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目標985

    義務教育分小學,初中,兩者差別巨大。小學一定陪著閱讀,多買書,多去圖書館博物館,週末假期去旅遊,徒步,游泳,打掃一下衛生,偶爾做個飯,會用電飯煲做米飯,超級簡單,看起來米和水一半一半,炒簡單的菜,實踐都是學問,將來自己做,寫作文,體驗別人的辛苦。

    初中是很辛苦的階段,競爭激烈,畢竟只有一半學生上高中,人生分水嶺,很多學生沒有時間課外閱讀了,所以小學一定海量閱讀。

  • 2 # 使用者9760290027302

    我現在回答這個問題感覺和現在的教育理念不太一樣了,自己好像有點落伍,因為自己的孩子上大學了。但我作為一個過來人,想說說我的看法。現在的老師要求孩子放學後家長要陪著寫作業背課文什麼的,還要求必須每天發朋友圈或家長群(也可能我說的有些片面)。我認為啊,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就是他們的工作,家長不應過多的參與其中。我的孩子在小學初中,下午放了學她寫她的作業複習她的功課,我忙我的家務或做些其他的事情,但我不會陪著她寫作業和檢查作業。因為學習是孩子的本職工作(我是這樣理解的),好與壞都必須自己獨立完成、承擔後果。好比大人工作一樣,你見哪個領導喜歡每天跟在下屬屁股後面督促工作,你不努力做、做不好就辭職。所以我家孩子的完成作業或其他班級交給的工作的獨立性特別強,也養成了獨立思考得習慣。從小學到大學,孩子雖然不喜歡當班幹部,但是老師們都喜歡把工作交給她去做,說她做放心。所以,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孩子放學後,家長該幹啥就幹啥,不要以孩子為中心,做好孩子的指導者就行了。

  • 3 # 一隻狗的賬號

    聊聊孩子的學習情況,看看孩子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問問孩子有沒有什麼需求。現在這個時代小孩放學都有自己玩的,基本上不怎麼和家長玩的。

  • 4 # 好強媽咪在農村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透過玩遊戲學習。我經常和孩子透過角色表演學習英語。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他們的新課,啟發孩子的思維。父母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做家務,讓孩子體會做家務的不容易。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讀一本新書,相互交換自己的觀點。父母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談心,記住一定多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如此孩子才願意接受你的建議。......總之,父母要做父母,又要做朋友,又要做老師等等。做好這些你會發現做父母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5 # 高效學習劉老師

    回到家裡想讓孩子把一天學習的情況和家長說說,特別是小學的時候,每天學的內容比較少,孩子很容易複述出來。這麼做其實是在培養孩子每天課後先複習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涯至關重要。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利用這樣的方法,從上學開始每天接孩子回家路上,就讓孩子把一天學的什麼跟他說說,再把學校裡同學間發生的一些事情跟他講講。就是利用了這個方法,他三個孩子全部考人了985院校,其中一個還考進了清華大學。

    然後就是督促學生高效率完成作業,完成作業的時候要求又快又好,要求做作業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這個習慣越早培養越好。要不然,孩子萬一形成作業拖沓的習慣,隨著年級的增高,作業量加大,就會出現作業做到很晚也做不完的情況,更可怕的是這樣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在考試中也會出現做不完題的情況。

    如果再有時間,就要跟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了。其中讀書習慣和興趣的養成特別重要,特別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沒有大量的讀書最基礎,在將來的高考很難考出好成績。還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或者雙休日帶孩子到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以及一些名勝古蹟,開拓孩子視野,增強孩子興趣。

  • 6 # 愛心談育兒

    孩子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需要父母的陪伴,教給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熱愛生活,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在孩子放學後,做這些事情。

    第一,帶著孩子一起讀書。

    冰心老人說過:“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人在一生當中,會遇到無數的難題,都會在書中找到答案。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考上大學,不是為了能夠考個好分數。而是不斷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非常願意去找到更好的方法,解決遇到的考試中的難題和生活的困難。

    我的經歷是,給孩子在圖書館辦個借書證,我們當地是存兩百元,可以借八本書,幾乎每個週末,我都會跟女兒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換書,我們會一起看一本書,因為書中的人物一起討論,我和女兒之間,會因為看書有說不完的話題,女兒也知道,我不會要求她考試得多少分,必須好好學習,我只會陪著她,一起把不會的題答案找出來,一起面對考試時做錯的題,一起為了學習好英語,去找很多的方法,孩子才會願意跟我說心裡話,才會敢把考得不好的試卷給我簽字,因為,女兒知道,我會不斷鼓勵她,跟她一起找方法解決,一起去讀書,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溝通,也帶給女兒對文字理解的不斷深入,每週都會帶著全班同學讀課文、讀成語,還會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讀書演講,帶著孩子一起讀書,你會發現,孩子的知識面更寬了,感興趣的事情也更多了,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孩子會更願意去書海里找答案!

    第二,教給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能夠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聽家長的建議。有的孩子表現出來情緒不好,非常發脾氣,是因為沒有學過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教育上最重要的就是“慎於始。”在孩子第一次做錯事情時,家長的態度,家長的方法,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第一次沒有做好,也沒有關係,父母多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在孩子下一次出現問題時,能夠巧妙解決,同樣可以幫助孩子進步。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中,作者指出,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替孩子去做。引導孩子理解別人的內心感受,在孩子看動畫片時,問孩子:“你覺得動畫片中人物的心情怎麼樣?”當看到小朋友在哭時,問孩子:“你覺得在哭的小朋友,現在的心情怎麼樣?”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能夠識別什麼是生氣,什麼是有耐心,什麼是驕傲!

    接下來,與孩子透過遊戲的方式,來找到正確表達的方法。最關鍵的就是找辦法的遊戲,用玩偶來扮演遊戲中的人物,小兔子摔倒了,用什麼辦法,讓別人來幫助他?孩子可能會說:“哭!”

    媽媽可以透過扮演小熊來說:“哭了,也不能不疼啊?”孩子:“那應該怎麼辦呢?”媽媽說:“喊別人來幫助你啊!”孩子想想說:“小熊快來幫我起來!”

    還可以透過故事接龍的方式,和孩子編一些故事,讓孩子進行接龍。引導孩子在生氣以後,多想出一些解決的方法,孩子就會明白,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只有不斷找方法,才能夠解決問題。當孩子想到正確的解決方法時,寫在準備好的紙上,最後,讓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做得到,一定能夠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第三,用情感引導的方式,跟孩子進行溝通。

    良好的親子溝通,能夠讓孩子明白正確的交流方式,才會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在與別人交流時,使用正確的方法,不僅有專業能力,還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辯認情感,並且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透過引導,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來幫助他們,認知情感和表達自我。

    情感引導型媽媽會在亂跑時,會先讓自己情緒放鬆,然後對孩子說:“寶貝,你的聲音有點太大了,看來今天心情不錯!我可以在室外給你找一個跑的好地方,房間裡太小,等媽媽打完電話,就陪你出去玩,現在開始穿衣服,準備出門好嗎?”

    用這樣的方法,媽媽不用吼孩子,也不用威脅孩子,在孩子心裡不會留下傷害,只會感受到媽媽的愛。

    做情感引導的詳細步驟是:

    01 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在家長眼中,孩子非常犯錯,其實孩子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家長只是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卻沒有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為什麼?能夠先把正確的做法,跟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提前知道,正確的做法,也是給孩子的內心,種下一個正確的種子。

    02 在孩子犯錯時,接納孩子的行為。多聽孩子表達。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用理解和包容的態度,並且耐心地聽孩子說一說,能夠完整地聽完孩子的話,讓孩子信任父母,以後犯了錯,孩子才會願意跟父母說,不要過早給孩子建議,而是問孩子:“你覺得下一次怎麼做,能夠不犯這樣的錯!”

    03 把孩子想的方法寫在紙上。

    讓孩子學習解決的方法,問孩子的想法,並且全部寫出來,讓孩子最終找到最好的方法,這個過程,會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在將來的生活中,會樂觀積極地面對一切,會成為充滿了Sunny的好少年。

    總之,在孩子小學的初中階段,家長要陪著孩子多讀書,教給孩子學會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真正成長了,把家庭教育做好,才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 7 # 思思陽陽媽講真話

    我個人認為家長就做自己的事情。無需去打擾孩子該做的作業。我們只要給到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便可以。

    比方說:孩子在作業的時候,我們不要再家裡放歌或者開啟電視。家長更不能一邊盯著自己的手機,一邊叫喊著孩子快點做作業。因為你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早就被你的遊戲所吸引,哪有心思做手上的作業。我們家長可以坐在他身旁一起看會兒書,或者看看他課本里面究竟學些什麼樣的內容。到了一定的點,家長可以去忙自己的飯菜,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便可。

    我認為放學以後家長除了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外 ,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一起跟我們學習擇菜、洗菜、洗碗相關的家務。甚至教孩子抄一道簡單的菜,讓孩子感受自己付出勞動得到的成果的那種開心。邊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邊和孩子聊一天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孩子既學會了做家務,又讓我們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 8 # 名師聊家教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孩子放學回家,或是雙休日,家長只要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在陪伴中,家長可做這些事:

    1.傾聽孩子一天的故事。大多數孩子回家見到父母后,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學校班上發生的事,或他的見聞感想。這時,父母要專心傾聽,孩子講到高興時要讚揚,講到不痛快時要鼓勵,講到錯誤或不恰當行為時要點撥指導。在孩子每天的講述中,你會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成長情況,寓教於樂。

    2.陪伴孩子做作業。現在孩子作業較多,父母要給孩子做作業一個安靜的環境。陪伴不是監督,家長可做家務,可看書。孩子遇到難題做不來,有能力輔導的家長可指導,沒能力輔導的則叫孩子把問題記下來,第二天到校問教師。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和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3.陪伴孩子玩耍。孩子有空餘時間,家長可陪孩子玩,比如打球、玩遊戲、玩智力玩具等。總之,孩子最喜歡玩的哪門活動,家長多陪陪,在陪的過程中,增強與孩子的感情,在玩中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4.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小的時候,最喜愛的就是聽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小孩大腦會出現故事的畫面,這就是想象力的培養。講述中,可停下來,讓孩子猜猜,故事情節怎樣發展?結局怎樣?也可讓孩子充當其中的角色,啟發孩子的思維。孩子大一點,可培養讀書的習慣,閱讀童話、兒童讀物等。這階段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或少接觸手機電視,因為手機電視上的內容不能培養孩子想象力,只能將孩子大腦變成儲存器,而且對眼晴也有傷害。

    5.雙休日,可陪孩子到野外,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可帶孩子到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少年宮等地方去玩玩,增長見識。

    6.孩子如果有興趣,雙休日,可陪孩子參加課外文娛、體育、美術培訓班,培養孩子特長。

    總之,在陪伴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生活在幸福快樂的家庭中,有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長,也有利於孩子智商的發育。

  • 9 # 春暖花開003

    義務教育階段,放學後在一起,是小學的事了,初中不用接,就不會在一起了。

    小學階段,接到孩子,我基本上也就是做兩件事。

    第一,陪他吃。

    我們住的地方,是著名是小吃街,別的不多,吃的地方多。小學放學,吃的最多的,是去糖水鋪吃。紅豆沙,綠豆沙,雙皮奶,如果不吃糖水,我會在附近蛋糕店買一個蛋糕給他吃。讀書辛苦,放學先吃點。

    第二,聽他說。

    離開了校門,他會像出籠的鳥,嘴巴說個不停。我就像相聲那個捧哏,偶爾插兩句,不會冷場。邊陪他吃,邊聽他說,邊走回家,邊聽他說。每天這麼聽著,他學得怎麼樣,他在學校有什麼事情發生,我基本上就有個譜了。學習上生活上怎麼幫他,我自己也能對症下藥了。

    到現在讀大一,他晚上去洗澡,路上也會打電話回家跟我聊天。我想我這個捧哏,應該是他安全無害的最佳聊天物件。

    人生得一無害陪聊天爹,也不錯。

  • 10 # 花仙子1216

    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

    第一、學習習慣的養成。放學回家後,家長督促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培養獨立專注完成作業的可慣,做作業時關掉電視,不要一邊做作業一邊玩手機,克服磨磨蹭蹭的習慣;作業完成後要求其自己檢查作業,自己發現問題,不能養成依賴爸爸媽媽檢查作業的習慣;同時老師也可以透過批改作業,發現孩子知識點沒有掌握。

    第二、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習慣。從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或者講故事開始,逐步過渡到拼音識字的圖文並茂的故事書,逐步擴充套件閱讀興趣和內容。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逛逛,父母在家時多看書,身教重於言教。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第三、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公園,戶外,旅遊,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經常戶外活動的孩子,性格開朗,熱愛生活,不易患各種心理了疾病。

    第四、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和大人一起掃地、洗碗、摘菜,從小事做起,多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勞動的習慣。

    第五、不要與孩子在一起就成天嘮叨學習,猶其是成績不佳的孩子,這樣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厭惡學習。對待孩子的學習,實行鼓勵式教學,對孩子的每一次進步予以肯定與鼓勵。過分的責備只能讓孩子對學習喪失信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最終自抱自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女車主:如果我是詐騙犯,一個110就能把我抓回去,弱勢群體的呼聲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