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月月年年中獎
-
2 # 剪輯助理
當然不是!戰爭指揮者對取得一場戰爭的勝負有著重要因素,重複一遍,是重要因素,而不是決定因素!
擒賊先擒王,能夠打擊敵人或對手的整體士氣,也能夠擾亂敵人的部署或戰法,能夠提升我方的勝算,但如果以為消滅對方首領就是取的勝利,那隻能說明你們是在下相棋!戰場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家都知道,一支部隊有司令員,同時還有副司令員,有軍長,師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但是不要忘了還同時有相應數量更多的副軍長,副師長,副團長,副營長,副連長,副排長,副班長,副職的指揮作戰能力並不比正職相差太大,只是職責分工不同,隨時可以頂上去!
-
3 # 哨兵小虎
崤山小虎第219條回答。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兩句話確實沒有錯。在戰爭時,想用這樣的方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小虎認為應該是兩句話和起來用,而不是單獨的“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小虎認為是對“擒賊先擒王”的一個並行條件的判斷。比如對時代、政體、軍事體制的判斷:
一、在封建專制的時代。封建專制的時代,皇帝作為最高首領,自然扮演者“王”的角色。
如果能把“王”消滅,自然是能夠取得決定性勝利。
比如:明建文帝和朱棣的爭奪皇位之戰,建文帝最初無論在戰場上勝利了多少次,只要沒有消滅朱棣,就沒有達到滅“王”的目的。所以後來才導致自己被朱棣“勤王”了。一旦擒了“王”,戰爭自然就取得決定性勝利了。
再比如李自成與崇禎皇帝之戰,李自成破城,崇禎自殺,“王”沒了,李自成自然取得了“滅明”的決定性勝利。
二、民主政治時代。民主政治時代,“王”是透過選民選舉出來的,自然會有“副王”,在“王”被消滅後,由“副王”繼續指揮作戰。
比如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作為師長,邢國志和張大彪作為其副手,在李、楚交戰被抬下戰場後,邢和張依然帶領部隊南下繼續作戰。
再比如二戰時,美國總統羅斯福,連續四任總統,在其第四任時(1945年),當年3月不幸病逝,算是“王”不在了吧,但是“副王”杜魯門上臺後,依然帶領美華人民取得了對日德國戰爭的勝利。
-
4 # 風隱之神
這要看情況!制度是最重要的,如我軍作戰一般都是誰是當時最高首長、就誰頂替。所以希望斬首就結束一場戰爭是很渺茫的,除非對手是獨裁或聯軍統帥才有這樣的機會。
-
5 # 蟲二150393193
擒賊先擒王,在戰爭中先消滅首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象這種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這是很富有哲理的。
-
6 # 碧水藍天123
看這個元首是不是有那麼大的分量!如果他本身沒有能力和分量只是一個象徵,代言,花瓶,或傀儡……他死了有千千萬萬人隨便可以取代,多他一個少他一個又有什麼關係
回覆列表
不一定,打仗場面非常混亂,首領並不一定戰鬥在第一線,和戰鬥計程車兵們有一定的距離,首領被打死了,正在戰鬥在一線計程車兵如何得知呢?況且一個軍隊有井然有序的等級制度,等級制度分明,比如司令下面有軍長,軍長下面有師長等等。。。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軍隊就有司令陣亡了軍長指揮,軍長犧牲了師長指揮,依次下來,所以說領導者的犧牲不會讓一個軍隊馬上失去戰鬥力,但是確實可能引起軍心的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