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嵐46
-
2 # 青末未藍
10歲才來關注這個問題時間上確實有一點晚。但是孩子人生路還很長,從成長的角度來說不斷的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還是很有意義的。
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應該怎麼做。孩子只能憑天性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他可能不會意識到任性的做法會影響其他人。如果,沒有約束,或者是每次撒潑胡鬧都得到了他想要的,那他自然的會認為這是生存的法則,因此繼續用那些已經證明有用的方法處事也就很正常了。
所以說白了,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其實就只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定好規則,沒有嚴格監督,沒有認真執行。 大人的世界其實也一樣,因為大家都想自由,因此有了法律,有了規則。這樣在限定的範圍內,大家才能各自獲得最大的自由。 有了法律基礎之後,要的是嚴格監督,否則也是一紙空文。 世界上很多文明的地方,並不一定是人的素質有差異,其實是執法嚴格而已。 再次則是有明確的有威懾力的獎懲。
在即使在規則執行階段,最重要的一點其實也是共同遵守。如果家裡的規則都是針對孩子一個人,那他自然也不會信服。任何規矩,首先自己做到,這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榜樣。
我作為孩子的爸爸,一直都堅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才能去要求孩子。而在我的教育實踐中也發現,如果能夠以身作則,那麼孩子不僅僅是學到了規則。同時家長的威信也得到了樹立。孩子會更講道理,更親近家長。 因此,堅持規則,也要做到以身作則。 你們覺得呢?
-
3 # 子謙媽媽育兒經
某天,約朋友帶上孩子去遊樂場玩,朋友發愁的說,那個地方,她不能去。遊樂場不能去?
為什麼?朋友悠悠的說,每次帶孩子去遊樂園玩,她家孩子不把遊樂場裡的專案玩遍是不會跟她回家的,不讓她玩,就又哭又鬧,坐地上不起來,耍賴!
想必有些家長也會遇到這樣的困擾,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賴沒有辦法,只能一次次的妥協,以此換來她的片刻安靜。你總是由著他的性子,長此下去,孩子可能就讓你這麼毀了。
經調查,在孩子小的時候事事隨著他,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那麼在他長大後,面對一系列的事情時,他不會主動地去解決,也沒有耐心去解決,並且性格比較暴躁,自私。
那麼,面對孩子的在這個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建議,在出門前先商量好,出去玩看到好玩的不能任著自己的性子,想玩哪個就哪個,只能玩一樣,或者兩樣(事先約定好),孩子同意後再出門。
到了遊樂場,看到那麼多好玩的,孩子肯定很興奮,會忘了出門前事先約定好的,那麼再他要玩的時候,就提醒他只能玩一樣,讓他認真的選,這樣一粒可以鍛鍊孩子的選擇能力,知道自己更喜歡什麼。二來,也鍛鍊孩子的自律,世界上好東西有很多,但不可能所有都去擁有,學會在面對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時,能夠約束自己,這樣,長大後也不會輕易被誘惑。
記得有一次,我和子謙也是這樣,事先約好玩一個,結果去了之後他兩個都想玩。我就告訴他,世界好玩的有很多,媽媽能力有限,我們見一個愛一個,都玩遍,我們只能選一個,下次來了再晚別的。他不高興,蹲到地上垂著眼睛,看著難過的樣子,我很心疼,想妥協一次,可又擔心這樣以後,他會一直這樣。於是苦口婆心的和他說了好多,最後他很不捨得選了一個,但在玩的時候還是很開心。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個我還是有發言權的。我親自見證,見證了我兒子的這一過程。它是一個時間段。可能是一兩年。孩子到了超市裡見啥拿啥。不給買就坐著不走。他的那些東西很多都不是必需品。可能買回家他就不要了。但是在超市裡,你拉不回他去。也見過很多家長,用暴力來制止這一行為。效果很尷尬。說白了就是很丟人。旁觀者都是斜著眼睛觀看。那言外之意就是連這都捨不得買,在公共場合打孩子。還有的就直接勸:給孩子買唄,能花多少錢?問題不是這一次花多少錢,下一次下下一次怎麼辦?這時我們最好讓孩子選擇,比如我們今天只能買三件,你讓他選擇其中三件。一般情況下,小孩會妥協,會從一大堆裡面找出他更喜歡的三兩樣。如小孩不妥協的話。當眾買下來。出了超市你就經常跟他抱怨錢沒有了。所以我們不能出去玩。因為錢花光了,所以不能吃肯德基……即使是這樣,孩子還不改變。那你就咬著牙堅持,或者儘量不帶她去超市因為這一段時間不會很長。孩子很快會懂事。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他會教孩子將來變得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