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小貝er

    影視演員劉燁在參加某綜藝節目時,聊到了過往的一段難熬時光。早期的他特別有天分,23歲奪得臺灣金馬獎影帝,26歲摘得金雞獎影帝,各種獎項拿到手軟,出道六年就收穫了別人十幾年都拿不到的成績。少年成名後,接踵而來的便是人生的低潮期,在他的記憶裡,2006年最是不易,無論是事業還是情感,都走入了低谷,生活與工作都碰上了瓶頸,劉燁漸漸變得鬱鬱寡歡。雖然人們常說,出名要趁早,但是對於更新換代太快的娛樂圈來說,20歲出頭的心智顯然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很多事情也沒有人與他開導分擔,所以,那段時間劉燁常常失眠,喝酒、抑鬱成了他生活的常態。最嚴重時,他每天晚上要抓一把安眠藥配紅酒才能入睡,少一樣都不行,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五年。

    無獨有偶,曾紅極一時的演員陸毅也曾被同樣的症狀困擾,有一段時間,因為找不到以後的方向,他天天酗酒,甚至自殘,拿菸灰缸砸自己的頭,劃傷自己。原來,光鮮亮麗的聚光燈之後,是我們看不到的壓抑和苦悶。究竟是什麼導致這些功成名就的人,做出這樣的舉動?

    史蒂文·貝格拉斯博士在《自我驅動心理學》一書中給我們講解了,關於成功的職業人士容易產生的一個心理現象,叫做“精疲力竭症”。在書中,貝格拉斯透過大量的實際案例來闡述精疲力竭症的症狀,解釋了為什麼職場人士在達到一定職業高度後,仍然容易在心理上陷入困境,產生焦慮,甚至抑鬱這些心理問題,並結合案例給出了治療精疲力竭症的方法,接下來我會從症狀、成因、方法三個方面來講解這個問題。

    貝格拉斯博士是著名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哈佛醫學院附屬機構的成員,他本人有著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經接診過大量的企業管理者、律師,甚至是演藝界明星,服務人群超過1000名,幫助他們擺脫職業上的心理困擾。據此,貝格拉斯寫出了這本《自我驅動心理學》,目的就是要幫助人們避免因追求成功而導致的心理問題。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精疲力竭症?

    貝格拉斯在總結大量的案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成功人士更容易患上精疲力竭症。

    可,為什麼是成功人士呢?在我們的概念裡,成功意味著無所不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萬眾矚目不是嗎?怎麼會和生病畫上等號呢?答案就在這個“萬眾矚目”四個字上,成功人士往往被大眾關注,他們身上被賦予了更多期待,承載了更多重擔。人前裝笑,人後落淚,說的就是這類人。另外,人們都說勝利者是孤獨的,因為絕少有人能體會他們的心境,更不談能感同身受,所以,他們的壓力無人分擔,苦悶無人訴說,最後只能向內攻擊自己。所以,他們會用酗酒、濫用藥物、逃避現實、拋棄家庭或職業等極端行為來麻痺自己,嚴重的甚至會自殘或自殺。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們又不是明星,也不是公司高管,就一普通小老百姓,不會有這個擔心。真是這樣嗎?想想看,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常常會有“星期一綜合症”;再比如,早上賴床,不想上班;覺得工作沒有激情,老想辭職……有過這樣的症狀,就說明你患上了精疲力竭症。在工作中,它表現為:事業到達某個瓶頸階段,無法超越;或者面對長期一成不變的工作,缺乏成就感;再或者就是滿足不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迷茫找不到方向。

    要知道,精疲力竭症不是成功人士的專利,職場人士多半容易患有,並且,精疲力竭症不是簡單的放個假,或者換分工作就能治癒的,那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因為精疲力竭症是一種心理問題,只有深入瞭解其心理機制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比如說,當一個極具競爭力的人,在其職業領域處於頂峰時,不安、壓抑、沮喪或者抑鬱的狀態會長時間地侵擾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困者認為自己受限於抑鬱的心理狀態,並且無從逃脫,也無法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所以,貝格拉斯所說的精疲力竭症,是由於在成功之前或已成功後的一種焦慮不安,自己的內心無法滿足現狀的症狀。

    我們為什麼會患上“精疲力竭症”?

    “精疲力竭症”患上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童年陰影、缺乏自信、過度自尊,甚至社會文化都可能是潛在的病根。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為什麼貝格拉斯提到成功人士更容易患上精疲力竭症,是因為,他們的前四項需求已經滿足,更在意如何獲得自我實現的需求。

    但是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常常有一個攔路虎,叫“自我設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越想將好的一面展現在別人面前,就越發的提高了別人對你的期望值,那麼與此同時,你的自我實現難度就會加大。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飛人劉翔,他在2004年雅典運動會上一舉奪得110米跨欄的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就在華人對他滿懷信心,希望他能在2008年繼續為國爭光時,他卻因傷退賽,面對大眾的失望,他多次在媒體面前留下眼淚。相信他也曾患上過“精疲力竭症”,因為那些眼淚足以訴說了他的痛苦和無奈。

    所以,文體界名人往往更容易患上“精疲力竭症”,因為他們每天都活在大眾期待的目光中,承擔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可能正因如此,娛樂圈裡明星靠吸食大麻來尋找靈感的傳聞也並不是空穴來風了。

    如何抵抗“精疲力竭症”?

    《自我驅動心理學》中提到,要治療精疲力竭症,首先第一步是要勇於面對心理上的弱點,不要過分苛求自己。

    貝格拉斯說過,自尊心太強的人往往容易受“精疲力竭症”的困擾,他們往往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的一句不滿,就會成為和自己較勁的理由。

    這一點我們在孩子的身上也可以看出來,當家長批評孩子時,自尊心強的孩子表現得更加愧疚,有時,這是一種良性壓力,會激發出孩子的上進心,使之得以提高,但是,如果孩子用力過猛,會導致自尊轉為自卑,長此以往,影響心理健康。所以要想避免成年後患上“精疲力竭症”,家長們從現在開始就要保護好孩子敏感的“自尊心”,在適當教導孩子聽父母話的同時,也要對他們做得好的方面給予一些表揚。

    關於自尊心,威廉·詹姆斯發明過一個公式:自尊=成功∕預期,通俗的講就是,要提高自我滿足感,就需要降低表現的期望值。

    其實,自尊當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由,即能尊崇內心意願,讓心靈得到滿足。但我們大多數人卻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中,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求。這和我們的實際追求是相違背的。我們不妨停下腳步,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量力而行,多想想過程,少重視一些結果,可能會快樂許多。

    積極創新,勇於改變。有句話叫“以不變應萬變”,這句話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起碼在職場裡就不太適用。長期的一成不變會降低你的核心競爭力,使你在職場中喪失優勢,這樣恐懼就會接踵而至。比如你不清楚什麼時候會裁員,比如你不清楚什麼時候會有人取代你的崗位。這種未知的恐懼,使人惶惶不可終日,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網路上,把職場上的中年人比作狗。很多人陷入在職場困境中不知所措,想要逃離,卻不知路在何方。想要打破這種僵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勇於改變,與其被動挨打,不如奮起一搏。不要只顧低頭拉車,更要記得抬頭看路。在危機來臨前,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鋪墊,隨時最佳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努力精進自己,才能突破職場瓶頸,穩步前進。

    前聚美優品事物部總經理路騁,僅用四個月時間就將單日銷售額由3萬元提升至1.62個億,可謂戰績輝煌,在電商圈裡締造出一段傳奇。獲得如此成就的他,卻在此時做出一個令所有人都覺不可思議的決定,放棄價值一億的公司期權,重新考學深造。

    且不說路騁這個決定是否絕對正確,但是他不斷給自己製造新的目標,不斷創新的勇氣值得學習和借鑑。不給自己設限,遵從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在意旁人的目光,正是《自我驅動心理學》這本書要傳達的理念。

    善用女性思維,生活更輕鬆愉悅。男女有別,雖然常有人質疑這個社會對女性不公平,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個社會對女性也未嘗不寬容。比如女人累了、失戀了、心情不好了,可以哭、可以耍脾氣、可以找人陪,而男人有淚不輕嘆,打落牙往肚裡咽,誰叫大家都說“男兒當自強”呢。可“精疲力竭症”畢竟是個心理性疾病,不是靠隱忍就能自愈的,要承認並正視自己的問題,放鬆心境,學會接受事物壞的一面。

    比如,遇到危機時,你不要老想著“危險”的那一面,而忽視了“機會”的到來。正所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至。凡事都有兩面性,辯證的看問題,把危機當成是一種良性的壓力,可以減少焦慮。

    總之,《自我驅動心理學》是一本職場自救心理指南,它是我們在職場中遇到障礙時的醒腦湯,更是我們認識自我,掌握幸福的指南針。

  • 2 # 在下千城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的精力亦是如此身邊有個特別“自律”的小夥伴,在某一年不經意間打通任督二脈以後,開掛了一般的開始了“自律的生活”,早睡早起、讀書寫作、運動健身、做計劃、飲食規律、戒菸戒酒,儼然一個出世的行者。不過這幾年裡他也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過就在最近這幾個月,他突然就“頹廢”了,完全沒有了原來的計劃性,而是過一天算一天的樣子。其實,這就是貝格拉斯在這本《自我驅動心理學》裡要解決的問題:日復一日的精疲力竭感。史蒂文•貝格拉斯,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眾多成功人士背後的男人,為職場精英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助力其戰勝職業倦怠,重獲工作激情。

    常言道:自律的人生都是開掛的。但真正的自律是很痛苦的。即使是一個人每天自律般的跑步,不論颳風下雨都會堅持跑步,他也會有疲倦的一天。而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比“跑步的精疲力竭”要重要、困難的多,比如婚姻、工作等等,如果不能儘快跳出這種“身體被掏空的感覺”,那危機,將不可避免。而作者在書裡給我們指出了三條道路:

    第一,你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疲憊”試想,每天堅持早起跑步難道是一個壞習慣嗎?答案當然不是,但為什麼會感覺疲憊呢?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場景:每天早上5點,你自己起床然後換上衣服去跑步,回來自己一個人洗澡,吃早飯,日復一日。早晚,你都會感受到極大的“孤獨感”,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而如果有小夥伴和你一起,或許會好一些。

    所以,作者告訴我們,大多數人感到疲憊,都是因為沉重的期望、矛盾的激勵、強烈的孤獨、趨向自我實現的心理預期。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而配套的支撐體系又沒有構建好,比如跑友圈等等。這就造成一個人看似越成功,其實可能越失落。說不定你身邊那個每天堅持早起跑步的人,其實心裡正渴望一份真誠的交流呢。

    第二,用女性思維幫助你實現自我驅動有一份調查顯示,女性的中心特徵就是人際關係網路的建立和發展,如果剝奪了她的人際關係網路或者造成其發生了破裂,基本上就是女性自我的全部喪失。所以,女性更容易感到沮喪、疲憊。而男性獲得沮喪感的機率反倒相對較小。為此,幫助男性走出疲憊區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女性思維,因為女性的承受能力要高於男性。要嘗試將態度向女性的思維方式按時轉變,與其堅持“沒有什麼比成功更成功”,還不如改成“沒有什麼比成功更有害”,這樣的態度轉變或許會更明智一些。

    作者也在書裡提到,“脆弱”是女孩子的標籤,而男性會避免獲得這個標籤,這是社會文化的結果,因為承認這類事情,會給男性帶來痛苦。而反之,這也就激發了男性的自我驅動心理,儘快逃出疲憊區。

    第三,避免浮士德式交易作者在書裡面提到了一個詞語“浮士德式交易”,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的自尊心受傷以後,就會投射出自我保護型心理,希望透過自己的成功來向別人證明自己,儀器網贏得別人的喜愛、認可、欽佩等等,這會造成他們對所向往的事情的一種不成熟的理解,即盲目的崇拜。而過了一段時間,一旦他們發現自己的這種崇拜是盲目的時候,他們又會很受傷,並導致更多的貶低別人的行為。最終,這就造成了一個浮士德式的悲劇:他們過度依賴物質的成功以及這種成功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越來越無法信任別人,也越來越難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最終無法走出精力疲憊區。為此,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征服自己的內心”避免過度自信、過度緊張或因停頓而造成的停滯不前。

    此外,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方法就是要學會多元化思維。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投資行業的鐵律。同樣,固化的模式更易使人產生職業倦怠。所以,我們也需要適時地跳出熟悉的環境,體驗新鮮的事物,也就是跳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從而實現自我驅動,逃出疲憊區。

    最後,書裡面還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有成功或失敗的真實案例來解析“精疲力竭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的成因與危害,這些案例涉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讓我們避免從成熟走向腐朽,拯救精疲力竭的人生。

  • 3 # 職場小Q

    職場倦怠

    職場倦怠是怎麼產生的呢?一般在一個單位工作幾年,但是待遇或者職位都沒有提升,然後對工作的一些懈怠的表現。

    所以很多人都會有職場倦怠的問題。如果你對一個工作沒有了興趣或者出現了倦怠,那這個工作你必然是無法做好的,這時候就會惡性迴圈,沒有升職或加薪就會倦怠,倦怠了工作就會有問題,工作有問題就會影響升職或者加薪,如此迴圈就是惡性迴圈。

    樹立職場自信

    職場中缺乏自信的人很多,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很有自信。那職場自信是如何樹立起來的?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不難,只是很多人總是擔心,這個我做錯了怎麼辦,那個我不會怎麼辦。這個我弄不好怎麼辦。

    其實這些你都多慮了,如果是是一個職場新人,你做錯了不會有人埋怨你,因為你不懂很正常;你不會去問別人也正常,因為你是新人;一件事你弄不好更正常,因為你是新人。

    如果你不是新人,也存在以上問題。那隻能說是你自己不用心,根本就不想做好,如果是這樣,你無法樹立自信又能怪誰?

    問題癥結

    當你覺得自己有職場倦怠的狀態的時候不要著急,先想想自己工作是為了什麼?如果只是想混日子,那就不用說了。如果是想有發展,體現自己價值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那你就要保持清醒,用良好的工作狀態去讓自己進步,如果你覺得幾年都沒有很大改變從而引起的倦怠,那就找領導談談心,找找問題在哪裡?

    如果在職場上你沒有自信,首先你要告訴自己能做好,如果沒做好,找到原因下次做好就可以了,如果一次沒做好你就退縮了,那以後你也不會有自信。記住勤學多看多問,這三點不丟人。

  • 4 # 職場唐僧

    這種情況,在職場中很常見。

    即便是從事自己特別喜愛的工作,哪怕是再愛工作的人,在某個階段某一時期都會出現不想工作身心疲憊的情況。

    那麼職場中該如何消除職場倦怠呢?我簡單給我我的看法。

    1.先停下手頭的工作,去休個假

    人不是一臺機器,是需要得到休息的。工作久了,再如何熱愛的工作也會感覺“ 疲倦”。

    因為工作已經讓你從精神到身體都覺得累了,所以先停下來,去休個假吧。去充個電再重新開始忙碌的工作吧。

    你可以選擇到一些比較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去散一下心。 去呼吸一些新鮮空氣,讓自己心中的煩悶隨著新鮮空氣而散去。

    2.及時調整心態,儘快趕跑負面情緒

    工作中會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這很正常。

    遇到這些事,難免會產生負面的情緒。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做的是不能讓這些負面情緒影響到你的正常工作。

    遇到不順心的事,你要持有積極的態度,儘快調整心態。爭取讓自己以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來迎接工作。

    有了這樣的態度,你做起事來也會事半功倍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下班一會去“宣洩”一下。下班之後,你可以找三五好友小聚一下。

    喝一喝小酒聊一聊天,宣洩一下情緒。讓那些工作中的“不愉快”儘快消失;

    你也可以去看看那些“心靈雞湯”。雖然我並不建議你多看,但偶爾看一下,還是可以鼓舞一下自己的精神的;

    3.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職場中的工作者每天都要處理各個方面的工作。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夠用。所以你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有限的時間。

    每天做事之前先做一份時間安排表。時刻清楚哪些事是最應先做的,哪些事是可以稍微延後來做。

    然後在自己每天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去完成自己最難的工作。

    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量,保證今日事今日畢,儘量不加班。這也可以有效地減輕對工作的厭惡感。

    4.定一個新目標,勇於突破自己

    也有那麼些人進入倦怠期是因為自己在職場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找不到方向,喪失了目標。因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對工作沒有了激情。

    所以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去給自己定一個新的發展目標。

    然後,你竭盡全力為這個目標奮鬥。這也可以讓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給自己設立一個比較難的目標,然後竭盡全力去實現它。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突破呢?

    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的時期進入到自己的倦怠期,只有我們掌握如何消除倦怠的方法,才能夠幫助我們快速走出它,並獲得職場新天地!

  • 5 # 李瀟琦

    一、凡事要對症下藥,先來了解職場倦怠是怎麼樣產生的呢?

    下面是“三葉草模型”,這個模型,能告訴我們問題出在哪裡。

    職場中,最好的狀態是三葉草的三個葉片都飛快轉動,如果價值、能力、興趣這三個環節,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那都會帶來職場問題。

    職場倦怠就是厭倦,厭倦的原因很明顯,就是價值和能力不匹配。比如你有超強能力可以做領導或者專案負責人,或者專業能提超強可以搞好科研,但是公司給你的崗位是小角色,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實踐,時薪或者年薪都給不到位。

    那給誰誰厭倦。

    二、想讓自己變得自信,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自信。

    自信,在心理學中,也即使我們常說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人人都想要有自信,因為自信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

    自信的人無論在人際交往上、事業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會更容易獲得成功。簡單說,自信就是要自己相信自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會相信你。

    三、我們該如何變得越來越自信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

    1、要嘗試正視別人 一個自信的人,可以正面面對他人取得的一切成就,這樣才能擺正心態,使自己取得進步,正視別人就是給自己找到正確的目標,從而不斷提升自己。

    2、開心時要大聲歡笑 去觀察有自信的人,總會發現他們可以開懷大笑。笑就是一個人自信的表現。所以,在下次再有開心事情時,你不妨也大聲笑出來吧。

    3、怯場時,不妨道出真情,就可以平靜下來 不自信的人最怕公開場合或者人多的場合,在這樣的場合最容易怯場,而且怯場了也不敢說出來,自己在心裡譴責自己,久而久之只能越發不自信,要想自信,就大膽地和人去交流談論。

    4、如用肯定的語氣則可以消除自卑感 在語言上,使用肯定句會給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也是加強自信的方法。

    5、做自己能做的事 我們失去自信,往往是因為挑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在培養自信的前期,先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有了自信再去挑戰更多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冷盤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