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設玻璃溫室大棚
-
2 # 三農開拓者
岩棉栽培是以岩棉為植物生長基質的無土栽培技術。岩棉作為工業原材料有容重小,孔隙大,具有很好的通氣性和保水性的特點,再加上岩棉生產過程中高溫處理以後會呈無菌狀態,所以成為無土栽培中深受歡迎的栽培基質之一。
但在中國的國情下,使用岩棉作為基質栽培的生產成本過高,並且岩棉栽培以後不能迴圈使用只能填埋,會產生環境汙染,因此近年來除了引進裝置之外,中國產化岩棉生產設施仍不多,發展的比較緩慢。
適合中國國情的是有機基質栽培技術,也就是利用當地的廢物資源經過生物有機處理後代替土壤栽培,材料遍地都是。並且成本低,技術管理要求不高,並且能夠解決廢物二次汙染。
-
3 # 九筆念思
1、缺乏管理和岩棉種植技術,制約了岩棉栽培的推廣 現代的園藝設施應有現代化的園藝栽培技術與之配套,才能充分發揮先進設施和優良品種的增產潛力。岩棉種植中的核心技術是水分管理(Water Management)和養分管理(Nutrition Management),這是一套精確的管理技術,通過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根系的生長,實現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達到控制收穫時間和產量的目的。但國內與進口農用岩棉成套引進的這項技術並沒有真正掌握。除此之外,建設單位缺乏現代化管理技術,在環境控制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止技術等方面與國外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2、產量不高是限制效益的最主要因素 岩棉種植的產量不高是這一技術推廣的主要障礙。與荷蘭、日本岩棉種植的西紅柿50~80 Kg/m²,黃瓜40~50Kg/m²相比,中國岩棉種植的西紅柿產量18~22Kg/m²,黃瓜24~30Kg/m²,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原因。 分析產量的差距,除了上述原因,當前普遍流行的節約成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量的提高。這種思想提倡低產、低收、低成本;認為增加的成本投入,不僅耗資大,而且給回收造成壓力。因此,這種觀點不僅影響了溫室整體效益的發揮,先進技術的推廣,而且前期就決定了它不僅不能節省費用,無法增加收益。
-
4 # 阿凡剔
岩棉具有很好的透氣性和保水性,經過1600℃的高溫提煉,無菌、無汙染,因此是歐洲主要的無土栽培的基質。工業岩棉和農用岩棉,他們的使用功能不同,在原料選用,加工工藝,內部結構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差別,因此生產栽培中強調使用專業的農用岩棉,反對用工業岩棉代替。
1、物 理 性 質 農用岩棉是由約60%玄武岩、20%焦碳、20%石灰石加上少量鍊鐵後的礦渣經高溫熔融、抽絲,最後紡織、壓縮成特定密度後再裁剪而成。在紡織過程中加入了一種具有表面親水作用的黏結劑,能保持岩棉浸水後長時間不變形,而且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工業岩棉只是加入一般的黏結劑,不能保證長久使用後不變形和孔隙率不變,沒有任何新增劑,親水性不如農業岩棉。 與工業岩棉80~150k/cm3的容重相比,農用岩棉容重較小,一般在60~80kg/cm3之間,因此其孔隙率更高,其中3%體積的纖維和97%體積的孔隙。
2、內 部 結 構 農用岩棉採用擺錘式加工方式,纖維緊密,呈波浪式交織在一起,纖維的分佈有水平式、垂直式和立體網狀結構,即使水平式和垂直式的纖維也無法一層一層剝離。纖維均勻地分佈,有利於根系的延伸和生長,保證作物的均勻生長;工業岩棉由四輥離心機採用離心的方式加工而成,纖維多呈水平片狀,分佈不均勻,並且片層之間的間隙較大,根系只能在片層縫隙中生長,無法蔓延至所有岩棉的生長空間,因而使用工業岩棉,不僅使根系不舒展,而且造成水分和養分浪費,作物產量低下。
3、化學性質 岩棉的化學性質一般呈鹼性,農用岩棉經過酸性營養液浸泡後能調整pH值,但工業岩棉用酸性營養液浸泡後pH值調整不大,鹼性基質對幼苗時期的毒害作用很大。工業岩棉種植的幼苗,葉邊呈圓形,葉片與同時期的農用岩棉相比很小,是很明顯的病態弱苗。該對比試驗在蘇州西山國家現代溫室種植園區首次報導,此外,上海農科院也作過反覆的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
4、商 品 性 農用岩棉的主要成分玄武岩含量較高,呈灰綠色;根據種植的需要,農用岩棉出廠時被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形狀,育苗塞為育苗期使用,中間有眼,可直接播種,有的沒有眼可作花卉扦插使用;生長塊四周包裹一層PVC,防止水分蒸發和根系蔓延到另一個生長塊內,為育苗和成苗的中間過渡生長環境;生長條為最終成苗生長使用,外面完全包裝一層外白、內黑的PVC塑料層,防止水分不過分蒸發,並保持根部適當的溫度,熱帶地區可以不加塑料外包裝,加大蒸發量以降低根部的溫度,大部分地區使用時有外包裝,防止藻類和病菌的滋生。因此農用岩棉是適合農作物生長的一種特殊岩棉,不可以簡單被工業保溫和隔音岩棉所取代。工業岩棉由於玄武岩含量較低呈黃色,出廠時只有條狀產品,沒有任何外包裝,沒有生長塊和育苗塞等多樣的形式,沒有針對農業生產的商品化產品。
存在問題
中國當前岩棉種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管理和岩棉種植技術,制約了岩棉栽培的推廣 現代的園藝設施應有現代化的園藝栽培技術與之配套,才能充分發揮先進設施和優良品種的增產潛力。岩棉種植中的核心技術是水分管理(Water Management)和養分管理(Nutrition Management),這是一套精確的管理技術,通過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根系的生長,實現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達到控制收穫時間和產量的目的。但國內與進口農用岩棉成套引進的這項技術並沒有真正掌握。除此之外,建設單位缺乏現代化管理技術,在環境控制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止技術等方面與國外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2、產量不高是限制效益的最主要因素 岩棉種植的產量不高是這一技術推廣的主要障礙。與荷蘭、日本岩棉種植的西紅柿50~80 Kg/m2,黃瓜40~50Kg/m2相比,中國岩棉種植的西紅柿產量18~22Kg/m2,黃瓜24~30Kg/m2,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原因。 分析產量的差距,除了上述原因,當前普遍流行的節約成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量的提高。這種思想提倡低產、低收、低成本;認為增加的成本投入,不僅耗資大,而且給回收造成壓力。因此,這種觀點不僅影響了溫室整體效益的發揮,先進技術的推廣,而且前期就決定了它不僅不能節省費用,無法增加收益。
回覆列表
成本不算高,岩棉栽培法是用岩棉塊作基質,將蔬菜種植在岩棉的種植孔內。
岩棉是一種用多種岩石熔融在一起,噴成絲狀冷卻後粘合而成的疏鬆多孔、可成型的固體基質。一般將岩棉切成一定大小的塊狀,外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形似一枕頭袋塊狀。種植時,將薄膜切開一小穴,種上帶苗塊的小苗,並滴入營養液,植株即可紮根入其中吸收養分和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