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平凡生活
-
2 # 李小汪老西
家長選擇課外培訓是一種無奈之舉,不是家長熱衷於課外培訓,而是學校的教育實在是不能滿足家長的需求。
學校的教育不能滿足很多家長的需求,當然還是效果的問題。當然,學校裡面的很多老師還是很負責人的,但是負責人和滿足家長的教育需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做為家長,並不是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第一名,但是估計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能學到知識,還有的不僅是期望能學到知識,還有就是期望自己孩子素質能有所提高,行為能有所改變。
但是,現在很多機制是滿足不了家長的需求的。
老師缺少動力成為更優秀的老師學校裡面對於優秀的教師來說,最大的獎勵就是評職稱。除此以外,沒有太多實質的獎勵。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優秀的教師會選擇離開學校。
先來說說外面機構給老師的物質報酬,可能是校內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另外就是在學校裡面優秀的教師其實影響力十分有限,他們也沒有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教育理念。
但是,在外面的輔導機構不論是從受眾還是影響力上面來說,對於優秀老師來說當然更有吸引力。
而那些願意留在學校的老師,其實是沒有太多動力來改善自己的教學的。
學校的上課普遍會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學術 氛圍太厚,讓本來有學習興趣的學生也失去了學習興趣。另外,就是一味的講一些學生喜歡的內容,最後是知識性嚴重的不足。
畢竟真正有自我驅動力的老師還是少數,大部分是要有直接的利益和獎勵的。真的,十分感謝那些真正熱愛教育的人,他們是值得尊重的。
分班制度讓很多家長苦不堪言學校的撥款與升學率掛鉤,校長的晉升也與升學率掛鉤,在升學率的指揮棒下,學校肯定會集中僅有的優勢資源,儘可能的來提升自己的升學率。
雖然現在相關部門一再強調,不能分所謂的快慢班,但是大部分學校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改變下名字,依舊就是按照成績的高低來分班。
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習效果也會有不同,有的學生可能學習是比較快的,而有些學生是需要慢慢進行思考反思的。
從理論上來說,分快慢班,就是很多學校宣傳的,分層級教學,學習好的教的快一點,學習不好的教的慢一點。但是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的,理論是很美好的,現實是很殘酷的。
本來學習速度比較慢的學生是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應該有一些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讓他們能夠快速的迎頭趕上。可是呢,這些優質的教學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優質的教學資源往往被放在學習進度比較快的班級,讓好的更好。
那些被分在慢班的學生,配備的老師往往是一些沒有太多經驗,或者是對學生不是太負責任的老師。也就是說分到慢班,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意味著他們會更加落後,很多學生也會選擇自我放棄。
在面對這樣情況下,家長真的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透過自己多花點時間,金錢,來尋找其他的教學資源,讓孩子儘量能夠趕上。不然真的可能會出現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所以整體上來說,就是因為學校的教學資源,包括各種制度,不能夠滿足家長的需求,家長沒辦法,必須尋找替代品,不可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呀。
但是這並不表明家長是真心願意去報輔導班,真心願意的,在輔導班上為孩子花大量不必要的金錢。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就是家長時間比較忙呀,因為別人給自己家的孩子報輔導機構,為了不讓孩子落後,沒辦法選擇報輔導機構等等。
但是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還是本應該是公立學校完成的任務,公立學校沒能很好的完成,家長的訴求,得不到有效的滿足,自然而然會催生其他需求。
-
3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不排除有人對現在學校教育不抱有信心,無論是網上還是生活中我都遇到過對現有學校教育種種指責的人。
其實很多地方他們說的都對,只是有點極端了,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缺看不到好的一面。
我個人對學校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也不存在不信任的問題。
但是我也是題主說的“熱衷”課外培訓的家長。
我給孩子報了好多興趣班和學習班,直到現在還有六七個班在上。
其實用“熱衷”這個詞是不準確的,之所以給孩子報班是基於如下原因:
一,學有餘力
說實話平均下來一天只有兩節主科的學習,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普遍難度太低了。剩下那麼多時間幹嘛?總不能光玩吧?
二,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
有些東西自己不是不能教孩子,問題一是不繫統二是不專業,所以找專業的人來解決專業的事兒是價效比最高的。
三,興趣愛好是要培養的
雖然不指望孩子會有多麼高的藝術成就之類的,但是興趣這東西自己冒出來的可能性極低,因此我們寧願給孩子去做各種嘗試,行就行,不行就放棄。
四、學習是個長遠系統的事兒
在我的眼裡知識學習是不分“小學”、“初中”、“高中”……我只是分成了“學科”而已。當孩子已經能夠很好的掌握所學內容,我沒有理由讓孩子繼續在原地等待或者重複做著一些“無用功”。因此我會讓孩子繼續學下去,直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再停下來研究,然後再繼續。
而且各個學科之間也是有相互聯絡的,我不想讓孩子覺得語文就是語文,數學就是數學而英語就是英語,我希望他的學習是系統化的,是能發現學科聯絡和學習規律的。
五、高考
雖然孩子小,但是高考這座大山永遠繞不過去的,提前準備,把時間拉長,孩子也不累,學的還更紮實,我為什麼不去做?
所以雖然給孩子報了不少培訓班,但是從來沒有對校內教育沒有信心,只是覺得有些時候滿足不了我們個性化的需求罷了。我們又不想給學校增加麻煩,那就自己花錢花時間解決唄。
-
4 # 手拉手的陪伴
1.課外培訓有很多種,有些是跟學校的科目一樣的學習,有的是學校沒有的科目或者學習比較少的科目,比如音樂,美術,每週兩堂課,只是一種欣賞,如果想讓孩子從事專業的考試,就必須自己參加課外培訓。還有一些,現在比較流行的,機器人,天文等等,孩子感興趣,所以會去參加。
2. 但還有很多是進行學校的學科的學習,為什麼還要去呢?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不是家長對學校失去信心,而是家長希望孩子比別人更優秀,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要提前補習,希望透過補習,孩子能名列前茅,自己臉上也光彩,有的家長要求孩子必須第一,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這種家長請放緩心態,教育是一個慢過程,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
第二,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承擔責任,不能花費自己的精力去教育,也不想付出努力。把很多應該家長自己做的事情推給了課外培訓。很簡單的背誦,識記都不能看孩子做好,也推給課外班,希望花了錢就能解決問題。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慢慢地成績跟不上,就更要補課。這部分家長,既然做了父母,請肩負自己的責任,花錢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習慣,培養習慣是一個慢過程,各位家長們,教育不僅僅是成績,更重要的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請陪伴孩子一起長大!
-
5 # 風景59845
與其說家長熱衷於課外輔導,不如說是家長們無奈的選擇。畢竟課外輔導費用不少,誰又願意白白花掉自己的血汗錢呢?因為學校教育不能滿足家長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隨著經濟生活的不斷髮展,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不僅僅只學好文化課,可是我們目前的許多學校要麼受師資力量的影響不能開展,要麼教育理念落後,只重視文化課的教學。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目前學校的師資力量參差不一,如果運氣不好,碰上了不會教學的老師,只好寄託於課外補習。
-
6 # 問心思己過
我是高三學生家長,我真是深有體會。家長熱衷於課外培訓,其實更多的是無奈!
孩子4歲就開始給孩子報了舞蹈班,原因很簡單,我有一個女兒,女孩子似乎天生對於舞蹈有一種興趣,給孩子報名跳舞,一是可以滿足她的興趣,二是可以鍛鍊一下身體,三是女孩子跳舞也可以有一個好一點的身材,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何樂不為?四就是無奈,我們夫妻都要上班啊,6點下班,可是孩子4點多就從幼兒園放學了,一個孩子在家實在是放心不下啊!
孩子小學的時候開始參加書法、古箏培訓,就是想要孩子有一個愛好。現在國家講究素質教育,個人認為素質就是一個人的思想,一個人的特長。給孩子報這兩個興趣班也是斟酌良久,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學好了對自己的精神培養只有好處。至於無奈的一方面,因為我喜歡,而我在最容易學習接受的時候家裡不可能給你拿出錢來去學習興趣愛好,那時候家裡的錢就是為了讓我們兄弟幾個吃飽、穿暖,沒有錢閒著,我也是在孩子身上找一種寄託,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是這種想法吧?
孩子上中學時,我感覺參加培訓班是真正的無奈之舉。分數是大學的一道硬坎,孩子的學習是所有家長的心中之痛。我也一樣,為了讓孩子不掉隊,為了那虛無的分數,數理化培訓班那是真的不停地報,孩子也是無奈的、被迫的參與其中。在這裡什麼素質教育都是瞎扯,不到500分孩子連一個好一點的大學都上不了,現在連打掃廁所都要本科生,孩子不拼命,家長不拼命,孩子的未來無法從來,這是我的無奈,也是社會的無奈。個別專家在那裡笑談養育,可從來沒有人說學習不好怎麼上大學。
我也不想讓孩子去參加學習補課,可誰可以讓我的孩子能夠在未來生活的更幸福?沒有人,所以我們只能選擇了校外輔導班,無奈啊!
-
7 # 曹植七步詩
家長熱衷於課外培訓,針對你的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四個原因
1、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地方財政的不同,對教育的投資也就不同了,其實每個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投資比例都差不多,但是發達區域的財政基數是落後地域的N倍,學校各種硬體設施都是不一樣,在每個地方又會有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老師的待遇也就不同,蘇州老師的待遇基本是我老家運城待遇的2.5倍,你作為一位老師你會選擇去哪裡教學。這就造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家長又都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讓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去課外培訓就不可避免了。
甚至於課外培訓都是不均衡,當然這個話題有點扯遠了。
2、考試的要求變化教育的程序就是推陳出新,在我看來現在孩子的學習難度就是比我當時要快兩年的程序,我小時不用補課就可以跟的上,現在的孩子相當於學的是加2的內容,有跟不上是必然的情況。而且考試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對課外的內容要求更高,學校由於沒教,所以就會報班補課。就像考駕照一樣,一年比一年難考。
3、學校教育的變化我小時候放學可沒有現在孩子這麼早,上學可沒有現在這麼晚。我小時候早六晚九,現在的孩子早八晚五,時間是有差距,我們上晚自習有不會的可以問老師,現在的孩子放學後只能報班去補充今天不會的知識,對孩子的自覺性要求更高,但是孩子就是孩子,自覺性差,就得報班管著。
4、家長的隨大流假如一個班有四十個學生,只有一兩個補課,其餘家長是不會想著給孩子補課,但當有十五個孩子去學習補課時,好的學生怕被別人趕超而去補課,差的學生為了趕超而去補課,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去了。
回覆列表
為什麼家長如此熱衷課外培訓,是什麼讓家長對本應學校承擔的教育失去了信心?
我覺得,現在家長熱衷課外培訓,是有幾個原因的。
第一,家庭富裕的家長送孩子去培訓,人家有錢不在乎,他家孩子除了文化課輔導可能還會上很多培訓班,想讓孩子將來琴棋書畫……將來就業等方面有一些優勢。
第二,家庭雖然條件一般,但是看到別人送孩子去培訓班了,他也跟著去了,大家都是這樣的想法,人家去了成績就更好了,我不去那就會落在後頭啊,去去去吧。
第三,有些家長上班忙,尤其是有些做生意的家長或許上班準點的家長,確實沒時間管孩子學習,那怎辦呢,只有送補習班了。
第四,有些孩子確實知識沒掌握,家長想讓孩子及時補上,也要送去補習辦了。
第五,有些家長也是迫於升學壓力,家長就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不得不送去培訓班。
你說家長對本應學校承擔的教育失去了信心?其實家長送孩子去培訓班不一定就是對學校失去了信心啊!第一,教育部禁止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你想讓學校老師課外輔導也不行啊!第二,家長送孩子去培訓都是課外的時間,而學生在校時間,老師不是一直在好好教學嗎?你之所以去培訓,前面我說了原因,並不是你去培訓班就是因為對學校沒信心了。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教師群體裡的“壞人”讓家長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