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nshuxi
-
2 # 開口變笑
唐朝的臣相,忠臣魏徵。由於忠官總是剛直不阿,敢罵敢諫。唐王也很清明,所以對魏徵的不敬總是容忍,這也是唐朝興盛的原因……
-
3 # 金兔歷史
1.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磨
有一次,渤海國使臣呈入番書,文字非草非隸,跡異形奇,朝中大臣無人能識,唐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濟濟多才,如何一紙番書,竟無人能識一字。不知書中是何言語,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恥笑耶!”
後來唐玄宗想起了李白,恰巧李白識得番文,玄宗大喜,命李白用番文擬一副詔書,李白藉此提出要求:讓高力士為他脫靴,讓楊貴妃為他研磨,可謂是輕狂至極!
2.魏徵(徵):勇於直諫
魏徵向唐太宗奏起事來,簡直沒完沒了,而且絲毫不會顧及唐太宗的面子,有一次唐太宗實在受不了,回到後宮對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大驚,急忙問唐太宗發生了什麼,並連忙向唐太宗道喜,魏徵之所以敢於直言,就是因為陛下是賢明之君啊!
唐太宗這才制止了殺意。
魏徵死後,唐太宗大悲,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漢室日益衰弱,曹操不僅將漢獻帝迎至許昌,而且以漢獻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可謂是一點面子都不給皇帝。
4.董卓:直接把皇帝廢了
相比於董卓,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足夠給皇帝面子了。
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日益衰弱,直接佔據了京城,之後直接將漢少帝劉辮給廢了,立新帝漢獻帝劉協。
可以說,董卓是最不給皇帝面子的一個人了。
-
4 # 壯哉我大華夏
東漢有個霍光,廢了個漢廢帝。王莽屬於篡位。董卓曹操就不用說了,那也是造反篡位的,一個把皇帝當孫子一個把皇帝當兒子。到了東晉往後,門閥制度興起,世家大族實力大增,基本上確立了世家與皇帝共治天下。有些牛逼世家的牛逼人物就不給皇帝面子。皇帝還沒辦法。東晉時期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琅琊王氏兩次造反失敗,皇帝也只能只誅首惡。隋煬帝就不說了,唐太宗是真的雄才偉略,敢威脅他的人,後來基本都被弄死了。也只有一個魏徵沒什麼私心,太宗才能容忍。後面的李治武則天收下都挺乖。李隆基在安祿山造反前也是一言九鼎。唐後面的五代十國沒啥說頭!往宋朝就更多了,宋朝是國策是不殺士大夫。趙普那是趙匡胤的把兄弟,寇準拿刀架著皇帝去打仗。韓琦文彥博逼著皇帝立太子。司馬光一本資治通鑑逮誰罵誰。包拯那也是逮誰幹誰。宋朝的官啥都怕就是不怕皇帝。武將裡面整個大宋朝下來府州折家都是聽調不聽宣。元朝不太清楚。明朝最出名的還是張居正。其他的也不少。
-
5 # 歷史就在那裡
歷史上敢不給皇帝面子的人除了權臣,敢這樣做的真的不多,下面分享幾個比較有名的:
1、包拯包大人。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鐵面無私,較真起來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宋仁宗時期,皇帝寵幸張貴妃,連帶著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也官運亨通,被升為節度使、宣徽使、群牧制置使等大官。這引起了群臣極大的反對,爭論到高潮,包拯站在仁宗面前,唾沫星子都飛到了宋仁宗臉上,氣的他轉身就走。回到後宮就對張貴妃大發脾氣:“你只知道讓他升官,卻不知道現在的監察御史是包拯。”
2、魏徵。名頭太響,以敢於直諫聞名,前後上諫兩百多事,唐太宗大都採納。但因為魏徵進言時常常拂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好幾次都大罵要殺了魏徵,幸虧太宗也是有道明君,這才容得下他。3、李沆,北宋真宗時期有名的宰相,連宋真宗都很在意他的意見。
有一次,宋真宗派一使者手持自己的詔書到李府,想讓李沆同意升妃子劉氏為貴妃。李沆不僅不同意,還當著使者的面燒點了詔書,並告訴使者:“回去告訴陛下就說李沆認為不行。”宋真宗果然不再說此事。4、古弼。這位的名聲可能沒有上面幾位響亮,但他做的事卻同樣驚天動地。
古弼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大臣,一次他進宮想報告一些事情,卻發現太武帝拓跋燾在跟大臣劉樹下棋。古弼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皇帝召見,便走上前去拉過劉樹,當著皇帝的面就打,邊打還邊罵“朝廷不理政事,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人”。拓跋燾見了只得道歉並承認了自己的過錯。
回覆列表
中國皇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
他應該是最不給皇帝這個稱號面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