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遼寧五院精神科趙主任
-
2 # 歷史小公子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劉邦的仁義與項羽的殘暴相比較!當年諸侯會盟,分兩路進軍咸陽城!
楚懷王羋心就這樣和諸將說,說他劉邦是位仁厚長者,是可以委以重任的,讓他自帶一路兵馬進攻秦國,認為只有劉邦的這把仁義之劍可以劈開暴秦的無情之刃的!
羋心的這番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對劉邦也算是中肯了!
畢竟劉老三,外在表現就是這個樣子,舉個例子:那耳熟能詳的約法三章!
而項羽則大大相反,動輒殺人,怒則屠城!
這是項羽最好的證明,那鉅鹿城下的20萬秦軍可是歷歷在目的!
對人真誠比較!都說劉邦沒情沒義!
可項羽才是沒情沒義!
想想吧,龍且跟他項羽重南方一路到項羽成就霸業!可項羽呢?沒有給夠人家足夠的爵位也就罷了,還因為陳平,陳老兄的一個拙劣的離間計,懷疑龍且,這就是霸王的情誼!
一次是,那兩次呢?
項羽叫范增一聲亞夫,可陳平還是用著同樣的計謀,就讓 項羽趕走了他親愛的亞夫!
那你說,項羽有情誼麼?
劉邦相反,但凡跟他起兵的,最後,都給予了足夠的封賞!
先說蕭何把,本來賞的是8千石,但是因為劉邦想起了當年他鬼混時候,蕭何總接濟他,於是直接就給蕭何加到了4萬石!
還有一條褲子長大的盧綰,在所有人反對的情況下,劉邦更是分了個王位給他當!
這些一比較,你說該追捧項羽呢?還是劉邦呢?
-
3 # 漢劍唐弓
為什麼說“吹”劉邦呢?劉邦難道不值得吹嗎?劉邦身上的幾個特質註定其是一個偉大的人。
一,劉邦的時代性
天不生劉邦,封建王朝萬古如長夜。雖說秦始皇滅了六國,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但秦朝僅三世就滅亡了。如果沒有劉邦橫空出世,天下落入項羽或者六國貴族後代的手上,天下將是什麼局面?——將會重新回到戰國的諸侯分封制。真是這樣,今天中國的局面將等同於歐洲,四分五裂。
而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封建思想,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為後世定了模板。
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邦的貢獻不亞於始皇帝,秦始皇是開創,漢高祖是鞏固。
二,劉邦的民族性
劉邦建立的這個王朝的名字成為了生活在華夏大地上幾千年的民族的姓。而他的後代漢武帝又給這個民族注入了靈魂,打出了尊嚴。
三,劉邦的人格魅力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几歲,卻能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路於54歲登上帝王寶座,睥睨天下諸侯將他們玩於股掌之中,這與他的智慧,堅韌,充分利用人才,靈活的戰略,對人民仁義是分不開的,他既有梟雄特質,又有帝王本質,本已不遜歷史上任一英雄人物。
這樣一個人,有什麼好讓你討厭呢?心不硬不黑的人能取天下嗎?
-
4 # 一條睡著的魚
首先,對你這種“數典忘祖”的行為,先拉出去,杖責八十!
對寫漢字用漢語的你而言,劉邦是你祖宗!“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后”;大一統的漢朝,奠定了當今中國的版圖基礎和禮法基礎;中華民族的興盛,自此發端!
秦末豪強並起,天下大亂。劉邦以其獨特才能,順應時世,脫穎而出,一統天下,確立四百年漢朝基業,確定了東方大國的歷史基調。如此豐功偉業豈是“英雄豪傑”所能比?豈是你等小兒膽敢“討厭”之人?無法無天,罪不可欶!
其次,不學無術,是非不明,杖責四十!
你“討厭”劉邦,那是因為喜歡項羽。你居然喜歡一個窮兵黷武剛愎自用殘暴無常之人!不是天真,是電視看多了,霸王別姬聽多了,無知致腦殘。
-
5 # 歷史的陪伴者
其實劉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壞,為什麼劉邦令人討厭的地方呢?是因為劉邦輕視儒家,得罪了儒家,而儒家又是掌握筆桿的人。
比如秦始皇焚書坑儒,把儒家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不管是當世儒家還是後世儒家都罵秦始皇時暴君,但凡秦始皇做點錯事,儒家們都查它擴大來散播,只要能攻擊秦始皇儒家都樂意去左,這就有失偏頗的評價一個人,而沒有去客觀分析一個問題。
而劉邦一向不喜歡儒生,甚至有侮辱儒生得行為,因而作為儒家思想之一的司馬遷就樂意寫劉邦的缺點。試問,如果劉邦像他說的是個市井流氓,為何那麼多人前來投靠劉邦?張良、蕭何、韓信等人,這些可都會非常有智慧的人,為什麼這些人甘做劉邦的部下?
其次,有些人拿劉邦那句分一杯羹的話來說事,說劉邦是個沒有孝道(這是儒家最重視的東西)。但是,當時項羽是處於劣勢狀態,他試圖中劉邦家人來威脅劉邦,劉邦看破了項羽的企圖。所以,就裝作滿不在乎一樣樣子,還故意說咱倆曾經稱兄道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烹殺你父親的時候記得分一點都我,這就是“分一杯羹”的來源。
其實,劉邦做不在乎的樣子,讓項羽覺得拿劉邦家人也威脅不到劉邦的感覺,項羽又是婦人之仁,所以就此作罷。最後劉邦拯救了自己的家人。假如當時劉邦很緊張的樣子,項羽還真的會變本加厲,可能在暴怒之下殺了劉邦的家人。因此,劉邦的做法是明智的。但是,這個事被很多儒家做了不友善的解讀,目的就是批判劉邦。
當然,還有一件事也是儒家拿來批判劉邦。那就是劉邦在緊急關頭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丟了,後來因為車伕堅持把他們帶上,氣得劉邦都起了殺心。還好最後都能成功脫險。這確實是劉邦做得不道德,怎麼能在關鍵時刻丟下自己孩子不管呢。劉邦確實不是一位合格的父親,但是他一位非常懂得衡量利弊的君王。如果從一個有志向的人的角度庶看,劉邦是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為何?因為連命都沒有了,怎麼去實現自己的志向呢?因此,劉邦只能捨車保帥了。
這些都是儒家可以拿來批判劉邦的事,何況劉邦也不在這些閒話,反正罵兩句又不死人。但是,經過儒家們渲染,劉邦就給人一種市井流氓的感覺,讓人產生莫名其妙的厭惡!
其實,劉邦並不像我們想象那麼壞!至於喜歡和討厭,那是個人喜好,大家隨意!
-
6 # 回聲的時間
以前我也只喜歡項羽不喜歡劉邦,現在不這樣看了。
那時候覺得劉邦是一個偽君子,沒本事虛偽全靠忽悠,項羽是實打實的真本事,為人光明磊落不屑使小手段。從個人魅力來說項羽的魅力值遠遠高於劉邦,從身份才能品行來說也是甩劉邦一大截的,但是為什麼最後是劉邦贏了天下?
劉邦要是真的一無是處會有人給他賣命打江山嗎?首先劉邦義氣,對他的那些屠牛宰狗的朋友還是挺仗義的。其次善於用人,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就讓全權讓別人去做。韓信投奔漢軍,很有可能是過來做臥底的,而且當時漢軍中一路跟著他的樊噲等人也還等著封將軍呢,蕭何一推舉,說當將軍就當了。當然過程中韓信跑了,回來一說條件,劉邦把心一橫就答應了。這事放在項羽身上就不行,你跑了我親自上陣就行了。在識人用人方面項羽不如劉邦。
其次項羽剛愎自用,固執己見。一方面有著貴族的驕傲,一方面瞧不起不如他的人,壓根沒把劉邦放在眼裡,所以范增多次勸說他殺劉邦有幾次機會他都沒有動手。因為他那時沒把劉邦當做對手,沒有看到潛在的危機。
劉邦比項羽會審時度勢,也比他能屈能伸。要是劉邦被逼到江邊,有機會就過河了,才不會自盡,活下來才最重要。
劉邦會示弱,會造勢,會利用人心,用今天的話說,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口才好,奸詐(這裡是褒義詞)。
項羽綁了劉邦的父親來要挾他,劉邦說我們結拜兄弟我父親等於你父親,你要殺就殺吧。項羽沒殺,這是打心理戰,他了解項羽比項羽瞭解他多。項羽雖然打仗兵法了得。但是本人確實一個很直接的人,不會哪些彎彎道道的。
項羽愛惜羽毛,劉邦就比較靈活善變會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劉邦這種人今天社會也是混的開的。
要是劉邦遇到的對手不是項羽,是其他人,在他羽翼未豐前殺了他,也許歷史有時另一番模樣了。也是時勢造英雄,英雄出時勢。
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劉邦確實有缺點,但不可否認做皇帝還是有能力的。
-
7 # 南政昔風▲影視劇中的劉邦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是楚漢相爭中的勝利者,在正史上為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人們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
▲影視劇中的項羽其實,人們評價劉邦大部分是從唯物和唯心兩方面評價,從唯物方面的人認為,劉邦雖然為人圓滑利用他人,但這就是現實,該出手的時候不出手、不欺騙別人是不能成功的。
▲楚漢相爭而從唯心方面的人則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就要有人性,不以不欺騙別人為排面而欺騙別人是人性的根本,劉邦就是一個流氓。
▲鴻門宴其實,不論是看一個人還是事物都要分開來看,是個人就有雙面性,不可以一方面直接斷定一個人,當然,喜歡哪方面看重哪方面得看個人喜好。
-
8 # 我比懂王懂
劉邦殺功臣落下罵聲,劉邦的子孫非常優秀。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光武帝,人才輩出,漢是歷史上唯一亡於強大的朝代。歷史以來民眾一直以大漢子民為榮。
-
9 # 謝金澎
雖然從蓋世英雄的角度,劉邦確實算不上。再或者從一般世人情懷來看,劉邦也確實不是一個值得景仰和喜歡的人。
因為劉邦文不能定國,武不能安邦,性情不夠耿直,襟懷也不坦蕩。視結拜兄弟義氣為無物,愛情亦不專一,喜新厭舊好色簡直就是他的本能。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無法被一般情懷接納的人,卻憑藉著身邊幾個狐朋狗友,揭竿而起,還能一舉攻克咸陽,又知所進退拱手讓功項羽。最後忘記項羽與他“誰打進咸陽誰就是天下共主”的約定,務實的奉舉項羽為王,自己老老實實的被分封到當時人們認為的窮山惡水而又偏遠的巴蜀地區 。
一到巴蜀,沒有消沉頹廢,玩物喪志,而是若蛟龍入海,潛淵待機。訓練兵馬,招賢納士,養精蓄銳。不但得到張良相助,更被蕭何努力挖來韓信,漢初三傑一相遇,便是龍虎風雲際會,最後兵出陳倉,天下震動。
就是這個在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表現的有點無賴的市井之徒,卻總能打敗霸王,使“百二秦關終屬楚”。
不管劉邦有多少缺點,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這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不爭的事實。倘若沒有劉邦這個讓人不喜歡的人,按照項羽的搞法,好不容易大一統的天下,又讓他給弄的四分五裂,山河破碎。
也就是這個像無賴的人,最終重新讓大秦橫掃六合凝聚起來的江山重新成為一個整體,車同轍,書同文。他所建立的漢朝,成為這個國家的民族代號,這才有了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有續。
所以,一般世人情懷無法接納劉邦很正常,因為他從來不是一般人。偉人的格局,又豈是滿眼都是生老病死、黃白之物的一般人所能理解?
-
10 # 方城闕
與你恰恰相反,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劉邦。
瑕不掩瑜,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抑劉揚項,但通過後人的不斷挖絕,劉邦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多,令人稱道。總結一下,方城認為劉邦身上有十大優點:
—、生死關頭、勇挑重擔劉邦、蕭何、曹參等人在沛縣起兵反秦後,當地的父老最初推舉蕭何為沛令,領導沛縣的反秦保境事宜。蕭何不敢挑頭,然後大家又推舉曹參,曹參也不敢答應,大家只好推舉在沛縣名聲不太好的劉邦為沛公。
此時劉邦已是四十八歲,在當時已跨入老年行列,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舉事不成,按秦律那可是滅族之罪。
在蕭何、曹參皆不敢挑頭的情況下,劉邦生死關頭,勇挑重擔,精神可嘉。
二、遇挫不餒,建立聯盟初起事時,劉邦率領的沛縣義軍發展較為順利,先後佔據了沛縣周邊的二、三座城池,隊伍也發展到二、三千人。
可誰知沒過多久,劉邦留在豐邑守城的雍齒便將城池獻給了魏國的周市,率領這幫豐邑子弟投靠了魏國。聞知雍齒背叛,劉邦是又氣又急,連忙回師攻打豐邑,但都沒能攻破。
劉邦認識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充分發揮自己“喜施好交”的優勢,積極建立聯盟關係。最終在項梁處搬來了雄兵五千,雍齒不戰而逃,聯盟初見成效。
三、意志堅定,識人用人劉邦在受命率軍西征,攻打秦老巢關中時,意無反顧,一路向西,攻城奪隘。
在陳縣遇守門小吏儒生酈食其,他雖然平時不喜儒生,但他從諫如流,採納了酈食其的建議,奪取了秦朝糧倉敖倉,佔據了先機。
攻入韓地時,劉邦又遇到了昔日的故人張良,如虎添翼。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用重金賄賂秦軍嶢關守將,襲取了關中。
四、善待秦王子嬰、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咸陽城下,秦王子嬰自縛而降。當時許多將領建議劉邦殺了子嬰,劉邦以自己寬厚仁義之心,妥善安置了子嬰。
劉邦從一介布衣起事,到現在擁有關中之地。秦朝宮殿的富麗堂皇、宮室中的奇珍異寶、佳麗三千,都讓他心馳神往,不能自制。
但在張良、樊噲等人的勸諫下,劉邦忍痛割愛,封存秦宮和府庫,移軍霸上。同時他還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使得秦地迅速恢復了秩序,得到了秦人的真心擁護。
五、戰略得當,師出有名項羽戲水封王時,公然違背楚王熊心當初的約定,將劉邦封到偏僻的巴蜀為漢王。劉邦手下是群情激憤,紛紛要求與項羽拼命。
劉邦此時也怒火萬丈,但在張良、蕭何的勸說下,劉邦認識到自己力量的不足,無奈之下前往漢中。
在漢中劉邦採納了蕭何、夏侯嬰的建議,拜韓信為將,並用其“名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奪取了三秦之地。並在不久借項羽弒殺義帝之惡行,昭告天下諸侯,打著為義帝復仇之名,討伐不仁不義的項羽,率六國之兵,一舉攻佔了楚都彭城。
六、屢敗屢戰,開闢第二戰場劉邦在於項羽的正面交鋒中,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雖然戰果慘淡,但生生將項羽拖在了滎陽、成皋一線。
同時劉邦深謀遠慮,派出韓信經略北方,開闢第二戰場。並積極聯絡彭越、英布等人共同反楚,又派出劉賈、盧綰率軍深入楚軍腹地,配合彭越作戰,斷絕楚軍糧道。
經此佈局,劉邦的漢軍給項羽的楚軍來了大迂迴的包圍戰,將項羽殲滅於垓下,最終奪得了天下。
七、厚葬項羽,追封陳勝項羽死後,劉邦在攻取魯縣時,遭到了項羽最初封地魯縣軍民的據城反抗。劉邦怒不可遏,揚言要屠城。
最終冷靜下來的劉邦,採用厚葬項羽,親自前往項羽靈前祭奠的方式,安撫了魯地的人心,魯地軍民開城投降。
同時劉邦還追封反秦首義之士陳勝為隱王,並專門劃撥三十戶人家為其守墓。劉邦的義舉贏得了人心,為漢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八、審時度勢,調整對外政策漢朝建立不久,韓王信因拒敵不力,投降了匈奴。劉邦聞訊徵調三十二萬大軍,御駕親征。
匈奴冒頓單于採用誘敵深入之計,一舉將劉邦大軍前後分割。劉邦所率前部先鋒被包圍在白登山上達七天七夜,漢軍將士凍掉手指者十之二、三。
雖然最後在陳平的計策下,劉邦僥倖脫離了險境。但經此一戰,劉邦認識到匈奴冒頓的實力,考慮到漢朝初立,百廢待興。劉邦審時度勢,採用“和親”的綏靖之策,為漢朝積蓄力量。
九、簡化秦律、與民休息漢朝初立,劉邦任命蕭何為相國,簡化被世人所苟病的秦律,制定出《漢律九章》。
同時為了恢復被戰火摧殘的經濟基礎,劉邦採取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策略,休養生息。
漢初的立國之策,歷經劉邦、惠帝與呂后、漢文帝、漢景帝幾代人的努力,為漢武帝時代的大漢打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白馬盟誓、防患未然劉邦在世時,剪除異姓王,為劉氏江山穩固打下了基礎。手段雖稍顯狠辣,但於國於民來說,卻功大於過。
劉邦行將就木之時,為江山社稷著想,與眾多功臣宿將白馬盟誓,立下“非劉不王,非功不侯,違此約定者,天下共誅之”的盟約。
雖然後來呂后專權,破壞了盟約,但呂后一死,周勃、陳平等人正是憑藉此約定,剪除了呂氏宗親,穩固了大漢江山。
以上十條,簡略概述了劉邦興兵反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鞏固國本的豐功偉績。從歷史上來看,可供劉邦借鑑的王朝興替,治國方略,只有國祚很短的秦朝。劉邦能從“馬上得天下”,然後虛心接受朝臣的建議,“馬下治天下”,這一歷史性的轉變,實屬不易。
難怪毛主席都稱讚他: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而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爾德.約瑟.湯恩比博士更是不吝筆墨,稱讚劉邦為:
“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回覆列表
歷史人物都是有喜歡的就有討厭的,每個人的出發點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使得每個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判也不同。那麼為什麼許多人喜歡劉邦呢?
首先,劉邦成功了。當人們以“成王敗寇”的角度來看待歷史人物時,劉邦自然是一個“成功者”的影響。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混子頭目變成漢朝開國皇帝,自然是有其過人之處。從他的領導才能,歷史功績和一些為政舉措來看,劉邦是值得推崇的。而且這種“白手起家成為大佬”的事兒是許多人都想要親身經歷一次的,但這種事十分困難,所以人們也會讓劉邦變成自己的精神寄託,將自己難以實現的願望放在劉邦身上以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劉邦為什麼被人討厭呢?首先是他自身的一些負面特點,如“漢王慢而侮人……”“奸詐多變”等,這讓他儼然“小人哉”。說起劉邦就不得不提項羽,他的對手項羽的形象就好多了,如“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潔好禮者多歸之……”“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且項羽“西楚霸王”的名號不是白叫的,他的領導和軍事才能也不錯,可惜被劉邦打敗。人們在惋惜項羽的同時,也會把“奸詐多變的小人”劉邦拉進來痛批一頓以解心頭之恨。因此,從這二人所做之事,以感性角度來看的話,項羽的人格和品行似乎是遠遠優於劉邦的,這也是劉邦讓人討厭的原因之一。
最後,當一部分人不客觀地一味誇大某個人的優點時,那麼這個被誇大的物件就會自然而然地令人厭惡。因此,評價歷史人物時“吹”要不得,“黑”也要不得,要以現存史料為依託,從不同的角度來客觀分析,評價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