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別範安成》是南朝文學家沈約創作的送別詩。此詩前四句寫少年離別之“易”,後四句寫老年離別之“難”,在離別的哀愁之中,還含有對人生進行反思的意味。 ①易:看得輕易。前期:來日重見之期。這兩句是說,他和範岫年輕時離別,那時都把來日重逢看得很容易。  ②衰暮:衰老之年。這兩句是說,我和你現在都已衰老,不應該再離別了。  ③這兩句是說,你不要認為眼前這一樽離別之酒不算什麼,恐怕明日離別之後就難得再有持杯共飲的機會了。  ④這是用戰國時張敏和高惠的故事。張敏和高惠是好朋友,當別後相思之時,張敏做夢去尋高惠,但行至中途迷失了道路。這兩句是說,我和你離別之後,即使也象古人那樣夢中尋訪,也將迷路,怎能安慰相思之情呢? 回想起來我們在少年時期,相聚的日子很多,把分別後的再相會看得很容易。誰能想到,今日相見俱已到了衰老之年,已不是昔日別離之時了。請不要說這一杯餞別之酒太微薄,太平淡,須知今日一別,恐怕今生今世難有把酒相逢的機會了。分別之後,即使在夢中也難以相見,那用什麼來聊慰你我一腔相思之情呢? 這是一首離別詩,當為沈約於蕭齊時期之作。送別物件是當時安成內史範岫。範安成,名範岫,字懋賓。他在蕭齊時曾為安成內史,故稱範安成。據史傳記載,沈約與範岫有相當深厚的交誼。他們兩人都是幼年喪父,身世相同,心性相通。劉宋時,他們共同受到安西將軍劉興宗的禮遇,沈約為參軍兼記室,範岫為主簿。入齊後,又都同遊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同在文惠太子的東宮以文才見引。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中國浙江省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徵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 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爭奪帝位的鬥爭中被殺沈約的少年時代家境貧困,他刻苦攻讀,博通群籍劉宋時代,任蔡興宗記室,人朝為尚書度支郎齊初,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家令,深見寵信後來又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為竟陵八友之一隆昌元年(494),出為東陽太守齊明帝蕭鸞即位,任五兵尚書,遷國子祭酒齊末,他積極參預蕭衍密謀代齊自立的活動,曾經為蕭衍擬定即位詔書蕭衍建立梁朝後,沈約被任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死後諡隱,故後人也稱他為隱侯沈約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碩望,深於世故,所以成為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沈約是講求聲律的永明體的創始人之一齊梁之際,漢語音韻學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沈約把同時人周發現的平上去入四聲用於詩的格律,歸納出了比較完整的詩歌聲律論,要求在詩歌中使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間隔運用,使音節錯綜和諧,即後世所謂調和平仄除了四聲說以外,他還提出了八病說,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律上的毛病八病這一名詞最早見於唐朝人的記載,因而有人懷疑沈約本人並沒有明確地提出過這一說法但據郭紹虞的考訂,認為唐朝人把八病說的首創者歸於沈約,應當是有根據的至於八病的具體內容,後人的解釋雖有不同,但大抵是詩歌聲律上的各種禁忌,其規定極為苛細,連沈約自己都不能做到,不過更重要的是,詩歌聲律論的提出,為五言律詩的正式形成開闢了通途,而且影響到駢體文,促使作者更加註意音節的鏗鏘優美他的存世之作,張溥輯為沈隱侯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沈約沈約  沈約是南北朝時期吳興武康人。他的父親曾擔任淮南太守,後來被南朝宋文帝殺害。宋文帝還下令把沈約的全家抄斬,沈約聽到了訊息,同母親連夜逃走了,躲過了一場災難,這時沈約只有十來歲。  後來,沈約母子二人開始了流浪的生活,他們東躲西藏,直到趕上朝廷大赦,才敢公開定居下來。他們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家裡生活十分貧苦,只是靠母親出去做活維持生活。  艱苦生活的磨鍊,使沈約形成了堅強的意志,他發憤讀書,立志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平日,他幫助母親做活,夜裡就專心讀書。有時讀書著了迷,連飯都顧不上吃了。他的母親很心疼兒子,怕沈約累壞了,就每天把油燈裡的油倒出來一些,這樣晚上一兩個時辰燈油用完了,燈就滅了。母親用這樣的辦法想讓沈約少看一些書,多休息一些。沈約很理解母親的心情,母親讓熄燈就熄燈。可是熄燈以後,他卻沒有休息,而是把白天所學的內容在心裡反覆地背誦複習,直到把文章背熟記牢才肯休息。第二天再學習新的課程,晚上再反覆誦記。  就這樣,由於他刻苦學習,通讀了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並研究了司馬遷、班固等史學家的歷史典籍,終於成為一名歷史上著名的學者、文學家。  後來,沈約被齊朝召進宮裡輔導文惠太子學習,兼任東宮的步兵校尉。由於沈約學識淵博,而且口才也很好。文惠太子非常喜歡聽他講歷史故事和天文地理知識,不論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都向他請教,文惠太子對沈約也很尊敬。  文惠太子有個習慣,就是早晨愛睡懶覺,有些大臣早晨來稟報政事,往往要等到中午才能見到他,有時遇到緊急的公務也往往被耽誤了。所以,大臣們對文惠太子很有意見。  沈約聽說這件事以後,有一天,就趁輔導太子學習的時候,把這件事跟太子說了,同時,還給太子講了許多歷史上由於帝王不理朝政而給國家帶來危害的事。文惠太子聽了,對沈約說:“讓我早起,這也好辦,我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故事,每次聽了收穫都很大,甚至忘記了疲勞。所以,我希望你早晨起來,先來見我,給我講些東西,我也就可以改掉早上睡懶覺的習慣了。”  沈約一生寫了很多書,其中《晉書》、《宋書》、《齊紀》、《梁高祖紀》、《宋文章志》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史學著作。沈約是中國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齊初,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家令,深見寵信。後來又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為“竟陵八友”之一。隆昌元年(494年),出為東陽太守。齊明帝蕭鸞即位,任五兵尚書,遷國子祭酒。齊末,他和範雲積極參預蕭衍密謀代齊自立的活動,蕭衍稱帝后謂約、雲曰:“我起兵三年,功臣謀將,實有其勞,然成帝業者,卿二人也。”蕭衍建立梁朝後,沈約先後被任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死後諡隱,故後人也稱他為“隱侯”。  沈約是講求聲律的“永明體”的創始人之一。齊、梁之際,漢語音韻學已經有了相當發展。沈約把同時人周顒發現的平、上、去、入四聲用於詩的格律,歸納出了比較完整的詩歌聲律論。除了四聲說以外,他還提出了八病說,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律上的毛病。據郭紹虞的考訂,認為唐朝人把八病說的首創者歸於沈約,應當是有根據的。  另外,對沈約應該大書的是他對史學的貢獻。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二十幾歲的時候起,用了整整 20年時間,終於寫成一部晉史。可惜,這部晉史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在沈約之前,已經有人開始撰寫南朝劉宋皇朝時期的歷史了,這些都為沈約撰《宋書》提供了文獻資料。  沈約接受撰寫宋史的任務,是在南齊永明五年(487年)的春天。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即在第二年二月,就首先撰成《宋書》紀、傳七十卷。起於東晉安帝義熙之初,終於宋順帝升明三年(479年),記東晉末年及劉宋一代史事。這是沈約撰寫《宋書》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宋書》八志三十卷的撰成。從《宋書》志避梁武帝父親和梁武帝本人的諱來看,它的撰成,很可能是在梁武帝時期。  《宋書》在反映時代特點方面是很突出的。比如《宋書》的傳,與以前“正史”相比,就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第一,創立家傳的形式。以前史書列傳所記人物,一般不附記傳主後人之傳,而《宋書》則改變此例,開以子孫之傳附父、祖之傳的先聲。故《宋書》所記人物,多為門閥地主,而且把門閥士族所重視的家傳也引入正史了。第二,創《索虜傳》以記北魏史事,正如北齊人魏收撰《魏書》以《島夷傳》記南朝史事一樣。這是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在史學上的一種不正確的反映。第三,在類傳中增立《孝義傳》,標榜所謂“孝行”“孝廉”。這是魏晉統治者鼓吹“以孝治天下”的遺風。為什麼要強調以孝治天下呢?正如魯迅所說,這可以掩蓋統治者的不忠,掩蓋皇位是“巧取豪奪而來”的不光彩的歷史。  《宋書》的志,也很有特色。一是八志多從三國講起,有的更追述到東漢,表明作者極重視典章制度的沿革流變。這是中國史學的一個優良的傳統。八志之首有一篇《志序》,概述志的源流和《宋書》志的緣起,也講到志的撰述之不易,所謂“淵流浩漫,非孤學所盡;足蹇途遙,豈短策能運”。梁朝江淹說過:“修史之難,無出於志。”他的這句話被後來的史家一再引用,說明中國古代史學家在這個問題上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二是《宋書》的《禮志》和《樂志》分別佔了五卷和四卷,幾乎佔了整個志的篇幅的1/3,這在以前的“正史”中也是不曾有的。東晉南朝門閥士族十分講究“禮法”。《宋書》重視禮志、樂志,正是這種社會風氣的反映。三是《宋書·州郡志》詳盡地記述了東晉以來北方人口南遷及僑置郡縣的具體情況,是一篇反映人口變動和區域建置變動的重要文獻。四是創立《符瑞志》,從遠古到劉宋,歷舉許多神怪荒誕之事,宣揚所謂“有受命之符,天人之應”,目的是要為統治者的統治編織神聖的外衣。因而它的封建糟粕就更多一些。不過,它也講到一些自然現象,如果用今天的科學眼光來看待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的。  在沈約同時及之後,還有一些人撰寫過劉宋皇朝時期的歷史,但都失傳了。因此,《宋書》的價值就越發顯得重要。 (中國文化報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坐月子可以吃鹹菜嗎?婆婆醃製一些鹹菜說等我坐月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