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珊先生
-
2 # 這就只是個名字
這個很簡單1 跟他一起玩,一起開玩笑。2 在一起的時候要尊重他的想法不要什麼都是大人拿主意,不要老否定孩子。3 別把自己當大人。4 孩子在青春期是個學會獨立的過程也叫反叛期,他感覺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了,不需要你在老叮囑一些事了,大人就應該順應這個生物規律跟孩子相處,有些事情可以放開讓他自己處理你只要在背後默默看著別出大事及時溝通就好。舉個例子比如孩子說我想吃冰糕,你不要跟他說不行 吃了會鬧肚子,你可以說我也吃,要是拉肚子你不能跟我搶廁所我就給你買,因為吃涼的拉肚子每個人都有經歷過所以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下次他在想吃就長教訓了,至少這次如果拉肚子你還在他身邊,等他長大出去了拉肚子可就沒人管了,這麼多第一你倆距離近了,第二給他上一課讓他體會一下吃涼的可能會拉肚子。在舉個例子天涼了出門不要說穿上外套再出去,可以改成你不穿外套嗎,天有點冷。兩種口吻一種是家長的一種更像朋友的。
-
3 # 鈴鈴
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它始終是與父母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的。一個人即使是專門的教育家,一旦自己為人父母,教育孩子這件事還需自己摸索,如何與孩子成為親密的朋友?不妨試試這樣做:
尊重孩子的世界,欣賞他們的世界有一些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什麼也不會,一切都需要家長來指導,也許在孩子小時候還很奏效,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逐漸不再需要大人不停指教,這個時候家長適當的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的人生,並且欣賞他們的人生,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從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這個人自己的人生態度。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個淡泊於名利的人,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重視孩子的情緒,對他的一切都認真對待當孩子出現心情低落或者內心迷茫時候,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幫助孩子走出心理的迷茫,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的心靈會更豐富、深刻。
每個孩子都有需要家長的時刻,就看家長有沒有珍惜這樣平等交流的機會,不要再用你的深沉和頤指氣使讓孩子欲言又止。
想和孩子朋友最好對孩子的優點予以熱情的肯定,對弱點予以寬容,點到為止,常常給孩子笑容,我想,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孩子也一定願意常常和你黏在一起!
-
4 # 潘多拉燕子
父母想與子女成為朋友,第一,從小就要對孩子有耐心。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不知道事情輕重,不懂對錯,不分黑白。作為父母不能動不動就對孩子責罵,大聲吼叫。要有耐心給孩子多講道理,教他們分辨是非對錯。
第二,不把工作和生活上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工作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生活也不容易。不要受氣了就拿孩子出氣,孩子天真爛漫,只懂玩樂,不會懂你的艱苦。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分擔你的工作,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合理分配好家務。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第三,尊重孩子的想法,多與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是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當孩子不願意做什麼或者做了什麼,要多問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不要動不動就拿出自己作為父母的威嚴,一票否決或者強迫孩子去做。
第四,多鼓勵,讚美孩子。他第一次會坐,會走,會說話,會自己拿筷子吃飯,第一天上學,第一次拿到獎項都要多鼓勵他,多誇讚他,從小就要給他自信心,鼓勵他做得更好。做錯了事情也不用急於打罵,可以用幽默的語句調侃他,讓他意識到對錯,再教育他。
第五,多參與孩子的事情,可以一起玩遊戲,一起看電視,一起玩耍,一起學習。在孩子迷茫的時候多給孩子意見,為孩子指點方向。
第六,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學習身邊人的行為舉止。作為父母要以自己為榜樣,引導好孩子。同時在孩子心中樹立值得信賴和依靠的形象。
-
5 # 荷爾蒙菌
小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是很叛逆的!因為,孩子隨著慢慢的成長,會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這個時候如果大人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那會有兩種結果。第一種就是引起孩子內心的抗拒,從而產生叛逆。第二種就是孩子一味的服從,逐漸失卻自己的思想。兩種都是不好的結果。
大人要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就是多溝通多交流,像朋友談天一樣,而不是說非要說教那種方式。開啟孩子的內心,久而久之,孩子一定會把父母當成朋友的,也會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
6 # 卡米32
1. 教育在人的成才過程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永傳不衰的話題.教育包括很多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說明人從一生下來就開始接受教育.這些教育是各種各樣的,這些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教育,就會變得一無所知.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很膚淺的.例如有些報道:有些小孩由於一出生就被狼叼走,於是離開父母,離開社會,到深山裡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狼孩.他們的智力是很低下的,根本不懂得人的語言.所有的動作都和狼一樣.所以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接受教育的話,是無法健康成長的.可見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有多大.但是我認為,在所有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2.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一出生,陪伴在他身邊的是他的父母.母親給予他母乳,哺育他長大.當他稍微長大一點時,父母教他講話,教他認識字,還有教他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正所謂:身教勝於言教.這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社會上很流行胎教:這種胎教就是當嬰兒還在母體的時候,母親對他進行一些教育.聽說這個方法效果還不錯.很多受過胎教的嬰兒,出世後的確是比沒有受過胎教的嬰兒聰明.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小孩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既然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麼重要,那麼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應該注意.免得讓孩子有樣學樣.例如:有些家長經常說粗話,孩子也會跟著模仿說粗話.這是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尤其是當小孩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時,他們就會毫無篩選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好的和壞的.所以從一方面來說,就要求孩子的父母提高自身的素質.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去做,才能符合要求?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 3.家長自身的素質的提高 當前,由於是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的社會.各方面都很發達.所以家長尤其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跟上社會的潮流.才能夠與社會同步.這是父母要做的是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糾正觀念上的偏差,建立與兒童只能和個性發展同步的全人教育觀念.兒童是不斷髮展的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有自己的相法的人.所以作為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自由發展,採取寬嚴適度的原則,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從小抓起,從基礎抓起,加強兒童教育,把一些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轉化為孩子的信念,使孩子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不斷髮展,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第二,要做到身教勝於言教相統一.家長的言行和家庭的氛圍就是一本最生動,最真實的教科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家長素質的高低,家風門風的好壞,決定著孩子素質的優劣.有調查顯示:家長犯罪,行為不端或家庭破裂而導致孩子犯罪的比例高達80%以上.同時,如果家長的舉止比較溫文而雅,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是很有禮貌的;如果家長是比較喜歡讀書的話,他們的孩子也是很喜歡看書的.這就可以知道,家長的素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有些家長工作不努力,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地混日子,這樣他們的孩子也會比較消極地面對人生,而且動不動就想不開,走上絕路.還有一些家長自私自利,凡事和別人計較,為了名利不擇手段,這樣他們的孩子也會是很自私的,不可能具有高尚無私的品格.所以,為了教育孩子,家長要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威信,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精神支援. 第三,要學會溝通.溝通是相互瞭解,相互信任的橋樑.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交朋友.不要以為自己是長輩,與孩子交朋友很沒面子.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是多重關係.他們之間既是親字關係,師生關係,又是朋友關係,夥伴關係.地位是平等的.既然地位是平等的,就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這就要求家長放下所謂的自尊,架子,學會溝通.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只有溝通,才會說心理話,才能彼此瞭解,彼此信任,消除誤會,增進感情.社會上最近流行一種說法:叫做”親子”行動.說的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而且在溝通中,應該是朋友式的而不是而不是家長式的,是民主討論而不是專制討論.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非常專制.交流時,只有他說的份,孩子是永遠沒有插嘴的份.而且有些家長還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孩子放棄自己的觀點去接受他的觀點,而且孩子在發表觀點時,不要動不動就打斷孩子說的話,更不要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第四,要做研究型的家長.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家長也應該不斷髮展,學會研究孩子,要研究教育的客觀規律,研究自己孩子的日常言行,要琢磨自己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確,教育目標是否適合實際.有些家長容易制定一下不符合實際的教育目標,明明那孩子不喜歡藝術,偏偏想那孩子將來當個藝術家怎麼的,還有要研究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家庭教育一方面來說也是教育家長.所以這就要求家長要去不斷地學習,才能正確面對孩子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 4.家長與孩子的興趣發生衝突,家長應該怎麼做? 現在由於人口眾多,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了,所以也就成就了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這些家長...
-
7 # 大彪講故事
好問題。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嬌慣,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好當,這也是現在社會普遍的社會現象,這是社會發展的標誌,也是物質豐富後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那麼如何不同階段建立的有效的溝通哪?
1.換位思考。這個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為和孩子沒有建立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是覺得你認為對的事情,孩子就應該去照做,而不應該去反駁。但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個人思想的人,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會讓他更表現出叛逆,如果你不適應現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青春期的孩子絕對是你的夢魘。
2.耐心。與孩子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無論是從孩子學說話還是到考大學,一定要試著去耐心的去陪伴他們,耐心的聽他們說話,耐心的去和他們分享你的故事,耐心聽完他們的故事再去發表自己的觀點。
3.做孩子的榜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孩子身上就是你要求孩子做什麼,你要先做到,比如你要孩子去做作業,你就不應該這個時候去看電視,這樣孩子心裡會覺得不公平。
4.學會陪伴。每天一定要抽一定的時間陪著孩子,陪他寫作業或者給他講個睡前故事。我一個同事說的好,他現在一回家就抱著三個月大的女兒,他說抱不了幾天了,因為等她稍微大點,你想抱她她都不一定願意了,等她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結婚,別說抱抱她了,見個面都成了奢侈,所以現在多抱抱她。其實是這樣的,孩子小的時候屬於父母,慢慢的長大,他也就慢慢開始離開父母,自己飛翔,所以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對陪陪他們,因為不知道那一天,他們就突然長大了。
最後,致敬天下最偉大,最可愛的人:父母。願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
作為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再讓他們抱抱你,因為那是他們最開心的事。
-
8 # 秦學優選好課
1.勿做對比
不要給孩子籠統的“好孩子”、“壞孩子”概念,應該具體和清楚,最好給他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最好是從故事書、動畫片中尋找。若以身邊夥伴為例,恐怕會為孩子的人際關係製造難題。
2.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孩子應有自己的思想,走自己的路。讓孩子有時間有空間做他自己的事,體驗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給他自由,父母更容易引導孩子走向獨立,獲得自信。
3.聊天是與孩子交流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聊天可以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同時還可培養孩子完整、有序地敘述事情的習慣,提高他們語言的表達能力。
聊天要本著平等、親切、真誠、愛護的原則。這樣孩子會認為你是最可信賴的長者,那麼他就會敞開心扉向你傾訴內心的一切,包括有趣的事和困擾的事,你就會對他充分了解。
聊天的內容,要以孩子為中心,選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談談學校中、同學間發生的事,並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識別能力。家長可以作一個全面正確的總結,談出自己的看法,切忌不要忙於對他們不正確的看法加以指責,或打斷,這樣就會削弱他們聊天的興趣。
4.慎用批評
犯了錯誤的孩子,最擔心失去父母的愛,所以家長的批評最好從談話開始,千萬不要過早地下結論或橫加指責,以避免孩子關閉心靈的窗戶,拒絕溝通。
5.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這是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的大好機會,同時還能夠使家長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你是尊重他的,這比什麼都重要。 做孩子的朋友,放棄家長的權威,改變控制孩子的意願。儘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應該”“不要”等命令式的詞語。尊重孩子,在態度上以朋友相待,走近孩子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
6.肯定長處
贏得認同感在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的基礎上,對其過錯予以糾正,孩子就容易接受你的意見了,一味地數落、責怪,只會讓他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7.說的話要合理
孩子都挺聰明,接受資訊的途徑也多,什麼東西都懂一些。跟孩子說的話,一定要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如果父母的話同孩子所掌握的完全背道而馳,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8.瞭解孩子的情緒狀況
孩子也有高興和煩惱,當他高興的時候,容易接受你的“大道理”,不高興的時候,哪怕你說得再有理,也聽不進去,且容易發拗。
-
9 # 䒕Ki姐
父母怎樣和孩子成為朋友?
父母為什麼要和孩子成為朋友?
個人不完全贊同…尤其是在中國!
自獨生子女政策開放以來,“小皇帝”一詞就開始流行,而現在開放了二胎政策,甚至三胎也要開放。“小皇帝”還是頻繁存在的!物質經濟越來越強,孩子在生活上的優越感也越來越大,甚至覺得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五星級酒店、頭等艙…什麼都是隨手可得的。
有幾個臣民能和皇帝成為朋友的?
爹就是爹!媽就是媽!對於孩子,長幼有序的敬畏感絕不可缺失!
但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讓孩子對家長既有敬畏感又沒有畏懼感。才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孩子和家長的相處中,會表現的更誠實、更坦然。
其實所謂的和孩子成為朋友,目的就是讓孩子和自己無話不談。誠實坦然的相處。要做到這樣。家長無疑在教育引導上就是孩子的榜樣,模仿的物件。在孩子成熟前,能辨明是非前,所謂的耐心和換位思考也要有尺度和方式。原則性的品性問題沒有耐心可言,必須當機立斷的嚴厲杜絕。而在學習引導上是必須要有耐心和換位思考的方式去教育培養。除此以外,給予孩子必要的陪伴和交流,建立互相間的信任也很重要。
這麼說,雖然很籠統,但真的需要家長在做一個家長開始就不斷的摸索。其實對孩子的教育學問真的很深,每個孩子不一樣,需要各種方式的嘗試、體驗尋求最合適孩子的方法。
那到底要不要和孩子成為朋友?要,但不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是孩子真正懂事、成熟之後。家長的角色可以適當的轉變。當他們成人了,他們的思想成熟了,格局提升了,我們和他們的相處不再是教育和引導,而是作為成年人一樣的交流時。建立起亦長亦友的融洽關係。
來個例項,兒子的同學,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孩子。在我眼裡這孩子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但是這一兩年孩子的媽媽一直跟我說孩子難管教,提早進入了叛逆期。後來我知道,父母長期以和孩子朋友的方式相處,從不打罵,溫柔耐心。但是現在孩子堅持和父母唱反調,學習上也不積極了,甚至半夜裡趁父母睡著了,偷ipad打遊戲不睡覺。當然,學習成績也下降了。父母著急,但還是堅持原來的方法。叛逆期的孩子的確很難引導。但是為什麼不在叛逆期前做好規矩,養好習慣呢?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10 # 大眼看教育
一是營造良好溫暖的家庭氛圍。
二是和孩子共同做他喜歡的事,聊一聊他感興趣的話題。
三是和孩子親子閱讀、親子游戲。
四是多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
回覆列表
孩子和父母之間很容易玩到一塊兒,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可有很多話都不願意跟父母說,讓父母很苦惱。其實,只要父母多用心,想辦法做孩子的好朋友,孩子會很樂意把心理說出來的。那麼,父母如何做孩子的好朋友?
想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心態是最基礎的。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父母要時刻告訴自己“我也是個孩子”,保持一顆童心,這一點很重要。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能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與孩子打成一片,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1、關注孩子的需要
要細緻深入地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的需要。不僅僅是從語言上,還要從他們日常的行為中去感受孩子的內在需要、潛在需要。
2、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3、尊重孩子的看法
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爸爸媽媽要記住,孩子也是一個話語主體。所以,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不要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認真對待對尊重孩子的看法,並與孩子進行良性的互動。
4、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身邊的花花草草。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作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5、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
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6、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她)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她)“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7、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壞”、“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8、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引起孩子的交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