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8232388562

    過人之處沒有,只是順了大臣們的意,會拍馬屁而已,她本身就是婢女出身擅長察言觀色,所以大臣們喜歡這個傀儡,又有好處做官也輕鬆!要是我的話可能也會支援這個馬屁精!

  • 2 # 小小指說歷史

    武則天入宮時不過十四歲,卻已經表現出了其他女子所沒有的剛烈,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權勢的慾望越來越大,她又攻於心計,心狠手辣,但是不可否認,武則天英才遠略,鴻業大勳,她善治國,重用人才,在她執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也為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基礎,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帝王之才,只可惜生為女兒身,所以也有不少關於她的負面評價。

  • 3 # 美映椒房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和呂后一起入駐帝王本紀。她能夠稱帝,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偶然。

    首先,武則天是個不屈服於命運,並能夠創造機會和把握機會的人。

    當初進宮時,武則天的母親擔心女兒以後會命運淒涼,放聲痛哭起來。武則天反而批評母親:你怎麼知道進宮後見到天子就不是好事,幹嘛作出哭哭啼啼的樣子。武則天在漫長的宮廷生活中,也是靠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在唐太宗這裡沒希望了轉身抓住李治,從而改寫自己的命運,打破了封建社會女性天花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武則天以唐太宗才人的身份一步步爬上唐高宗皇后的寶座,唐高宗體弱多病,又基於對武則天的依賴和寵愛給予她窺探政治世界、展現自我能力的平臺。武則天是個控制慾很強的女性,迅速把握住機會從唐高宗手中竊取權力,將唐高宗架空,天子拱手而已。她以皇后、二聖的身份掌握天下大權二十多年,有著深厚的執政經驗,又將骨子裡的野心,性格中的狠和忍發揮到極致,所以她也註定能達到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2、武則天本身是個足智多謀多才多藝的女性,又有進取之心。“後素多智計,兼涉文史”,淵博的知識積累為武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也善於用人和創新,進一步推進科舉制度,啟用大量庶族地主擔任官職,為自己建立了強大的親信集團,為日後稱帝打下牢固的政治基礎。

    3、唐朝婦女尚有北北韓卑遺風,即婦女當家做主、主持家政並且大量參與各種社會公共活動。這種風氣也影響到了政壇,即文化開明,民風開放,婦女地位非常高,皇后也存在參政的情況。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就與隋文帝宮中並稱二聖,夫妻同心共創開皇之治,不過獨孤皇后是在幕後透過影響隋文帝來影響整個政局,而武則天則是更進一步直接走到臺前。

    4、唐朝是個受佛教等宗教思想影響很深、盛行祥瑞的朝代,武則天利用宗教達到君權神授的目的。武則天大量利用祥瑞教化民眾,收買人心,為自己稱帝制造輿論、提供合法的依據。又大力推崇佛教,在佛教理論中找到了女性做國王的根據,標榜自己是彌勒佛降生,透過民眾對彌勒佛的信仰,掃除了稱帝道路上的阻礙。

    所以武則天能夠稱帝,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帝共有559位之多,但,空前絕後的女皇只有武則天一個,其實際執政長達半個多世紀.說她的過人之處,就是她當女皇的原因.

    1.不屈不撓的意志與超人的忍耐力. 武媚十四歲進宮,無論在皇宮遭遇了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沒有無動於衷,都處心積慮地接近權力與權力人物,儘管沒有任何靠山,一切都憑自己赤手空拳,但從來沒有認輸過。

    2.善抓機遇。儘管有太宗有過臨幸,但由於沒有為太宗生下一兒半女,所以,上位的機率不大;聰明的她在唐太宗燈盡油枯之時,轉身用色相,用溫柔,用愛情抓住太子李治,才開始看到希望的光亮,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3.隨機應變的機智與幹練堅決的行動. 唐太宗時期,武則天是才人,太宗崩駕,出家成了道士,待登位的高宗重新使之回到宮中,又從昭儀一步步爬上唐高宗皇后的寶座,這期間經歷了與王皇后與蕭淑妃縱橫捭闔,驚心動魄的鬥爭,沒有機智靈活行動是難以成功的。

    4.超人的膽略.武則天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有鬥爭的氣概,智慧與謀略,從沒有向任何強大的勢力屈服過,無論是太宗時期的的兇險預言風波,還是太宗殯天后出家感業寺,及至高宗時期的廢后之戰,驅逐外戚,廢立太子,革新政策等等。

    5.卓爾不群的治國能力。這期間國家統一,疆域遼闊,邊界穩定,生產力得以發展,人口顯著增長,文化也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氣象,是獨一無二的上繼貞觀之治,下承開元盛世的女皇.拋開淫亂的私生活不淡,我認為她的政治作為照樣能光照千秋.

  • 5 # 史無止境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式的女皇帝。14歲時,她被唐太宗召入宮中,立為“才人”。唐太宗賜名“媚”,人稱“武媚娘”。太宗死後,她入寺為尼。之後,又被高宗復召入宮。655年,被高宗立為皇后,尊號為“天后”。高宗統治後期,武則天逐漸掌握了政治大權,曾毒死自己親生兒子太子李弘。683年,中宗李顯即位,她開始臨朝稱制。684年,她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徐敬業、越王李貞等相繼起兵反對,皆遭失敗。690年,她自立為帝,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桑,並不拘資歷門第選拔人才。在她的治理下,生產發展,社會安定,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她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那麼,在她的稱帝之路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傳奇色彩呢?

    武則天幼年時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都奠定了基礎,而且擅長書法,字態卓爾不群。637年,武則天因美貌出眾被召進宮中做了才人。武則天十分嚮往宮廷生活。儘管她長得十分嫵媚,但由於她性格倔犟,缺少女人的溫柔,所以並不是很受太宗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後的12年中稱號沒有提升。雖然這十幾年的半幽禁生活雖然有點虛度年華,但這畢竟是武則天登上政治舞臺的第一步,並且是很關鍵的一步。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於高宗李治。當太宗還在世的時候,武則天便和李治產生了感情。649年,即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駕崩。按照當時的慣例,武則天因沒有生育而被送往感業寺出家。她在感業寺出家的兩年中,並沒有潛心念佛,而是在想如何離開這裡。李治在其即位後的第二年就來到感業寺進香,武則天牢牢抓住了這個機會。她讓高宗回憶起他們當初的戀情。武則天的美貌加上舊情,使得高宗不再顧忌禮教的約束,將武則天帶回了皇宮。

    已經28歲的武則天,重獲回到了皇宮。她下決心要利用與高宗的感情,奪回曾經失去的東西。入宮以後,她就開始在權力之爭中大顯身手了。武則天這次再入宮的原因是因為宮中的鬥爭,當時魏國公王后佑的女兒王皇后為了和淑妃蕭良娣爭寵,勸說高宗接武則天,她還自作主張讓武則天先蓄髮,做好準備再入宮。沒有讓王皇后想到的是她這是在引狼入室。武則天非常感激王皇后,對她十分尊敬,這使得高宗也很高興。因此,武則天的嬪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儀。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則天的性格使她不甘於居人之下她的目標是皇后。

    隨著在宮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她便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她在後宮裡想方設法地籠絡太監、宮女,尤其是與皇后、蕭淑妃關係不好的人,她總是想方設法地拉攏,給予一些小恩小惠,讓她們監視皇后和淑妃的行動。由於武則天過人的智慧和手段她的受寵程度很快超過了王皇后、蕭淑妃。為了登上皇后寶座,武則天先聯合王皇后攻擊蕭淑妃,使之被廢為庶民。王皇后成為她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654年,武則天第二胎生下一位公主,非常惹人憐愛。王皇后也禁不住前去看望,逗弄一番後,在皇帝來之前就先走了。武則天趁機殘忍地掐死親生女兒,然後蓋好被子。等高宗到來之後,武則天面帶歡笑地掀開被子佯裝才發現自己女兒被害,失聲痛哭。高宗見此情景,十分震驚,趕忙追查事情的原委。侍女告訴他,王皇后剛才來過。高宗非常憤怒,武則天也趁機進讒言,使王皇后有口難辯再加上王皇后久未生育,高宗就此決定廢除了王皇后,並且立武則天為皇后。

    但是,皇后的廢立屬於國家大事,必須由眾大臣們共同商議決定。立武則天為皇后的主要阻力是重臣國舅長孫無忌、宰相褚遂良等。支援武則天做皇后的是李義府、許敬宗等人。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派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則在簾子後面監聽。長孫無忌竭力反對,替王皇后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重大過失,不該廢除皇后之位。而武則天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立其為皇后有違禮制。

    褚遂良也堅決反對,並提出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非常憤怒,大聲喊道:“怎麼不把這種臣僚亂棍打死!”由於很多人替褚遂良求情所以褚遂良保住了性命,但被貶官到湖南長沙任都督。

    最後,還是開國的功臣李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廢立皇后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還在大臣中間大造輿論,支援武則天。武則天也終於願望達成。

    武則天做了皇后,為了維護她的皇后地位,開始干預朝政。

    她先要清除了對她威最大的長孫無忌,接著清除了長孫無忌集團裡的其他人。武則天的日益專斷引起了高宗的不滿,他和宰相上官儀商量廢掉武則天的皇后。武則天從安插在皇帝身邊的耳目那裡得知這一訊息後,對皇帝軟硬兼施,使得皇帝改變了主意,高宗還把責任全推到了上官儀的身上。武則天於是讓許敬宗捏造上官儀和廢太子李忠圖謀反叛,將上官儀處死,賜死廢太子李忠。武則天親生的兒子一共有四個,長子李弘、次子李賢、老三是李顯、老四是李旦656年,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皇太子。

    675年,李弘得急病突然死亡,當時很多人認為是武則天毒殺了他,但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所以病重而死。高宗悲痛萬分,將其以天子禮葬於恭陵,追號孝敬皇帝。因李弘無子,便以楚王李隆基過繼為子。李弘死後,高宗的身體狀況明顯下降,想把皇位讓給武則天,在朝中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下,武則天的願望沒能實現。675年5月,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武則天再次感到權力將要離她而去了所以,武則天指使人誣告太子貪戀女色,荒廢政事。680年8月,李賢被廢掉太子身份,貶為庶人,後來又被迫遷到巴州。在李賢被廢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兒子李顯被立為太子。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他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后。李顯為人非常軟弱,所以才能被武則天所接受。但中宗也沒有將皇帝的寶座坐熱,僅僅兩個月就被武則天趕了下去,被封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武則天又把李旦推上了皇位,即唐睿宗。武則天雖然讓小兒子繼承了皇位,但不許他處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來決定。逐漸地,武則天做女皇的願望更加強烈了。武則天為當女皇做的這些準備,遭到了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李元嘉的武力反抗,但不久就被武則天平定了。從此,再沒有人對武則天的權勢提出過挑戰。690年,武則天接受大家的請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6 # 獨秀文苑

    為什麼?別的不說就憑她伺候過兩位皇帝大名鼎鼎的唐太宗,

    唐高宗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在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李治作為大唐王朝的掌控者,一直在大家印象當中都是懦弱的皇帝。不過這是大家的偏見, 如果他真的是一個懦弱的人,怎麼能夠從皇子都鬥爭中脫穎而出,怎麼能夠將長孫無忌給打到?至於說李治為何對於武則天如此的痴迷,這可能是武則天的氣質有很大的關係。在垂簾聽政期間,武后廢了太子忠,改立代王弘為太子;拉攏大臣作為心腹死黨,提升武家的勢力;整肅反對她的忠義之士和正人君子;並且與李治並稱二聖,共同稟政。   李治死後,由當時的太子李顯繼位,是為中宗,但在位僅五十五天,就被武則天廢黜,改立其弟李旦,是為睿宗,此時皇帝只是傀儡而已,大權還是在武則天手中。

    她聽從侄子武三思,侄子武承嗣之言,把與唐室有血緣關係的人全部誅殺,在一掃反對勢力後,於唐中宗聖嗣七年自立為帝,以洛陽為都,改國號為周,建元天授。   即帝位時已是六十七歲的武則天,身邊時有詭奇怪異的無賴之徒,僧侶出沒,綱紀混亂到級點。

    而支援周代十四年恐怖政治時代的是徹底的密告制度。密告者即使誣告也不受罰,有身家安全的保證,且不論身份高低,均蒙召見,還可保薦為官吏,一時律令,體制動搖。另外,武則天為壯大自己的勢力,積極拔擢人才。武則天進行了一系列改制,包括改東都為神都、改三省及諸司官稱等,在先後鎮壓了徐敬業和李唐諸王的起事之後,她已經基本上掃除了通向皇位的障礙。在武則天上臺過程中,她的政治宣傳令人眼花繚亂,藉助了許多政治理論和宗教信仰的符號、概念。

    比如她大量製造祥瑞,利用天人感應的祥瑞思想為自己上臺製造證據。不得不說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她的才能的確高超。

  • 7 # 新銳歷史

    武則天(公元624—公元705年),名空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且改朝換代的皇太后。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01入宮受寵,臨朝聽政 。

    武則天的父親叫武士倖,是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原本是個木材商人,後來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對隋王朝,被封為應國公。

    在李世民繼位後,他又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利州和荊州都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武士倖47歲時,楊氏為他生了一個女兒,這就是武則天。在武則天9歲時,武士倖因病去世,隨後,武則天母女便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在武則天14歲時,由於美貌,她被唐太宗召進宮當才人。

    在宮中,武則天言談不俗,舉止大方深受唐太宗喜愛,賜給她一個名字叫做武媚。此時是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十一月,以後,武則天跟隨唐太宗整整生活了12年。

    唐太宗的言論、行事對她有著很深的影響。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李治即位。按照當時朝裡的規定,皇帝死了,沒有生過孩子的宮人,都要到佛寺或道院當尼姑。武則天便和一些宮女被送到感業寺當尼姑。

    但沒過多久,唐高宗李治又把她召進宮去,封為“昭儀”。

    武則天的受寵,引起了王皇后和肖淑妃的嫉妒,二人常在高宗面前說武則天的壞話。武則天不甘示弱,收買高宗、王后及肖妃身旁的人,隨時瞭解她們的過錯,向高宗彙報,使高宗對王皇后和肖淑妃產生疑心,感情日益疏遠。

    後來,武則天生了個女兒,甚得高宗喜愛。為了陷害王皇后,武則天親手將小女兒活活掐死。從此,高宗便產生了要廢掉王皇后的念頭。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下詔廢王皇后,肖淑妃為庶人,十一月,立武則天為皇后。

    不久,武則天4歲的兒子李弘也代替原來的太子李忠,登上太子的寶座。 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曾經全力支援武則天當皇后。武則天當上皇后以後,便把他們一個個都提拔到重要位置上來。

    在武則天的支援和唆使下,許敬宗、李義府等大肆勾陷,在短短兩年之內,高宗先後貶逐褚遂良,逼迫長孫無忌自殺,罷斥了20多位反對她的官員。從此,朝中大臣,站在武則天一邊的越來越多,政權漸漸地落到她的手中。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冬天,高宗得了一種“風眩病”,病發作時,頭暈眼花,看不見東西。因此,朝中政事,常常讓武則天代他處理。隨著勢力一天天的膨脹,武則天地位一天天鞏固。

    當高宗察覺到大權已落到武則天手中,便把宰相上官儀召到宮中,商議廢掉武則天的事,但此事馬上被武則天探知,她迅速採取了對策,指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說他與前太子李忠合夥謀反,不久便把上官儀和李忠都殺了。

    朝中和上官儀有往來的人,紛紛遭到貶職和流放。 從此,高宗對武則天更是言聽計從。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都坐在簾子後面,參與裁決朝政。所以,當時無論國內臣民,還是邊疆少數民族,都稱他倆為“二聖”。

    這時,出頭露面的雖然還是高宗,但實際的決策人是武則天,高宗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唐高宗為了保住李家的皇朝,想禪位給太子李弘,李弘不贊成母后掌握政權。

    武則天就伺機用毒酒殺死了李弘,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和哥哥一樣,對父王特別親近,同母後的關係卻不好。唐高宗讓李賢監國,武則天便又廢李賢為庶人,立第三子李顯為太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死去,李顯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則天又廢中宗為廬陵王,另立她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皇帝,這便是唐睿宗。

    從此,所有的政事都由武則天裁決,睿宗絲毫不能過問。事實上等於被幽禁在宮中。

    02登基稱帝,國號大周。

    武則天把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以後,便立即開始了改朝換代,做女皇帝的準備工作。

    她首先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接著又改換了許多官職、宮殿的名稱,旗幟的形狀,以及朝中官員的服飾顏色等等。時隔不久,她便對自己的五世祖宗一一進行追封,並在家鄉文水建立了五代祠廟。

    接著,又將自己的一些家人陸續安排在重要官職上,把反對她的徐敬業、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等貶了官。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業等在揚州起兵,十幾天裡便招聚了十幾萬的人馬,準備向朝廷發動進攻。

    並由駱賓王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召集大臣商議討伐,前後不過20天,徐敬業和李衝、李貞的叛亂,迅速遭到覆滅。

    從鎮壓叛亂事件中,武則天更加看清了豪門貴族勢力的強大,要想使自己牢牢掌握政權,政令能夠順利通行,就必須對這些出身豪門的反對派,進行無情的鎮壓。

    她大開告密之門,又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對抱有反抗意圖的唐宗室、貴族和官僚進行鎮壓。 透過這一系列的行動,武則天為登基徹底掃清了障礙。天授元年(公元69O年),武則天把國號由唐改為周,正式登基當了皇帝。

    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有正式稱號的女皇帝。這時她已經是67歲了。她給自己起個名字叫空明(同照)。她從公元655年做皇后開始參加決議政事,直到公元705年退位時為止,前後參與和掌握最高權力達50年之久。

    03治世有方,貞觀遺風。

    武則天作為一個皇帝,是比較有作為的。她像唐太宗一樣,非常重視農業生產。

    早在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則天就曾向唐高宗提出了十二項建議,其中前五項是:獎勵農桑,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免除京畿地區人民的勞役;對百姓儘量少搞武裝鎮壓,要以道德教化天下;政府和地方的手工作坊,不得生產奢侈品;減少土木建築等耗費民力的事。

    嗣聖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再次下令獎勵農桑。另外,武則天還下令讓邊遠地區的軍政長官施行屯田。同時,在武則天執政時,各地還興辦了一些水利工程。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武則天為了發展農業,還特地編了《兆人本業》,這是一部指導農業生產方法的書,這些都說明,武則天對農業生產的發展是很重視的。

    高宗在位時,武則天曾主使重修《氏族志》,改稱《姓氏錄》,完全打破了士族和庶族的界限,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地主官僚分子的社會地位,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為了多方發掘人才,武則天很注意破格用人,還鼓勵各級官吏舉薦人才,並且還允許自薦。

    狄仁傑是科舉出身的一個普通地主官僚,高宗時他做過大理丞,曾在一年內判理了積壓下來的有關17000多人的各項刑獄案件,斷得較為公正。武則天執政後,他兩度做宰相,曾對武則天提出過許多建議和批評,武則天大都能採納。

    她晚年提拔起來的姚崇、宋璟,到玄宗時,都成了名相。陸贄稱讚她知人善任,這是比較公允的評價。 武則天在加強封建國家的邊防,改善唐和邊境各族的關係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公元702年,武則天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又設定了北庭都護府。

    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家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

    武則天是一個有才幹的封建政治家,她還注意節儉,但同時也較殘酷和貪婪,且大光佛法,勞民傷財。

    在武則天統治的後期,朝廷政治日漸腐敗。 武則天晚年時,放縱武氏親族集團,侄兒梁王武三思,把朝政搞得混濁不堪。她的女兒太平公主想學母親的樣子,勾心鬥角,爭奪權勢。

    武氏親族集團和一批新貴權勢在武則天的縱容之下,無惡不做,最終導致了唐中宗的復位。

    04晚年落寂,還政李唐 。

    到了武則天晚年,太子李顯的地位已經確定,武則天本人又衰老多病,因此,政治大權逐漸集中在上面說的那些大臣們手中。

    但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還有他們的一些黨羽,依然掌握著一部分權力。於是,張柬之等人密謀除掉張氏兄弟,並將準備發動政變的事偷偷告知太子,取得了太子的同意。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和崔玄、桓彥範、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領羽林兵500餘人來到了玄武門,會同太子,破門而入。

    一直奔往武則天所住的迎仙宮,用大刀劈死了張氏兄弟,然後率眾進入武則天的寢宮長生殿,迫使武則天傳位給太子李顯,隨後,張柬之等又將張昌期、張昌儀、張同休等殺死,與張易之、張昌宗一起梟首於洛陽街市,又將依附於易之、昌宗的黨羽逮捕法辦。

    一時,李唐宗室和大臣們都揚眉吐氣。 中宗復位後,首先下詔把以前被酷吏所陷害的官吏,一個個給平反昭雪。皇族都恢復了原來的身份,照舊給以高官厚祿。武則天被遷往上陽宮中去住,由李湛負責宿衛。

    皇帝每隔10天,前去向武則天請安一次。不久,又恢復了唐的國號。 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則天終於在孤獨寂寞中離開人世,享年82歲。諡大聖則天皇后。

    1000多年來,封建史書上為了武則天是女人當皇帝而爭論不休。今天看來,武則天雖然有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後期統治腐敗等消極面,但統觀其參政和當政的50年,貞觀以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仍在繼續,對於後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後的複雜的局勢中,武則天表現出了不平凡的個人才幹。

  • 8 # 亦菲話教育

    武則天有什麼過人之處?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女皇?

    武則天天生倔強不服輸,性格比較狡詐、狠毒、但是也具有智慧、領導藝術、領袖魅力、卓越的洞見力,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僅僅憑性格優勢能造就一代女皇嗎?非也,還得天時、地利、人和。

    何為天時?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的陽春,長年聲色犬馬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己是形容枯槁。二十二歲的太子李治經常進宮服侍病重的父皇,武媚娘觀察多日,也等候多時了,但始終沒有機會。一日太子走過假山,繞過花叢,兩旁無一閒人,無論太監還是宮娥都不見人影,經過刻意打扮修飾的媚娘,快步迎了過去。她故作慌張,將太子撞了個正著,然後一個踉蹌,就要跌倒。李治下意識地一把將武媚娘抱住:“可別摔著,你沒事吧?”媚娘趁機引誘太子,兩人便有了水與火的交融,從此太子對媚娘念念不忘,為以後的發展埋下伏筆。

    王皇后為扳倒蕭淑妃,己是鬼迷心竅,極力讓皇上接武才人回宮。她想招回武才人,聯手對付蕭淑妃,讓其和蕭淑妃爭寵,出出自己心中的惡氣。但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千方百計費盡心機勸皇上接武才人回宮,竟成了武才人日後發展的最佳契機,也是唯一的機會,等於驅狼引虎,自掘墳墓。

    何為地利?

    武則天重回皇宮後,深受唐高宗的喜愛.幾次封妃立後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重臣的反對。這時李治意識到皇權形同虛設,大多重臣掌握,而自己並沒有實權,萌發了借“立武為後”來打擊權勢重臣,從而收回皇權。同時李治和武則天成為政治上的夥伴。

    顯慶五年(660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顯慶末年,李治患風昡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並稱二聖。武則天為了取得政權,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自己的政治才能。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

    何為人和?

    武則於利用在宮中受寵,極力籠絡人心。經常賞賜後宮太監宮女,甚至皇后身邊的人都被她收買了,她的心腹到處都是。而王皇后出身名門,自小高貴,不屑於籠絡人心,對身邊的奴婢是看不上的,也沒有想到賞賜她們,時間久了,自然得不到奴婢們的忠心。武則天封后的道路上,這些宮女太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武則天封為皇后貴為天后時,雖是掌握實權,但仍居於後臺地位。她向高宗提出建言二十事: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王公以降皆習《老子》;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高宗曾下詔實行。這一舉措使社會穩定,人民安康。

    由於高宗的身體狀況欠佳,武則天懂得文史,才能出眾,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公元690年9月9日,武則天親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自此,武則天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正統女皇帝。

  • 9 # 剛子聊歷史

    武則天(公元624—公元705年),自名武曌(zhao),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公元690年至705年在位15年,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經神龍政變還位於太子李顯,十一月二十六病逝於洛陽上陽宮,終年81歲。

    兩度入宮,最終臨朝聽政

    公元638年深冬,已故荊州都督、應國公武士彠的次女被接進了皇宮,她就是武則天,這一年她十四歲。在宮中,武則天言談不俗,舉止大方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賜給她一個名字叫做武媚。此後,武則天跟隨唐太宗整整生活了11年。

    唐太宗的言論、行事對她有著很深的影響。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駕崩,唐高宗李治即位。按規定,沒有子嗣的的妃嬪,必須循例出家當尼姑,武則天隨即被送往感業寺削髮為尼。

    但沒過多久,繼位的高宗李治便將武則天重新召進宮中,並封為“昭儀”,再度入宮的武昭儀,深受高宗李治的恩寵。

    第一次進宮武則天14歲,現在她已經26歲。儘管她擁有天子的恩寵,但此時的她還不如第一次進宮,只是王皇后身邊的一個小侍女。

    高宗李治對這個小侍女的格外恩寵,引起了王皇后和肖淑妃的嫉妒,二人常在高宗面前說武則天的種種壞話。武則天知道自己必須把所有的鋒芒都深深斂藏,換言之,她必須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更加謙遜、謹慎。只有這樣,最終才能將王皇后取而代之。

    公元654年,藉著“女嬰猝死案”,在與王皇后的鬥爭中,武則天已經逐漸佔據上風,高宗因此產生了要廢黜王皇后的念頭。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下詔廢王皇后,貶肖淑妃為庶人,十一月,立武則天為皇后。

    不久,武則天4歲的兒子李弘也代替原來的太子李忠,登上太子的寶座。 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曾經全力支援武則天當皇后。武則天上位後,便把他們一個個都提拔到重要位置上來。

    在廢后風波中,武則天唆使許敬宗、李義府等大肆構陷,在短短兩年之內,高宗先後貶逐褚遂良,逼迫長孫無忌自殺,罷斥了20多位反對她的官員。從此,朝中大臣,站在武則天一邊的越來越多,政權漸漸地落到了她的手中。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十月,李唐皇族的遺傳病--風疾在李治身上爆發了,史稱“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發病的這一年,李治才三十三歲,本來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齡,可這個該死的遺傳病讓他好像一下子老了三十歲。李治大為苦惱,可是又萬般無奈。每當百官奏事的時候,力不從心的李治不得不經常讓武則天一同臨朝聽政,在隨後的幾年中,高宗的健康狀況始終不見好轉,所以武則天干政的機會越來越多,而她的政治野心也隨之不斷膨脹。

    高宗李治不無悲哀地發現--當年那個“屈身忍辱,奉順上意”的武昭儀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權力慾極度膨脹的女人。這個女人非但不再順從他,反而一步一步架空了他,甚至已然凌駕了他!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忍無可忍的高宗李治密令宰相上官儀起草詔書,商議廢黜武則天,但此事馬上被武則天探知,她迅速採取了對策,指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說他與前太子李忠合夥謀反,不久便把上官儀和李忠都處死了。

    朝中和上官儀有往來的人,紛紛遭到貶職和流放。 從此,高宗對武則天更是“言聽計從”。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都坐在簾子後面,參與朝政決策,一個“二聖臨朝”的時代就此掀開大幕。

    這時,出頭露面的雖然還是高宗,但實際的決策人是武則天,高宗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高宗為了保住李家的皇朝,想禪位給太子李弘,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對武則天而言不亞於晴天霹靂。

    後來發生的事眾所周知,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太子李弘忽然暴亡於合璧宮。不久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和哥哥一樣,對父王特別親近,同母後的關係卻不好。隨後李賢因“風化案”演變成“教唆殺人案”,武則天藉此便又廢李賢為庶人。李賢被廢后,武則天趁機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政治清洗,幾位原先支援太子的宰相先後被罷黜,其他一些與太子友善的宗室親王和朝臣也遭受株連。至此,武則天以她的心機和鐵腕,又一次剷除了權力路上的障礙,在天下人面前牢不可破地樹立起她的無上權威!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崩於東都洛陽,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但唐中宗繼位不過三十六天,便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另立她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皇帝,這便是唐睿宗。

    從此,所有的政事都由武則天裁決,睿宗只是個“木偶”皇帝,事實上等於被幽禁在宮中。

    登基稱帝,改李唐天下為武氏大周。

    在高宗駕崩後的短短几個月裡,武則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廢黜李顯、挾持李旦,輕而易舉地排除了所有障礙,把帝國的最高權柄緊緊攥在了掌心後,便立即開始了改朝換代,登基稱帝的準備工作。

    她首先將東都洛陽改為神都,接著又改換了許多官職、宮殿的名稱,旗幟的形狀,以及朝中官員的服飾顏色等等。緊接著這次規模宏大的改弦易幟之後,再度做出了一個令人心驚肉跳的舉動——授意他的侄子、時任禮部尚書的武承嗣上表,奏請追封自己祖先的爵位,並建立了“五代祠堂”。

    接著,又將自己的一些家人陸續安排在重要官職上,把反對她的徐敬業、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等貶了官。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業等在揚州起兵,十幾天裡便招聚了十幾萬的人馬,準備向朝廷發動進攻。

    徐敬業打出了“討伐武氏,匡扶李唐”的旗號,並由駱賓王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召集大臣商議討伐,前後不過20天,徐敬業和李衝、李貞的叛亂,便遭到覆滅。

    從鎮壓叛亂事件中,武則天更加看清了豪門貴族勢力的強大,要想使自己牢牢掌握政權,政令能夠順利通行,就必須對這些出身豪門的反對派,進行無情的鎮壓。

    公元684年歲末的一天,武則天召集文武百官殿前訓話:“諸卿當中,有誰是顧命老臣,且桀驁不馴如裴炎者?有誰是將門貴種,旬日之間糾集十萬亡命如徐敬業者?有誰是手握重兵,驍勇善戰如程務挺者?此三人皆當世豪傑,不利於朕,朕能戮之!諸卿有自認才能超過此三人者,可以及早動手,如若不然,便應早日洗心革面,忠心事朕,不要再讓天下人恥笑!”

    在武則天這番赤露露的教訓和恐嚇中,一個天地變色、乾坤倒轉的時代已經揭開了序幕。

    隨後,為了進一步剷除異己,武則天大開告密之門,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對抱有反抗意圖的李唐宗室、貴族和官僚進行鎮壓。 透過這一系列的恐怖統治,武則天為篡唐稱帝徹底掃清了障礙。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把國號由唐改為周,正式登基稱帝。

    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有正式稱號的女皇帝。這時她已經是66歲了。她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武曌。她從公元655年做皇后開始參與政事,直到公元705年神龍政變退位時為止,前後參與和掌握最高權力達50年之久。

    治世有方,頗有貞觀遺風。

    武則天作為一個皇帝,是比較有作為的。她像唐太宗一樣,非常重視農業生產。

    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準,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闢,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掌權以後,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

    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資料。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鞏固了唐廷對西域地區的管轄。此舉使得絲綢之路暢通無阻,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此外,武則天在同高宗共同執政時,還下詔修訂《氏族志》,更名為《姓氏錄》,完全打破了士族和庶族的界限,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地主官僚分子的社會地位,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為了多方發掘人才,武則天很注意破格用人,還鼓勵各級官吏舉薦人才,並且還允許自薦。

    她晚年提拔起來的姚崇、宋璟,到玄宗時,都成了名相。陸贄稱讚她知人善任,這是比較公允的評價。

    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家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

    武則天是一個有才幹的封建政治家,她還注意節儉,但同時也較殘酷和貪婪,且大光佛法,勞民傷財。

    在武則天統治的後期,朝廷政治日漸腐敗。 武則天晚年時,放縱武氏親族集團,侄兒梁王武承嗣,把朝政搞得混濁不堪。她的女兒太平公主更是想繼母親之後,成為第二個女皇,因此勾心鬥角,爭奪權勢。

    武氏親族集團和一批新貴權勢在武則天的縱容之下,無惡不作,最終導致了唐中宗的復位。

    晚年沉迷於面首,最終還政於李唐 。

    到了武則天晚年,太子李顯的地位已經確定,武則天本人又衰老多病,因此,政治大權逐漸集中到自己提拔的那些大臣們手中。

    但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還有他們的一些黨羽,依然掌握著一部分權力。於是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張柬之和崔玄、桓彥範、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領羽林兵500餘人來到了玄武門,會同太子,破門而入,發動神龍政變。

    先是殺死了張氏兄弟,然後率眾進入武則天的寢宮長生殿,迫使武則天傳位給太子李顯,隨後,張柬之等又將張昌期、張昌儀、張同休等殺死,與張易之、張昌宗一起梟首於落水橋南岸示眾,又將依附於易之、昌宗的黨羽逮捕法辦。

    一時,李唐宗室和大臣們都揚眉吐氣。 中宗復位後,首先下詔把以前被酷吏所陷害的官吏,一個個給平反昭雪。皇族都恢復了原來的身份,照舊給以高官厚祿。武則天被遷往上陽宮居住,由李湛負責宿衛。

    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則天終於在孤獨寂寞中離開人世,享年81歲。她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道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乾陵。

    結束語

    1000多年來,封建史書上對武則天的功過是非爭論不休。今天看來,武則天雖然有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後期統治腐敗等消極以面,但縱觀其參政和當政的50年,貞觀以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仍在繼續,對於後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理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