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諸葛亮認錯

    【譯文】諸葛亮曾經有一次親自核對登記冊,主簿楊顒見了直入他的辦公室,進諫說:“治理國家有一定的體制,上下級之間工作上不可互相干擾。請允許我為您用治家之道打個比方。現在有個主人,派男僕從事耕作,女僕生火燒飯,雄雞管早晨報時,狗管看家防盜,牛擔負過載,馬賓士遠途。這樣,一家的各種工作都沒有荒廢,所要求的都能得到滿足,他從容無憂,呼喝無慮。忽然有一天他儘想親自去做所有的活兒,不再交付任務;勞累自己的體力,為做那些瑣碎的事情。累得精疲神乏,到頭來一事無成。……現在您治理國政,竟親自核對登記冊,整天忙得滿頭大汗,不是太勞累了嗎!”諸葛亮聽了,表示認錯和感謝他。後來顒去世,諸葛亮流了三天眼淚。

    勤訓

    【譯文】謀生的道理,沒有什麼比勤勞更能高出的了。所以邵雍說:“一天的安排能否完成就在於早晨了,一年的打算能否實現就在於春季了,一生的計劃能否執行就在於勤勞了。”(這些話)雖然說得淺近,但意思卻很深遠啦!然而,人們的一般情理是討厭勞動,喜歡安逸:(吃)甜美的食物,(穿)華麗的衣服,荒廢歲月,虛度年華。(如果)用這種人生態度去務農,就不能深耕田土、管理好莊稼;(如果)用這種人生態度去做工,就不能按日計算做出成效;(如果)用這種人生態度去經商,就不能利用機會賺錢;(如果)用這種人生態度當讀書人,就不能用堅定的意志盡力而為:(這樣的人)白白地在天地當中生活和生存,只是一隻蠹蟲罷了!大自然的造化,就在於每天變化更新才不會陳舊。所以,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壞,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的確不能讓它們經久不動啊!人們的腦力和體力又為什麼唯獨不是這樣呢?(如果)經常動腦筋,思維就活躍;(如果)只圖安逸,就容易忘記,這就是事物的情理。

    大禹的智慧才能如此傑出,尚且愛惜點滴光陰;陶侃的思想品德如此高尚,還珍惜比寸陰更短的時光;更何況聖賢們還不如那些人呢!

    韓信將兵

    【譯文】漢高祖劉邦曾經隨便地同韓信談論將領們的才能,認為他們各有高下。劉邦問:“象我,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兵。”劉邦說:“對你來說又怎樣呢?”韓信說:“象我這樣的人,兵越多越好啊。”劉邦笑著說:“越多越好,為什麼你會被我捉住呢!”韓信說:“陛下不善於帶兵,卻善於統率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南轅北轍

    【譯文】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伕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充套件,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黠鼠

    【譯文】蘇某(作者)夜晚坐著時,(聽到)有老鼠在咬東西磨牙齒。(就)拍打床鋪想讓它停止,一停下來它又藥起來。就叫童僕拿蠟燭去看看,有個袋子是空的。嘰裡旮旯,(那)聲音是在袋子中。(童僕)說:“這老鼠被封在袋子裡出不去了。”(便)開啟袋子來看,寂靜無聲什麼也沒有,移動蠟燭尋找,裡面有一隻死老鼠。童僕驚訝地說:“它剛剛還在磨牙,怎麼突然就死了呢?剛才是什麼聲音,難道有鬼嗎?”(將袋子)倒過來倒出老鼠,(老鼠)掉到地上就跑,就是再敏捷的人,也來不及動手(抓它的)。

    不忘貧賤苦

    【譯文】 劉宋武帝在富貴之後,下命把他幼年貧窮微賤時所用耕田農具收藏起來,以展示給子孫。文帝抵達故宮,看到他父親早年用過那些耕具,深感慚愧。他身邊侍臣中有人進言說:“當年大舜親自在歷山耕田種地,大禹也曾親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這些遺物,怎麼能夠知道先帝崇高的仁德和耕種的艱難呢!”

    牧童指瑕

    【譯文】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沒去做官的讀書人,愛好收藏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畫的牛,他特別喜愛,用彩錦做裝畫的袋子,用玉石作畫軸,經常隨身攜帶著,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指著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鬥的牛呀,牛在角鬥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角鬥,畫錯了啊!”讀書人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古代的唐朝人說:“耕地應當去問男奴,織布應當去問婢女。”這句話是不可改變的.

    劉廷式娶盲女

    【譯文】劉廷式本出身農家。鄰居老翁家裡很窮,有一個女兒,和劉廷式訂了婚約。後來兩家分別好幾年,劉廷式讀書考中了進士,回到鄉里,尋訪鄰居老翁。而老翁已經去世,他的女兒因為得病雙眼失明,家境及其困頓。劉廷式讓人前去說明從前的關係,而女方家裡借有病推辭,答應可以做劉廷式的佃戶,不敢和官員結親。劉廷式堅持認為那樣不可以,說:“我與老翁有約定,怎麼能因為他死了女兒殘疾了而背棄婚約呢?”最終和老翁的女兒成了婚。結婚後兩人非常和睦,他的妻子要人攙扶才能走動,共生了好幾個子女。劉廷式曾因為小過失,監察部門打算罷免他,鑑於他的行為品德很好,就原諒了他。後來劉廷式擔任江州太平宮的地方官,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哭得非常哀痛。蘇軾欽佩他的義舉,寫文章來讚頌他。

    師曠論學

    【譯文】晉國的平公(國王)問師曠(人名)道:“我年紀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已經老了吧!”師曠說:“幹嗎不點燃蠟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瞎眼的臣子(我)怎麼敢戲弄我的君王啊!我聽說:‘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日出時的Sunny;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太陽在中午時的光明;老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點亮蠟燭的光亮。’點亮了蠟燭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個更好呢?”平公說:“對啊!”

    賣柑者言

    【譯文】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貯藏柑子,經歷一年也不腐爛。拿出它來,依然光澤鮮亮,玉石般的質地,黃金似的顏色。放到市場上,售價高出十倍,人們爭相購買。我買了一個,把它剖開,像有股煙塵撲向口鼻,看它的裡面,乾枯得像破棉絮一樣。我感到奇怪,問他說:“你出售給別人的柑子,是準備用它裝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招待賓客呢?還是要誇耀它的外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幹這騙人的勾當,太過分了啊!”

    賣柑子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種職業,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還沒聽見有說什麼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世上幹騙人勾當的人不少,難道就我一個嗎?您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當今那些佩帶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人才,他們真的能夠傳授孫武、吳起的韜略嗎?那些高高地戴著官帽,腰上拖著長長帶子的人,一副神氣活現的樣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們真的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功業嗎?盜賊興起卻不知道抵擋,百姓貧困卻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詐卻不知道禁止,法度敗壞卻不知道整頓,白白地耗費國家倉庫裡的糧食卻不知道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廳堂上,騎著高頭大馬,喝足了美酒,吃飽了魚肉的人,哪一個不是龐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個不是威嚴顯赫、可供效法呢?可是無論到哪裡,又何嘗不是外表象金玉、內裡像破絮呢?現在您對這些不去分析明辨,卻來查究我的柑子!”

    我沉默著,無言答對。回來再想想他的話,覺得他好像是東方朔一類人物,難道他是對世事表示憤慨,對邪惡表示憎恨的人嗎?他是假借柑子來進行諷刺嗎?

    《顏氏家訓》

    通曉六經旨意,涉獵百家著述,即使不能提高道德修養,勸勉世風習俗,也不失為一種才藝,可用以自我充實。父親兄長不能長期依靠,家鄉邦國不能常保無事,一旦流離失所,沒有人來庇護資助你時,就該自己設法了。俗話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學習而又可致富的本事,無過於讀書。世人不管愚蠢還是聰明,都希望認識的人多,見識的事廣,但卻不肯讀書,這就好比想要飽餐卻懶於做飯,想要身暖卻懶於裁衣一樣。那些讀書的人,從伏羲、神衣以來,在這世界上,共認識了多少人,見識了多少事,對一般人的成敗好惡,何足掛齒看得很清楚,就是天地鬼神的事,也瞞不過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翟天臨事件過後,他本人會面對怎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