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nstagram
-
2 # 心探
負面情緒其實就像小孩子一樣,你越不喜歡它,想把它推開,它就會越沮喪,越想一直跟著你。相反,如果你把它當做自己的孩子,全心的接納它,就可以和它和平共處。出現焦慮情緒時,你不妨按照下面幾個方法試一試:
1.傾訴
對於一個人來說傾訴無意是一種緩釋壓力的極好方法。雖然傾訴往往充滿了負能量,但確實能夠幫助快速釋放壓力。傾訴唯一不好的點在於會讓他人覺得你太“負能量”。所以要想用好傾訴這個釋壓利器,需要找一個靠譜的人作為你的傾聽者。
2.運動
不得不說,運動真的是一種減壓利器。雖然就我本人而言,讓我在跑步機上跑上5公里會輕易的要了我的命,但我也不得不承認,透過運動可以有效的舒緩我的壓力。記得自己有短時間壓力很大,於是我每天都走路上下班。單程我要走1個多小時,但走路的時候會有效的刺激我的思考能力,讓我腦子更清楚;而全身的運動也能釋放多餘的體力,讓自己晚上睡眠更好。相較於跑步,我自己更喜歡走路,這點也歡迎大家嘗試一下。
3.遊戲
對我而言還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打遊戲。現在在玩一款種菜遊戲,對對對,就是你們想到那種。壓力一大我就種種菜,給奶牛擠擠奶,想想自己就是農莊主,玩大概十五分鐘,覺得無趣了,神經放鬆了,然後就又投入到工作。
4.旅行
對我而言,減壓還有一種最好的方式(也是我最喜歡的方式)——旅行。我喜歡到世界各地的國家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風土人情,看看不同的異域風光。我的旅行某種程度而言是一種隨心所欲的生活,不設計目標,不設計行程。只是先選一個國家買票就走,呆膩了就換一個直到假期結束。在這期間,我不會去思考那些讓人煩心的瑣事,也不會去處理任何工作,甚至連手機和微信都不回。這段時間完全是我自己的,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每每經過這樣的旅行,我的精神和思想都像是充滿電以後,回來立刻能量滿滿。
最後,你需要的就是堅持。堅持運用這些方法和焦慮共處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你的心境變了,你的專注力提高了,你也能和你的焦慮愉快的相處,共同的生活了。
回覆列表
我們通常能夠籠統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而焦慮,比如即將到來的面試讓我們焦慮。這足以證明你屬於現實焦慮。
但是不足的是,你不知道做什麼來緩解焦慮。透過歸納各種引起焦慮的事件,心理學家認為,引起焦慮的主要因素是“害怕被別人評價”,比如我們會害怕在公共場所演講,因為我們擔心自己會出醜,別人會覺著我這個人真差勁。
如果沒人看見我的演講,我的焦慮迅速消失。明白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做下面這些工作。 既然我們擔心自己會出醜,我們就要預想好出醜以後應當做的補救措施。
“補救”的觀念非常重要,完美傾向強烈的個體無法理解“補救的觀念”,他們覺得既然已經出醜,補救也無法挽回形象,所以完美傾向的人會更加焦慮。為了減輕焦慮情緒,也為了在將來遇到同樣事情的時候不會再焦慮,你應該儘快開始預想補救措施,比如你要參加辯論賽了,非常焦慮,你要預想自己會出什麼樣的錯誤,自己可以怎樣彌補。
透過這種活動,你一方面會慢慢理解“錯誤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因而你也不會過於害怕犯錯,另一方面,一旦你真的犯錯,你也不會非常慌亂,因為你為此做過準備。
以事件為中心指的是你面臨一個挑戰的時候,是首先考慮自己自己的情緒還是首先考慮這個挑戰本身,前者叫做以自我為中心的策略。還拿面試的例子來說,你感受到了焦慮,如果你要以自我為中心,你就要想辦法逃避焦慮,你可能會去找心理諮詢師學習放鬆技術;如果你是以事件為中心,你要為面試做全面的準備。
研究證明,以事件為中心雖然一開始會感到焦慮,但是一旦你開始準備,你的焦慮就會迅速下降,所以,不要被焦慮情緒嚇到,忍受一下焦慮,接著為將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適當的選擇以自我為中心的策略:當飛機被劫持,那些剛剛接受過放鬆訓練的乘客感覺到了較少的焦慮。這是研究者和美國FBI一起做過的研究。放鬆技術是一種自我中心策略,它雖然無助於你解決當前的困境,但可以有效的轉移你的注意力,使你暫時忘記當前的焦慮。
我們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才能有效解決焦慮。研究發現,當我們面臨的事件沒辦法解決的時候,比如親人喪失,我們最好是採用自我為中心的策略,你可以出去散步、可以找人談心、可以做很多與這位親人無關的事情。
研究者邀請大學生做實驗,他們告訴第一組大學生說:“你必須赤手抓住小白鼠,然後用注射器抽他們的血”;告訴第二組大學生說:你可以帶上手套抓住小白鼠。並沒有告訴他們還要抽血。顯然,第一組大學生會感覺到焦慮,當他們真正來到實驗室的時候,發現他們要抽血的小白鼠是橡膠做的,他們哈哈大笑,並認為這非常幽默。
而第二組大學生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好笑。這個實驗本來是為了解釋人為什麼會笑(壓力有助於我們對幽默的感受)。實際上我們在我們焦慮的時候看一些幽默片可以有效的釋放我們的焦慮,如果你本身是一個幽默的人,嘗試在跟人交流的時候表現出來。
佛家講無欲則剛,指的是當你心中沒有慾望你就變得內心強大。在心理學上也得到了印證。比如,你要參加相親,你在和對方見面之前你會感覺非常焦慮,那是因為你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這是你自己的期望。
在見面以後,你發現他並不是你想要的那種型別,你的焦慮就消除了,因為你並不想和他建立什麼關係了。適當的降低你的期望有助於減輕焦慮,在每月發獎金的時候,不要覺得你一定會拿超出你的應得的錢。
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焦慮症的預防方法。所謂有氧健身運動,是指開展一些運動強度不算大、運動量適中、運動中心率不過快、運動後感微汗和舒適的運動專案,最常見的專案如快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以及打羽毛球、門球、練健身操、廣播操、太極拳、跳舞等運動。 這是比較常見的焦慮症的預防方法。
這一方法即指在出現輕微焦慮時,自己就要有意識的去調整。這是一種比較常用且有效的焦慮症的預防方法。當你出現焦慮時,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這是焦慮心理,要正視它,不要用自認為合理的其他理由來掩飾它的存在。
其次要樹立起消除焦慮心理的信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運用注意力轉移的原理,及時消除焦慮。當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時,心理上產生的新的體驗有可能驅逐和取代焦慮心理。 上面介紹了焦慮症的緩解方法,希望患者朋友有幫助。但焦慮症症狀一旦出現嚴重的情況時,一定要抓緊時間治療,不要耽誤。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洩,發洩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你認為的小事對別人來說可能非常重要。當你試圖透過這些來製造正能量,緩解緊張氣氛的時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對別人來說很重要的事情。你應該進入到對方的思維模式中。對於焦慮的人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事。想要幫助他們,要試著從同理的角度出發,理解往往比勸導更有效。 要知道,焦慮和恐慌的原因就是沒法冷靜下來,所以說這種話基本上是廢話,起不到任何作用。對大多數人來說讓自己冷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別提有焦慮症的人了。
語言並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同焦慮的人一起做點事或許才能幫他們減輕症狀。與其瞎勸人,不如陪他們去做瑜伽、去散步、或去聽音樂會,這些幫助都會更實際。 焦慮的人在面對恐懼時,你越對他們嚴厲,他們的內心就越脆弱。沒人會無緣無故焦慮,告訴他們‘忍忍吧’是沒用的,關鍵是要和他們產生共鳴。
那種感覺真得很恐怖“或”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等,說這些有感情的話可以幫助焦慮的人冷靜下來。 對有焦慮情緒的人來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句話根本沒用,因為沒人會相信。安慰或許在短期內有點用處,但很快又會恢復到之前的焦慮情緒中。
“與其告訴他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不如真正幫他們做點事,讓他們看到一點”好起來“的希望。 有人向我們訴說自己焦慮時,我們很可能拿自己作比較。Bea建議最好不要相互渲染這種悲觀情緒,這樣只會讓情況更糟。
如果不能控制情緒,最好還是不要介入到這種悲觀的氛圍中。研究指出,壓力是一種會傳染的情緒。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近期研究發現,甚至是嬰兒,也能從媽媽那裡接收到負面情緒。 大部分人認為如果喝點酒,則可以減少焦慮感。然而,這樣做的危險卻是一旦開始”借酒消愁“,往往不僅是情緒陷入困境,連身體也受到損傷了。
所以這麼不健康的提議就不要對朋友說了。研究發現,酒裡的成分會強化焦慮感,所以如果你的朋友焦慮,就更要讓他遠離酒精。 當自己的摯愛長期遭受焦慮痛苦時,我們會認為自己有責任,是自己的錯。焦慮及擔憂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不是一件事引起的。
我們要接受無法控制他人情緒的現實,否則受挫感會更強。讓你的摯愛之人知道你會一直在旁支援他,幫助他一起克服焦慮時,他們會更有力量。自責是沒用的,堅定而始終站在摯愛的人身邊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