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月25日,相聲大咖郭德綱和于謙在倫敦漢默史密斯阿波羅劇場進行商演,隨後還將在曼城演出。
4
回覆列表
  • 1 # 荒村釣叟

    旅英的華人華僑唄,外華人去了也聽不懂!聽懂了也理解不了這種中式的幽默方式,比如郭德綱說于謙的老爹叫王老爺子,綠帽子王,蒙古海軍司令,女兒阿依土憋公主等這些梗,只有華人感到好笑,外華人會聽得一頭霧水,不知什麼意思!

  • 2 # 草野閒客

    雖沒見過郭德綱海外商演現場,但從照片和影片看,觀眾以華人居多,這個應該是起碼事實。

    但就這些華人觀眾來說,有留學生也有華裔,有大陸也有港澳臺。一個劇場把某國華裔民眾聚在一起,其效意義或許並不僅僅是笑果了。這裡應該還有傳統文化尋根,同種人脈交流,等等。

    其次,現場應該還也有一些華人的當地朋友和中文愛好者或東方文化愛好者吧。或許,這些人不能像華人那樣即時理解漢語言摔出的包袱,但現場的感染力也許是一種別樣體驗,對他們來說。

  • 3 # 憑啥不能叫大海無量

    在國外演出,看觀眾的戶口本,應該是歪果仁多些。去看老郭的相聲,就像品嚐老鄉從老家帶來的土特產一樣。聽著熟悉的中國話,一場歡樂,一片鄉情,一次情緒的爆發。老郭這是善舉,不遠萬里去探望中國老鄉,弘揚傳統文化。讓這代人和下代在國外萬惡的資本主義環境中不忘根是中國,意義深遠啊……

  • 4 # 於小小

    郭德綱去國外進行商演,據老於分析,去聽相聲的大概有四種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華人華僑居多,為什麼呢?因為相聲是門語言的藝術,想完全融入到相聲中去,首先就得能聽懂中文,並且能理解演員們所要傳達的資訊,雖然笑不分國界,但能和演員所要表達的笑點產生共鳴才能體會到相聲的美妙!

    好多華人華僑常年在國外,在英語的氛圍中生活,郭德綱把他們熟悉的母語帶到他們的身邊,而且是以說相聲的方式,他們能不趨之若鶩嗎?相聲這門讓人開懷大笑的藝術形式,試問有誰不喜歡呢!所以,德雲社在海外演出的火爆是可以預見的。

    另外有一部分是德雲社的鐵桿粉絲,從國內追到國外看演出,他們大多都很痴迷德雲社,特別是郭德綱老師和于謙老師,有這二位的演出,他們必到,當然,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因為畢竟有錢有閒又能經常出國的人不會有太多吧。

    另外一種人就是海外留學生,他們在留學地陌生的語言環境中生活,最迫切希望聽到鄉音。這個時候,德雲社來了,他們肯定會千方百計的買票去捧場啊!

    另外也不排除當地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外華人對中文的痴迷程度!也永遠不要小看有些外華人中文的熟練程度!

    從倫敦演出結束返場時現場觀眾大呼讓於老師唱《學貓叫》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他們雖然常年在國外,但是對德雲社的關注是一刻也沒停歇過呢!

  • 5 # 岑詮

    從這些年德雲社國外商演城市看,一般都是選擇華人多卻集中的大城市,像澳洲的悉尼、墨爾本、日本東京、美國紐約、加拿大多倫多等。從郭德綱釋出現場照片看,近照可見的觀眾基本都是華人。當然也有一些老外,主要是懂一些甚至精通中文的,或者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的(需要帶翻譯了)外華人。

    華人中會去聽相聲的群體,其實和國內沒什麼分別,圖樂解悶的、喜歡傳統曲藝的、綱絲等都有,也有一些是久居國外、極少接觸國內近幾年興起的傳統曲藝的華人華裔,去圖個新鮮和熱鬧勁,不一而足。郭德綱曾經接受採訪時說過,國外商演有時候也會來了一批老外,能不能聽得懂不好說,估計多數是被著現場氣氛逗樂的。

    自從幾年前郭德綱懷著忐忑不安心情,開啟第一場國外商演、並出乎意外的取得火爆效果,這些年德雲社累計出國商演次數及人氣,沒有一個國內民間相聲團體、甚至體制內文化交流團,可以與之媲美。既賺得盆滿缽滿,也輸出了中國文藝軟實力,一舉兩得。

    有網友會酸酸的說:德雲社出國商演賺錢是真,文化輸出是假,畢竟聽眾都是華人。這就有點管中窺天的味道了,殊不知很多華人觀眾,其實都是定居在國外了多年了,都有自己的外華人親戚朋友,他們聽完可不就會分享可樂段子給外華人聽嘛,更何況也會介紹並帶上外華人去現場聽,久而久之也就越來越多的外華人瞭解中國這門傳統曲藝、進而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人在一起不信任對方有什麼意義,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