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畫微言

    二王書法藝術水平和價值當然已經是經過歷史檢驗的了,已經是經典,這個是不用去懷疑的,也用不著去論證。

  • 2 # 善思堂書法

    二王書法藝術之所以成為絕世經典。

    一是因其開啟了正書,行書,今草的源。如長江大河之源,無源則水斷。後人學書(特指楷,行,今草三書體)必不可無源。

    二是因其書法藝術符合中華文化的審美典範“中庸之美”,正而不平,奇而不怪,險而不倒,文雅中有恣肆,方圓兼備,開合合度。只要是中庸審美觀在,二王書藝價值必在。

    二王書的藝術價值不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磨滅分毫,反而會因時間推移價值更增。

    至於發展方向則歷代書家即為可參照借鑑。不可用二王面目框之,從唐往後歷代書家幾乎沒有不得二王恩惠者。有成者如煙海,有大成者各自開一代新面,新風。評者言有得其骨者,有得其韻者等等。反其面(即以其審美為參照,求變求異)而大成者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書法創作是當今書壇新名詞,也是當今書法改變了實用和審美雙重價值後單以審美價值論的現狀。創作二字可不可取雖另當別論但就現實情況二王書法的學習參照價值不可不識、不可不學。

    一孔之見

  • 3 # 子衿書法

    二王的書法可望而不可及,大家都想得到他們書法的秘訣,卻被困於他們的吸星大法之中。

    二王書法一千七百年,學習書法的人無不頂禮膜拜。說他們的藝術價值沒有什麼意義。他們已經是書法的代名。整個東晉以後的書法體系的構建,都離不開二王父子。用什麼讚美的話去形容他們都蒼白無力。

    離開了他們所構建的書法美學觀,便等於是離經叛道。用什麼價值來衡量?他們沒有價!我們翻開書法史,在他們前面的部分,即便是和王羲之並稱“鐘王”的鐘繇,在唐代的時候其遺留的字跡僅有六百餘字。而王羲之在李世民的推崇下,蒐集全天下的王羲之書作。除問疾弔喪的書信外,全部彙編成卷。李世民稱王羲之書法“盡善盡美”。僅王羲之一人而已。唐代是中國書法鼎盛的時代。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張旭,顏真卿,懷素,柳公權……都是王羲之筆法體系中代表。再由這些處於根部的書法家繁衍起來,構築成各種風格流。你可以不直接學習王羲之,王獻之。但你學習的人,一追尋他們的根源,都要匯聚的王羲之這裡。

    當代的書法怎樣去發展?書法藝術的發展,不可能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二王書法是根源,軀幹是唐代諸賢。越往上長,枝條越繁茂。你不能去人為的剪去其它的枝條。這枝好看,留下來,那枝不好看,砍掉。違反了自然的生長,一枝獨秀,一旦衰亡,便了無生機。

  • 4 # 太宗講藝

    二王通常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東晉王氏一門中屬於以書法明世的佼佼者,唐以前王獻之被稱為書聖,所謂小王勝大王,唐以後尊王羲之為書聖,至今是大王勝小王階段。

    對當代書法意義就是指導今天,如何在創新與繼承中學習、借鑑。

    王羲之作為新書體的開創者,善“內擫”(yè古同“擪)。也就是起轉處向內按壓,線條緊緻、剛建中正,以骨力勝,豎立千古風範,如《樂毅論》《二謝帖》《傷亂貼》等,隋唐以後的楷、行多用之,孫過庭《書譜》得之。

    王獻之善用“外拓”,也就是起轉處向外圓轉,以筋力勝,流暢有致、剛中見柔,如《中秋貼》《洛神賦十三行》等,唐以後部分楷書,以及大草多用之,既顏真卿、懷素等。

    書法藝術,有高度的創新是最好的繼承,二王不是終點,二王的創新精神才是最值得體會的。

  • 5 # 師範小王子

    二王書法對其以後的各個朝代都有影響。就彷彿遺傳因子一樣。就是以後走上創作之路,博採眾長也難免帶讓王體因子。

  • 6 # 習兿無涯

    二王在當前藝術界的作用與價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二王無以倫比的書法藝術成就,是古往今來絕大多數立志於學書者,畢生追求的目標

    第二,二王,特別是王羲之,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體系基礎,從王羲之之後,中國書法開始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筆法體系,並且沿用至今,絕大多數有所建樹的書家,都能從中吸取有用的營養

  • 7 # 一笑貫長天

    學習二王是從事書法人的必須經歷的關口。

    可以負責任地說,不學習二王的書法,你永遠對書法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不是盲目地崇拜,也不是我自己學習二王,是多年學習二王自己其他書法大家後的切身體會。

    歷史上的大家都學習過二王,或是,間接地學習過二王,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把二王學通徹了,所以,書法今天的最高標準是在二王那裡,不學二王你也永遠不能摸到書法的高層境界。

    關於創作方向,我覺得不是要求每個人必須達到理解二王的高度,因為那樣太難,可確實需要達到一定的理解之後,也就是基礎紮實之後,你才能去從事創作,你也有資本就創作了。

  • 8 # 王乃棟說書畫

    二王書法是書史上的高峰,王羲之被稱為書聖,王獻之則認為他的書法超過了王羲之。二王之後歷代人都學二王書法,但唐代張旭學了二王書法後能夠自創狂草,樹立了書法的巔峰。

    從張旭書法案例可以明瞭二王書法的取法價值和成功方向:

    一、取二王之法,即學習二王精彩提按筆法,而非學二王既成書形。

    二、棄二王之形,即不學二王流俗而小雅媚態,而獨創個人顛放如驚電狂草。

    正因為如此,張旭的青出於藍的狂草書法被唐文宗封為文化三絕之一絕。張旭書法傳到後世,論者對歷代其他人書法都有非議,卻無人說他不好,這是古文獻有記載的。

    這才是張旭以身作則傳下的學習二王書法的最佳創作方向!後人但凡學了二王陰柔娘腔的書形得了大獎也是不管用的,無法開創時代新風。前車之鑑,後世之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苗阜的成名作《滿腹經綸》,屬於文哏相聲嗎?有文學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