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明愛國請勿犬吠
-
2 # 紅心正紅
轟炸機——顧名思義,主要以轟炸為目的,其攜彈量多少,飛行距離等因素。炮塔一般分為人力操作和動力裝置驅動,也可遙控。
如果二戰轟炸機裝上15個炮塔,那轟炸機的外型結構將增大,重量更是加重,勢必造成載重過大而失去轟炸機的實際意義。再者,轟炸機的飛行速度不佔優勢,過多的炮塔將減緩它的飛行速度。
-
3 # HE觀察
二戰時代的轟炸機,都配備有不同形式的自衛武器,一般來說,單發和雙發發動機的自衛火力較弱,相對容易被擊落,但美華人的四發重型轟炸機,主要是B-17和B-24(B-29登場太晚,而且當時日本航空兵也已經遭到重創),相當難以對付,德國空軍有切身感受,很多在東線戰績彪炳的王牌甚至超級王牌飛行員,都在攻擊美國轟炸機群的行動中殞命。
B-17和B-24飛行在高空,本身重點部位還有裝甲防護,西線的高空空戰與東線的低空空戰完全不同,即便是前期沒有P-38/47/51戰鬥機護航的時候,德國空軍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對付美軍重型轟炸機的箱型編隊,美軍的對德轟炸不僅摧毀了德國工業基礎,而且也持續的消耗了德國空軍實力,大批德國飛行員在這種高消耗空戰中損失掉。
美軍重型轟炸機均配備有多挺12.7毫米重機槍,隨著戰爭的繼續,其改進型號自衛火力變得越來越強,甚至出現了專門空中炮艇,加裝大量裝甲和機槍,專門對付德軍戰鬥機,嚴格的箱型編隊戰術,互相掩護形成嚴密的火網,德軍戰鬥機一旦進入火網,幾乎難逃一死,德國空軍的首要任務,就是打散美軍轟炸機的編隊,就像鯊魚和海豚衝散沙丁魚群后才好下手,不過,美軍轟炸機的火力可不是沙丁魚可比的。
動用ME-110等雙發戰鬥機發射210毫米航空火箭彈、戰鬥機在美軍轟炸機群上訪投擲250公斤定時引信炸彈、多架戰鬥機編隊火力全開衝擊美軍轟炸機群,等等等等,這些戰術都用上了,但效果依然不佳,為了對付綿密的轟炸機自衛火力,德軍FW-190戰鬥機加裝裝甲,使用威力更大的MK-108式30毫米機炮,導致其機動性變差,但效果還是不行,反而需要ME-109戰鬥機護航,加裝的裝甲也難以阻擋美軍的12.7毫米航空機槍。
總的來說,德軍戰鬥機一直沒找到好辦法對付美軍轟炸機群,最容易下手的目標,還是那些落單的轟炸機,至於組織嚴密的轟炸機群,德軍戰鬥機每次攔截都需要莫大勇氣,仔細看二戰德軍戰鬥機王牌,會發現他們絕大部分戰績都是在東線取得的,含金量並不高,一旦調往東線,很多王牌都死於美軍轟炸機自衛火力或者被護航戰鬥機擊落,即便僥倖活到戰爭結束,其戰績也根本沒法與東線相比,在西線的戰機,尤其是擊落美軍轟炸機的含金量更高。
-
4 # 國平軍史
轟炸機,就是載彈的老母雞,儘管飛得比較遠,但卻飛不快,所以空中遭遇戰鬥機時,就只有捱揍的份,一般執行轟炸任務時,都需要己方戰鬥機全程掩護。
二戰時期的轟炸機,為了對付空中戰鬥機的打擊,都裝備有航空機槍,有的裝有電動或液壓傳動航空炮塔,但要擊中空中機動靈活的戰鬥機,卻仍然比較困難。
轟炸機上裝備的航空機槍和機炮,純碎屬於自衛型武器,不具備主動進攻打擊戰鬥機的能力,需要被動地等到戰鬥機進入機槍或機炮的有效射程內才能開火,因此屬於自衛還擊型,在和戰鬥機的對壘中,轟炸機不具備主動性,就顯得非常被動。
但戰鬥機一定會採取爬高俯衝的進攻方式,這是對付轟炸機最有效的打擊手段,居高臨下有機槍或機炮直接打爆轟炸機,最起碼擊傷轟炸機,讓其執行轟炸的任務大打折扣。
吃了戰鬥機大虧的轟炸機,竟然在機身頂部都裝備了機槍或機炮,用來對付居高臨下俯衝攻擊的戰鬥機,但似乎效果依然欠佳,關鍵原因應該還是和轟炸機的笨重不便機動等因素有關。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時,一般都是帶足航空炸彈,所以飛行速度慢,即便如題所示,裝上15個炮塔,密密麻麻地成了刺蝟一般,勢必導致機體重量大增。
如此這般,在不更換髮動機的前提下,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將大幅銳減,笨上加笨的轟炸機,要想打贏輕巧快捷的戰鬥機,無疑於天方夜譚。
綜上,作為對地轟炸的機種,轟炸機還是以本來面目為佳,本身飛行速度慢,不適合空戰,需要戰鬥機護航,這是由其作戰性質所致。
轟炸機,沒有必要為了戰勝戰鬥機,而密密麻麻地裝上一大堆炮塔,從而人為地增加了機體重量,非旦戰勝不了直升機,相反其飛行品性卻大為下降,顯然此舉,是得不償失的。
-
5 # BC幸福一哥
二戰時代的轟炸機,都配備有不同形式的自衛武器,一般來說,單發和雙發發動機的自衛火力較弱,相對容易被擊落,但美華人的四發重型轟炸機,主要是B-17和B-24(B-29登場太晚,而且當時日本航空兵也已經遭到重創),相當難以對付,德國空軍有切身感受,很多在東線戰績彪炳的王牌甚至超級王牌飛行員,都在攻擊美國轟炸機群的行動中殞命。
B-17和B-24飛行在高空,本身重點部位還有裝甲防護,西線的高空空戰與東線的低空空戰完全不同,即便是前期沒有P-38/47/51戰鬥機護航的時候,德國空軍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對付美軍重型轟炸機的箱型編隊,美軍的對德轟炸不僅摧毀了德國工業基礎,而且也持續的消耗了德國空軍實力,大批德國飛行員在這種高消耗空戰中損失掉。
美軍重型轟炸機均配備有多挺12.7毫米重機槍,隨著戰爭的繼續,其改進型號自衛火力變得越來越強,甚至出現了專門空中炮艇,加裝大量裝甲和機槍,專門對付德軍戰鬥機,嚴格的箱型編隊戰術,互相掩護形成嚴密的火網,德軍戰鬥機一旦進入火網,幾乎難逃一死,德國空軍的首要任務,就是打散美軍轟炸機的編隊,就像鯊魚和海豚衝散沙丁魚群后才好下手,不過,美軍轟炸機的火力可不是沙丁魚可比的。
動用ME-110等雙發戰鬥機發射210毫米航空火箭彈、戰鬥機在美軍轟炸機群上訪投擲250公斤定時引信炸彈、多架戰鬥機編隊火力全開衝擊美軍轟炸機群,等等等等,這些戰術都用上了,但效果依然不佳,為了對付綿密的轟炸機自衛火力,德軍FW-190戰鬥機加裝裝甲,使用威力更大的MK-108式30毫米機炮,導致其機動性變差,但效果還是不行,反而需要ME-109戰鬥機護航,加裝的裝甲也難以阻擋美軍的12.7毫米航空機槍。
總的來說,德軍戰鬥機一直沒找到好辦法對付美軍轟炸機群,最容易下手的目標,還是那些落單的轟炸機,至於組織嚴密的轟炸機群,德軍戰鬥機每次攔截都需要莫大勇氣,仔細看二戰德軍戰鬥機王牌,會發現他們絕大部分戰績都是在東線取得的,含金量並不高,一旦調往東線,很多王牌都死於美軍轟炸機自衛火力或者被護航戰鬥機擊落,即便僥倖活到戰爭結束,其戰績也根本沒法與東線相比,在西線的戰機,尤其是擊落美軍轟炸機的含金量更高。
-
6 # 重大現場
美軍表示:小夥子,你很有思想,但是誰說我當年沒嘗試過!
【題主設想的場景】
其實在1942年的時候,美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當時一種基於B-17轟炸機研發的專業護航轟炸機,YB-40應運而生。也就是利用大量機槍,不攜帶炸彈,來外機群護航。該機最多時候裝載了16挺.50機槍,加上彈藥,大約5噸重。已經比當時B-17F型最大載彈量還要多。同時增壓換髮型的B-17還沒有完全出現、更大的B-29其實更不需要這樣的護航進行,因此只能作罷。
【彈藥和供彈機構是死重,不是炸彈丟完就完事了】
YB-40最大的悲哀在於,滿載的時候跟不上載彈的B-17編隊,等別人投彈完畢後,它又只能在編隊末尾慢騰騰的返航,根本起不到護航的作用。更被說什麼戰果了,因此1943年該計劃就放棄了。護航任務還是交給P-51這類專業護航機來完成吧。不過,YB-40上面的遙控炮塔倒是非常不錯的升級備件,以後的B-17和B-29都有使用。
【少見的YB-40護航機的彩色照片】
其實改裝轟炸機加裝炮塔,跟讓坦克多裝炮塔一樣的道理。當你增強了火力之後,必然會影響機動性和防護能力。更關鍵的一點,天空中作戰是一種三維空間的作戰,在沒有雷達的時代,完全靠著乘員目視來搜尋目標,還要操作機槍掃射,已經是極為挑戰性的工作,更不要說要操作多挺機槍作戰。所以,單純靠著堆疊炮塔,是無法起到攔截戰鬥機的作用。
德軍後來也知道如何對付這類的“火刺蝟”,一般從機群底部或者爬高俯衝的戰術來繞過火力密集區,所以單純靠著增加炮塔,是沒有辦法對抗更靈活的戰鬥機的。
-
7 # 科技探索隊長
國網路友也在爭論這個問題。我專門查了很多資料,發現,結果往往會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
不錯,二戰時期是多炮塔的時代,尤其軍艦上就是如此,二戰時期的飛機空戰靠的也是機炮,按說轟炸機上有那麼多的機炮,應該佔上風才對嘛?畢竟戰鬥機上的機炮通常是朝前的,射界遠不如轟炸機開闊。
然而,二戰時期沒有導彈等制導武器,飛機的機動效能也很重要,速度、加速度、轉彎半徑等等,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似乎戰鬥機又佔上風,畢竟,射界開闊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打中,畢竟敵機是在不停飛的,機炮由人來操作,面對那麼快的目標,人能瞄準嗎?
結論是,一架轟炸機對一架戰鬥機的時候,轟炸機通常會被幹掉。 轟炸機不僅依靠各自的機槍,而且互相依靠對方進行防禦,所以,當轟炸機組成編隊的時候,威力很大,單打獨鬥就不行了。戰鬥機對轟炸機的戰術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拆散編隊,或者把轟炸機和編隊分開,這樣就可以自己處理了。 一架單獨的轟炸機通常維持不了多久。
國網路友指出,二戰時期裝甲很薄的日本空軍Ki-43在與B-24的衝突中佔了上風,如果日軍出動裝備更好的A6MS或P-51HS對付B-17肯定會更好,不過B-17似乎比B-24更難對付。
然而,當二戰時期的轟炸機組成編隊的時候,戰鬥機要想擊落它們,就非常困難了,因為那麼多的炮塔,只要編隊合理,一旦戰鬥機從某個方向接近的時候,多架轟炸機上的機炮可以同時開火,戰鬥機依靠機動性規避的難度就很大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對一,戰鬥機勝;編隊對編隊,轟炸機勝。在實戰中,兩種情況都可能發生。
-
8 # 上海裝修小張
轟炸機不管裝多少槍炮武裝的再堅固 在戰鬥力面前都是脆弱的 因為轟炸機的設計就是為處理地面目標而生的 重點是載彈量和航程 在戰鬥力面前缺乏機動性 然而在沒有導彈的年代 空戰中的機動性意味決定著生死 轟炸機和戰鬥力的對決就猶如古代伸著重甲的歐洲重騎兵和身著皮夾的蒙古騎兵對決一樣 想追追不到 想打打不著 在你最虛弱的時候 對手才會攻擊你 同理戰鬥力會攻擊轟炸機的死角 轟炸機速度慢 還要保持編隊飛行 相當於逃命的羊群 戰鬥力一招不得手會迅速脫離 然後找準位置 繼續攻擊轟炸機的死角 戰鬥的主動權永遠在戰鬥力手裡
不過以後量子雷達小型化和大型飛機隱形貨可能是答應轟炸機的春天 在電子裝置比戰鬥力更先進的時候 隱身轟炸機了攜帶射程更遠機動效能更強 更難拜託的重型超遠端抗干擾空對空導彈 做到先敵發現 先敵攻擊 先敵摧毀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9 # 嘯鷹評
二戰時期,轟炸機因為戰鬥機的襲擊苦不堪言,那麼如果給轟炸機安上大量的機槍炮塔,能否緩解這個問題呢,實際上美國在這方面做過大量的探索,比如說yb40/yb49,裝備了三四十門老乾媽,
可以說是字面意思上的武裝到了牙齒,理論上來說這種護航戰鬥機可以說是完美的,但是實際上,美國發現這種思路完全不成立,轟炸機在投彈以後可以,質量大大降低,飛行速度能快很多,而這種護航轟炸機則因為他這些機槍都是拋棄不掉的重量,所以說又得慢慢騰騰的飛。
除此以外,雖然說他也有大量的機槍等武器裝備,但是,戰鬥機也不是傻子,他非得衝著你防護最完善的角度充滿,不會找一個薄弱環節?
所以說這種思路被pass掉了,透過大量實踐證明,轟炸機保護自己的最佳途徑就是盒子 大量轟炸機,排成儘可能緊密的一個長方體,除了最外層的,任何打算攻擊最內層的轟炸機的戰鬥機都會遭受多達兩打以上機槍的攻擊。
所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德軍飛行員看到這些轟炸機,那基本都是繞道走的,
而紅的你真正能夠保護自己的方式也就兩種,第一種盒子第二種速度。
指望依靠自己的對面會找盲區。
指望依靠護航戰鬥機的,呵呵。相信我,一群戰鬥機更大的職業是在擊落敵方戰鬥機上面,畢竟保護轟炸機可沒有功勳。
-
10 # 紅色手電筒
美軍在二戰期間的4發重型轟炸機,一般都會有近10挺.50機槍,用自身的防禦機槍飛機自身可以組成一個防禦圈,而且當時的轟炸機都是大編隊出動,幾十架轟炸機排成一個整齊的箱子,不單是自身的自衛機槍,同時轟炸機之間的自衛機槍也相互掩護,形成一個環形火力圈。
在二戰開始前,由於當時的轟炸機本身速度快,而且又具備了強大的自衛火力,當時的幾個空軍強國都認為,單純使用重型轟炸機利用自身的火力就可以保證自身的安全,用不著使用戰鬥機護航。
但是二戰的戰爭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戰鬥機護航的轟炸機,是無法應對對方的戰鬥機,在美軍1943年8月17日,第一次轟炸施魏因富特,被擊落60架,擊傷168架,而到了10月14日第二次轟炸施魏因富特,出動291架B17,被擊落60架,被擊傷138架,而德軍在10月14日,損失53架,損失飛行員29人。而且德軍損失的飛機大部分是被美軍護航機的戰果,但是讓盟軍的轟炸機進入德國境內後,由於護航飛機的燃油不夠只能返航,而這個時候德軍的戰鬥機就開始沉重打擊盟軍的轟炸機,原來有一個老電影叫孟菲斯美女號,就挺真實的反映了盟軍轟炸機飛行員的活動,如果是轟炸目標在德國境內,那麼就意味著這一趟任務凶多吉少。
盟軍的轟炸機通常是使用一種箱式隊形,30-40架飛機組成一個大箱子,相互之間的機槍可以組成交叉火力,對於德軍的戰鬥機來說,的確不好對付。這種隊形就是從海軍的艦艇編隊中借鑑而來的,就是用飛機的自衛火力來保護自己,這種做法在戰前盛行一時,甚至美軍認為依靠這種方式,轟炸機是可以依靠自身的火力戰勝攔截的戰鬥機。但是戰爭的實踐是給了這種看法一個大嘴巴,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損失慘重。
美軍的轟炸機編隊的確是自衛火力很強,但是如果編隊被打亂,有了轟炸機落單,那麼這架飛機就死定了。而德軍為了打破美軍的轟炸機編隊,也是用了各種辦法,包括使用火箭彈,在轟炸機的航線前方空投炸彈,只要打亂轟炸機的編隊,剩下的轟炸機就會被德軍的戰鬥機屠殺,編隊護航是借鑑了海軍的做法,但是轟炸機可不是戰列艦,皮糙肉厚有厚重的裝甲,儘管象B17,B29都有10挺.50機槍,但是面對德軍戰鬥機的機炮,也還是力不從心。
就算是再增加機槍炮塔,但是作為防禦火力也還是無法對付靈活的戰鬥機,機槍火力就像是地面的高炮,幾百發能打下來一架飛機就非常不錯了,但是在你打下來德軍的戰鬥機以前,你早就被反覆攻擊了。
在美軍獲得P51遠端戰鬥機以前,盟軍對於德國的戰略轟炸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無論是美軍的B17還是英國的蘭開斯特,這種4發重型轟炸機都是昂貴的武器,而且一架飛機上就有十多個人,被擊落一架就可謂是損失嚴重。而美軍轟炸機部隊的傷亡率甚至高於步兵部隊,就像前邊說的那部老電影裡邊反映的那樣,能夠完成25次轟炸任務的機組,孟菲斯美女是第一個。
從1940年5月16日英軍開始轟炸德國西部工業設施開始到1945年4月16日,在將近5年中美英盟軍對於德國的戰略轟炸,出動飛機400萬架次,投彈245萬噸,盟軍損失飛機4萬架,付出的代價並不輕。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沒有先進火控和自動瞄準射擊系統,轟炸機的炮塔基本上只能自衛,而且命中率堪憂。如果轟炸機不是專注於轟炸,戰鬥機完全可以不去管轟炸機,轟炸機無論如何追不上戰鬥機。所以說,轟炸機的炮塔只能用於自衛,如果戰鬥機不來強攻,轟炸機再多的炮塔也是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