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楠秋爸爸育兒經
-
2 # 晨光微曉
曾經有過這樣的遭遇,兒子帶一輛合金汽車玩具到小區玩,有個男孩看好了兒子的玩具,想從我兒子手裡拿車玩。陪他一起的老人把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塑膠車地給我兒子說先換著玩。
後來老人帶的孩子哭著喊著不肯換回來,老人就直接跟帶我兒子下樓的小姨說,先換著玩兩天,過兩天換回來。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遇到別的孩子搶自家孩子的玩具要區分情況小姨等我下班回來和我說了這事兒,我就在想,如果我在場怎麼處理,我想還是會分情況的。
一是如果孩子們都比較熟悉自己商定好交換,這是孩子處於交換敏感期,如果價值差別不是太大,第一次不干涉,不過會加強對金錢的教育。
可以試著給孩子做買賣東西的遊戲,讓孩子對於等價交換有個大致的概念。這樣一方面孩子可以享受交換的樂趣,另一方面還能學會認識物品的價值。
二是如果是小朋友硬搶玩具,而自家孩子又能保護的情況下,靜觀其變。
這也是孩子將來進入團體生活,比如幼兒園、小學等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靜觀其變,看看孩子如何應對。
在保證雙方孩子不被對方傷害的情況下,不用去幹涉。
但是還是要注意防止熊家長出手傷害孩子,保證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控制好局面。
三是如果孩子自己處理不了,玩具別搶了。
帶著孩子一起找小朋友或者孩子的家長把玩具要回來。
這是物權界限的問題。
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權利擁有和拿回來,而且如果自己解決不了的合理的訴求,父母或者上學以後老師是自己可以依仗的力量。
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讓孩子平和地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或者如果玩具在別的小朋友的手裡,可以告訴別的孩子“請還給我”。
一般情況,在家長陪同時,孩子重複這句話3遍之後,別的差不多年齡的孩子就會把玩具還回來,一般小點,被寵壞的,就只能找家長了。
-
3 # 容瑾育兒
小孩子在一起難免有衝突,大人要認可孩子感受,情緒平復後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分享一下我寶的經歷。
被毀壞的粽子
明天端午節,小寶從幼兒園出來舉著自己做的黏土粽子,綠色是粽葉,白色是糯米,還有黑色的眼睛和心形的紅嘴唇。看起來確實很擬人化的一個粽子。小寶很得意地說:“我做得粽子特別好,別人都沒有我做得好!”看來老師表揚他了。
接了若寶去栗子託管班去參加包粽子的活動。我們到時,已經有很多人都開始包了,看著影片現學現賣地包寶塔粽、四方棕和三角粽,有模有樣的,開心樂享。包完粽子,聽說要煮的話,需要一個小時,等不及了,我們打包了生粽子準備回家煮。小寶與小朋友們玩得正酣,不肯走,我跟他約定了十分鐘到點後,他又拖延了兩分鐘,我們正準備走,結果小栗子過來說想看看小寶的黏土粽子,小寶給他看了,可是他一下子就使勁捏壞了。小寶本來不想走,這下子炸了毛,大哭起來,怎麼安慰都不行。這時候栗子爸爸過來讓小栗子道歉,這時候道歉根本聽不進去,愈發哭得厲害了。我趕緊蹲下來抱著小寶安慰:“哦,媽媽看出來了,你的黏土粽子壞了,這麼可愛的粽子壞了,你一定很傷心。是不是?”小寶還是哭,“媽媽回家幫你再做一個,好不好?”還是哭。這時候,栗子媽媽拉了栗子過來,讓栗子想辦法解決自己闖的禍,栗子不知道怎麼辦,栗子媽媽問是不是可以現在就再重新做一個。小寶同意了。
於是栗子媽媽找出來4種顏色的黏土,由小老師陪著重新做。黏土軟軟的,揉或搓還都沒有那麼容易,怪不得小寶那麼傷心自己的作品被弄壞呢,肯定是費了不少功夫做好的。
好不容易重新做了一個,可是小寶還是不滿意,連煮好的粽子都沒有心情吃呢。心愛之物被毀壞,是沒有什麼新的可以代替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任何一個小小的糾紛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靈留下傷痕,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落疤,不容易抹去呢。
當小朋友發生糾紛時,首先要允許孩子生氣,生氣對於他來說是個釋放和發洩,表示理解他很生氣,安撫他東西被破壞的心情,然後再讓他面對現實,跟小朋友商量解決辦法。這樣鍛鍊的是孩子處理自己情緒和處理矛盾的自信。
-
4 # 深圳寶媽育兒經
兒童2歲左右產生物主意識,有了佔有感,常因玩具被搶或搶不到時產生沮喪,哭泣。
別家的孩子搶你家孩子的玩具,你的孩子如果3歲前一定也不願意吧?父母在平時教育時可以從以下方面:
1.教孩子保護自己的玩具,並說:這是我的。
1歲半以前的小朋友沒有物權意識,通常能主動拿出自己的玩具。而2/3歲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有了“我”的概念。並對自己的物品及所有物保護,這是孩子規則感發展的雛形,即我的界限你不可以觸犯,而你的我也不會。所以看到這階段孩子不分享自己的玩具同時也不會隨便拿他人的物品。
理解了孩子的行為,這是成長髮展的階段。如果批評或者強拿走,孩子會產生愧疚感和不重要感。即我不是好孩子,我的需求不重要。
3.向對方家長解釋
另外的孩子被拒絕也會產生沮喪感,父母可以向其說明原因,如:不好意思這是哥哥的,他正在玩。等他一會不玩了在和你分享。一方面照顧對方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促使孩子親社會行為的發生。
4.當孩子2.5/3歲,有移情能力,即親社會(分享)行為就會發生。
孩子2.5—3歲,父母可以提出別的孩子交換玩具。或者問是否願意分享玩具,你可以先玩別的。當孩子行為發生,看到把玩具給到他人並他人開心,這時父母可以說:你把玩具分享給其他孩子,這種行為真棒,小朋友開心,媽媽也為你感到驕傲!
所以孩子的分享是有年齡階段的:無意分享——保護——有意分享及合作。父母尊重變化發展規律。隨著教育及生活經驗提高,孩子的分享行為會越多發生的。
-
5 # 元寶爸爸聊育兒
關於別的孩子搶自家孩子的玩具這種情況,先分享一下我們家孩子的經歷。
兩歲半前的元寶被別人搶走玩具,他是蒙圈的,會反應不過來,然後跑到我身邊大哭,吵嚷著要回家,後來碰見這種情況我的處理方式是先制止對方的孩子從元寶手上搶走玩具,然後嚴肅的告訴這個孩子:”寶貝,這個是弟弟的東西,你必須經過弟弟的同意才可以分享給你,否則你不能搶的,知道嗎?“然後,我會問元寶,你願意把手裡的玩具給小朋友玩嗎?當徵得元寶的同意後,我才會鬆手。當元寶不願意時,我會鼓勵元寶說出自己的不願意,告訴對方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
從心理學上看,孩子從兩歲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開始對物體進行歸屬權劃分。這個玩具是你的還是我的,還是大家共享的?物權感的建立,對孩子相當重要,它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重要階段。
在這個時期,家長必須有明顯的界限感,合理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而非使用家長權威,暴力迫使孩子讓出“使用權”或“物權”。在別人試圖拿走自己玩具等類似事件中,父母是孩子心中最權威有力的裁判。明智的家長這樣做: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抱抱如果孩子的東西被別的孩子粗暴的搶走了,父母首先要給難過的孩子一個真誠的擁抱,告訴他父母瞭解他此刻的心情,認真傾聽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切忌不要粗暴地打斷他的話,簡單地制止他繼續難過。孩子的情感第一時間得到了安撫,會覺得受到大人的重視,而不會由此及彼,切換到另外一種不良情緒中去。
堅定地維護孩子的物權。如果是在父母不在場的時候發生被搶的情況,要有理有據地幫孩子拿回屬於他的東西。同時,要教會孩子,如何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堅定地抓住東西不放,勇敢跟搶東西的小朋友說“不,不是你的東西,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正確維護自己的權益。
曾經在小區裡看到一個場景:上小班的茜茜和慧慧是好朋友,平時形影不離,那天,老師獎勵了茜茜一枚小戒指,茜茜在慧慧面前炫耀個不停,慧慧看見了很眼饞,也想戴一下,慧慧媽媽看出了孩子的小心思,本來兩家媽媽關係就很好,慧慧媽媽讓茜茜給慧慧戴一下,可是茜茜死活不肯,茜茜媽媽看見慧慧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有點不好意思,直接上前,把茜茜的小戒指取下來,給慧慧,說,慧慧不哭,阿姨給你。可是,這麼一弄,茜茜也不願意了,也開始嚎啕大哭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作為圍觀者,和別人一起破壞自己內心的秩序,這會極大地傷害到孩子。甚至,我們這些“懂事”的大人,總是作為“幫兇”,要求他們做出讓步。在孩子成長的某些階段,這些“讓步”在孩子眼裡,是不可理解的錯誤行為。
教孩子學會分享和應對父母可以採取與孩子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用禮貌有分寸的方式解決類似事件。
其實很多時候小區內的孩子搶玩具,只是暫時沒有物權意識而已,其實並無惡意,這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輪流玩,或交換玩具,讓孩子學會分享。我現在帶元寶下去玩,一般都建議他帶一件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同時,為了避免孩子手裡的東西被搶走,我會讓他在家和大寶姐姐,當別人上來搶東西時,他應該怎麼應對,練習的多了,孩子的東西就不那麼容易被搶走了,也知道該如何獨立解決,而不是一味的哭著向父母求救。
說在最後的話:如果有人搶了孩子“心愛的玩具”,父母一定要有一雙傾聽的耳朵,一顆不厭其煩的心和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耐心地還孩子一片Sunny青草地。
回覆列表
說說我家的寶媽的做法吧,雖然對待我們家寶寶的作用很大。
我們家寶寶天生膽小、含羞,不願意接觸陌生人,包括陌生的小朋友。在被小朋友欺負或者搶玩具時,有時候的表現是“茫然”。就是不哭不鬧,也不去搶回來,可能孩子想“為什麼要拿走我的玩具”那種。
後來長大到2歲多後,有了對物品所有權的概念,一般被搶了玩具,不會哭鬧,會跑過來給我們說,有時也會跟著搶玩具的小朋友後邊,一直小聲唸叨“那是我的,還給我”。
我和寶媽最開始的想法是,避免孩子被欺負,這樣躲著避免孩子糾紛,好像也算是保護她自己吧。可後來寶寶3歲了,我們發現,這樣不行。因為寶寶更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所以,後來被搶了玩具或者在玩公共遊戲設施時,寶媽都會帶著寶寶,去找小朋友要回來,或者給其他小朋友說,這是公共的,一起玩的時候要排隊。
現在,寶寶的膽子大了一些,知道主動去和小朋友溝通。
其實這種事情的處理辦法是根據每個寶寶的性格來教育的,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像我們家寶寶膽小怕事,就要往強勢一點的方向去教育。
如果寶寶本來就膽大,被搶玩具後就出手搶回來的,就不能這麼教育了,可以往分享啊、講道理這類方向去教育。比如膽大寶寶被搶玩具後,可以告訴寶寶,去和搶玩具的小朋友說,沒經過允許,是不能搶玩具的,在通報過後沒有得到迴應,並且自己不願意別人玩自己玩具的,就可以搶回來。
總之,搶玩具這種事情,一般是不能容忍的,不然養個受氣包孩子。
一點要寶寶懂得:
1、自己的玩具可以交換、可以分享,但不能別人搶。
2、自己先要禮貌的討要,討要無果可以搶回來,不能被人隨便欺負。
3、公共玩具或設施,一定要排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