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鉛筆橡皮用不了兩天就沒了,前天剛買了一套尺子這才兩天就剩一個了。
5
回覆列表
  • 1 # 璟天

    說明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差,幹什麼事情考慮地不全面,馬馬虎虎,丟三落四。我們父母可以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入手,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她自己去完成,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漸地她做事有條不紊,才不會丟三落四。

  • 2 # danqing

    不要貼標籤

    家長還是不要輕易的給孩子貼負面的標籤,比如說孩子馬虎啊,不認真啊,不沒耐心等等。孩子容易收到大人看法的影響,本來可能只是一兩回的偶發情況,被標籤一貼,以後還越來越這樣了。

    況且剛看題目,還以為說的孩子做作業或者考試寫錯題,原來只是丟了橡皮文具,這上升不到馬大哈或者馬虎的性質。

    考慮實際情況 針對性解決問題

    孩子丟了橡皮,可以幫孩子想想在家丟的還是在學校丟的,被別人拿錯了也是難免的,怪不得孩子。而且孩子一年裡入學是個特殊時期,開始正式上課讀書,集體生活了,會有很多需要適應的。班上的哪個孩子都是。這個時候的一些問題可能不是長期存在的。

    為了應對別人拿錯,可以給自己的東西寫名字,做記號。

    在家裡把該用的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讓孩子自己收拾歸位,也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家長以身作則

    最重要的是家長以身作則,要求家長細緻認真,孩子也會如此。看看家長自己,是不是把工作,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孩子肯定會看在眼裡,有樣學樣的。

  • 3 # 為父筆記

    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苦惱,估計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做過一年級孩子的家長。

    首先,彆著急,幾乎每個一年級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不丟東西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咱碰不上;

    其次,準備好數十根鉛筆、數十個橡皮、數把尺子——預備給孩子丟;

    再次,給孩子的鉛筆、橡皮、尺子上貼好名字——防止同學間拿錯;

    又再次,每天給孩子5支鉛筆、1個橡皮、1把尺子,並告訴她,這周就這麼多東西,丟了你就沒得用——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給她補上,讓她著著急;

    最後,等孩子不丟鉛筆、橡皮、尺子時,請做好孩子丟紅領巾、水杯、校服的準備。

  • 4 # 莫妮卡親子Vlog

    一年級從幼兒園剛剛過渡到小學,這種情況很正常,家長也不要太焦慮了。條理比較清晰的小孩上學更容易適應,而不是那麼清晰的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家長這個階段要重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不要代勞,同時也不要做過多的批評,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利利落落明明白白的,都需要放手慢慢成長。

    讓孩子從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文具盒、書包開始,過渡到自己洗澡、幫助父母做家務,培養全方位的獨立性。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學業壓力還不大,生活習慣的培養可以讓孩子慢慢來。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人的必要素質,同時也是建立良好學習習慣的底層基礎。

  • 5 # VC水蜜桃

    我女兒也是一樣的,開學前買了12支鉛筆,一個星期以後,只剩下2只,頂上橡皮不在了,鉛筆是被剝了衣服的。書包亂成一團麻,各種廢紙、垃圾、書本、零食一堆。意識到問題嚴重,開始認真對待,我可不敢馬虎了,諮詢了一些專業人士,馬上做調整,半個月後就好多了,真心希望受此困擾的父母能早日擺脫。

    每一位剛上小學的孩子父母,都應該多抽出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和責任心。在這關鍵時期培養好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在今後的教育中也可以省心很多。

    1.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現在大多家庭條件都很好了,我們對孩子嬌生是為人父母長情,但不能慣養,一味地遷就不是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上小學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可以處理很多簡單的事情,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學著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整理書包,整理書桌,整理房間簡單的打掃衛生等等……

    我們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做好這些事。我剛開始也總覺得孩子還很小,又是自己疼到大的小公主,能幫她的做的都儘量幫她做了,想著讓她開開心心的玩,快快樂樂的上學。幾天之後發現孩子對上小學沒概念,也根本不愛惜自己的書本文具,對待學習用品跟對待玩具一個態度。當天晚上立馬就做出改變,就從孩子收書包開始。做完作業,我不再幫他收書包,並且明確的告訴她,從今天開始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具體的整理方法。在孩子整理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耐心地陪在旁邊,看她整理的是否合理整齊到位,若有不足,及時地給出意見幫助她調整。在他整理過程中拿起每一樣物品,就告訴他具體的歸類和這一件物品的功效,在學習中的用途和重要性,使用的注意事項,如何保管愛護。第一天這樣做,孩子覺得很麻煩沒有耐心,開始耍小脾氣了。我也沒有生氣,只是在一旁鼓勵他,你已經是上小學的姐姐了,這些事情你一定可以自己做好不要著急慢慢來,所有小朋友剛開始都和你一樣,會覺得麻煩,但是當我們形成習慣以後你就會覺得簡單,只是隨手的事兒,在你用到這些工具的時候,能快速的找到他們為自己節省時間。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後,我發現孩子改變了很多,給她買了個漂亮的髮夾做獎品,第二個星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收拾了。

    2.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非常普遍,自理能力低的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卑、養成懶惰、依賴的不良習慣,主要原因還是家長過度的關心。有的家長一門心思只想搞好學習,忽略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動手能;還有的家長總是太挑剔,覺得孩子做的這也不好,那也不如意乾脆自己動手,導致孩子失去鍛鍊的機會。小孩剛開始學做事,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嫌棄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著急,慢慢一點一點教多給他鼓勵和支援,每當起的一個階段性進步時,給他適當的鼓勵,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在做事過程中,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聽聽他的建議,不要強勢的要求孩子聽從你的安排,這樣會打擊他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質疑自己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合理滿足要求,有利於提升孩子的自信,提高主動、認真做事的習慣,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何樂不為?

    3.父母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大馬虎”“笨蛋“”沒腦子”“什麼都不會”在教育孩子中,這類口負面的頭禪是你們家常出現的嗎?若沒有,恭喜你是個情商高、自控力好的家長!

    我女兒有一段時間,要麼忘記帶削筆刀,要麼忘記帶作業本到學校,要麼簡單的數學題也會算錯,甚至數字搬錯看錯。我十分生氣可能沒控制住,有時可能罵他是個“小馬虎”。一天檢查數學作業,她又把3看成了5,我問你是怎麼看的?她突然很生氣地回了我一句:“你不是常說我是小馬虎嗎?反正在你心裡我也是個小馬虎,看錯也很正常咯”。當時我那個鬱悶啊!

    過後靜下心來想想,是啊,我前一段時間是經常這樣說孩子,怎麼能就這樣給孩子貼個“小馬虎”的標籤呢?

    孩子剛開始上小學,還沒有完全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父母還有依賴性容易接受父母的心裡暗示,若家長不注意言行,經常強調某一問題,孩子就會用父母給的標籤幫自己歸類,認為自己就是那一類問題孩子,時間久了,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多麼可怕的行為呀

    成長中的孩子有這些那些問題都是正常,我們應該多點耐心,多點鼓勵,多點包容,正確對待問題,就事論事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下定義。

    當孩子努力進步時,我們要肯定他的付出和努力,並給以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做的不對,不要責罵,指出具體的做事方法,用具體的方法和態度,取代責罵、定義和標籤。

    4.父母的身教大於言傳

    有一次去開家長會,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

    老師問;“若父母是原搞,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如果影印件上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搞?”

    有人回答“當然是改原稿。(教室立刻想起了掌聲)

    是啊,老師的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覺得自己的小孩有各種毛病,各種問題先看看我們作為原稿的父母是否也有這些問題呢?

    古人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說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深刻影響。父母的性格和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習慣。

    比如說:我們的家是整整潔潔的,還是又髒又亂?是充滿好學上進的氛圍,還是吵吵嚷嚷的低俗電視娛樂節目……?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尤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孩子都有超強的模仿能力,他在看父母的一心一言一行中長大,不管看到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有深遠影響,且這種影響是伴隨終身。

    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之間的差異那麼大呢?

    可能您覺得有很多原因,但經過古今無數中外教育專家的實驗證明,其中最為關鍵的就還是父母行為習慣教育的差異。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 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 6 # 小黑小黑Luo

    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小朋友剛上學,還不明白文具對自己的重要性,或者是文具太多,不知道珍惜,這很正常,只要學會自己收拾書包,不搞丟課本、練習冊就行。

    我孩子從小就自己收拾書包,書本、練習冊偶爾一兩次找不見,肯定是同桌裝錯了。但是孩子的不同種類的筆、各種各樣的橡皮、大大小小的三角板、量角器簡直數不過來。這些便宜的小東西根本不需要跟家長說,自己用零用錢就可以買,所以完全是失控狀態。不誇張地說,快大學畢業了,我都還沒有用完孩子剩下的筆芯。至於橡皮、三角板、量角器、小尺子,我也用不到啊!

  • 7 # 楊楊爸親子驛站

    孩子丟三落四,是不是平時生活不獨立,做事毛毛躁躁,嚴重依賴父母或爺爺奶奶等等。

    01家長身上的原因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畫,孩子就怎麼長。

    就是因為太周到了,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癌。

    同時,讓孩子做事時,三心二意,不能專注於一件事,比如吃飯看電視,吃飯玩玩具,吃飯到外跑等等,時間長了,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02 心理因素

    對家長依賴性強的孩子,內心承受壓力能力弱,因為一帆風順慣了,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什麼挫折,所以遇事易激動、緊張,導致丟三落四的,嚴重影響孩子日後讀書與工作。

    03找到原因,怎麼辦?

    重在引導,讓孩子認識到丟三落四的壞處,逐漸改掉壞毛病。

    1 孩子因為丟三落四,而帶來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承擔。家長不要立刻幫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丟三落四,有不好結果。

    2 鍛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幫代辦。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房間、書包,也可以讓孩子參加簡單的家庭勞動,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物質獎勵或精神誇獎。

    3 多提醒孩子檢查物品,多關注細節。出門前檢查物品,睡覺前檢查作業、旅行前整理行李箱。

    4 培養孩子心裡暗示。孩子孩子丟三落四,家長不要一味強調,而應當引導孩子完成某件事,適當給予表揚,讓孩子形成心理暗示:“自已可以做到,可以很細心”,時間長了,孩子看到了不粗心帶來的好處,便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總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收起那份愛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就要春耕了地裡的秸稈還沒收拾完,你是幫家人收拾完再外出打工,還是過完年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