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神不凡

    現在過年感覺上沒有以前那樣有意思了,人民對過年也不像以前那樣期盼了。

    因為社會發展,人們對物質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人們必需努力去追求,從而也忘掉也或者沒有時間去享受節日帶來的快樂。

    而且現在日子好過了,平常吃的用的跟過節的時候差不多,不像過去盼著過個節吃的好的穿點好的,人都忙了,也就不太去注意那些了

  • 2 # 虔城霖

    小的時候,很多人都不一樣,因為歲數不一。我就回答一下八九十年代同現在的春節差別吧

    其一、物質生活匱乏,經濟普遍不富裕,缺啥補啥,所以那個時候大家對於物質的追求比較注重,各種好吃的,各種衣服,多少人的期盼!現在,吃穿不愁,想吃啥有啥,想穿新衣隨時購買,電商下單,次日都可到達,所以對於吃穿沒有什麼講究了;

    其二、春節期間的文娛活動天壤之別,以前小孩的玩具都是自制的,鏈條⛓️火藥槍、陀螺、遛鐵環、紙飛機、跳房子、打石子、六子棋、自制竹筒水槍等等,以前大人們打牌較少賭錢,牌桌上堵個煙而已,堵喝冷水的;

    其三、過去走親戚,一般會在親戚那邊住下,走個親戚不用坐車的,因為無車可坐,是實實在在的邁步走啊,所以一天一個來回不容易,故,那時候走親戚往往會住一晚再回。同時呢又更多了一個深入交流的機會,因為過去通訊不發達,親戚們往往一年才能同上話見上面。那時的親情比現在要濃厚的多;

    其四、小的時候呢,元宵節之前一般不出工的。元宵節之前一般就是走親戚啊,鄰里同學朋友打牌聚會啊。過了元宵才陸陸續續開始準備春季栽種及外出務工,現在呢,正月初八基本都開工上班了,當然小時候外出務工人員比例也不大,不同現在;

    其五、關於過年紅包及禮物的,小時候走親戚有送豬肉的,送糖果點心的,送布批毛線的,現在這些基本消失了。那時候春節前銀行是擠爆了,排長長的隊,各種拿匯票取款的,那時候沒有銀行卡,一般都是存摺,遠端匯款,是要郵寄匯票的,拿著匯票再去銀行變現,現在這些統統消失了,可能很多人鈔票都不用了,一機在手、天下我有……

  • 3 # 張不羈_____

    小時候過年是興奮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無憂無慮,長大後過年是充滿責任的,會想著明年是否會更好,該如何承擔起家庭重任。

  • 4 # 黃老師民謠吉他教學

    小時候過年福利多,壓歲錢,還有好吃的的好玩的,無憂無慮。長大了過年各種壓力山大啊,單位領導要拜年,家裡的老人和小孩都等著你紅包呢!年貨各種買買買,過一個年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總之是各種焦慮!

  • 5 # 老王看電影聊人生

    和大家分享一首詩,後來被改成了歌《從前慢》,在春晚播出過,聽著旋律看著詞,已經淚目,回不去的從前。小時候過年團團圓圓,想著買什麼煙花爆竹,想著吃點什麼好吃的,想著可以一宿不睡覺,很興奮。現在家中長輩不在了,聚不到一起,每家各有心腹事,親戚之間的走動,也缺少了走心的交流,也許大了也沒什麼盼望的了。

    《從前慢》

    現代·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6 # 奶採1988

    小時候只要能吃飽,考試過的去,和小夥伴,掏鳥窩,捅馬蜂窩,下河抓魚洗澡。。。。沒什麼玩具,一坨泥巴能玩半天,算無憂無慮吧!就算被爸媽打了,當時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過一會兒又屁事沒有!

    現在有了自己的小孩,條件好些,他們有各式各樣的玩具,兒童樂園,什麼吃的都有等等等,感覺要比以前幸福很多,其實也一樣這個年齡階段,相對來說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代!自己年齡大了,工作,生活,房子,人情世故等等,給生活帶來諸多變化,不在像兒時那麼簡單,累,鬱悶,挑戰無處不在,小孩子的世界相對單純,長大了社會複雜,生活就是這樣,希望看到此回覆的大家能身體健康,事業有成,社會現實,稍作改變做好自己!不管你是誰,世界上都只有一個你!獨一無二

  • 7 # 老蔣讀書

    過年是中華名族的一種傳統,在每個人的心中佔據著一定的地位,一年又一年,歲歲年年保平安, 都是對年的一種傳頌, 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年味卻感覺越來越淡了,70後,80後對過年還是有一定的念想, 在外忙碌了一年,過年了,帶著小孩,回到久違的老家,跟親朋好久相聚在一起,吃個飯,聊個天,互報平安,相互祝福,這是一件美好的事。家中的老人,希望過年的時候,子女回家,帶著孫子/孫女,或外孫/外孫女, 一家其樂融融。

    如果要說現在過年與小時候過年的差別,可能在物質以及精神上2大差別:

    1. 物質上

    之前物質匱乏,平時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好吃的很少,更別說各種美味的零食了。只有在過年的時候, 全家才會審視下手頭積攢下來的錢,備置年貨, 讓老人,小孩有個盼頭,在過年的時候,有好的東西吃, 父母也會給小孩添一件新衣服; 殺頭豬,各個親戚家送一點, 再自個留些招待親戚; 過年訪親戚的時候,每家都會拿出好吃好喝的出來,團聚在一起,吃飯過年, 也只有在過年的這個時期, 每個人的肚子裡才能增加點油水。對於小時候的我們來講,是非常向往過年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種類越來越多,物流也越來越發達,手頭的錢相對以前來說多了好些, 各種商品平時也會購買來品嚐,再也不要等到過年才買來吃了。相對物品來說, 平時跟過年幾乎一樣了, 人們對過年也沒有以前那麼嚮往了。

    2.精神上

    以前由於科技的落後, 人們的溝通,主要靠書信以及面對面的方式, 溝通方式有限, 遠在外地的人,在過年的時候,千方百計的需要回家過年,因為只有回家了,才能面對面觀察彼此的變化,好多好多的話才能溝通/談論。 外在的胖瘦,內在精神的健碩; 現在不一樣了,科技已使人們溝通越來越方便, 電話語音, 影片聯絡, 可以遠在天邊的人隨時聯絡, 人們對語言的溝通已不再需要過年才進行了。所以人們對過年的期盼欲也降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果榨汁後加熱食用會不會破壞水果的營養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