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人們把姐妹們的丈夫俗稱為"一擔挑",而書面語言則雅 稱為"連襟". 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與一位當地的李姓 老翁很合得來,經常相邀小聚,幾碟小菜,數杯濁酒,談天說地,煞有趣味. 如果幾天未見面,還要互致書信,以慰思念之情.後來細一序論,兩家還是 拐彎摸角的親戚呢,自然更添幾分親切.過了一個時期,杜甫要出峽東下湖 湘,臨別之時,詩人憶起兩人在一起度過的歲月和篤厚的友情,許多感慨湧 上筆端,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有幾句是:"孤陋忝未親,等級 敢比肩 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 關係像衣服的襟與袖一樣密切. 把"連襟"一詞移用姐妹丈夫間的稱謂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邁.當時, 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 得知此事後,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事成之後,洪邁 的堂兄甚為感激,託洪邁替寫了一份謝啟,寄與妻子的姐夫,裡邊有這樣幾 句:"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這裡的 "襟袂相連",就是用來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間的密切關係了.後來,人們又 將"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成為姐妹的丈夫間專用稱謂了. 看看“妯娌”這兩個字,就能領略漢字的妙不可言———同是女字旁,右邊框架的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對著幹的,一個朝上,一個朝下。朝上的“妯”,身段穩重,神態像是鼻孔沖天,得理不饒人;朝下的“娌”則顯得小而嬌氣,恃寵而嬌,有小狐狸的媚相。
《聊齋》上的故事:妯娌倆去廟裡求籤,看她倆同去趕考的丈夫是否高中。大的求了張“儂可涼涼去”,小的求了張“我也涼涼去”,兩人都不懂是什麼意思。酷暑天氣,她倆在屋裡揮汗如雨地做餅,一時一群人吹吹打打上門報喜,說大公子考中了。婆婆就叫大媳婦:“儂可涼涼去!”大媳婦就到旁邊休息乘涼去了。二媳婦一個人接著幹活,氣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不一會又有吹吹打打的人上門,報告二公子也考中了。二媳婦就把擀麵杖一扔,說:“我也涼涼去!”———無須多著墨,妯娌間的爭鬥負氣,活潑潑地都出來了。
在中國民間,人們把姐妹們的丈夫俗稱為"一擔挑",而書面語言則雅 稱為"連襟". 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與一位當地的李姓 老翁很合得來,經常相邀小聚,幾碟小菜,數杯濁酒,談天說地,煞有趣味. 如果幾天未見面,還要互致書信,以慰思念之情.後來細一序論,兩家還是 拐彎摸角的親戚呢,自然更添幾分親切.過了一個時期,杜甫要出峽東下湖 湘,臨別之時,詩人憶起兩人在一起度過的歲月和篤厚的友情,許多感慨湧 上筆端,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有幾句是:"孤陋忝未親,等級 敢比肩 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 關係像衣服的襟與袖一樣密切. 把"連襟"一詞移用姐妹丈夫間的稱謂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邁.當時, 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 得知此事後,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事成之後,洪邁 的堂兄甚為感激,託洪邁替寫了一份謝啟,寄與妻子的姐夫,裡邊有這樣幾 句:"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這裡的 "襟袂相連",就是用來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間的密切關係了.後來,人們又 將"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成為姐妹的丈夫間專用稱謂了. 看看“妯娌”這兩個字,就能領略漢字的妙不可言———同是女字旁,右邊框架的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對著幹的,一個朝上,一個朝下。朝上的“妯”,身段穩重,神態像是鼻孔沖天,得理不饒人;朝下的“娌”則顯得小而嬌氣,恃寵而嬌,有小狐狸的媚相。
《聊齋》上的故事:妯娌倆去廟裡求籤,看她倆同去趕考的丈夫是否高中。大的求了張“儂可涼涼去”,小的求了張“我也涼涼去”,兩人都不懂是什麼意思。酷暑天氣,她倆在屋裡揮汗如雨地做餅,一時一群人吹吹打打上門報喜,說大公子考中了。婆婆就叫大媳婦:“儂可涼涼去!”大媳婦就到旁邊休息乘涼去了。二媳婦一個人接著幹活,氣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不一會又有吹吹打打的人上門,報告二公子也考中了。二媳婦就把擀麵杖一扔,說:“我也涼涼去!”———無須多著墨,妯娌間的爭鬥負氣,活潑潑地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