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190975134

    現代農業是中國農業興旺之道,也是解決之方。但是小農戶如何對接現代農業是一個利益合理分配的農業經濟學問題,也就說小農戶承包的土地和現代農業對接後所產生的利潤小農戶如何得到合理的利益。這就是現代小戶,農業現代化的解決之方。振興鄉村產業之道。

  • 2 # 農村土地小管家

    合作社是比較好的一條路子

    1、合作社是農民的組織

    2、合作社可以土地入股

    3、合作社有利於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

  • 3 # 鞠維坤1

    農村“小農戶”經營是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人均土地不足1.5畝,中國農業是典型的“小農戶大農業”。如不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僅靠其單一的產出而達到富裕這一目標是不可能的。

    “現代農業”可理解為農業生產的科學化和機械化,而“小農戶”經營的條塊狀土地顯然不適於機械化發展和農業科技應用。如果以上理解是正確的,那麼題主提出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是否可以理解為“由小農戶傳統種植向規模化科學化耕作過渡”?

    國家規定了農村土地承包權實行三權分置,這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提供了法律基礎。這一規定對農民而言是重大利好,強化了農民對土地的用益功能,但“小農戶”個體本身並不能自行做到與現代農業的銜接,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經濟的政策落實以及作為“鄉村振興”實施主體思想觀念的改變和積極配合。銜接的模式也是多樣性的,而這個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國家試點的“合併鄉村”,“一戶一田”以及正在健康發展的鄉村遊,田園綜合體,農業專業合作社等等都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形式。今後,企業+農戶,政府+農戶的運作模式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好。

    但是我本人認為,適合當地農業現狀,體現農民法律主體地位的最佳辦法,是由本村農戶合夥成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多種經營,由小到大穩步發展,逐步實現“迴圈農業”,“綠色農業”,農民富裕之目標。

  • 4 # 神經刀2019

    當前國內農業升級面臨的根本問題是,自包產到戶以來,形成的農戶生產為基礎單元的農業生產關係,不適合農業發展要求。必須建立,以更大生產單元的基礎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其根本是生產關係的升級。

    生產關係的升級,本質是利益分配模式的升級。這種利益分配模式的升級,必須以高品質農產品的宏觀市場突破為依託。而當前國內高品質農產品對傳統農產品一直難以實現宏觀替換才是問題的根本。

    就是說,國內三農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問題,核心其實都是一個商業難題。缺乏核心商業模式的支援,其他所有的政策規劃,可能作用都有限。

    反過來看,其實78年的包產到戶政策,其實也是一個核心的農業發展商業模式。

    我認為,農業要實現突破,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1.高品質農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必須降到普通農產品附近。

    2.依託農戶生產的低成本優勢,建立以農戶生產升級為基礎的,集合,技術路線、生產組織,質量管理,利益分配體系創新的核心商業模式。

    3.依靠農戶生產標準化、品牌化,打通消費市場,藉助縮短供應鏈,讓農戶增收30%以上。

    只有實現了這三個目標,其他的政策設計才會發揮出作用。

  • 5 # 農夫小明

    小農戶如何銜接現代農業?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土地問題,小農戶種地少,一般低於十畝,而且還分好幾塊地,這樣肯定在成本,種植管理和農產品質量上都存在問題,每個村莊的小農戶聯合起來,和種植大戶協商,把小農戶集中到一起,這樣對雙方都有利,小農戶集中耕作才能實現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小農戶相互聯合,市場資訊相互分享,才能達到小農戶種植的經濟效益。

  • 6 # 農技天地

    精耕細作的小農生產是中國現代農業的主要形態,如果銜接小農戶和現代農業,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增加小農戶的種植補貼,鼓勵小農戶做家庭農場。二、組織培訓,指導學習,引導小農戶改變傳統作務思維。三、提升小農戶作務的機械裝置,節省人力,讓耕作機械化。四、支援小農戶做電商,生產優質農產品,給予一定的補貼。五、鼓勵組織小農戶聯合組織,大家抱團發展,集中購買生產資料,減少投入成本和各種坑農害農的事件。六、政府加大力度,做好產銷對接。解決銷路問題,農超對接,集中採買,批發,採摘等。給小農戶做好產銷服務。

  • 7 # 一哥於一

    一哥“供銷社人讀一號檔案”之十——

    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要 “以地生金”走利益聯結合作之路

    一號檔案指出要“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還要“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再一次指明瞭農業要搞適度規模經營、農民要以地生金、社會組織與廣大農民的利益聯結點是土地、聯結方式是合作。在具體操作中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土地託管,是指部分不願耕種或無能力耕種者把土地託給合作社或種植大戶,並由其代為耕種管理的做法,其特性一是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二是一種契約形式。三是從服務內容上分為全託管方式,半托管方式。其好處一是便於操作,收放自如。二是把合作社賠了坑農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最多是一季作物。三是規模可大可小,有利於合作社滾動發展。其劣勢一是合作社一次性機器投入較大。二是常規性種植,不利於合作社向縱深產業融合發展。三是廣大農民沒有參與其中,所得僅僅是土地的收益(有可能低於傳統經營)及自己從土地之中解放出來的便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二、土地流轉,是指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透過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權,將經營權轉讓給合作社或其他農民及社會經濟組織的行為,說白了,就是土地出租。其特性一是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改變了其土地經營、受益權(量化)。二是一種較長(一般在10年以上)時間的契約形式。其好處一是便於操作、管理,利於農民維權。二是便於合作社規劃其經營發展,更有利於推進其向新型農業產業縱深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於做大做強合作社。三是可以把當地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行業生產或者成為合作社的農業工人,享有固定收益。其劣勢一是合作社實際上成為農業企業,偏離了合作制原則。二是投入進一步加大,期限進一步延展,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大。三是農民收入貨幣化、固定化,農民生活提升空間小。四是有可能出現合作社辦不下去,撂地坑農現象。

    三、土地入股,是指土地權利人將土地使用權和投資者的投資共同組成一個公司或經濟實體。一般合作社對社員入社的土地,根據其常年產量評定為若干股,作為交納股份基金和取得土地分紅的依據。評定社員入社土地的產量,主要根據土地的質量和實際產量,以使每個社員的利益不受損害。其特性一是不改變土地入股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權、共同享有經營權、受益權。二是農民成了合作社的股東,企業的主人,參與經營管理活動。三是可以長時間使用,可以逐步加大投資規模,也可以在全體社員同意的前提下透過託管、流轉、擴股等做大新規模。其好處一是既維護了開發企業的利益,避免了農地短期流轉影響開發企業的投資熱情,而農民成了股東,容易與開發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更利於規模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二是確保了當地農民的長遠利益。土地雖然流轉了,但農村原有的以土地和鄉村文化為核心的社會關係並未破碎,農民“還能在家門口種自己的地,賺公司的錢”;農民每年按股份分紅,為長遠生計提供了“保險帶”。三是拿土地入股的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得到了加強,可推選股東代表,按《公司法》《合作社法》及章程、合同的規定進入開發企業、合作社的董事會,行使股東權利,履行農民收益兌付的監管職能。其要防範的是:一要防範村委會或其他社會組織越殂代皰。二要防範企業(專業社)改變農業用途。三要防範“實賣假入股”。四要防範經營失敗後“屁屁”難擦。五要防範農民維權難。

  • 8 # L花果山1862734105

    小農戶本是農業發展的過度產物了,沒有競爭力,只有做精,專業,贏得資金認可,得到資金投入,做大做強成為優秀農資公司

  • 9 # 王穩普

    現代農業發展必須有大農協和大的農業龍頭組織帶領下,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合作共享的方式,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小農戶應流轉自己的土地,找對已的位置(農場主、職業工人、專業技術、銷售等),積極參與其中。

  • 10 # 金友龍

    小農戶如何有機銜接現代農業,中國的農村土地是集體的,在改革開放初期由集體分田承包給個體,現在形成了個體土地面積小而分散,不利於農業現代化管理。我們的鄰國緬甸土地是私有的,近些年中國大量的農民去緬甸承包土地發展農業生產,緬甸的土地是私人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緬甸政府出臺了相關土地承包政策,具體做法是,有能力的當地老闆成立註冊農業發展公司,從私人的手中承包給公司,這樣就把分散的私人土地全部集中到公司手裡了,形成大面積幾萬英畝一英畝等於六畝整塊土地,再由緬甸公司轉包給中國農業公司,中國的農業投資者再從中國公司手裡承包過來,承包款一年一付,承包期滿後再續付,如不續付,土地就不是你的了,緬甸的這個土地轉租模式中國也可以借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焦恩俊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