰役遲滯了桂系的南撤速度,為四野中路軍主力追上和抓住敵軍,贏得了一天的寶貴時間,最終在衡寶地區殲滅白崇禧這支唯一完整,與共軍鬥從未吃虧的王牌軍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過後,桂系雖然還有十幾萬軍隊,但主力報銷,白崇禧大勢已去。
-
10 # 李勉9
如果雙方的實力不是十分懸殊的話,被包圍的軍隊,基本上處於必然輸掉的情況中了。
戰略指揮官考慮的是,什麼時候攻擊,哪個方向攻擊,派出那一支部隊攻擊?如果老李是這個指揮官的話,只要包圍了對手的軍隊,那麼這幾點,幾乎是自由的。
老李的軍隊夜戰行,那麼老李決定今晚半夜攻擊,那麼就今晚攻擊,中午各個都睡好,吃肉。老李搖了一卦,西面攻擊有利,那麼就把那支攻擊部隊移到西面做準備。包圍者擁有著空間的自由,可以任意調動軍隊。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和外界是自由相通的,那麼物資,人員的補給是(幾乎是)無限的。而我的對手,恰恰相反。
如果老李是晚上攻擊的戰術指揮官,接到上級命令後,就會慢慢把自己的部隊放在相應的位置進行集結和優化配置。包括戰鬥部隊和預備隊的配置,以及戰術應急預案。第一波炮火沒有起到想象中效果,怎麼進行調整,戰鬥部隊被隱藏火力壓制,我有著什麼增援的方法,傷員運輸通道和彈藥補給運輸通道被截斷,還有什麼備用的通道或者方案,攻擊速度過快,突破過猛造成前鋒戰鬥部隊於主力部隊失去聯絡,有什麼預案......
如果老李又是戰鬥指揮官,那麼,也會和上級下級開會約定好溝通好,某連前鋒,入夜的時候,自帶武器和半個基數彈藥,緩慢用滲透的辦法進入預想攻擊陣地。爭取接近對手,造成突然襲擊。進攻訊號為摔杯為號,這個好像不行。額,那麼就是天空中三發紅色訊號彈,為進攻訊號。因為上級為了今天,為了麻痺對手,連續打了半個月紅色訊號彈了,所以這個訊號不錯,遠遠好過摔杯為號。
所以,連隊一開始就有先機,在進攻中,不斷用著預案進行戰鬥,對方狙擊手,用炮擊跑拔掉,房屋,用四零炮先開個口子。步兵小組掩護著炮兵觀察員找到一個觀察所,在攻擊到有利地形的時候,開始展開防禦,呼叫後續部隊跟進。什麼,炮兵觀察員和掩護小組中了詭雷了,再上幾個小組。南面敵人約有一個連進行反攻了,二排放棄觀察哨,後撤到主陣地......
老李又是排長,三班長,去搞定斜對面那個機槍組,太礙事了。
三班長帶著人過去,樓上的機槍組還有不少護衛。爆破手,把隔壁樓板上安裝C4,炸個洞。噴火手準備給他們一下子......
總之,越到下面的指揮官,越忙。可惜對戰略的重要性也越小。這一邊牽制著敵人增援部隊的時候,最上面的戰略指揮官說不定開始北面的主攻了。這一路是強攻還是佯攻都很難說了。
什麼時候攻擊?那個方向攻擊?那支部隊攻擊?這個自由了,基本上也就贏了。而包圍者,基本上取得了這個自由。
被包圍的,處處是防禦重點,那麼就沒有防禦重點了。刻刻是小心時間,那麼就沒有小心時間了。不能有效調動防禦部隊,那麼就沒有預備隊了。
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當年朝戰的時候,志願軍是當年地球上的輕步兵巔峰,美軍是當時地球上絕對物資,武器巔峰。雙方都有著自己的絕對優勢和劣勢,這種碰撞,只能在戰後,大家分析得頭頭是道的,事前,就連最傑出的軍事家也無法預測。最優秀的將軍也沒有把握。所以說,為將者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11 # 天高雲淡0925
看大家說了很多,但是還有一點似乎沒人考慮。被包圍一方在每一個地方都要防備敵人的進攻,而包圍的一方可以在任意地方集中優勢兵力進行突擊,集中兵力對分散兵力,防守一方很容易被一塊塊啃掉。
-
12 # 端沐1999
被包圍後面對的問題是,一個吃飯問題,你有多少儲備,要知道,人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鬼都不知道他能幹什麼;一個是武器裝備和彈藥問題,用一點少一點,沒有供給就是等著消耗完畢去投降的節奏;一個是心理恐慌,一群人圍起來你,不打你也很難受,人家是主動的一方,時間一久必定崩潰。當然這要雙方實力相差不是特別懸殊。
-
13 # 使用者屈之子
被包圍就相當於輸掉戰爭?這已是落後的觀點了。
現代戰爭,因後勤保障、通訊指揮、裝備製造、交通運輸,特別是作戰武器等已發生質的變化。作戰方式已基本不受周圍環境左右。敵後突襲,裝甲部隊傘降,潛艇潛入敵方艦隊之中……。
愚腐、陳舊的簡單作戰方法,早已被各軍事強國拋棄。孤軍深入,定點清除,超視距打擊,無人機(甚至於外太空高超聲速飛行器)察打一體與被"包圍"起來的地面部隊協同進擊,都已成為現代戰爭的基本模式。
兵無事式,水無常形。亡國滅種之際,縱使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如萬眾一心、拼死一搏,誰能輕言成敗?!
除了使用熱核武器與生化武器,現代戰爭比拼的科技與財力。更為重要的是;戰爭的決心與軍人的毅志力。
-
14 # 心行者23939419
還有圍點打援,還有圍魏救趙。如果是圍棋的話,包圍就沒有氣了,就死了。你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估計也不懂這個。你權且一看,權且一說。
-
15 # 形而非的發生學思考
戰爭打的是消耗。人力的消耗,物資的消耗,還有戰鬥意志的消耗。雙方都在消耗,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戰術的價值在於增加敵方的消耗,減緩己方的消耗,其中補充(也就是支援與後勤)成為關鍵。
被包圍意味著得不到補充,一方的補充源源不絕而另一方補充斷絕,從時間上來看,結局不言而喻。
也有意外情況,一是反包圍,二是被包圍方在自身耗盡之前“破解”掉包圍圈,重新獲得補充,但這已經不是戰術層面的問題,而是戰役甚至戰略層面的問題了。
-
16 # 順志哥哥
孫子兵法有一句:十則圍之。說明包圍方肯定是巨大人員優勢才能形成包圍。正常情況下,被吃掉肯定只是時間問題。能突圍無非兩種情況:第一是包圍方懈怠,比如紅軍反圍剿鬥爭經常看到,第二是被包圍一方得到巨大增援力量,比如北韓戰爭中的美軍。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生活經驗豐富,擁有歷史知識的人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從古至今,軍隊被包圍,為什麼是非常危險,容易輸掉的事情呢?
很簡單,因為被包圍後,會損失兩個東西:士氣和後勤!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能夠被包圍,並且很難突圍,只有一個原因:對方人數勝過自己,並且佔據有利的形式,這其實本來就是相當危險的訊號。一般被包圍,都會面臨三倍以上的敵人,不然很難形成一個包圍圈。
如果突圍兩三次還沒有成功,那就更危險啦!因為被包圍後,士兵的心理其實非常容易出現不穩定,軍心不穩,從來就是自古作戰的大忌諱,很容易出現投降以及叛變。自己內部就出現分歧,又如何能發揮好的戰鬥力?
2、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本來就是比拼雙方的綜合實力,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古代甚至被切斷糧道,大軍就會混亂。現在戰爭也好不到哪裡去。
因為,被包圍意味著:武器彈藥的損耗、吃喝拉撒的糧草、受傷士兵的醫藥補給,這些全部都沒有……
吃不飽飯,誰會上戰場?沒有武器彈藥,你難道赤手空拳和敵人打仗?受傷得不到醫治,誰願意真的替你賣命?
所以嘛,一旦被包圍,是相當恐怖的一件事情,失去了士氣,就失去了靈魂。失去了補給,就失去了抗衡的能力,除了敗仗,還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