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小魚wm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個“老”字是動詞贍養、孝敬的意思,第二個、第三個“老”是名詞 老人,長輩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個“幼”是動詞撫養、教育。第二個、第三個“幼”是名詞意思是子女、小輩。

    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孝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做到這一點,統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裡轉動東西那樣容易。

  • 2 # 文刀沐子

    這又是偉大的鬼話,空話,廢話…

    蒙子這段話,不知蒙了多少人,並常被巫儒們做為儒術之幡來招魂?但事實上誰也做不到,根本做不到!因為它實施的前提是:所有人都是好人聖人,而且都是一樣的人且社會必須有充足條件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上述條件有一個滿足不了,這些偉大的癢癢話,就是十足的鬼話。例如:在飢餓的時代,大家都吃不飽快餓死啦,你有塊餅,先給自家老人孩子吃還是先給別人家的老人孩子吃?

    推己及人,推人及己,用理想畫餅去騙人,是主觀唯心主義最大缺陷。

    人是社會性群居動物,天生有一種同氣相洇的情素,但這種情愫是以個體存在和自身安全為前提的,超出這個前提的泛愛,都是騙人的蒙汗藥。

    人的合群情素是天生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你就是有多少道德說教,也不能改變它的狀態。

    蒙子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自己說教就是蒙汗藥的人,雖然是露嘴之語,但也反映了巫儒先師們,也有老實,滑稽,可愛的一面,不愧為蒙子。這一點,比後世巫儒餘孽們可要強多了。

  • 3 # 命理師陳一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這句話要濃縮起來,很簡單,就是人人能夠尊老愛幼,天下自在於掌控之中。

    那些什麼名詞動詞虛詞之類的,太刻板,我不喜歡。所以,我不作解釋。提問的人,估計這方面也是很在行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是想我自己老的時候,我想別人怎麼對待我。以此來“以及人之老”,以此得之那些老人長輩,他們會有什麼需求什麼想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吾幼,是想我小的時候,我想別人怎麼對待我,有什麼需求。以此來“以及人之幼”,得知其他小孩子會有什麼想法什麼需求。

    實踐得知,小孩需要被愛,老人需要被尊重。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一個詞“尊老愛幼”。那麼,假如社會上人人懂得尊老愛幼,並身體力行。這個社會將會是和諧的社會,是很好掌控管理的。誰能使得這個社會人人尊老愛幼,這個人也一定是大家所推崇的,都願意讓他來當老大。這就是“天下可運於掌”。

  • 4 # 老黃0071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也。孝敬自家老人進而孝敬他人的老人,愛護自家的孩子進而愛護他人的孩子,人人都相敬相愛,治理天下就如同掌握運作手中之物。

    這幾句話的核心詞就是敬愛,關鍵詞是差等,中心思想是:只要人人都真誠地相愛,這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間。

    各大宗教各種學派,它們一個共同點基本都是愛的哲學,不同的只是對愛的看法和追求愛的方式和途徑。儒家和基督教不同,把愛的物件和主體首先鎖定為人,現實中的人,身邊的人,然後親親以仁民,仁民以及物,講差等、層次、步驟,具有極大的人文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和佛教不同,它追求現世生活的修身和幸福,熱愛生命,積極人生,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和道家出世人生觀不同,它追求入世;墨家講兼愛,儒家注重仁愛。

    仁是孔學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對它的定義和解說最原始最地道最精闢最權威的莫過於孔子,而最早最可靠可信的版本莫過於《論語》。什麼是仁?最直接最簡潔最精當最準確就是兩字:愛人。仁者愛人,這是孔子在《顏淵》篇對樊遲最精準的回答。言簡意賅,言近旨遠,簡單而難得。說簡單,就兩字;說難得,也就兩字——己,人。其實,毛澤東早就有一句對仁的獨到而深刻的理解: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自己偶爾做一件好事,高興時做好事,順境時做好事,這都不難,可痛苦時逆境中還能否做好事?難。再說人太複雜了,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還是自己的仇人敵人,是華人還是夷人?難。簡單就簡單在“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難就難在“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難就“克己復禮”。什麼是克己復禮?就是真誠,真誠地對待自己,真誠對待禮,禮最原始最本質的含義就是真誠。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仁是孔學核心,誠是儒家根本。什麼是仁?仁者愛人,真誠而時時處處地理解他人,關愛他人。既簡單,人人都可做到;又難得,不是時時處處,不能對待所有的人。孔學講差別,講層次,講過程,講步驟,這就是它的科學性,普世性,親和力,包容力,生命力。仁是一種真誠而久遠的情懷,一種真實而廣泛的行為,一種真純而美善的境界!

  • 5 # 江山猶似昔人非a118

    意思是,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這樣)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動(要統一它就很容易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

  • 6 # 七百年王者興

    首先,我們白話理解一下:尊敬自己家裡的老人,也能夠將心比心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慈愛家裡的小孩子,將心比心也能夠疼愛天下所有的小孩子。這句話其實是將“小我”大而化之,由自私轉化為無私。古人主張“學而優則仕”,目的就在於能夠將自身所學透過為官的方式造福一方百姓,將自我的生命價值和追求放大到整個社會當中,而不是自我的小情小愛,進而達到一種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高度統一。

    對於執政者而言,施行仁政是安邦定國的重中之重,而所謂的仁政便具體表現為能夠尊重天下所有的老者長輩,慈愛天下所有的孩童,沒有私心、沒有判別,這才是一個英明睿智的執政者。如此,人心歸服,自然天下運於掌中,如同反掌一樣容易。

  • 7 # 無名氏大同

    不管自己現在處於老或幼,行天道,終要敬老愛幼方能招好運而來,老天才會眷顧於你,世界好的事情才會以笑臉迎你而來

  • 8 # 草堂禪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矣。這句話是儒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偉大智慧的運用。

    意思是說,尊重他人的父母就好像尊重自己的父母一樣去做,愛護他人的孩子就好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做。擁有這樣大愛心的人,他走遍天下也沒有障礙啊。

    是的。擁有大愛心、寬容心和體諒他人的慈善心,一個人,他才能擁有完整而美好的人生價值。這是中外聖哲一切智慧者教導我們偉大心靈所示。

    這也是儒家先哲教化我們如何在現實中運用自己忠孝心,運用自己愛護百姓、服務天下百姓的博愛情懷所在。這本來就與道家思想和大乘佛法的慈悲心價值構建是修為十分相近的。擁有仁慈、善良的心靈,我們的生命才活得充實有味,超遠而通透、灑脫。仁者無敵,只有用慈悲力,才可以化解天下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以及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誤解。

    古代知識分子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說明這儒家思想的人本位立論、見解,是相當具有超遠而深刻的智慧,儒家的博愛思想是十分感人的。

    《弟子規》說,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又說,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儒家這些偉大的審勢、審時、慎獨的品德修養,是我們一生應當去修學、去培育的美好品德,它可以很快地提升我們的品德和才學。在構建我們人生美好價值體系的道路上,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人生價值目標的指導作用。

    中國文化儒家思想佔據很重要的位置,這些優秀的文化是教化我們提升自己美好品德、思想才幹以及各種藝術境界的最佳的藍圖。

  • 9 # 不著調先生醬古

    天下可運於掌。這句話的意思是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的社會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統治者的最高成就。這句口號對於古代統治者貌似“忠厚”,實則“大奸似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咱們底層小民自己養活自己都難,怎麼及人之老?倒是你封建主富有四海,為什麼不分財以天下,卻獨享酒池肉林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咱們底層小民的孩子病了尚沒錢請郎中,怎麼及人之幼?倒是你封建主為什麼不分錢給天下,獨享御醫無數?

    所以,在不平等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里,這句話就是“一直披著羊皮的狼”!

  • 10 # 子夏故壇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這句話見《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重我自己的老人,然後推而及之去尊重別人的老人;愛護我自己的孩子,然後推而及之去愛護別人的孩子。(君王具備有這樣的仁德),那麼治理好天下就很容易了,天下就會象掌中之物,把控運轉自如了。

    這段話是孟子向梁惠王宣揚儒家的仁政思想。仁德的最基本的內涵就是愛人,所謂“仁者愛人”。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思想,主張無等級、無差別的愛,也就是主張平等地愛世上的每一個人,即不分親疏遠近,不分不同國籍的博愛。

    儒家的愛與墨家的愛不同。儒家的愛有等級有差別,分親疏遠近、別尊卑嫡庶,即先親後疏,先近後遠,先嫡後庶,先尊後卑,先內後外,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如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一起落水,同等條件下一定是要先救自己的孩子再去救別人的孩子,這才符合人之常情。再如自己的老人和別的老人一起上公交車,而車上只有一個座,同等條件下那一定是先給自己的老人讓座,而不是把座讓給別的老人,否則就是胳膊肘往外拐,吃裡扒外。至於你的老人再讓座給別的老人,那是倆個老人之間的事,你不能越俎代皰。

    治理天下也是這樣,君王首先要講仁德,實施仁政。講仁德、施仁政不是要求君王捨己為人,不要求君王尊重百姓的父母甚於尊重自己的父母,愛護百姓的孩子甚至愛護自己的孩子,因為那誰也做不到,也不正常,有違天理倫常。講仁德、施仁政,就是要求君王在尊重自己父母長輩的同時,推而廣之地也能有尊重別人父母長輩的仁德,在愛護自己孩子的同時,推而廣之地也能有愛護別人孩子的仁德。君王只要有愛百姓的仁德,能夠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儘可能地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把百姓放在對立的一面去排斥、敵對,甚至迫害就足夠了。周厲王毫無仁德,禁絕山澤而專利好貨,又防民之口,致使百姓生活無賴而只能道路以目,最終不就逼出了“華人暴動”嗎?所以說君王心懷仁德就是心懷天下,施仁政則百姓安,百姓安則天下安,故曰“天下可運於掌”。

  • 11 # 手機使用者3375198674

    這段話正體現儒家仁愛、慈愛。他不同於墨家兼愛(無差別的愛)。孟子要求我們首先要愛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再去愛別人的父母,在儒那裡稱為孝。首先要愛自己的子女,然後再愛別人的子女,在儒家那裡稱慈。不能做到仁愛自己的父母,慈愛自己的子女,談不上有仁愛、慈愛之心,天下人不會信服。

    孟子曰: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揚氏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踵放頂,利天下,為之。揚朱貴我是無君;墨子兼愛是無父。無君無父禽獸也。

  • 12 # 五哥4R6K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兩幹年前的聖人,就有這種覺悟和超前的思想,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衡量把握,君與民如何相處,人與人如何相稱!君若運用此法,則天下可隻手掌握,民若用得此法,則親朋鄰理和睦!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這是聖人心中的世界,還是人類社會該有的世界!聖人的理想和願望,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還沒有真正的實現。

    孝敬父母長輩,是人的職責和美德,愛乎幼小則是人的義務,自己的長輩需要孝敬,而人家的長者,則也需要去尊重和恭敬!自家的幼小,需要長輩的關愛,而人家的幼小,則也要去關心和愛護!尊重老者乃人之本也,愛護幼小則人之善也,君民本分人之德也!總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做人的標準,如果說想知到自己,生活中人做的怎樣,那聖人之言則就是人,衡量自身為人的標準!做到為有德,做不到為無德。

    聖人就是聖人,一句話就讓君懂得了治國之道,一句話又讓人知到了什麼是人,一句話又成了世上衡量好壞的標準,一句話又讓我知到了人與聖人的差別!聖人大德,古人誠不欺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偶像練習生出道成員名單組合隊長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