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網路為什麼會出現,就像很多發明一樣,戰爭或是冷戰是主要原因。
因特網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訊聯絡,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階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線了4臺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因特網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訊,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 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專案,支援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網際網路”。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研究實現互聯的過程中,計算機軟體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現了連線分組網路的協議,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網際互聯協議IP和傳輸控制協議TCP。這兩個協議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訊協議,TCP是幫助IP實現可靠傳輸的協議。
TCP/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即TCP/IP的規範和Internet的技術都是公開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訊,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正是後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選定Internet為主要的計算機通訊系統,並把其它的軍用計算機網路都轉換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軍用,稱為MILNET;另一部分仍稱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將分佈在美國各地的5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援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NSFnet主幹網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證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術,准許各大學、政府或私人科研機構的網路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從軍用轉向民用。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1992年,美國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高階網路服務公司(ANS),建立了一個新的網路,叫做ANSnet,成為Internet的另一個主幹網。它與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國家出資建立的,而ANSnet則是ANS 公司所有,從而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佈停止運作。而此時Internet的骨幹網已經覆蓋了全球91個國家,主機已超過400萬臺。在最近幾年,因特網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很快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
下面就是網路為什麼會出現,就像很多發明一樣,戰爭或是冷戰是主要原因。
因特網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訊聯絡,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階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線了4臺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因特網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訊,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 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專案,支援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網際網路”。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研究實現互聯的過程中,計算機軟體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現了連線分組網路的協議,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網際互聯協議IP和傳輸控制協議TCP。這兩個協議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訊協議,TCP是幫助IP實現可靠傳輸的協議。
TCP/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即TCP/IP的規範和Internet的技術都是公開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訊,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正是後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選定Internet為主要的計算機通訊系統,並把其它的軍用計算機網路都轉換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軍用,稱為MILNET;另一部分仍稱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將分佈在美國各地的5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援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NSFnet主幹網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證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術,准許各大學、政府或私人科研機構的網路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從軍用轉向民用。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1992年,美國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高階網路服務公司(ANS),建立了一個新的網路,叫做ANSnet,成為Internet的另一個主幹網。它與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國家出資建立的,而ANSnet則是ANS 公司所有,從而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佈停止運作。而此時Internet的骨幹網已經覆蓋了全球91個國家,主機已超過400萬臺。在最近幾年,因特網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很快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