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造就

    1965年,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甚是忙碌——忙著拿諾貝爾獎,忙著學畫畫。那段充實的日子裡,有一天,天體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弗吉尼亞·特林布爾(Virginia Trimble)穿過加州理工學院的校園,被他瞧見了。他心想,這女孩真適合做模特。

    沒多久,特林布爾就當起了費曼的繪畫模特,每月兩次,每次換取5.5美元的酬勞,以及與費曼暢談物理學的機會。當時,她正在研究一個星雲,費曼則會分享一些逸聞趣事。在他後來出版的一本書中,這些事都有涉及,小至他如何演奏邦哥鼓,大至他在“曼哈頓計劃”中的工作(美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這還是六十年代加州校園中的光景,時至今日,職場與學術圈內,女性的待遇早已發生巨大的變化。特林布爾上學那會兒,加州理工的女學生寥寥無幾,天文學領域的女性更是屈指可數。但她在加州理工的經歷並不僅限於業餘時間給人當模特,早年的學習與研究開啟了之後五十年的職業生涯,她也由此成了學富五車的天文學家。

    16年來,特林布爾認準23本學術刊物,將每一期的每一篇天文學論文都讀了下來。如今,她的綜述論文已經成為經典文獻的一部分。

    第一次拜讀特林布爾的著作時,我還是一名天體物理學的本科生。在專題討論會的頭一天,教授發給我們厚厚一沓紙,共101頁,分13個章節。他一邊翻頁,一邊告訴我們,特林布爾遍覽各大科學期刊,將當年的宇宙學進展彙編成了這樣一部著作。那不是簡單的綜述論文,不只是列述木星大氣研究、小行星獵尋、大質量恆星的形成等等,而是將當年天文學的重點進展一網打盡,廣博而又詳盡,非同一般。最特別的是,其中竟然還穿插著各種笑話。

    現如今,新技術可以為科學家彙總海量的論文資料。但在人工智慧出現以前,天文學家們所幸已經有了特林布爾,她會每年編寫這類綜觀全域性的文章。這16年來,她不斷地整理盤點、補充背景、加以點評。整個職業生涯中,她很少利用那些高精尖的望遠鏡去開展長期研究,也很少去申請競爭激烈的科研經費,在大學管理者看來,她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研究人員罷了。她拒絕狹隘的研究視野,發表文章多達850篇,大部分都是獨立撰寫,既研究宇宙本身,也探討天文學研究的本質。

    “就是提出問題,偶爾能找到答案。”她說。這就是特林布爾的日常。職業生涯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她都特立獨行,在已然鳳毛麟角的女天文學家群體中,繼續走出不一樣的道路。

    上世紀60年代,特林布爾剛入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她想學考古學。但當時,該校的考古學專業只向研究生開放。在以字母 “A”打頭的那一欄專業中,還有一門是“天文學”(譯註:考古學和天文學的英語分別為archaeology和astronomy)。她從父親那兒得知,這是她從小就感興趣的領域。

    於是,她作為該校“天才專案”的學員,報了天文學專業。她的確有著過人的天賦。1962年,《生活》雜誌圍繞加州教育體系作了一個專題報道,其中一篇文章就是特林布爾的特寫,題為《漂亮臉蛋背後,是180的智商》。言下之意,漂亮女孩能有聰明的腦袋,奇哉怪哉。但在文中,特林布爾明確指出,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特林布爾的父親說的沒錯,她的確被神秘的宇宙深深吸引了。研究生畢業後,特林布爾來到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事後,我翻看他們的名錄才發現,只有傑出的女性才會被破格錄取。”她說,“而‘傑出’的意思一般是‘嫁給了被加州理工學院錄取的男生’。”在加州理工,特林布爾開始研究蟹狀星雲——一場超新星爆發向外噴射的灰塵、氣體和等離子體,其光線於1054年抵達地球。

    為了這個專案,她申請去帕洛馬山天文臺,那是加州聖地亞哥東部一座傳奇性的天文觀測臺。她是史上第三個使用該望遠鏡的女性,也是第二個被授權單獨使用該望遠鏡的女性(第一人是暗物質領域的開拓者維拉·魯賓[Vera Rubin])。

    千年之後,蟹狀星雲的殘骸仍未燃盡。它們產生了各種波長的明亮輻射。如今,科學家已知,其中心是一顆脈衝星——大質量恆星的殘骸,密度如原子核,大小如一座城市,每秒鐘旋轉30圈——為其提供著能量。但在特林布爾著手研究時,脈衝星還是較新的發現,也沒人知道蟹狀星雲中就藏著這樣一個。“是什麼讓它亮到今日,這是當時的一個謎團。”她說。

    讀博期間,她的研究課題是觀測該星雲絲狀結構的運動,她的其中一個發現是,自該超新星爆炸以來,氣體從中心飛出的速度反而加快了,而且,它距地球大約6500光年。能有這樣的發現,特林布爾自然高興,但為此花的功夫——無數照相底片,雷同而乏味的觀察——似乎與“好玩”二字毫不沾邊。閒暇時間,她也唱歌、跳舞,為生活增添樂趣,但圍繞望遠鏡展開的工作呢?——跑到山頂上去,操作大型儀器,用自己的雙手,收集有關宇宙的資料,這部分有趣嗎?

    “不——”她說。“那裡很冷。我最討厭冷了。”

    很快,特林布爾就意識到,這一輩子,她都不想再觀測蟹狀星雲,或是任何超新星殘骸了,最好連觀測都全免了。相比起團隊研究,她更喜歡獨自作戰。當時的她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終身天文學家,也不想因此交還一大筆研究經費。於是,她另闢蹊徑,開始發表論文,以全域性性的視野,綜觀整個天文學領域。

    同任何科學家一樣,她喜歡思考。人們邀請她在會議上發表重要演講,她就會想:科學是怎麼產生的,由誰產生的,以及為何如此。“我總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我得說點沒人會說的東西。”她說。於是,她不去總結大會主題之類,而是分析起了全域性性的問題:這個亞領域是如何興起的?為什麼現在我們擔心起了這樣一個研究課題?本次會議遺漏了誰的研究?

    她想知道,就職業發展而言,去好一點的研究生院,會不會更加值得(會的)。她想知道,哪臺天文望遠鏡催生的論文最多,結果發現,大量論文都源自那些並不出名的儀器裝置。她想知道,是什麼樣的討論過程引導我們達成了科學共識,對此,她專門寫過一篇論文,追蹤了不同科學辯論的進展,涉及的主題包括木星大紅斑的本質,以及暗物質存在,等等。

    還有一次,她故意發表了一篇有爭議性的論文,宣稱一個疑似黑洞——首個真正的黑洞候選體——附近的藍色恆星比人們想象中要小。若真是如此,這將意味著,那個黑洞也比人們想象中小,而且,小得都不足以成為黑洞。隨後,立刻有兩群人站了出來,試圖證偽她的說法。

    “我寫這篇論文的時候,就知道這是錯的。”她說,“我這麼做是為了讓人們去觀測。”

    特林布爾的很大一部分文章似乎都在要求天文學家換一種思維方式,也許是多瞭解一下自己在大環境中的位置,而不是覺得自己的研究是獨立的,孤立於文化大背景。比如最近,她就在撰寫一個系列的文章,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如何影響廣義相對論的發展的。同時,她也在為另一本書撰寫其中一個章節,這本書講的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人。

    “好玩嗎?”我問。

    “當然。”她說,“不然我就不會去做了。”

    如果說,特林布爾提出的問題是其他天文學家不曾想到,或者至少是不曾探究過的問題,這也許是因為,她知道的比他們多得多。從1991年開始,她認準23本學術期刊,將每一期的每一篇論文都讀了下來。“我很快就能判斷,日後我會不會用到這篇文章。”她說。如果會,她就在筆記本上記下一句話。要寫論文了,她就會翻開筆記本,略作刪減,將這些條目組織成題,最後結果就相當於當年的歷史記錄,這一年裡人類所積累的宇宙知識。

    對此,她最喜歡的一點是:“我可以說一些內涵段子。”她說。就比如2005年的論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每個星系中央都是一個黑洞,為什麼人們經常還要去談論它?說起來,人類的私處大抵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們與黑洞的共通之處在於:都處在中心位置,而且周圍必有掩蓋它的物質。”

    但在2007年前後,學術刊物對這些綜述論文的興趣開始減弱,也是在同一時期,印刷與紙質期刊也逐漸過時。“我沒法在網上看6000篇論文。”她說。長時間盯著螢幕太累了。“我眼前開始出現鋸齒狀的閃電紋。”她說。

    如今,能夠掌握世界上所有天文學家動向的人,一個都沒有了。年輕一點的科學家很難接特林布爾的班。事實上,學術科學並不太推崇“博大”。這是一個“不發表則隕滅”的世界,大型合作俯拾即是,但在當前的知識創造體制下,仍然有大部分人躲在自己的狹小領域內閉門造車。

    儘管如此,特林布爾的貢獻似乎還是得到了整個天文學界的認可。特林布爾分別擔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和美國天文學會的副主席,還被後者授予“喬治·範·比斯布魯克獎”,表彰其“長期以來對天文學偉大而無私的奉獻。”美國物理學教師協會則授予了她“克洛普斯特格紀念講座獎”,表彰其“將當代物理學的精彩傳遞給普通大眾的傑出貢獻。”

    不過,最恰如其分的肯定,也許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最近用她的名字,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9271特林布爾”。現在,這塊太空岩石正在其他小行星的行列之中,獨自前行著。

    在就本文電話採訪特林布爾時,她問我,那份40頁的掃描檔案可曾收到。那是她回憶錄的開頭部分。在其中,她講述了給費曼當模特的時光。費曼不喜歡一言不發,所以他會和人聊天,有時也會傾聽,特林布爾寫道。“我聽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它們後來都被《別鬧了,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收錄了,還有一些好玩的事是書裡沒有的。”她說。(這是費曼最著名的一本書。)

    回憶錄只有幾十頁,只寫到早年生涯,顯然沒有完成。“寫著寫著就無聊了。”她說。畢竟,只做一件事,這從來不是特林布爾的風格。

    翻譯:雁行

    校對:其奇

  • 2 # 曉觀世界

    其實影視明星裡就有科學家,而且不只是掛個頭銜而已。

    海蒂·拉瑪(Hedy Lamarr),1914年11月9日出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美國影視女演員。

    1931年以《街上的錢》初登熒屏。1933年《欲焰》在捷克斯洛伐克首映,海蒂成為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鏡的演員。1937年在路易斯·梅耶的引薦下成功打入好萊塢,包括“海蒂·拉瑪”這個藝名。1938年海蒂開始在米高梅公司擔任主角,她與羅伯特·泰勒合作愛情片《Lady of the Tropics》。1939年海蒂與克拉克·蓋博合作喜劇片《某同志》和冒險片《新興都市》等25部作品。

    插個題外話

    海蒂·拉瑪天生驕傲,本來就瞧不上傳統價值觀:我痛恨所有的傳統,即使是藝術也一樣。全裸算什麼。

    她不僅在《神魂顛倒》中裸泳,還袒著胸露著屁股蛋奔跑。

    隨後還對著鏡頭,表演了影史(非色情片)第一次女性高潮——雖然只侷限於臉。(這個就不上圖了( ˃᷄˶˶̫˶˂᷅ )羞)

    但在1997年一個電話,推翻了她在人們心中長久的“花瓶”形象

    這個電話來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他們決定授予海蒂·拉瑪榮譽技術獎章,因為她參與發明了跳頻技術,CDMA、Wi-Fi等後來改變世界的科技,都是以此為基礎的。(沒錯WiFi之母就是她)

    1941年海蒂借鑑了音樂家喬治·安太爾同步演奏鋼琴的原理髮明瞭“跳頻技術”,為CDMA、Wi-Fi等技術奠定了基礎。1942年海蒂獲得了美國頒發的“跳頻技術”專利。行動網路、Wifi、藍芽、全球定位系統都用到了她發明的這個技術,每一個人都享受著技術變革帶來的成果,甚至可以誇張的說每個人的生命都已經快離不開wifi了。

    她的名字還被收錄入了美國發明家名人堂(NIHF)。

    裡面所收錄的名人全是為推動人類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愛迪生、馬可尼、喬布斯、萊特兄弟…………

    通訊業著名工程師戴夫·莫克在傳記《高通方程式》中說:

    擴頻通訊的探索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的發現,她就是美麗而富有洞察力的女明星海蒂·拉瑪。只要你使用過行動電話,你就有必要了解並感謝她。

    有興趣可以參考:

    《博物》2015年03期

  • 3 # 小教育成就大未來

    海蒂拉瑪,手機CDMA的發明者,COREDRAW為表彰她的貢獻,把她的肖像設為啟動LOGO,集美麗,智慧,正義於一身。說漂亮,絕對滿分,說影響力,你拿的手機都基本她發明的CDMA技術。

  • 4 # yhg1970

    史上第一個程式設計師Ada Byron Lovelace(詩人拜倫的女兒);

    第一個女數學家希帕蒂婭;

    清華大學博導顏寧;

    還有很多……

  • 5 # Gxj3

    科學家是明星中的明星,幹嘛去當明星?科學家是國家強盛的鐵脊樑,是國家興旺的發動機!戲子明星豈能與科學家相提並論?

  • 6 # 萌極客

    Maryam Mirzakhani,伊朗數學家,2014 年菲爾茲獎得主,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前不久剛剛去世。

    米爾扎哈尼(Mirzakhani):抽象曲面的堅韌探險家----------記七十八年來首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

    Maryam Mirzakhani不朽的工作建立了拓撲,幾何和動力系統深深的聯絡

    當她還是一個8歲的小女孩時,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就時常想象做為一個了不起的女孩的傳奇故事。每天晚上睡覺前,她的女主人公會成為市長,周遊世界或履行其他一些偉大的使命。

    時至今日,米爾扎哈尼--這名37歲的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仍然在她心裡撰寫著複雜的故事。偉大的志向並沒有改變,但現在的主人公是雙曲曲面、模空間和動力系統。

    她說,在某種程度上,做數學研究感覺就像寫一本小說。“有許多不同的人物,你要試著去更好地瞭解他們,”她說 。“但隨著事情的發展,當你回頭看每一個人物時,卻與你的第一印象完全不同。”雖然故事線往往需要數年才能展開,但無論心中的人物去哪裡,這位伊朗數學家都時刻追隨。雖然身材嬌小,但是不屈不撓,米爾扎哈尼在數學家中有著用頑強的毅力去解決自己領域最困難問題的美譽。

    當一封週二到的電子郵件說她將獲得被廣泛認為是數學中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時(2014年8月13日在南韓首爾國際數學家大會頒發)--她還以為傳送該郵件的帳戶遭到了駭客的攻擊。其他數學家卻總是喜形於色地描述米爾扎哈尼的工作。

    她的博士論文 – 數雙曲曲面上圈的個數--“煞是壯觀”他的合作者芝加哥大學數學教授亞歷克斯·埃斯金(Alex Eskin)說,“那是一種你馬上可以寫進教科書的數學。”

    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家本森·法博(Benson Farb)說,米爾扎哈尼一個非常新的貢獻 是她和埃斯金在與檯球桌有關的抽象曲面的動力系統上進行的不朽的合作—— 一個在米爾扎哈尼所在的競爭激烈的研究領域等待了十年的定理。

    德黑蘭

    還是一個成長在德黑蘭的孩子時,米爾扎哈尼並沒有打算成為一名數學家。她的主要目標只是讀每一本她能找到的書。她還觀看了著名的女性如居里夫人(Marie Curie)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的電視傳記,後來又閱讀了描寫梵高(Vincent van Goah)生活的小說《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

    這些故事給了她一個未成型的夢想:也許成為一名作家就是在做生命中一些偉大的事。米爾扎哈尼讀完小學時正逢伊朗和伊拉克戰爭就要結束,此時對於有積極性的學生而言,機會正紛至沓來。

    她透過分班測試進入了由伊朗全國特殊人才發展組織管理的德黑蘭Farzanegan女子中學。 “我想我是幸運的一代,”她說,“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時局變得更加穩定。”X米爾扎哈尼在伊朗長大,最初更熱衷於閱讀和寫小說而不是做數學。剛到新學校的第一個星期裡,她就遇到了一生的摯友羅亞·貝赫什提(Roya Beheshti), 其人現在是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一名數學教授。 做為孩子,她倆經常出現在學校附近擁擠的商業街的書店。逛起來的確很累,於是她們隨機選擇書籍購買。

    “現在聽起來很奇怪,”米爾扎哈尼說。“但書真的很便宜,所以我們只管買。”讓米爾扎哈尼氣餒的是,那年她在數學課表現很差。她的數學老師不認為她特別有才華,這打擊了她的信心。在那個年代,“其他人怎麼看你非常的重要,”米爾扎哈尼說。“我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一年後,米爾扎哈尼遇到了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老師,而且,她的表現也變得非常的出色。

    貝赫什提說:“從第二年開始,她成了一個明星。”米爾扎哈尼進了Farzanegan女子高中。在那裡,她和貝赫什提得到了當年的全國計算機程式設計比賽選拔試題,這些試題用來確定哪些高中學生將參加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 米爾扎哈尼和貝赫什提想了這些問題好幾天,並設法解決了六個中的三個。儘管競賽中的學生必須在三個小時內完成比賽,米爾扎哈尼也很高興能夠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

    米爾扎哈尼和貝赫什提希望發現她們在類似比賽中的能力,她們一起去見了學校的校長,要求她安排和男子高中一樣的奧數課程。“校長性格非常堅韌”,米爾扎哈尼回憶道:“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她就會設法辦到。”

    當時的情形是,伊朗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隊從來沒有派出過一個女孩,米爾扎哈尼說:“她的心態是非常積極和樂觀的——那就是‘你可以做到這一點,即使你是第一個’。”米爾扎哈尼說,“我認為這種信念很大地影響了我的生活。”

    1994年,當米爾扎哈尼 17歲時,她和貝赫什提進入了伊朗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隊。米爾扎哈尼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得分讓她贏得了一枚金牌。次年,她再次參加了,並且取得了一個滿分金牌。

    在競賽的激勵下,米爾扎哈尼深深地愛上了數學,她說:“為了發現數學的美,你必須花一些精力和努力。”直到今天,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的安東 • 卓裡奇( Anton Zorich) 仍然對米爾扎哈尼印象深刻——“ 她是一個對發生在她身邊的一切數學都感到絕對興奮的17歲女孩”。哈佛米爾扎哈尼與她的父母 攝於伊朗伊斯法罕(Isfahan)。

    1998 年菲爾茲獎得主麥克馬倫注意到,奧數金牌並不總是意味著數學研究上的成功——“在這些競賽中,人們精心打造了一個有巧妙的解的問題,但在研究中,也許問題根本沒有解。

    起初,她不明白很多他說的東西, 但仍然被雙曲幾何之美迷住了。她開始去麥克馬倫的辦公室問一些尖刻的問題,用波斯語塗鴉著筆記。“她有著一種大膽的想象力,”麥克馬倫回憶說,“她會在她的腦海裡構思一個必定可行的虛構的畫面,然後來到我的辦公室,並描述它。最後,她就轉過來對我說,‘是嗎?’我總是很受寵若驚,因為她以為我會知道。

    ”米爾扎哈尼迷上了雙曲曲面 —— 一種具有兩個或更多個孔的甜甜圈,其具有非標準的幾何形狀,大致說來,曲面上每個點都是馬鞍形的。雙曲甜甜圈不能在普通的空間構造; 它們在抽象的意義下存在,其距離和角度由一組特定的方程計算。

    在這類方程決定的曲面上,一個虛構的生物生活經歷的每個點都是鞍點。事實證明,每個多孔甜甜圈可以以無限多的方式賦予一個雙曲結構---粗的甜甜圈,細的甜甜圈,或兩者的任意組合。在這種雙曲曲面被發現一個半世紀以來,它們已經成為幾何中的一些中心物件,並聯繫到很多數學和物理學的分支。

    但是,當米爾扎哈尼開始讀研時,一些關於這些曲面上最簡單的問題都沒有答案。人們關心直線或雙曲曲面上的“測地線”。即使是一個曲面也可以有一個“直”線段的概念:它只是兩點之間的最短路徑。在雙曲曲面上,有些測地線是無限長的,就像在平面上的直線,而其它的閉合起來成了一個圈,像地球上的經線和赤道。當測地線的長度增長時,給定長度的雙曲曲面的閉測地線的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大多數這些測地線在它們光滑封閉前和自己相交很多次,但其中一小部分,稱為“簡單”測地線,永遠不和自己相交。

    法博說,簡單的測地線是“解鎖整個曲面結構和幾何形狀的關鍵”。然而,數學家不知道雙曲曲面上究竟有多少給定長度的簡單的閉測地線。在閉測地線中,簡單的閉測地線“奇蹟發生的時間是滄海一粟,”法博說。因此,準確地計算它們是非常困難的——“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他說。在2004年完成的博士論文中,米爾扎哈尼回答了這個問題,得到了隨長度L變大時,長為L的簡單的測地線數量增長的公式。

    沿著這條路,她建立了與其它兩個主流研究問題的聯絡。一個是有關所謂的“模空間”——一給定曲面上所有可能的雙曲結構——的體積公式。另一個是一箇舊猜想令人驚訝的新證明,此猜想是關於與弦論有關的模空間的某些拓撲量,是由紐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物理學家愛德華·威騰(Edward Witten)提出的。

    威騰猜想是如此的困難,以至於第一個證明它的數學家——靠近巴黎的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的馬克西姆·康採維奇(Maxim Kontsevich) —— 部分由於這個工作被授予1998年的菲爾茲獎。法博說,“解決所有這些問題是一個大事,將它們聯絡起來也是一個大事。”米爾扎哈尼都做了。米爾扎哈尼的研究成果最終形成了三篇論文,並發表在了三個頂級數學刊物上:Annals of Mathematics, 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和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大多數數學家永遠不會做出這樣好的東西,法博說-“而她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就做到了。”

    以此答紀念她。

  • 7 # ceciliapeng5

    在頭條影片中看到一個叫徐,樣子甜美身材窈窕極像年輕時的香港女歌手女明星陳美齡,她看來祗二十餘歲,很有含束傳統美,在長褲上穿短裙不露腿,向觀眾解釋衛星的結構及定位原理,我沒有聽懂她說的任何-句,太深奧了,大部份時間都在想,這樣漂亮的女科學家,當明星必走紅。

  • 8 # 書影奇談

    當然是我們的WIFI之母海蒂.拉瑪了,不光是科學家,還美得不像話。

    我看了《性感尤物:海蒂·拉瑪的故事》(Bombshell: The Hedy Lamarr Story) 剛剛20分鐘,就發現我對這位女演員的認知源自一個令人尷尬的原因。片中介紹了拉瑪職業生涯的一個決定性時刻。她在1933年由捷克和奧地利合拍的黑白影片《神魂顛倒》(Ekstase)中裸體出演,而我則是今年早些時候在德國的一家美術館裡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正如監製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所說,“她是第一個在銀屏上表演性高潮的女性。”我真希望自己認識拉瑪是出於更高雅的原因,但實際上,像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無論你是否記得拉瑪,也無論你對她有何瞭解,她的確取得了許多成就——《性感尤物》一片也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她是勤勞的演員,還是意志堅定的製片人,而且以愛國者的身份支援美軍,她不僅善為人妻(她有過多段婚姻),還是個變幻莫測的母親,更是好萊塢的標誌性美女。但鮮為人知的是,拉瑪其實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

    在父親的啟發下,年輕的拉瑪經常拆裝手頭的各種電子裝置。她開始只是拆開音樂盒,但後來卻能自己設計泡騰片,透過這種方法來製作方便汽水。根據該片介紹,她甚至曾經幫助霍華德·休吉斯(Howard Hughes)設計一種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機翼結構,將魚鰭與鳥翼兩種形狀融為一體。

    但與拉瑪在戰爭時的一項發明相比,這些似乎都不足掛齒。事實上,正是那項發明為她贏得了“Wi-Fi之母”的頭銜。她在二戰期間發明了一種方法,透過讓無線電訊號跳頻來幫助海軍部署無線電制導魚類,而不必受到敵軍的干擾。拉瑪還與作曲家喬治·安泰爾(George Antheil)共同設計了一種方法,使用鋼琴捲簾來收發混亂的資訊,他們還因此獲得了專利。

    在該專利失效大約20年後,拉瑪和安泰爾當初為跳頻系統繪製的電路圖得以公開。其他工程師也得以學習和研究這種設計,並最終形成了藍芽、Wi-Fi和CDMA等無線通訊網路的骨幹。

    但拉瑪和安泰爾卻從未因為這項發明獲得應有的認可。從一開始,《性感尤物》就展示了拉瑪的美貌和緋聞如何令人們忽視了她在智力方面取得的成就。可惜的是,由於這部紀錄片面面俱到,所以並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來闡述她的這項發明產生的影響。

    透過一系列來自拉瑪及其親朋好友的影像資料,《性感尤物》從發明者的角度講述了拉瑪的生平故事。它讓人們明白,這其實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性,只不過,她的才華被她的美貌和越軌行為所掩蓋。該紀錄片還透露了關於拉瑪的很多事情:她如何成為好萊塢的先驅,她成為隱士的原因,同時也認為:如果能夠得到應有的認可,她的生活應該會更好。該片還將拉瑪描述為一個努力工作的移民,併為美國的軍事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儘管這些情節如今看來非常及時,但該片卻未能充分闡述。

  • 9 # 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

    比如,2016年登上SELF講壇的沈俊,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優青,還是中國製冷學會低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應用磁學分會委員,更重要的是撞臉“宋慧喬”的美女科學家!真的很漂亮,不信可以看照片:

    沈俊說,“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溫度,我們就做這樣一個溫度提供給你,這就是我的工作。比如天氣熱我們開空調,但是我們都知道空調有一個問題它有氟里昂,氟里昂會破壞臭氧,還會產生就是我們所說的GWP溫室效應,還有ODP的排放等等。大概是京都議定書,蒙特利爾協議告訴我們說不到十年,到2025年所有的世界上的氟里昂都不能使用了,到時候我們怎麼辦?所以沈俊的團隊是在用各種各樣的替代物質來進行新的製冷。

    陳祉妍的研究領域是心理學,在北大讀研時,陳祉妍很喜歡去北大舞廳跳舞,作為心理學的學生,她常會被問到到兩個問題一個是“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另一個是“你看我的心理健康嗎》”,陳祉妍表示,其實心理學大概有三十幾個分支,在這些分支機構裡面,最和心理健康關聯的是臨床心理學與諮詢心理學,這也正是她的專業。

    2016年SELF講壇還邀請過徐穎,83年出生的她,已從事北斗相關研究工作十餘年,是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自從她在SELF講壇直面迴應了關於清華女生破解北斗的新聞,就在網上被稱為“北斗女神”,作為女神,才華與美貌都想當出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波道定點停車起步在起步時候,我已經踩離合到了半聯動,然後再松剎車,還會後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