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
2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想必小學階段的家長,大部分都會遇到過這種情況。
孩子回到家,無心寫作業,先是擺弄自己的東西。媽媽看到心急火燎,不斷地催促孩子趕緊完成。可是孩子就算坐到位置上,也是坐不住,一會起來喝水,一會起來上個廁所。本來不多的作業,非得磨蹭個幾個小時。可以說,一年級的孩子,像這樣寫作業磨蹭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對付孩子磨蹭的方法,很多媽媽都是用催促這一招。然而催促久了,自己也漸漸受不了了。孩子依然沒有自覺性,隨著作業的增多,磨蹭得越來越厲害。
因為從事教育,經常和不同的家長聊孩子的學習。可以說,磨蹭是家長最頭疼,也最容易上火的事情。下面舉一個例子:
一個一年級女孩,每天回家需要做學校作業,完成課外練習,練習鋼琴。媽媽每天都在和孩子鬥爭,不對的催促批評,可是情況始終不見改善。
我給她的建議是:停止催促,把課外作業先停掉。然後跟孩子商量,作業自己負責,寫完作業,自己練習彈琴半小時,接下來可以自己玩。在這個過程中,記得肯定孩子的進步。隨時表揚孩子的閃光點,比如:今天8點就寫完作業了,今天彈琴很認真等等。
剛開始兩天,媽媽還是不習慣,總覺得孩子不夠自覺。可是慢慢過了一週之後,有一天她驚訝地發現孩子回家前就把學校的作業完成了。
為什麼孩子磨蹭?磨蹭的根源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上了一天學了,神經緊張,想放鬆地玩一下自己的事情。
第二原因可能是孩子對作業感覺到恐懼,所以選擇用磨蹭來逃避。最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寫的作業經常收到的不是肯定,而是不斷被要求糾正,被批評。這樣的孩子寫作業磨蹭實在是太正常了。試想一下,如果你每次上班都被老闆批評指責,你還想上班嗎?
第三個原因是孩子從小被幹涉過多,很多該自己做的事情都被父母代勞了。孩子對一件事情沒有整體概念,很多都是依賴父母代勞。孩子不吃飯,父母催著吃飯;孩子生活上經常處於被照顧狀態,自然沒有自我負責的意識。作業問題,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任務,但是硬生生變成了父母得任務。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動上做出改變。
首先你得讓孩子意識到作業是自己的事情,這個意識不是說說就可以了的,而是父母真的不參與,讓孩子自己去承受作業不能完成的後果。可能有部分家長會說:孩子作業不完成,老師批評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這樣的情況確實也存在,但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你可以跟老師溝通,讓老師適當地批評一下孩子的作業問題。
其次是要先肯定孩子作業的進步,而不是每次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完成不好的痛苦。這次作業比昨天快了喲!這道應用題完成得很漂亮!寫字比上星期清晰工整了很多!等等....
接下來,要想讓孩子真正的自覺,你得適當放手,給孩子犯錯的空間。不少家長說,老師,我一不管她,她的作業就沒法看,整個都是錯的。應該說,沒有孩子願意把作業做得一塌糊塗,她做不好,根本原因還是掌握不好,不夠熟練的原因。你可以跟孩子商定,如果作業出現錯誤,需要修改好了再去玩自己的事情。這不是懲罰,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最後提醒一點:其實很多孩子的錯誤量都不大,每次錯一兩個。可是家長就會覺得你明明會的,就不該出錯,是不是又走神了?不認真?過多的指責抱怨,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即便是需要孩子改正,也請注意自己的口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把作業寫好是應該的。而不是孩子作業沒做好,父母在生氣。
-
3 # 一學堂王老師
現在一年級下學期,孩子逐漸適應了學校的生活。這個階段作業不多,課本知識難度也不大,空餘時間較多,好的習慣以及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比成績更重要。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根據自己的經驗,我分享一些策略供您參考!最瞭解孩子的還是父母,要做到知己知彼,對症下藥才科學。
被動改正→主動策略其實我特別喜歡一二年級孩子。雖然還未形成具體的興趣和愛好,但是喜歡新奇事物,認真鑽研起來樣子真是可愛!我覺的只要引導正確,變被動為主動,是可以去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的。
就拿趣味數學來講,我分享了很多題目,難度適中,以調動興趣為主。孩子還是比較喜歡。我認為可以起到以下積極作用:
①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感興趣了上課才會認真跟著老師的思路聽講或主動回答。
② 專注的習慣,不止是數學哈,引導孩子喜歡上一個事情。不但不會拖拉,有時擋都擋不住。
治拖拉小妙招前提是平等、平和溝通,讓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
→ 多讓孩子換位思考,比如讓孩子做老師講課。
→ 買個按分鐘的小沙漏,培養時間觀念。讓孩子自己安排計劃,學的時候用心學,玩的時候專注玩。輔助一些貼紙,也有一些心理暗示作用。陪讀但不干涉!
→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他是主要責任人。一般對老師還是很敬畏的。
→ 從選擇次日衣服,自己洗頭等小事情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
4 # 積木育兒
您好,您需要先確定一下孩子是所有事情都拖拖拉拉,還是隻有在不喜歡的事情上才會出現這種現象。如果是每件事都會拖拉,有可能是與孩子的性格有關,孩子可能本身就是慢性子。如果是對於不喜歡的事情或是有選擇的拖拉,您需要先去了解的是背後的原因,一般是孩子帶有自己的情緒,從而影響了做事的效率。
那麼當孩子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矯正呢?
1、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是我們最常說的育兒方法,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兒童行為社會學習理論可以瞭解到,行為習得有兩種不同的過程:一種是透過直接經驗獲得行為反應模式的過程,即直接經驗的學習;另一種是透過觀察示範者(如父母、老師等)的行為而習得行為的過程,即間接經驗的學習。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僅僅是做到言傳是遠遠不夠的,身教更是督促孩子好習慣形成的關鍵點。
2、停止督促
孩子通常較為看重來自外界的承認或認同,當孩子拖沓的時候,家長將不斷的催促改為對孩子鼓勵式的勸說,如"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會下意識讓自己更快的做事,此外,建議家長在孩子做事不拖沓或是自己主動達到要求時,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不是指以金錢作為衡量),比如家長給孩子做的小紅花、和爸爸媽媽一起外出遊玩等等,加強孩子做事的動力,更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3、日常遊戲
家長平日可以把日常所做的事情設計成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與媽媽比比誰刷牙快等,但千萬不要把這個方法用在吃飯上哦。
-
5 # 有書教育
面對孩子做事的磨蹭,做為家長的親們是不是已經覺得牙癢癢了?恨不得自己二三下幫他完成了,這樣可以省事省心又省氣!
其實,想要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不難,一定要穩住氣。不妨試試以下幾招看看吧
一、樹立學習的好榜樣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 作為家長的親,有沒有檢討下自己做事會不會也是磨蹭、拖拉?或者懶癌細胞擴散,只會動動嘴巴要求孩子要這樣要那樣的?
如果有這樣情況出現,請馬上行動,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自己先行動起來,把這種壞習慣破了。
行動後,放下身份與孩子交流,讓他談談對你的感受,也讓他聽聽你的想法,然後再來個君子約定,彼此互相監督,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一起進步!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年級的小孩子,可以開始培養他各方面的動手能力。放手讓他做個人的事情,比如說:整理書包、書桌,準備衣襪、學具等等。如果他不自覺的話,可以引導他,或者命令他,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要讓孩子知道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任何時候都要自己完成。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小就啥都包辦,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依賴感,不要讓你的愛無意間害了孩子。
三、被動變為主動孩子做事磨蹭,主要是對要做的事物不感興趣。不信的話,各位可以用電視動畫或電腦遊戲試試水。
改掉磨蹭,就是要讓他主動去學。除了激起他的興趣外,還可以獎勵他的行動。讓他的懶癌消失,變積極起來!
當然給的獎勵要是他感興趣的哦。或是看會電視、玩會遊戲,或是玩具、零用錢等等。獎勵的款式千萬種,就看你家的孩子對哪一款感冒了。
你們說,有了香餑餑的獎勵在前面誘惑著,你還擔心孩子會磨蹭嗎?還用你乾著急嗎?
家長們都要正視這個問題:人都是有惰性的。但只要正確引導,並積極對抗,相信都能克服!
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中也會不斷進步,越來越出色!
文 / 花好月圓
-
6 # 守護寶貝天使
家長先衡量作業量,分科安排,如語文作業預計30分鐘,數學作業預計20分鐘,則與孩子約定:每做完一科作業就可休息10分鐘,即預計作業時間+10分鐘為一科,實行時間包乾制,語文預計作業時間+休息時間共40分鐘,早完成多休息,遲完成少休息。經過多次訓練後,孩子就能提高時間管理能力,作業就不拖拉。
-
7 # 沈宇諮詢師
孩子磨蹭是低年級孩子常見的問題,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原因如下:
第一,父母中有特別磨蹭的人。
第二,條理性差,沒有學習方法。
第三,追求完美,橡皮綜合症。
第四,學習基礎差,沒有興趣。
第五,趨利避害,故意磨蹭。
第六,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第七,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第八,感統失調。
解決方法:
一,多和不磨蹭的家長在一起。
二,合理安排作業順序,做作業提前準備好學習用具。
三,允許孩子寫的字沒那麼完美。低年級放鬆對美觀的要去,速度不可以太慢。
四,根據實際情況,打好基礎,暫時降低對孩子要求,接納現在的TA。
五,家長不給孩子留過多的課外任務,很多孩子寫完學校的作業,就需要做家長的作業,反正也不能去玩,當然就磨蹭了。
六,家長協助孩子做好時間規劃,督促實施。回來可以先玩一小會,然後就是完成作業的時間更合適。
七,培養注意力。
八,根據實際情況糾正,屬於生理原因,一般是缺乏運動,對待孩子外出,多爬山,跳繩,拍球會有幫助。
家長常存在的誤區:
第一,不停地催促孩子完成作業。
第二,主觀決定孩子做作業的順序。
第三,破壞孩子的學習情緒。
第四,做作業是過度幫助孩子。
第五,額外佈置過多作業。
-
8 # 平原春秋
我孩子剛開始上學時,寫作業也很磨蹭。我曾在窗戶外面觀察孩子寫作業的狀況,常常是拿著一把尺子就做起了各種各樣的動作,一把尺子能玩上半天,是也學也玩的那種孩子,我用了以下方法糾正了孩子磨蹭的習慣。
我這個人脾氣大,愛著急、沒有耐性,往往因為一件小事就在孩子面前非理性的大怒,有時我們兩個守著孩子大聲吵架,互相指責,讓孩子心理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產生了心理障礙,表現為做事情心不在焉,總是愛“走神兒”;有時表現為寫作業時,聽到一點動靜就一驚一乍地抬頭看;常用拖延時間來應付父母的態度,父母高興時他邊玩邊寫,父母生氣時他更是嚇得寫了上邊的忘記下邊的,或很多作業不會做了。對此我們從自我做起,修身養性,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剋制自己,再大的事情也不發脾氣。對孩子的一切事情耐心再耐心。
孩子回家後,我讓孩子給我說今天的作業有那些,然後讓孩子做一個小計劃,把做每一科作業的時間好好安排一下,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各用多長時間。開始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我就指著家裡的掛鐘給孩子說,分針指到那裡的時候是多長時間,要寫完哪一科。慢慢地孩子有了一個合理的時間安排,就會一步一步按照自己定的計劃完成作業,只要是孩子完成作業,我就讓孩子去玩,不再給孩子加任何的作業了。這樣孩子寫作業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我孩子特別愛下樓和小朋友玩,於是我鼓勵孩子集中精力寫作業,只要寫完作業就讓孩子下樓玩,並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其中有一個遊戲能鍛鍊孩子集中精力。遊戲規則是:孩子立正站好,我伸出一指併發令“1”,孩子要向前一步走;伸出兩指發令“2”,孩子向後一步走;伸出三指發令“3”,孩子要蹲下;伸出四指發令“4”,孩子要上跳;伸出五指發令“5”,孩子要拍手。先向孩子介紹每個手指代表的動作,然後讓孩子跟著發出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發口令的速度逐漸加快。如果有幾個同齡孩子一起做就更有意思了,進行一段時間的這個遊戲,鍛鍊了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能力,而且孩子特別愛玩這個遊戲。不妨讓您的孩子也試試。
回覆列表
很多一年級孩子都會有磨蹭的習慣,但這的確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家長既然發現了,就一定要督促孩子改正,怎樣改正呢?作為一個工齡20多年的語文老師,我有些辦法和大家分享分享:
1、家長做好表率
孩子的磨蹭很多時候與家庭教育有關,那麼要讓孩子不磨蹭,家長首先要做到事情想到就做,說了就做的習慣,讓孩子有榜樣可以學習。
2、事先約定,耐心溝通
孩子本來就沒什麼時間觀念,家長朋友要提前和孩子約定好還看多久的動畫片,還要玩多久的玩具。等到時間一到,要提醒孩子時間到了。
如果孩子沒有馬上行動,家長可以先給孩子戴上一頂守時的帽子:寶貝,媽媽知道你最有時間觀念了,一定還馬上動起來的!”孩子一聽表揚,一般都會馬上動起來。
3、賞罰分明,寬嚴有度
孩子是需要不斷鼓勵的,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一定要大大表揚,還要點明孩子哪裡做得好,下次孩子一定會繼續發揚優點。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家長要耐心地跟孩子溝通;實在不行,就要有處罰措施,讓孩子自己說說哪裡做得不好,然後那馬上行動,還要有處罰:比如扣減玩耍時間,比如背首古詩,比如寫篇字等等。
4、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做遊戲
孩子做事磨蹭,有時是反應較慢。家長可以透過體育運動來訓練孩子的反應力。比如教還打乒乓球、跑步、跳繩、丟沙包、打羽毛球等運動,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反應力和靈敏度。
5、藉助故事感染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應該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可以幫孩子選適合孩子讀的書,和孩子一起讀,讀了後說說故事的內容,然後可以給孩子講講那些名人守時的故事,或者找這方面的書來讀。利用名人的力量讓孩子找到做事不磨蹭的好處。
6、和老師溝通,家校合力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割裂開來的,我們玩把二者結合起來。孩子有問題,家長和老師達成一致,家長要支援老師的工作,相互溝通,共同解決跟孩子磨蹭的習慣。
孩子磨蹭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好的,家長朋友要有耐心和恆心,要有愛心和關心,共同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