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3559852203

      盛夏平菇出菇期袋中溫度,袋內和袋外溫度以23-26℃最好。  出菇場地選擇  1.袋栽平菇可以在室內也可在室外進行出菇。  (1)室內出菇:一般可用空閒的房屋,要求通風換氣好,保溫保溼效能良好和光線較充足的房子。最好是坐北朝南的房間,利於通風換氣,冬季還可提高室內溫度。  (2)室外出菇:一般採用地上或半地下式塑膠地棚,尤以半地下式塑膠地棚為好。因為半地下式塑膠棚保溫保溼好,有利於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半地下式,一般是深1米、寬3.5~4米、長8~12米,用竹竿或木棍搭棚,棚高以人能直立行走進行管理即可,棚架搭好後,先覆草簾後蓋塑膠布,在出菇期可向草簾噴水以保持溼度。棚內用直徑1.5~2釐米粗的竹竿搭架子,架高以能放10~12層菌袋的高度為宜。整個架子可分隔為3~4檔,每檔可放3~4層菌袋,兩排架子之間相距0.7~1米,為了加強通風換氣,棚內可設拔風筒,塑膠棚的兩邊兩排架子之間可挖深15~20釐米、寬10釐米的淺溝作為通氣道,用以排除棚內二氧化碳。  2.出菇的方式  (1)解開袋口將兩頭多餘的塑膠薄膜外翻或剪去,讓兩頭菌塊全部暴露在潮溼的空氣中,使其出菇,為保持菌袋內的溼度,一般多采用兩頭出菇的方法。  (2)大規模出菇模式:  ①兩頭出菇一般商品性較好,規模大時多選用定位出菇,不解袋口,料面用小刀割出小孔。  ②陽畦地下出菇,產量高但菇型偏大,應適當多采嫩菇。  出菇期的管理  菌袋生長期間,培養室溼度應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溼度60%~70%,光線較暗,透氣性較好的條件下,高溫型和中溫型平菇料袋一般20~25天,低溫平菇30~35天,菌絲即可長滿整個料袋,當部分料袋出現子實體原基時,即可適時轉入出菇期管理。  1.注意水分管理  平菇子實體含有90%以上的水分,水分管理是出菇期的關鍵措施之一。出菇的場地要經常噴水,地棚排水溝內經常有水。出菇期始終使棚內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5%~90%,但必須注意不能直接往子實體原基和菇蕾上噴水,否則易引起爛菇。幼菇期可用噴霧器適當噴水。只要出菇棚內相對溼度保持好,菌袋就不會大量失水。而使之正常出菇,但如果在出1~2潮菇後,菌塊內水分低於60%時,可用補水器向袋內補水。  2.加強通風換氣  保持出菇場地空氣新鮮,低溼季節,中午噴水後進行通風換氣,氣溫高時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通風換氣要與保溼同時考慮。如與保溼發生矛盾時,必須以保溼為主,但溼度大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尤其在高溫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風換氣,一旦高溫、高溼不通氣,往往可以在一個晚上發生大量綠黴菌汙染。但通風換氣必須緩慢進行,避免讓風直接吹到菌體上,以免菇體失水過多,邊緣捲曲而外翻。  3.拉大溫差,刺激出菇  平菇屬變溫結實菇。在適宜溫度範圍內,溫差變動,能夠促進子實體分化。低溫平菇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必須在15℃~20℃範圍內才能正常進行,溫度過低,雖能出菇,但多產生畸形菇;溫度過高,則不能出菇。當溫度高於20℃以上,應加強通風和噴水等措施,以進行降溫,利用早晚氣溫低的規律加強通風換氣,以加大溫差。刺激其出菇。  4.增加光照  平菇菌絲體生長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實體時,卻需要足夠的散射光。光照是平菇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散射光可誘導原基形成的分化,有利於子實體正常發育,促使早熟多出菇。在黑暗的條件下,平菇原基很難形成。在光照不足時,原基數減少,柄細長,菌蓋小,色淺,畸形菇多。因此,菇棚、菇房必須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Sunny,以免把菇體曬死。利用地下室栽培平菇時,應每隔6~8米安裝一個40瓦燈泡,給予人工照明。  5.補充營養  平菇在出兩茬菇後,培養料內營養已感不足,為促使多出菇,可結合噴水給予補充營養,一般可用0.1%尿素+0.3%糖水。  6.採收與加工  在適宜的條件下,平菇從原基長成子實體需7~10天的時間。當平菇菌蓋邊緣內卷,尚未大量彈射孢子時及時採收。採收後可直接上市鮮銷,亦可按要求進行鹽漬加工。採菇後應清除菌塊上的菇腳和老菌絲,保持料面溼潤,繼續按菌絲培養期的要求進行管理,一週左右又可出現二期菇蕾,再按出菇期的要求管理,只要管理得當,一次栽培可採收4~6潮菇,生物率150%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玻璃杯塑膠蓋pc和pp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